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决定要换一种活法时,给自己一个承诺,那就是减少对别人的承诺,包括朋友。如果有人要求你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你要断然地说“不”!谢谢你,但我就是不答应。
你可以说从礼拜一到礼拜五的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工作上,除此之外,我还有许多杂事和家务要做。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是属于我的,这些时间是不可侵犯的,不能答应去做那些我不想做的事,尽量不让这些杂事干扰我的私人时间。
博士点评:婉转地拒绝别人的请求,需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让对方听起来既不伤自尊,也不会对你产生看法。工作以外的时间都属于自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让别人牵着走路,否则会丧害自己。
模仿别人就会失去自己
名人语录:你是独特的,你不“像”谁,也无法变得“像”谁,没有人“要”你去像谁,也没有人“要”谁来像你。
人们都羡慕成功者,追随与模仿他们。殊不知,如果这些人也像别人一样随大流,凑热闹,那么,也就不会有他们今天的成功了。不盲目追随众人,坚持做真实的自己,按自己的选择行动,这是他们成功的诀窍。
自卑感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原因,不在于我们在技术上或知识上比别人差,而是由于我们内心中不如人的感觉。
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只有一种:我们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自己,而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这种做法只会带来低人一等的感觉。我们假设应该以某些人的“标准”来向他们看齐,所以我们觉得忧虑,不如人,认为我们本身有毛病,这样便会做出愚昧的逻辑结论:我们没有“价值”,成功与我们无缘,充满抱歉与罪过,这样就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天赋。
这些都是“我应该像某某人”的错误观念在我们身上的作用。只要分析一下便可发现,现实中根本无“其他每一个人”的通用标准,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一个人心存自卑感,为了取得优越地位而作出努力,只会错上加错,他的感觉是发自“我不如人”的错误前提。他整个“逻辑思想”的内涵与感情也源自这个错误的前提。努力地想取得优越地位,会招来困扰,受到更多的挫折,有时甚至会导致神经机能病,变得比以前忧郁,而且愈努力忧郁愈加深。
人的一生应该为自己而活,学会喜欢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或者怎么想。应该知道,你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找遍整个地球,也只有一个你。
作为一个人,你不必与别人比较高下,因为地球上你是惟一的人。上帝从来没创造一个标准人,更没在谁身上贴标签说“这个才是标准”人。
有位心理学家要研究自卑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何影响。他先给学生举行一次例行的测验,不久庄重地宣布,平均标准的人能够在测验所须时间的五分之一内做完测验,超过五分之一时,铃声会响一下,表示“平均标准者的时间”到了。结果很惊人:原本聪明的学生变得很慌张,胜任不了,他们以为自己是低能者。
衡量自己一定不要用他人的标准。原因是你不是“他人”,他人的高标准根本不能用来衡量自己;同样的,用你的标准来衡量别人也不对。只要你了解这个简单、明显的真理,接受它,相信它,自卑感就可以彻底消除。
博士点评:一位神经病专家诺顿·威廉士博士在一次医学演说时说:“近代人的焦虑与不安全是由于他们不能实现自我而引起的,只有发现自我的特质、不同性,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全感。”消除自卑感,充满信心地去做每一件事,会从中得到人生的乐趣。不要固执地认为自己做不到,只要想到就能做到。不妨试试看。
送礼、收礼学问大
名人语录:“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礼物虽小,意义颇深。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为了加深彼此的感情,有时需要互赠礼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意。有些人不太注重这方面的事,总认为这是生活中的锁事,不足挂齿。但是,有些人事事不成功,往往就是因为不谙送礼、收礼之道。
向结婚者或离别者送礼,要提前送到。否则,结婚贺礼在事后送去,离别者坐上火车才将大包小包的礼物送上车厢,就显得不高明、不礼貌了。
送礼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赠送适当的礼品。如你生日时,别人送来一束鲜花,不仅会使你高兴,更会使你为友情而陶醉。住院的妻子接到丈夫探视时带来的一束鲜花,必定感到甜蜜和幸福;而丈母娘收到第一次上门的女婿带来的一束鲜花,则会觉得不伦不类,甚至认为女婿小气,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对今后相处也十分不利。
