书城经济大商战
3479800000020

第20章 商战之术(8)

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耿金平在明知该混合物为非食品原料、不能供人食用的情况下,多次按每1000公斤原奶添加0.5公斤该混合物的比例,将含有三聚氰胺的该混合物约434公斤添加到其收购的90余万公斤原奶中,销售到原三鹿集团等处,销售金额280余万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2009年11月24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三鹿”刑事犯罪案两名案犯张玉军、耿金平执行死刑。

如何摆脱三聚氰胺阴影

到现在为止,“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几年了,该杀的人已杀,该关的人已关,该停的企业已停产,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多已经缓了过来,重新恢复了生机……似乎社会公众已经淡忘了那次轰动海内外的食品事故,我们真的已经摆脱三聚氰胺的阴影了吗?只怕未必。

“三聚氰胺”考验的是什么?考验的就是办企业的良心,考验的就是当家人的良心。“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是同仁堂乐家老铺的祖训,意思是“中药选料、炮制与制剂,虽然在作坊里进行,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是制药人的作为与动机,冥冥上天自会知晓。”它明示了乐家老铺制药人恪守遵循的制药准则,即是要存好心、做好药,要做良心的好药。

需求大增,你就随便炮制原料吗?就可以随便添加吗?

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为什么还做?

有的人会说:行业现在就这样,我又能如何?如果我不做,我的成本比别人高,无法在竞争中立足,所以皆沉沦其中……

这让我想起了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家都会把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硬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齐、干净的货币,将更为保值、更为珍贵的黄金收藏起来。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譬如说,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秩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再比如,在有些大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于是,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敷衍了事,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再有,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只能吃苦受穷。而且,在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常被视为异己分子,无处容身,被迫同流合污,否则被排挤出局,最后廉吏越来越少,越来越无法生存。这还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则在起作用。放在乳业里,由于“劣币驱逐良币”,使用“三聚氰胺”的产品,最终弥漫整个行业,最终未使用这些产品的企业反而业绩下滑,难以在竞争中抗衡。

设身处地,你是选择做良币,还是选择做劣币?

混在商界,在一个行业里打拼,总会遇到对手的竞争、遇到伙伴的合作,看到别人的发展路数,很多得失利弊,行外人懵懵懂懂,行内人一对眼神就心领神会,为了迎接对手的挑战,为了跟上下游产业链的伙伴们合拍,又有几个人能够拒绝沉沦?

但有时候要想想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进入一个行业的初衷是什么?还是回到商战的大道之中,眼光放长——长到一万年;心气放低——低到尘埃里。只有秉承着自己黄金般的内心,不让黄金的成色受到污染,才能真正成为良币啊。

老问题带来的新风波

就在本书截稿之前,乳业又出问题了。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2月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是在今年10月对涉及21个省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展开的抽查,涉及蛋白质、酸度、铅、无机砷、总汞、铬、黄曲霉毒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18个项目。

质检总局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蒙牛乳业此次超标产品由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福州检验中心检出。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1.2μg/kg,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蒙牛该批次产品超标140%。蒙牛该批次超标的产品为该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公开资料显示,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另一款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也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不合格,较标准超标80%。

对此,12月25日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此外表示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据了解,由于黄曲霉毒素M1相当稳定,巴氏灭菌法也无法将其杀灭,所以检测黄曲霉毒素M1不仅要在饲料原料中检测,而且在最终产品中也需要进行鉴定。黄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随后,蒙牛乳业调查后回应表示,事件原因已经查明,是奶牛食用霉变饲料引发的。

这次事件看似新风波,其实还是老问题。一个行业短短几年内,嫁接入中国,成长迅速,成绩喜人,可上下游的产业链岂是那样容易就不出漏洞的?

前面已经说过,中国不光是缺优质奶牛,有了好奶牛还缺好饲料。一个优质的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然要和行业产业链共荣共存,不可能只享受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接受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缺陷。

行业责任感、企业责任感,看似高高在上的道德宣讲,但实际上都是各自的长期利益所系,一个没有美誉度的行业,该行业中的企业又该怎么生存?每一个企业如果都不考虑长期责任,那这个行业又该糜烂到什么地步?

