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顶级老板 顶级员工
3471200000008

第8章 顶级老板以领袖的心态经商(6)

他们怎么扯上国会图书馆的呢?原来他们把史密森尼安目录的星星编号印在空页上,每填满一页名字(大约100个),就把它送到国会图书馆去登记版权。显然这是发财的好主意。加拿大多伦多出现了一家同性质的公司。要价也是每颗星25美元。他们还把新命的名字制成显微胶片,永远存在瑞士和多伦多的保险库里。这公司的出版商请约克大学一个教授写一本书,把新命的名字附在其中,那书将会登记版权,于是他们也可以宣称在国会图书馆永远注册了。

25美元就能使自己的名字不朽于宇宙间,我们从来还没听过更廉价的买卖,难怪人们要趋之若骛。发财致富其实就这么简单!但现实生活中,往往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达·芬奇挥笔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菲迪亚斯、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竞能在沙漠中造出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我们是要在平凡中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路在脚下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之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粮水断绝,众叛亲离的哥伦布,竟发现了美洲大陆;冻饿病三重压迫之下,莫扎特写下了安魂曲。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可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那么,为了获得财富,怎么才能进行创造呢?创造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产生新思想。只要你依循下面的步骤,就一定能产生新思想。

最初的观念:你有一个问题要解决或有一件事要做;你想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你的房子需要重新装饰一下;你想把你公司里的废料做成有用的副产品等等。这些都属于最初的观念。

准备阶段:现在你要调查一下发展这个处在萌芽状态的观念的所有可能的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那方面的资料,阅读有关书籍,记笔记,和别人交谈,提出问题。要善于接受新东西。这些都是开动我们想像力的跳板。

酝酿阶段:这一阶段应该让你的潜意识活动起来,散散步,睡个午觉,洗个澡,做做其他的工作或消遣消遣,把问题留到以后再解决。如作家埃德娜·弗伯一次说过的,一个故事,要在它自己的汁液里慢慢炖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成熟。

开窍阶段:这是创造过程的最高阶段。脑子一下子明亮起来,一切东西都突然变得井井有条。查尔斯·达尔文一直在为进化理论收集材料,突然有一天,当他坐在马车里旅行时,这些材料都突然一下子融为一体了。达尔文写道,当解决问题的思想令人愉快地跳进我脑子里的时候,我的马车驶过的那块地方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开窍是创造过程中最令人兴奋和愉快的阶段。

核实阶段:不管你的见识多么高明,但开窍时得到的启示可能是根本靠不住的。这时便要发挥理智和判断的作用。你的预感或灵感都要经过逻辑推理加以肯定或否定。你要回过来尽可能客观地看待你的设想。你征求别人的意见,对这出色的设想加以修正,使之趋于完善。而且经过核实,你往往会得出更新更好的见解。

把握商机的第二要素:心计

举世公认:主办奥运会,不仅能提高主办城市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提高主办国的地位和声望,而且还是一个难得的商机。然而,翻开奥运会历史,很长一段时期,主办奥运会都是亏本的。奥运会是在谁的手里开始赚钱的?什么时候开始赚钱的?是如何赚钱的?

想发财就发财

这确是一段值得回味咀嚼的历史。

1978年,美国洛杉矶市获得了主办奥运会的资格,大喜事引来了洛杉矶的市民上街游行——他们不是欢呼而是反对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他们高呼,不能挪用我们一分一毫的税金。他们的担心是有理由的: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在联邦德国慕尼黑市举行,结果欠下6亿美元的债务;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亏损高达10亿美元……

洛杉矶市民游行的消息,通过电视报纸传遍了美国。美国政府宣布,对奥运会不予经济援助。洛杉矶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宣布:不准用事先发行彩票的办法为奥运会集资。洛杉矶市政府明确表示:不出一分钱;并向国际奥委会发出警告——如果要洛杉矶政府承担奥运会经费,那么将取消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

洛杉矶奥运会面临夭折。

1978年8月,国际奥委会召开紧急会议,被迫答应奥运会经费可以不由主办城市承担。

举办奥运会,需要庞大的经费,国际奥委会没有钱,美国政府和洛杉矶市民不出钱,又不让发彩票——庞大的经费从哪里来?

洛杉矶奥运会筹备小组一筹莫展,最后只好向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求援,希望推荐一位能人来担任奥运会主办人。该公司提出的名单是:彼得·尤伯罗斯。

奥运会筹备小组马上和他联系……

尤伯罗斯在美国是个无名小卒,尽管他生意做得不坏。

他于1937年出生在一个美国铝材推销商家庭。24岁那年,他在好莱坞开了一家国际运输咨询公司,生意良好。28岁时他应邀加入美国青年董事长协会,成为该协会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委员。1974年,他创办第一家旅游公司,4年后该公司即成为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在全世界拥有200多个办事处,年总收入超过3亿美元。

尤伯罗斯接到邀请书后,认真地考虑了好一阵子。如果出山,成功的话当然名满天下,酬金也不薄。可万一输了,不但自己的公司完了,而且身败名裂,从此很难再有站起来的机会。非生即死,好严峻的考验哟!

