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反经》学生活
3462900000029

第29章 大私

原文

由是言之,夫唯不私故能成其私。不利而利之,乃利之大者矣。

译文

由此说来,只有不存小私之心,才能成就最大的私;只有不贪图小利,才能获取最大的利。

解读

尸佼说:“尧收养孤苦伶仃的人,禹爱护有罪的人。”这是说明古代的君主能让处在苦难中的人们享受安乐,对边远地区的人也挂心上,使他们都臣服、安顺。圣贤的君主在大私中表现出的却是无私。商汤在向上苍祷告时说:“我自身有罪,不要报复天下的百姓;天下百姓有罪,就让我一个人受罚吧!”商汤不偏爱自身,却施爱于天下百姓。周文王说:“假如有仁德的人出现,为何一定要是周氏家族的成员呢?”周文王施爱于天下的百姓,却不偏爱他的氏族。远古的先王并非无私心,但他的私心远比常人不同,如此才能认清人私的含义。由此来说,只有舍取小的私心,才能获得大的私利;只有舍取小的利益,才能换来更大的利益。

活学活用

在公元前700年,楚武王发动兵马攻打绞国,包围了绞城。

绞国的守城将士采取坚守城池、闭门不战的政策,不管城外楚兵怎样辱骂,绞城始终没有杀出一兵一卒。而一旦楚军向绞城发起猛攻,守军就勇猛抵抗,楚兵每次攻到城边,都被雨点般的箭给射得退了回来。

因为绞城久攻不下,楚王心中很是烦闷。有一天他独自在帐中喝起了闷酒,莫敖(楚国官名)屈瑕求见,说是有诱敌出城之计,楚王于是喜出望外,立命左右退下,与屈瑕商议起来。

到了第二天,有一批楚国樵夫绕过绞城到北面山上砍柴,他们总是早晨上山,下午三三两两地挑着柴回去,又无军卒护送。绞城守将很是惊奇,报告国君。可是国君对守城将士们说:“这是楚军的计策,想引诱我们出城,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不过绞城被困了很久,柴草缺乏,现在已经到了只得拆屋煮饭的地步。而一连数日,楚国樵夫依旧是成批上山砍柴,陆续担柴回营。而绞国的国君此时也相信楚军上山打柴是为久战之计,所以就暗中命令兵士悄悄打开城门抓人抢柴。没用多大的工夫,绞军就抓回了好几十人,抢了一批柴。

又过了一天,楚国的樵夫依旧上山打柴,绞国兵士第一天已获利,此刻不等守城将领发令,就争着开城抓人。早已埋伏在北门外的楚军忽然擂响战鼓,猛冲过来,绞兵慌忙转身夺路回城,但早被楚兵截断归路,最后绞兵伤亡惨重,被楚国抓住了许多。

本来弱小的绞国,遭此重创后,实难再守,只得在城下签订了屈辱的和约,沦为楚国的附庸。

智慧金言

《管子》一书中说:“知道给予就是获取的策略,这是为政者的法宝啊。”《周书》中说:“将要索取的,必须暂且给予。”如何来说明这个说法是对的呢?黄石公说:“得到手的物品一定不要占为己有。就是君主创建的功业,也不可去夺取功名。追求功名是士大夫的所为,君主何以操心功名利禄从何处得到这些事呢?因为他们为诸侯,自己是天子。天子不收取功名于万物,所以才达到了最高的地位;不去和黎民百姓争夺名位,因此才实现了自己的宏大名声。要让城中的人固守城池,要让攻城的人攻破城池。如果把城中的财物赐予城中的人,他们一定会尽力守卫城池;而把城中的财物赏给攻城的人,让他们自己到城中去拿,那么,他们一定会拼上命攻下城池。这就是所谓利用人们贪婪的本性和愚昧的无知。这才是帝王采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