商战之道:

一、台风来了,猪都会飞。行业爆炸式发展的时候,那就宛如一场台风,此时行业中最迅猛发展的企业,未必不是猪,当然也未必就是猪。做企业,做事业,选择对行业的东风,绝对是事半功倍。当然,当台风消退的时候,也要小心,猪还是要回到地面上的。

二、长期默默在品质上的付出与奉献,迟早会得到回报的,但要等到这个回报,确实需要坚持。如何把品质、效益平衡好,如何把长期利益、短期利益平衡好,这是考验企业、考验当家人的永恒话题。

三、不管行业是繁荣还是低谷,不管经济形式是潮起还是潮落,要想发展,除去对行业规律的把握外,还需要深深把持住自我,贯彻第一卷所言的商战之道。

道之不存,术玩得再好也没用。产品质量出问题,服务出了问题,直接毁掉的是品牌,是多年来的积累,出来混一次还得倾家荡产,这种享受的过程,一般人受不起。

想要长期发展,保住基业,最好还是牢牢记住“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吧。

扩张篇

顺驰往事

要不要多捕一网鱼?

做企业的,适应了行业规格后,有没有不想发展的?有没有不想做行业老大的?呵呵。

可能人人都听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励志有用,但实际指导意义未必,将士千千万,将军就那样几个,有梦想没错,但脱离实际的梦想会咋样?

兰州拉面现在全国到处都是,处处都能看见打着“兰州拉面”旗号的小馆子,在市场上经营求生,各自为政,多尝几家,仔细去品,看似一个字号,味道千差万别,良莠不齐。你说,味道最好的那家兰州拉面馆如果四处扩张,并购这些小馆子,把自己的味道、做法连锁起来,能成为餐饮行业的龙头企业吗?

在兰州,其实有这样一家堪称行业第一的拉面馆,味道很棒,混在小巷子里,可老板只做半天生意、只卖半天面,如果你来晚了,对不起,没面了,老板下班了。多年来如一日,多年来门庭若市,多年来还只是一家小店面,无扩张、不发展。而现在四处扩张的那个有自己品牌的兰州拉面,味道远逊于此。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渔夫在海边的沙滩上晒太阳。一游客问:天气这么好,你为何不抓紧时间出海捕鱼?渔夫说:今天我已经捕够了,还捕鱼做什么?游客说:可以多卖点钱然后买艘大渔船,再雇几个人一起捕鱼。渔夫听后反问到:我拼命赚钱买艘大渔船捕更多的鱼是为什么?游客道:卖更多的钱呀,有了钱以后你就可以像我一样来海边度假,尽情享受海风和阳光了。渔夫道:难道我现在不是在享受海风和阳光吗?

这家面馆便是如此,如同那渔夫。

行业第一的背后是无数个第二、第三、第四……行业第一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整个行业衬托出来的,可究竟在自己的从业生涯里,向不向第一发起冲击,就算不做第一,要不要只有一条船,漂浮在海上?要不要每天多捕一网鱼呢?

这一章,我们谈的就是扩张,讲的就是扩张引发的商战,我之所以把这段拉面馆的故事、这个渔夫的故事放在开头,是想告诉你:“要不要多捕一网鱼?”有时候,这实际上不是个管理问题,不是个能不能的问题,而在于你想拥有怎样的人生……当你走到需要扩张的时候,你面临的其实是一道哲学题,懂了吗?

所以,如果你的内心真诚地告诉你,你喜欢怒马江湖、喜欢汪洋肆意,那跃马扬鞭开始你的扩张道路吧;

如果你的内心真诚地告诉你,喜欢三秋桂子、喜欢十里荷花,那还是把握当下浅吟低唱吧……

因为所有的商战都是为了书写人生,所有的闲淡也都是为了书写人生。

道理讲完,故事开场——

黑马出世

力战光明顶,连挫六大门派顶尖高手,留存明教一脉,成就弱冠少年张无忌的巅峰之战;

仗玄铁重剑、千万军马中,飞石击伤蒙古大汗,护得襄阳太平,成就杨过人生的巅峰之战。

商场上有没有这样的场面,好似武侠高手过招,存江湖命脉,并武林风波?