他最终答应了下来。你要有勇气冒险,没有风险的事不会有大的回报。他答应出山,并毅然卖掉了他蒸蒸日上的公司……

一幕大戏开始了!

美国人看着他,奥运会看着他,整个世界都看着他。

1979年,尤伯罗斯正式就任美国奥运会组委会主席。他出语惊人,称:奥运会不但不会亏本,还会有可观的利润。

报纸登了他的照片和施政演说,不少读者看得忍不住笑出声来,历届奥运会主办者都想赚钱,可结果都是负债累累。这个狂妄的家伙,这回可是自找苦果子吃喽!

尤伯罗斯也不管人们说什么,就去上班了。他钻出汽车,走进办公室,左右环视,发觉空荡荡的没有一个职员,这空荡荡还意味着,没有一分钱。

他摇了摇头,从口袋里拿出100美元,跑到银行为奥运会开了一个户头。就这样,100美元拉开了洛杉矶奥运会的帷幕。

我有什么办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大量地集聚天文数字的一大笔金钱呢?尤伯罗斯喝着咖啡,低头沉思,“我有什么法宝?晤,只有‘奥运会’这块牌子,一块空的‘举世瞩目’的牌子,还有世界上30亿观众——这是我最大的财产。”

他考虑了几天,充满信心地笑了,笑得还颇有几分得意。

尤伯罗斯抛出的第一个高招是:把奥运会的实况转播权作为专利拍卖,底价为2.35亿美元。这在奥运会上是第一次。

他亲自跑到美国最大的两家广播公司游说,历数夺得转播权的种种好处。两家大公司被说得心动了,竞相出价竞争。美国广播公司请来几十位高参仔细计算得失,最终发现尤伯罗斯说得有道理,确实有利可图,于是,赶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前买下电视实况转播权。尤伯罗斯高兴得哈哈大笑,又把海外实况转播权卖给外国公司。就这一项,他筹集到2.8亿美元。

报纸头版头条报道,美国轰动了!

尤伯罗斯又推出第二招,他宣布,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有30家,每个行业选择一家。赞助者可以得到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独家供应权。条件是,每家至少应赞助400万美元。

本来不想出钱的企业心动了,赞助奥运会既能扩大企业知名度、领先同行竞争对手,又能通过垄断奥运会商品供应赚钱,退出赞助就是把商机白白送人啊!。这个尤伯罗斯好厉害啊!

尤伯罗斯找到美国柯达公司,希望给500万美元以上的赞助,把奥运会同行业惟一的赞助权夺走。不料,柯达自恃是行业老大,只同意赞助100万美元和一大批胶卷,讨价还价。尤伯罗斯耐心地等了半年,最终还是没有达成协议。正在此时,日本富士公司寻上门来,尤伯罗斯巧妙地与其周旋谈判,最后,富士愿意出700万美元的高价。尤伯罗斯当然喜出望外。日本富士就这样获得了第23届奥运会的独家赞助权。奥运会期间,赛场内外都是富士广告,所有记者用的都是富士胶卷。富士公司通过奥运会冲进美国,分掉柯达许多市场,柯达公司总裁盛怒之下撤掉了广告部主任之职。这当然是后话。

各个行业的企业为了争得独家企业赞助权,你争我夺龙虎斗,杀得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就此一项,尤伯罗斯集资到3.85亿美元。

最后,通过种种办法,尤伯罗斯筹集到主办奥运会绰绰有余的资金。

不但挣钱,尤伯罗斯还节流。在他看来,奥运会开支过去之所以一届比一届多,是因为要新造奥运村、众多的比赛场地和各种生活设施,要雇佣大批工作人员。尤伯罗斯只花钱建造了游泳池、射击场和赛车场,其他各项比赛则安排在原有的23个老运动场进行。他仅仅将运动场进行改建和扩建,并且再让老板赞助。如举行开幕式、闭幕式和田径比赛的主体体育场是由60年代的老体育场改建而成的,其改建费用900万美元全部由大西洋奇菲尔德石油公司投资。即使新造的比赛场馆,尤伯罗斯也尽量不出钱,如游泳池就由麦当劳公司出资400万美元。尤伯罗斯看准不少美国人以能为奥运会服务为最大光荣,于是公开招聘不领报酬的志愿人员。广告一出,应聘者如潮水般涌来,奥运会所用的5万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半是志愿人员,这又省了不少钱……

五环旗飘扬,奥运会如期举行。

第23届奥运会没有亏,还盈余了1.5亿美元。尤伯罗斯本人则获得了47.5万美元的红利。

他创造了奇迹!

