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
3467600000013

第13章 走不出自卑忧郁的阴影(2)

看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不仅仅是中年人、老年人,年轻一代也被“铁饭碗”惯坏了,他们当中有些人既想过好日子,挣钱多,受人尊敬,又不愿为此花代价、冒风险。

接受教育,实际是一种投资行为。人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与受教育程度有关,也就是说,前期的投资越大,后期的收入就可能越高。

初中毕业,仅仅是完成了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这是从理论上讲所有公民都应达到的教育水平,也是最基本的投资。显然,凭着这种“基本投资”,想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得到更高的报酬和社会地位,是不大可能的。刘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有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愿望。但是他又不想失去已经得到的,害怕投资蚀了本。

刘某有这种想法,显然是上进心的表现。但是在学习与利益之间,他仍是踌躇不定,下不了决心。

当然对被国家承包惯了的中国人来说,职业的安全感确实十分重要,害怕丢了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不想冒丢了饭碗的风险,又想得到更高的文凭,就得想办法找中间道路,这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但这同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事情。

自学的条件至少有四个:一是时间,二是教材,三是可以请教的老师,四是自学能力。据刘某自己说,他在初中的功课很好,有这个基础,应该说自学能力不会成问题,至少可以培养起来;教材更不成问题;老师身边就有,碰到难题,完全可以去请教那些分到单位的高中生、大学生。

最成问题的是时间。虽然上帝给每人的都是一天24个小时,可为什么有人能干成很多事,有人却什么也没干成?显然,上帝把时间发到了每个人手里,就看你把它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今天,企业家恐怕是最忙碌的人了,可深圳一位有上亿资产的农民企业家,却能每天用两个小时读书,用一个小时写作。“什么事只要你认为它重要,你就会为它挤出时间来。”很多自学成才的年轻人,他们并不拥有比别人更充裕的时间,只是他们比别人更能吃苦、更愿意花代价罢了。

当初插队的知识青年,白天下地干活,收了工还要打柴、驮水、做饭、喂猪。沉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加上前途的迷茫,让人有足够的理由放弃学习。可就是有那么一批人,不论多苦多累,坚持在煤矿油灯底下读书自修,很快就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当初和他们躺在一条炕上却不肯学习的同学,很多现在仍在生活的底层挣扎,甚至因为丧失了竞争的能力而陷于贫困!

博士点评:“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而“准备”,就意味着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花别人不愿花的代价。

如何适应新环境

名人语录:胎儿丧失了襁褓,才能学会站立和走路;青少年丧失了成人的呵护,才能成为独立生活的人……人的一生中千变万化,谁都不能够预测明天将会在什么地方,这就需要每个人有足够的韧力与耐力去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尤其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这种适应能力,恐怕会荒废学业。

报纸上曾刊登一篇文章,内容是广西一位男孩从广西考到了上海某大学,可是却不适应环境,口音不习惯,生活也不习惯,周围又没有一个熟人,父母不停地打电话问他的情况。这位男生每次接电话都沮丧无力,父母了解情况后,便来上海为他助劲。可父母刚走一个星期,他由于应付不了变化,便偷偷地回了广西,主动退学了。

人一进入新环境,就要和许多人打交道,新环境让人感到陌生、别扭、孤独,不那么适应。这种环境上的变化,对于人的生存发展来说,有时候是必要的。

大学生都是从原来的学校又考到一所新学校的,互相都不认识,表面上人与人的关系比较疏远,互相排斥着,这位大学生不愿意向同学敞开心扉,便越发孤独起来。渴望回到过去的环境,于是不顾后果地退学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的。当你来到某个新的地方学习,就获得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但同时也有所丧失:离开你所熟悉的环境,离开深有感情的教师和同学。

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惧怕丧失,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那么我们也将丧失发展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今天的痛苦,也许换来的正是明天的飞跃。

因此,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的环境,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你的功课不比别的同学差。但是,如果想赢得别人的喜爱,赢得朋友,就必须开放自己、关心别人。如果永远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之中,永远把感情寄托在过去的环境上,那你就无法走出自我封闭,这样的人,有谁会喜欢?其实,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新同学一样可爱,他们并不都是自私的。

不管愿意不愿意,人都是要长大的。长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将要面对更多的变化,意味着要不断地去适应新的、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

博士点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希望踏上高山的顶峰,去摘取那金光闪闪的桂冠。但如果总是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停止不前,就犹如掉进自设的陷阱,而终生失败。

此路不通彼路通

名人语录:当我们走在一条路上时,目光不能只盯着脚前的这一步,更要看到十步、百步之外的地方。

这条路行不通,不要犹豫,立即换一条路,即使这条道上行人稀少、环境恶劣,但这儿往往就是通向成功宝殿的大门。行行出状元,在无力接受某一课程时,千万不要强求自己,否则只会越来越糟,耽误时间不说,还误了美好前程。

