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
3467600000034

第34章 无法摆脱的工作压力(4)

某甲的试卷几乎罗列了所有专业与工作实际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共有20道题目,可自选3道题回答,多选不限。

某甲洋洋洒洒从头答起,按顺序答了5道题。而且,他在试卷最后标明,如果给他充裕的时间,他可以把20道题全部答出。

某乙只选了后勤工作中自己熟悉的浴室管理、行政办公用品管理、卫生管理三道题。其它的题目答不出,索性把自己曾经做的解决临时工住宿问题的方法做了额外补充。

结果大出他们两人的预料,某甲落选了,某乙不但被招聘,而且做了总经理办公室的行政主管之一,负责包括行政用品在内的行政和勤杂人员的管理。

后来有人透露,那位董事长曾以他们两个人的招聘过程为范例,告诫总经理等高层白领说,企业需要高级人才的加盟,但从甲提供的资料看,似乎是一个最可选择的“全能人才”。

然而,他的“全能”所适合的位置只有让他做总经理,可是他缺乏做实际工作的阅历和经验,只是纸上谈兵,谁也不会拿一个决策层的职位交给他去冒风险。反过来说,这种人自视很高,肯定不会满足于较低的职位,与其给他一个低职位,在他进入公司的同时,激化了他对公司的不满,乃至引发出另外的矛盾和冲突,不如现在干脆将他拒之门外。

而且,他的兴趣广泛,泛而不专,从笔试中看出,他多有不切实际的惊人之语,缺少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看法,书生意气,并不适合做扎实繁琐又必须有应变能力的实际工作。

而某乙呢?学历不高,专业技能不多,但他对于被别人看来不屑一顾的后勤管理工作有丰富的经验,尤其他对于安排临时工的生活问题,弥补了公司没有想到的缺陷,这几点说明这种人恰恰是公司需要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

后来,这家公司招收了一批民工临时做工,某乙将他们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后勤主管的职位上做得很好。

某甲后来由朋友推荐做了一家民营电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不久,因和总经理等人总有看法上的分歧,在负责处理具体的对外交涉问题上又不得力,便被“礼送”出公司。后来他又热衷于去做股评,学法律当律师了。

也许很多人对两人的求职过程感到不可思议,明明某甲学历高,结果却是某乙被招取,能力强的某甲落选,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某乙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从不夸大其辞,安稳踏实的性格使他取得成功。

(2)适当夸大自己的“特长”

一家星级饭店招聘公关主管。应聘的有数十人,其中有专修公关的大学毕业生,有做过公关工作的仪态端庄的女士。而最后中选的,竟是一个从医学院毕业的男性应届毕业生。选中的原因,不在于他有很好的形象和气质,而在于他重点介绍了自己参与组织的几次与校外各界人士的交流联谊活动。而且,他有意突出了在一次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怎么联络新闻界来平息这一事件的社会影响。

坦白地说,他只是其间的一个参与者甚至是旁观者。而且,他并非在组织这些活动方面有专长。他只是从参与过的公关活动中提取自己的感受,并总结经验来迎合这次特定的招聘。

再坦白说,那次食物中毒事件只有6个学生轻微中毒,所谓联络新闻界也是利用校刊、校广播站来平息学生的不满情绪。然而,他很清楚,这类事件对于一家星级饭店最敏感,而且恰恰是公关工作中最棘手的事情。因而,他有意把这件事情提取为自己的长处,在“取长避短”方面采取了迂回战术,结果一举成功。

我们不能把他的做法贬义地称为狡猾,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他在激烈的职业角逐中所采取的相当切实的竞争策略。

他后来曾经介绍说,在得到这家星级饭店的招聘信息以后,连续20个小时去读有关公关职业内容的书,又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废寝忘食地从自己几乎淡忘的这些经历中,收集有关参与过程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再条理化地总结为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并且,他为可能进行的答辩做了充分准备。

他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上也是个成功者。因为,人有所长终归不会被埋没。他懂工业卫生,饭店的卫生管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懂绘画,对饭店的装修装饰、广告宣传,乃至饭店附设的工艺品经营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三年以后,他坐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