有,其精彩程序或许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4年8月,21世纪博鳌房地产论坛,地产江湖风云一战。

在说这风云一战之前,先交代一下背景。

多年来,万科稳居房地产行业一哥地位,领袖江湖,风头无二,万科董事长王石更是蜚声国内的大腕企业家,纵横商场多年,未曾败绩。

但自2001年后,地产江湖横空杀入一匹黑马——天津顺驰,其掌门人孙宏斌行事大胆、冲劲十足,搅乱行业格局。

这孙宏斌是个传奇人物,刚毕业后就加入了中国商业的传奇企业——联想,跟着柳传志闯荡天下。很快,孙宏斌就在联想集团里展现了过人的才能,但其领袖气质和商业才能,也成为联想公司的不安定因素。发展到最后,孙宏斌管理的部门简直成了联想中的独立王国,老柳快要“针插不进、水泼不入”了,其后,孙宏斌的手下频频和集团管理层发生冲突,因保护当面冲撞柳传志的部下,孙宏斌最终被联想以挪用公款罪名送进监狱服刑5年。

出狱前夕,孙宏斌跟把他送进监狱的柳传志坐下来一席恳谈,挫折好像一点儿也没有损伤他预言家式的激情,他强调自己不屑于提着刀子在街上乱转,将来也不会切入IT业,只是想在自己辉煌的未来中有柳传志的影子。孙宏斌出类拔萃的偏执与近乎僵硬的冷静,使得老江湖柳传志对其刮目相看。其后,联想不仅借给他50万元在天津开办顺驰房地产咨询公司,还为他与银行取得联系,作为他第一个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并以联想的无形资产帮他圈地、融资。

孙宏斌曾和笔者聊过这个话题,孙说:“我当时出来了,可以提把刀找柳传志算账去,但这有什么用呢?我这样做了,我就真正的毁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人敢理我了。”

据云,在监狱的几年中,孙宏斌学到的一句名言就是:“走得是面儿,玩得是腕儿”。尽管在其后的顺驰狂飙中,全行业都震惊于他的激情、他的火热、他的近乎疯狂的信念与执著,但这已经远远不是孙宏斌的全部特性了,在火热的下面,隐藏着精明的计算、冰冷的决断以及狼一般的狡猾与老练,人的性格本来就是复杂的。

1995年初,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顺驰和联想集团、中科集团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998年,联想和中科集团将全部股份转让给顺驰,公司更名为天津顺驰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得风生水起。

1999年,网络热潮中,由万通冯仑、河南建业胡葆森等地产大腕发起组织了中城房网。当时举国经济界触网若狂啊,股市里网络股那是绝对的风头无二,上海梅林、综艺股份、海虹控股一批网络股股价在极短的时间里一飞冲天。据说,按照当时顺驰的资产规模,本来没有进入中城房网的资格,但当时为了找一个能代表天津房地产行业的公司,所以当时成立才五年的顺驰地产也成了首批成员单位之一。

当地报纸用了“地产巨头秘密集会”这样的标题,记者还编制了一个中国地产界的“明星梦之队”,煞费苦心地给销售代理出身的孙宏斌戴了一顶“最佳前锋”的帽子。这时候孙宏斌36岁。

此时的老孙和顺驰还远没有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据说,2001年之前,孙宏斌对同行圈子采取积极靠拢的姿态,此时,地产圈子的大佬们对这个来自天津一隅的小老弟,大有提携照顾的友好态度。但是短短两三年之后,孙宏斌开始对这个圈子的做法表现出不以为然:“大腕儿们把这个行业给耽误了,他们大多是在一个城市做地产,怎么能够代表整个行业呢?”

此时的老孙对中城房网的评价是,“这个组织的会议有问题。总是那么几个人说,别人连发言的机会也没有。”

2001年1月15日,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当年的中城房网董事长联席会议。

当会上提出万科牵头联合买地的时候,孙宏斌不干了:“为什么要以万科为主?”

别人告诉他因为倡议书是万科起草的,孙宏斌马上回应道:“那由顺驰来起草吧!”

一向位于行业领先者地位的万科,怕是很少听到有人这样面对面地直接“呛声”吧,呵呵。

此后将近两年时间里,孙宏斌转向低调,很少抛头露面,神秘地隐身天津,天天忙着给员工上课培训;而企业的动作则显得大刀阔斧,又是大盘开发,又是高级别墅,在天津市场极其活跃和强势。

2002年11月,充满冲劲的孙宏斌、对万科等公司行业领先者地位不服的孙宏斌再次说出了带气性的言论。

在当年的深圳住交会上,主办方举办了一场倡导企业品牌建设、培养品牌意识的论坛。各路地产大腕纷纷在演讲台上大谈品牌的重要性。但是轮到孙宏斌的时候,他偏唱对台戏:“品牌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