一位叫王丽的姑娘,长得端庄、秀丽,他表姐是外企职工,收入颇高,工作环境也很好,她对王丽的影响很大。王丽也想走进这个阶层,无奈她的外语太差,单词记不住,语法也总是弄不懂。马上要面临高考了,她想报考外语专业,可越急越学不好。她整天想着白领阶层的生活,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她将所有时间都押在外语上了,其它课目全部放弃。由于只有一条路,她更担心一旦考不上外语系,那就全完了。整天就想着考上以后的生活,考不上又怎么办,而全无心思专心学习。

虽然“白日梦”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现象,但整天沉醉于其中的人,往往是那些对现状不满意又无力改变的人。因为“白日梦”可以使人暂时忘记不如意的现实,摆脱某些烦恼,在幻想中满足自己被人尊敬、被人喜爱的需要,在“梦”中,“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做美好的梦,对智者来说是一生的动力,他们会由此梦出发,立即行动,全力以赴朝着这个美梦发展,而一步步使梦想成真;但对于弱者来说,“白日梦”不啻于一个陷阱,他们在此处滑下深渊,无力自拔。

如何走出深渊呢?首先,要有勇气正视不如意的现实,并学会管理自己。这里教给你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制订时间表。先画一张周计划表,把第一天至少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格,然后把你在这一周中需要学习的外语知识统统写下来,再按轻重缓急排列一下,把它们填到每天格子中去。每做完一件事情,就把它从表上划掉。到了周末总结一下,看看哪些计划完成了,哪些计划没有完成。这种时间表对整天不知道怎么过的人有独特的作用,因为当你发现有很多事情等着做,而且做完一件事就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时,就比较容易把幻想变为行动了。你用做事挤走了幻想,并在做事中重塑了自己,增强了自信。

再说学习外语并不一定非上大学学习不可,毕业后随时随地都可学,进外企是自己的理想,应不是惟一的,不要寄过大的期望,否则一旦失败,便对自己的打击太大。

著名作家叶君健1914年生在湖北省一个山村里,儿时放过牛,读了几年私塾,背诵了一点古文和诗词。14岁时,在武汉打工的二叔把他接到武汉上学,决心让他成为掌握现代知识的人。

他初进武汉的一所中学,一些富家子弟见他土里土气,偷偷在他背后贴上纸条,写了“茶房”两字。这个“茶房”咬了咬牙,用一个暑假学通了英语语法,背会了一本英语小词典中的词汇,又不断精读一些英语名文,奠定了英语的基础。他用三年学完中学课程,17岁时考入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他常对孩子们说:“我从来没用录音机之类的东西学外语,但是我学会了。关键我是实实在在地学,力求学以致用。”

通过叶君健的事例,我们读懂了没有任何理由可阻挡我们学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学到助你成功的知识。

对前面事例中的王丽来说,即便将来进不了外企,她也一定希望自己生活得好一点。她现在只觉得外语有用,是因为没有发现其它学科与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所以其它学科不应放弃,这叫多一门知识,多一条道。

博士点评:有句话:条条道路通罗马。其实,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即使外语不好,也能找到白领阶层的工作,何必非进外企不可。

将“贫穷”化作动力

名人语录:只要认准了道路,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吧!任何阻力都会变为动力,激励你奋发向上。

小周现在已大学毕业,在省城一家银行上班,日子过得不算太富裕但也挺充实。小周家是乡里的特困户,父亲做了一辈子农民,老实巴交,没什么手艺,一辈子都熬在田里,母亲患病躺在床上,每天都要专人服侍起居生活。小周下面有弟妹六个,一家九口主要靠政府救济过活。小周是长子,家中主要负担都落在他肩上,从上中学起父亲就放出风声,如果他不能以乡里的第一名考进重点高中,就回来帮家里干活挣钱。小周于是起早摸黑地干活学习,别人还没起床,小周就把早饭做好了,匆匆吃过早饭后一路小跑到了学校,然后,到学校旁边一条河边读书。上午最后一节课铃声一响,小周就跑回家里,照顾母亲吃完饭再返回学校。放学回家,小周从来不跟别的孩子一样一路玩耍,而是跑回家帮父亲编笤帚,然后做饭。等全家人上床了,小周就开始复习一天的功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初三毕业时,小周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中,开始了三年的高中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不幸终于降临到小周头上。父亲突然中风瘫倒在床,家中的顶梁柱倒了。这时,他的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也进了学堂,父亲要小周回家干活,可他离不开学校啊!于是他把两个舅舅找来,要他们去劝劝父亲,并且保证说不向家里要一分钱,学费全由自己负担,父亲才点头应允了。于是,小周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在一家书店站柜台。书店关门时已是深夜十一点了,同学们也已上床睡觉了,小周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学校,然后在厕所的灯光下把当天的功课复习完,并且预习第二天的功课。沉重的负担和营养不良终于把小周压垮了,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他老是感觉头晕,晚上失眠,学习成绩有些下降。校医院医生一诊断,严重神经衰弱,建议休学一年。晴空一声霹雳,震得小周目瞪口呆,倔强的他要医生保密,他要坚持参加高考。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小周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糟,一考完,他终于倒下了。不久恶讯传来,他落榜了。