现在社会中招聘方的方式花样众多,但最主要的一点几乎是相同的,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求职者,他的特长往往被忽略,而他的做事风格,为人处事则成了被审查的重点。

(3)求职包装不容浪漫

认识才能,犹如一面多棱镜,角度不同,要求也不同。一个人能歌善舞,交际场合他有才能,而农民会说这才能种不出粮食。尽管我们在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时出现了专业的区分,但头脑里关于才能的评价仍很虚泛。

人们都会欣赏和推崇一个人的多才多艺,这种多才多艺的认识立足于中国的两种文化状态:一种是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文化;一种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小农经济文化。前者把诗书琴画、文史哲、音体美,六场通透,出语不凡等等视为多才多艺;后者则把解决生活、生产基本需求的初级技能视为多才多艺。

职业市场需要多才多艺的人去担当更高的职位,但决不是涉猎的知识很宽,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人。

把知识与实践结合形成的经验,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缺乏经验的人一旦失误并非是这个人职业位置的得失。而是这个单位的损失,失误者职位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因此,高职位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虽然呈缺口状态,也宁缺勿滥。

一些初涉职业领域的求职者,往往还带着学生时期的浪漫和自命不凡。某外贸公司招聘时收到近百份求职报告,其中近30%对应聘的职业位置洋洋洒洒、引经论据地进行了发挥,却没有一个涉及到这家公司的专业经营业务。有近20名求职者提供了与外贸职业不相关的特长和资料。比如在文艺会演中获奖、发表了小说等等。其中,只有一份对针织服装的外衣化在国外成为休闲服装的主流问题进行讨论。他谈的并没有新意,而被招聘了,因为这家公司是经营针织品进出口的企业。他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是惟一动脑筋“包装”出“切入”这一职业需求应具有的“特长”的人。

(4)不妨拔高自己

一位大学毕业生,有良好的语言才能和不俗的气质,交际能力也很强,毕业找工作时,想当公关小姐,可她一连参加几次招聘面试,别人问她是否做过公关小姐,她都如实地回答说“没有”,而未被录取。

如果她来点方法,拔高一下自己,不妨适当地“吹”一下,然后把“吹”的内容真正兑现,就有可能获得这个职位了。

有个人也是大学毕业生,她去外企应聘,考官问:“你是否会英文打字?”这位从来没碰过打字机的人毫不含糊地回答:“会!”而后,她利用报到前的一个月时间,熟练地掌握了英文打字,等到上班时,她已完全可以胜任了。

当然在这里并不主张不懂装懂,不会装会,更要反对这种只顾个人利益、不考虑企业利益的欺骗行为。意思是在适当的情况下,在对各方利益都有积极意义的前提下,偶而地适当地进行拔高,这与我们平日所尊崇的为人诚实的原则并无本质上的抵触。其一,这种“拔高”动机是良好的善意的;其二,这种“拔高者”必须真正有把握将所“吹”的东西迅速兑现,因而从后果上讲也是积极的,而不会带来任何不良后果。

如果以后你所遇到的招聘单位仍然那么死板,不注重当事人的素质,而只是奉行“以前做没做过”这一点,就应该利用待业机会,多向人请教学习,取得一定的间接经验,最好有点直接经验,这样,当招聘者问你是否做过时,你就敢说“做过”而不至于心虚了。

还有一个比较好的策略,你可以如实地回答说“没有”。但你必须在这“没有”之后,再加上“但是……”,随后就直述你的决心和种种优势。招聘者如不考虑录用你这样的人才,那么你这样想一想就坦然了:“去这样机械死板、不能识才用人的单位会有什么前途呢?”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这也是明智之举!

博士点评:谦虚的美德在当今社会已不实用,也并不是说人人都可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而是说在某种情况下,过于谦虚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

下岗后,何去何从

名人语录:历史的列车从不因弱者的呼叫而停留。如果你还想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扔掉自怜的抹泪布。

社会学家认为,当今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必将对女职工产生极大的冲击;由于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具有的特殊性,在与男性的竞争中很大程度上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有更大的可能被淘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但心理学家们则认为,被淘汰回家的女性,心理变化具有多重性,若不及时自我调整,便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并危害身体健康。

调整的关键在于,女职工下岗回家后能否再就业,能否重新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