如果单位来了一个走马上任的新官,为了表明与前任的区别,公开宣布不受礼,你却要给这位领导赠送礼品,可能会遭到冷遇,甚至给你带来不良后果。
小李就是这样的人。他一直有希望提为单位生产科的科长,正在节骨眼上,他的顶头上司调走了,临走前嘱托他,新上司一来,就要想办法接近他,给他送些东西去。
小李通过各种关系打听到新上司喜欢喝茶,但当地没什么好茶叶,于是决定送茶壶。他跑到省城买了两套好茶壶,趁元旦这天提到新上司家。这天,到他家的下属非常多。一见小李提着礼品,新上司就没好气地拒绝了。时间一长,小李感到新上司对自己总是很冷淡。科长也一直未提上去。
小李至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不该在新上司宣布不收礼时送礼,这有损新上司的形象,让他觉得自己说话没威信。二是不该当着许多人在场的情况下送礼,先不管新上司是否廉洁,起码小李这样做,会让单位的人议论:尽管上司没收,但背后收没收,谁也说不清。
要处理好送礼的时机,否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当然,朋友之间互送礼物是一种互相亲近的表现,没有那么多固定方式。但是为了达到最好效果,还是应注意一下其中的送礼艺术。
同样,接受礼物也要表现得体。收别人的礼品,应双手接,并立即表示感谢。按照传统做法,在接受礼物时要有礼貌有分寸地推辞客气一番,表示让别人知道自己重视的是朋友而不是礼物。此外,不当面拆看礼物,这是为了尊重对方,以免对方因礼轻而感到难堪。
一些人收到礼品后常常觉得不便表露出自己喜欢的心情,收到礼品后就放在墙角旮旯里,这是对关心你、为你精心挑选礼品的人不尊重的表现。送礼的真正目的应是给别人送去快乐。接受礼物应注意礼貌,不要过于推辞,没完没了地说:“受之有愧,我不能收下这样贵重的东西。”以至伤害送礼者的感情。即使有时送礼不合你意,也应该礼貌地表示感谢别人的一片好心。
当你收到亲友的馈赠时,不仅要表示真诚的谢意,还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回赠人家。否则,就是失礼了。如果刚接受了别人的礼物,不宜当场就回赠。这样会显得很俗气,也会令送礼者为难。一般在客人小坐告辞之时回赠礼品,以示感谢。也可接受礼品后过一段时间登门回拜时,给对方一些礼物。还可利用亲友婚庆的日子送上适宜的礼物。
中国人一贯重交情,互相送礼是友情的一种表现。这种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节,西方人也很重视。赠送礼品是人际交往中表达友情、敬重和感激的一种形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一份适当的礼物可以贴切地表达送礼者的关怀、问候、感谢、安慰、祝贺、鼓励等心愿,可以有效地增进彼此的感情,密切人际关系。
简单朴素的礼物往往更能打动人心。在母亲生日到来之际,已出嫁的女儿送来袖珍耳塞半导体,可以让母亲在做家务时也能欣赏到爱听的曲目。它会使老人感到子女没有忘记养育之恩,从而感到慰藉。又如,你的朋友是个大孝子,他的父亲有腰腿痛的毛病,着凉就容易犯病。你正好出差去新疆,回来时给朋友带来一块皮褥子。这样,不但朋友的老父亲高兴,更会使朋友满意。
20世纪30年代,斯诺在陕北拍了一张毛泽东主席戴八角帽的照片。后来,毛泽东主席便将这顶八角帽送给斯诺留作纪念。斯诺把这顶帽子视为珍贵的纪念品,一直带在身边,直到他去世前不久才通过夫人转送我国。现在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一件付出时间、心血和智慧的礼物,所能得到的感激之情,决不是那些贵重的珠宝饰物可以相比的。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收到一个精巧的时钟盒。这是从货运木箱上锯下来的木块拼凑而成的。制作这一礼物的妇女说,用它来表达感激之情,因为罗斯福的“新政”改善了她贫苦家庭的生活。美国总统图书馆保存着许多类似的“劳动作品”。
岁末年初,五彩缤纷的贺年卡漫天飞舞。赠送贺年卡,作为朋友之间互贺佳节的交际方式,一直为大家所喜爱。
博士点评:的确,不懂得如何送礼之人,会遇到一些困难,只要你留心观察所要送礼的对象,了解他的处事为人,个人喜好,然后再行动,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
猜疑的祸根
名人语录:当一个人听不进别人的建议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意孤行的状态。
你是不是充满自信?抑或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就会引起猜疑?猜疑无异于祸根,不拔掉会影响你一生。
据报载,某建筑公司二队负责人刘某,三年来事业初成,并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妻子小帆漂亮温柔,被称为“队花”。儿子刘波,刚满四岁,聪明活泼。一天,工友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一个工友与刘某开玩笑:“你的儿子咋一点不像你,别是医院调了包,用你家窝孵了别家的蛋,麻雀巢被山鸡占。”大家一笑了之。本来是一句玩笑,却点燃了刘某的猜疑鬼火。他翻来覆去把儿子的照片与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认真对照,想找出更多的相似之处;把儿子强拉到镜子前,寻找镜子里两张面孔的共同点。然而,越比越生疑,也越来越加重了他要查出儿子到底是“谁家的蛋”的心事。由于对儿子身世的猜忌,加上对妻子作风的怀疑,后来刘某对妻子盯梢跟踪,不近情理地审查,夫妻间的恩爱一扫而光,反目为仇。这时刘某的理智被怀疑、猜忌的毒蛇完全吞噬了。一天夜里,妻子和儿子正在熟睡,他用颤抖的手点燃石油液化气罐,一声巨响伴随着无情的烈焰,儿子当场死去,夫妻两人也只剩一息残喘。弥留之际,道出原委,前嫌均释。本想言归于好,但无奈生命无可挽回,双双带着无限的懊悔和遗憾离去。这虽然在生活中是罕见的,但也足以警世。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少一些猜疑多一些爱心。