一连串的打击,把小周击得如世界末日来临一般。于是扛起锄头,在田里干起农活来。每当看到小孩子们三三两两去上学,小周总是发呆地看着他们。终于,在地里干了半年后,小周抛下锄头,他要回来读书!他不能和父亲一样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小周跑回家对父亲说:“我要回学校!”父亲叹了口气:“儿子,爸也想让你能考上大学,可家里哪拿得出钱给你去复读呀,再说,家里现在需要你呀!”“学校的费用我自己赚,另外,我叫隔壁奶奶来照顾你们,每月付给她一点钱,这点钱也由我来挣。”小周的父亲含泪点了点头。

于是,在县城大街小巷,每天一大清早和傍晚,就有一个少年拉着一辆小推车,嘴里吆喝“收破烂——”。久而久之。县城许多人认识了这个边读书边挣钱的少年,有些心地善良的人要么叫他进屋吃点东西填填肚子,要么把一些尚好的家具贱价卖给他。那年高考揭榜,小周以全县第一名成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当这个文科状元在电视台露面时,许多人都在惊叹:“这不是那个收破烂的小家伙吗!”

博士点评:毅力使一个个坚强有志气的青年跨进了弱者不敢想象的成功殿堂。你的各方面条件也许比小周强多了,但你没有付出汗水,所以仍徘徊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时间是“挤”出来的

名人语录:风雨浪潮谁都会碰见,如果你坚持到最后,就会看到悬挂于天空的美丽彩虹。如果你想学习,却因为没有时间而时时抱怨,没有付诸行动。那么,现在开始行动吧!没时间不是理由。没有意志力也许是你自身潜在的缺陷,不过只要去克服,就一定能迈过这个坎。

你可以利用十分钟时间读一些书籍。在自修上下一分功夫,就足以助你在事业上得一分上进。许多志在成功者的早期,年薪很低,工作很苦,但他们利用闲暇时间,自修自习以求上进。在他们看来,薪水并不是大事,而追求知识、要求进步则是真正的大事。

一个人愈能储蓄则愈易致富。你愈能求知,则愈有知识。多储一分知识,就足以多丰富一分生命。这种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取,日积月累,可以使你日后大有收益,可以使你更充实、更丰满,更能应付人生中的种种困境。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时间读书得不到多大成绩,总不能与学校教育相等,因而不想在闲暇时读书。这无异于一个人因为自己赚钱不多,以为即使尽量储蓄,也不能致富,所以一有金钱,尽数挥霍,不屑储蓄!但是你看不见有许多人,就是因为利用了零星的闲暇时间,取得了与学校教育相同的知识吗?

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就是一心希望在顷刻之间成就大事。其实成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地充实知识宝库,渐渐地扩大知识的范围。

将零碎的闲暇时间,换来宝贵的知识,使我们得以上进,这种机会难道你能不知轻重地把它抛弃吗?一般青年人不愿多读书多思想,不想在报纸、杂志、书籍之中尽量获取各种宝贵知识,真是既可怜又可惜!他们不明白,他们所抛弃的东西在别人手里可以成为无价之宝,是可以使生命走向辉煌的。

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等于一所没有窗户的房屋。小孩子常常接触书本,自然会培养出读书的兴趣,自然会于不知不觉之中摄取许多知识。时至今日,几乎每个家庭不可能没有书籍。家庭的藏书在古代是一种奢侈,在现代却是一种生活的需要。

学生在学校时最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就是熟悉各门学科的相关书籍。在图书馆中,要从无数宝贵的藏书中,挑出几部最有价值的书本以供阅览;这种能力,对于他的一生,真是大有裨益。这仿佛是在选择适当的工具以从事知识开拓,以利于今后为社会服务。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特莱曾经说:“商业界或产业界的人曾告诉我:他们最需要、最欢迎的大学生,就是那些有选择书本的能力及善用书本的人。而这种选择书本与善用书本的能力的最初培养,最好是在具备各种书籍的家庭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