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思录活学活用
3467000000003

第3章 自我由来(2)

任何时候都要依赖理性

从戴奥吉纳图斯那里,我学会了不相信术士巫师之言,驱除鬼怪精灵和类似的东西。

从阿珀洛尼厄斯那里,我懂得了在任何时候都要依赖理性,而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

你有理性吗?我有。那为什么你不运用它呢?是因为当它要走这条路,你却希望别的东西吗?

如果你回到你的原则并崇敬理性,十天之后,你对人们来说就会像是一个神,而现在你对他们来说却像是一头兽或一只猿。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坚定的理性主义者,对人的理性无比尊崇——“如果你回到你的原则并崇敬理性,十天之后,你对人们来说就会像是一个神,而现在你对他们来说却像是一头兽或一只猿。”“不相信术士巫师之言,驱除鬼怪精灵和类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一千八百多年前的皇帝,在科学极不发达的古代,仍然保持了正确的判断力,这有赖于他长期坚持的理性训练。

理性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能让弱者摆脱恐惧和困境,能让强者更强。人们常常将知识等同于理性,知识固然重要,但它是用来磨练理性的。理性力量是终其一生永远相伴相随的财富,它会永远帮助你,庇护你;而知识不同,它可能给你带来好运,给你带来财富,但它不会永远这样,因为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陈旧。因此,必须不断地追求新的知识以保持正确的理性力量。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战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既要赔偿德国50亿法郎的巨款,又要尽快恢复经济。这一切都需要钱,而法国政府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国债。面对如此巨额的国债,再加上一个变数颇多的法国政治环境,法国的罗斯查尔德男爵和英国的哈利男爵(他们分别是两国的银行巨头)不敢接下这笔巨债的发行任务,而其他小银行就更不敢了。面对风险,谁也不敢铤而走险。这时,摩根凭直觉敏锐地感到:当前的环境,政府不想垮台就必须发行国债,而这些债务将成为投资银行证券交易的重头戏,谁掌握了它,谁就可以在未来称雄。但是,谁又敢来冒这个险呢?摩根想到:能不能将华尔街各行其是的各大银行联合起来?

把华尔街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由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承担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摩根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不,它应该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

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忌,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的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各投资商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为“海盗经营”。

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摩根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他凭借过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看到:一场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摩根所料想的那样,他的想法尤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华尔街乃至世界金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说他“胆大包天”、“是金融界的疯子”,但摩根不为所动,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他在静默中等待着机会的来临。

后来的事实无疑证明了摩根天才的洞察力,华尔街的辛迪加成立了,法国的国债也消化了。摩根改变了以前海盗式的经营模式,后来又积极向银行托拉斯转变。此处无意去评析托拉斯的垄断模式,但华尔街无疑从投机者的乐园变成了全美经济的中枢神经,而摩根及其庞大的家族也成了全美最大的财团之一。

商场上风云变幻,只有随时随地保持理性的头脑,才能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威尔逊在创业之初,全部家当只有一台分期付款赊来的爆米花机,价值5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做生意赚了点钱,便决定从事地皮生意。如果说这是威尔逊的成功目标,那么,这一目标的确定,就是基于他对自己的市场需求进行理性预测,并充满信心。

当时,在美国从事地皮生意的人并不多,因为战后人们一般都比较穷,买地皮修房子、建商店、盖厂房的人很少,地皮的价格也很低。当亲朋好友听说威尔逊要做地皮生意,异口同声地反对。而威尔逊却坚持己见,他认为反对他的人目光短浅。他认为虽然连年的战争使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但美国是战胜国,它的经济会很快进入大发展时期。到那时买地皮的人一定会增多,地皮的价格会暴涨。

于是,威尔逊用手头的全部资金再加一部分贷款在市郊买下很大的一片荒地。这片土地由于地势低洼,不适宜耕种,所以很少有人问津。可是威尔逊亲自观察了以后,还是决定买下这片荒地。他的预测是,美国经济会很快繁荣,城市人口会日益增多,市区将会不断扩大,必然向郊区延伸。在不远的将来,这片土地一定会变成黄金地段。

后来的事实正如威尔逊所料。不出三年,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发展,大马路一直修到威尔逊买的土地的边上。这时,人们才发现,这片土地周围风景宜人,是人们夏日避暑的好地方。于是,这片土地价格倍增,许多商人竞相出高价购买,但威尔逊不为眼前的利益所惑,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后来,威尔逊在自己这片土地上盖起了一座汽车旅馆,命名为“假日旅馆”。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好,舒适方便,开业后,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兴隆。从此,威尔逊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假日旅馆”逐步遍及世界各地。