闭幕那天,尤伯罗斯应邀登上主席台,顿时,近10万观众热烈鼓掌,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云霄。第二年,美国《时代》杂志刊登了尤伯罗斯的照片。

尤伯罗斯为奥运会的经济运作,树立了一个辉煌典范。

人人都有财富眼

每个人生来都不可能是顶级老板。那么,穷困潦倒的你如何才能发财?不难,只要你拥有财富眼。不信你看:

南昌市有位大学生在听教授讲《市场分析》这堂课时构思了一桩生意:收购大学生军训后的衣服和鞋子,卖到农村去。

消费品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及层次性决定了这里有买卖学问。大学生军训后的衣服和鞋子,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均无用处,而农村经济虽有较大的发展,但这物美价廉的军装和鞋子做劳动服还是受欢迎的。这笔生意既有供应者(大学生)又有顾客(农民),几乎没有竞争者。他以平均单价20元收来几百套军服,以21.25元的价格卖给家乡的一村民,这位村民再以25.30元的价格卖给村民作劳动服。

这位大学生的成功得益于他采用了合适的产品策略和价格策略。过去农村有卖旧衣服的,传闻是从医院太平间而来,没人愿意买。他让那位村民把学生的军训标志一并戴在衣服上,衣服尽量不洗,这样买者可仔细检查衣服,揣摩衣服的来龙去脉,让他们相信衣服的本来面目。

这位大学生有一双财富眼,发现了别人不曾注意的市场,所以他在这上面成功了。而郑州市的黄先生则靠自己的机敏,挖掘商业信息的含金量,也做成了一桩没花钱的买卖。

两年前,黄先生因公出差到内蒙古,很偶然地在一个场合接触到一位在内蒙古投资办厂的韩国老板。当他得知这位老板有意到内地投资办厂的信息时,就主动提出愿意为他联系合适的投资地点。回郑州后,黄先生广泛联系,最后选定一个街道办事处,并拿到了这个街道办事处对引资中介人予以奖励的正式承诺合同。几经牵线撮合,居然还真把韩商吸引到了郑州,投资办了一个防水材料公司。因此,黄先生得到了街道办事处奖励的5万元人民币。更令黄先生高兴的是,韩商还把他介绍到韩国母公司工作。

黄先生发财的做法可以归纳为:发现信息——订立中介合同(得到奖励承诺)——沟通信息——坐收中介费。

身揣50元钱来郑州闯天下的尚全海,几经周折找到一家百货商场打工,在两年多的打工生涯里,他热情、勤快,已给老板出了一些生意上的好点子,老板看他诚实而且有经营头脑,决定把商场转让给尚全海。

开始尚全海并不敢接手这家百货商场,因为他没有那么多资金。经过一周的反复考虑,尚全海收终拿定了主意,同意接受这个商场,并要求老板重新装修商场。

但他并没有打算要认认真真经营这个商场,因为他的确不具备这个条件,资金、货源、经营管理等对他都是困难重重。然而他明白一点,就凭他与老板画押的协议,他有权支配这个商场。进商场后,他立即花几百元在报上刊出个招租启事,说门面出租,价格面议,有意者找尚先生。

广告刊出后,应招的人络绎不绝。经过激烈竞争,最后达成理想协议,尚全海也净赚3万元。

许多富翁都是白手起家,他们靠的就是敏锐的洞察力和敢闯敢干的拼劲。所以,身无分文的你利用一双财富眼也可以赚到钱。

把握商机的第三要素:定位

按照老板的职责不同和企业界的现状(中国特色),可以把企业分为大、中、小三类。

量身定做老板

大型企业一般是指集团公司,老板的职责主要是:经营和发展的最终决策、老板决策者团队和管理者团队。

中型企业一般是指常规公司,老板的主要职责是:经营和发展决策、老板管理者团队、直接管理。

小型企业一般是指小店铺、小作坊类的、老板不脱离劳动岗位的这部分企业,老板要同时身兼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三种职责。

比较一下这三种类型企业老板的职能,就不难看出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要求老板具备不同的知识结构。

企业的发展确实存在着由小到大的规律,但也像人的一生那样都会有几次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种飞跃所引起的企业存在模式上的变化是巨大的、断层式的,每一次都像从蛹到蝴蝶的变化。如果没有事先对其进行规律性的把握,仅靠老板随着变化被动的去适应是很难保持同步节奏的。而这种脱节将会造成企业经营、发展和管理上的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