有人曾有过这样的感受,他们说,自己在交谈的时候,仿佛大家都在跟他作对,仿佛大家都在暗算着他。
其实这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危险也就一步步朝他逼近。在他的眼里,别人的意见总是错误的,而且总认为别人低估了自己。
他总以为自己的想法很出色,肯定会令其他人大吃一惊。
博士点评:这样的人要么被人看做是个怪僻的人,要么被人说成是自私的人,因此而失去朋友和合作伙伴。他的一生将猜疑心毁害殆尽,他的心中永无阳光。即使他成功了,也不会有人为他喝彩,为他庆贺。所以,一定要拔掉这棵恶毒的祸根,使人生充满阳光。
献出一片爱心
名人语录:假使人们彼此间都有互助的精神,这种氛围一定可以使世界充满爱和阳光。
世上每个人都期望得到爱。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无可比拟的。它穿越时空,照亮一个人心中的黑暗;它无私而高尚,融化人们冰冷的心田;它不求回报,心甘情愿地付出。给人以爱,你也将处处得到人爱。
那么,我们应怎样给人以爱呢?
首先,要创造温暖、欢快的气氛,这是培植爱的土壤。并且,要常常抽出时间来团聚和交流,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和增进感情。
其次,在与他人交流感情时,要接受爱意并且表达感情。掩饰和压抑真情,别人就无从感受到你的爱,而你也无从体会到表达出爱的愉快。
再次,要信任和尊重他人。信任是爱的基础。许多恋人或夫妻因为道听途说而彼此指责对方,相互失去信任,结果导致感情破裂。爱,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保持并深化、升华。
从前有个国王,有一个钟爱的儿子。这位年轻王子没有一件欲望和要求不能满足。因为父王的钟爱与权力,可以使他得到一切所想要的东西,然而他常常眉头紧锁,面容愁苦。
有一天,一个大魔术家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有方法使王子快乐,能把王子的愁容变作笑容;国王很高兴地说:“假使能办到这件事,你要求任何赏赐,我都可以答应。”
魔术家用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些笔画。他把那张纸交给王子,让王子走入一间暗室,然后燃起蜡烛,注视着纸上呈现些什么。说完魔术家就走了。
这位年轻的王子遵命而行。在烛光的映照下,他看见那些白色的字迹化作美丽的绿色。而变成这样几个字:“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王子遵照魔术家的劝告,很快就成了一个快乐的少年。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他的一些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有许多,但最后一个学生说:“一颗善心!”哲学家说:“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话。因为有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则是一个良好的侣伴和可亲的朋友。”
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一种坦直、诚恳、忠厚、宽恕的精神,可以说是一笔财产。百万富翁的区区财产,若与那种丰富的财产相比较,则是不足挂齿了。怀着那种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人,但是他能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富翁行更多的善事。
不要吝啬你的爱心,无私地付出,你将获益一生。要善于网织爱心,不要轻易伤害别人,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否则,在你困难之时,对方就不会出手相救。
人生一世,所能得到的成绩和结果常常微乎其微。其中原因,就是我们不轻易给予他人亲爱、同情与扶助,因此,别人也“以我们之道,还治我们之身”,以致我们也不能轻易获得他人的亲爱、同情与扶助。
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心理,以及无情、冷酷的商业行为之故,而至于目光被蒙蔽,只能看到别人的坏处,而看不到他们的好处。假使我们真能改变态度,不要一意去指责他人的缺点,而多注意一些他们的好处,则于己于人均有益处。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也可使他人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因之得到兴奋与自尊,从而更加努力。
如果抛掉那种消极观点,不总以为别人的心是冷酷无情的,而是处处看到别人善意的一面,主动付出爱心,那你的生活将会很幸福。生命是短暂的,在短暂的人生中,不要框定自己,好吗?
博士点评:常常向别人说亲热的话,常常注意别人的好处,说别人的好话,能养成这种习惯是十分有益的。人类的短处,就在于彼此误解、彼此指责、彼此猜忌,我们总是指出他人的不好、缺憾、错误的地方而批评他人。假使人类能够减少或克服这种误解、指责、猜忌,能彼此相亲、相爱、同情、扶助,那么梦寐以求的欢乐世界,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