摩根和威尔逊的胜利不仅是知识和信心的胜利,更在于他们在惊涛骇浪中始终坚持理性,这让他们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点石成金:

要学会运用理性的力量思考。所谓“思考”,不单是指对知识的理解、咀嚼,更是指对环境、对变化的一种反应。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变化,也在耳闻目睹种种变化,可是,我们有多少人可以洞悉到变化的规律,预见到变化的趋势呢?应该说,学会思考是人理性的最高境界,它必须在知识被理解掌握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并且还必须辅以敏锐的直觉力、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斯多亚派哲人都是坚定的理性主义者,“在任何时候都要依赖理性,而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从马可·奥勒留这里,我们学会了理性是我们惟一可以依赖的力量。

善于集合众人的智慧

从阿珀洛尼厄斯那里,我懂得了意志的自由,以及目标的坚定不移;懂得了在任何时候都要依赖理性,而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懂得了在失子和久病的剧烈痛苦中镇定如常;从他那里,我也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既坚定又灵活,在教导人时毫不暴躁的活的榜样;看到了一个清醒地不以他解释各种哲学原则时的经验和艺术自傲的人;从他那里,我也学会了如何从值得尊敬的朋友那里得到好感而又丝毫不显得卑微,或者对他们置若罔闻。

从塞克斯都那里,我看到了一种仁爱的气质,一个以慈爱方式管理家庭的榜样和合乎自然地生活的观念,看到了毫无矫饰的庄严,为朋友谋利的细心,对无知者和那些不假思索发表意见的人的容忍:他有一种能使自己和所有人欣然相处的能力,以致和他交往的愉快胜过任何奉承,同时,他又受到那些与其交往者的高度尊敬。他具有一种以明智和系统的方式发现和整理必要的生活原则的能力,他从不表现任何愤怒或别的激情,完全避免了激情而同时又温柔宽厚,他能够表示嘉许而毫不啰唆,拥有渊博知识而毫不矜夸。

从文法家亚历山大那里,我学会了避免挑剔,不去苛责那些表达上有些粗俗、欠文理和生造等毛病的人们,而是灵巧地通过回答的方式、证实的方式、探讨事物本身而非词汇的方式,或者别的恰当启示,来引出那应当使用的正确表达。

斯多亚派哲人的个性是温和的,这让他们善于察纳雅言,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阿珀洛尼厄斯、塞克斯都、亚历山大都是马可·奥勒留的老师,他们代表着当时教育的最高水平,马可·奥勒留集合了他们身上从知识到思想观念、从个性到处事原则的全部智慧。

自古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总是非常善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修正自己经验和思维的不足,做出最好的决策。对于一个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当企业规模小、影响决策的因素少时,领导者可以仅凭直觉经验指导行动。但在企业规模大、因素复杂的情况下,单凭经验和直觉便远远不够。企业在制定战略性决策时,策略部门大量支持性的数据分析及所有员工的参与思考,对决策层的直觉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

某国有企业曾经与外商草签了一份供销合同,合同规定由外商给该企业提供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合同为期三年,三年后该企业将无偿拥有这些设备的所有权。合同约定,在三年合同期内,该企业按双方商定好的价格每年为外商提供某种产品10000件。合同同时约定,若第一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1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二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2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三年该企业将按每件3000元交付赔偿金。

该企业几个主要领导商议后认为有利可图,便与外商正式签订了合同。300万元的设备到位后,该企业立即组织生产,但由于生产能力不足,虽经全体员工的努力,第一年只生产出了8000件产品,按合同规定,被罚金额200万元。第二年该企业调整好生产组织方式,准备大干一年,挽回经济损失,但第二年只能生产8500件,结果被罚金额300万元。第三年只交货7000件,被罚金额900万元。辛苦三年,损失竟然达到了1400万元以上。正是由于该企业领导人没有多方听取意见,自己独断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遗憾的是,许多管理者都已经习惯了独断专行,把别人的意见当做是对他们权威的挑战和对他们权力的干涉。这造成了许多企业只听从一人、万马齐喑的局面。

在团队中,管理者要想成功地做出一项决策,绝不能一味地固执己见。相反,必须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换句话说,就是要集思广益,集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取精华弃糟粕,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取得更好的效果。

事实上,企业的发展不能够只靠上层管理者的决策,还应该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企业中重大的问题应该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并分析看有没有不合理的成分;少数人的意见也要听,看有没有合理的方面,认真思考分析,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毕竟,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比较容易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