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美女经济的要素、结构与动力
3462700000041

第41章 美女经济:美女成功的形象法则(1)

如何成功对于美女来说,漂亮并非唯一的条件,风采和魅力才是必不可少的。声誉与名气对于美女来说有如生命。美貌并非一个美女成功的保证。许多自命不凡的美貌佳人即使踏上了时装表演的T型桥,也会自叹无缘而离开它。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她与摄影机无缘。如果说模特是代表人类形象的形象代表,那么摄影机代表什么呢?代表了美女成功的形象法则!

代表人类形象的形象代表

模特,人体的“模型”。她是美的使者,是人类情感的代言人。

人为追求“美”而生活模特化;为情感的需要而随心所欲“克隆”模特。你怀念玛丽莲·梦露、索菲亚·罗兰、伊丽莎白·泰勒吗?模特复制机将为你“克隆”得惟妙惟肖;

你想欣赏世界上最美丽的手、最美丽的脚、最美丽的眼睛、最美丽的脸、最美丽的鼻子吗?不要紧,将会有专业的手模特、脚模特、脸模特、鼻模特……

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要讲究自身的形象了。模特犹如一颗颗闪光的宝石,把生活点缀得绚丽夺目。于是,模特成为了人们的形象代表,生活模特化了。

由于生活水准的提高,通过科学的营养和保健,经过系列的美容和“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加人到“模特群体”中。她们腰肢纤细,双腿修长,满头金发如散瀑流泉披落双肩,一双明眸,两排皓齿,略犀而微微撅起的嘴唇显得既调皮又性感。

追求“模特美”成为生活的新时尚。时装模特、广告模特变成极为普通的职业,她(他)们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影星歌星,而是在街头巷尾可以碰到并且容易交往的普通人。模特们也越来越改变那些耗时的化妆和发型,在外貌上更加贴近生活,更求自然。对于时装公司来说,审美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即:长相要突出、有代表性,不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要有个性,不能平淡无采。

模特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她继续向广度、深度进军。他们的活动场所,不再主要是剧场、电影院或者服装发布会的“T”,型舞台,而是广阔的世界市场。在飞机场、车站、港口;在商店、学校、机关;在旅游热线、生产一线甚至是居民家庭,各种各样的时装模特、广告模特、消费模特、礼仪模特、情感模特以及形形色色的汽车模特、电脑模特、玩具模特……在为人们提供服务。

模特儿的标准趋向个性化。根据传统的国际标准,要成为模特儿,美女高度平均达1.78米;男性高度均达1.8米以上。按美国时装业的标准,希望进入模特儿行业的女孩,应从16岁以前开始训练,并且要符合下面7个条件:身高1.74米以上、瘦体型、嘴唇丰满、高颧骨、大眼睛,直而不突出的鼻梁和两条修长的腿。现在,有了全新的改变——自然就是美、健康就是美。因为过度完美的身躯不再受到喜爱,真正能赢得众人青睐的,是有点平凡、有点特别,又不太完美的自然美女。健康美取代了病态美,而这样的趋势,越演越盛。

模特儿的表演趋向“百花齐放”。说起时装模特,人们立刻会想到她们那“千金难买一笑”的冷漠表情。不论在时装表演的舞台上,还是在广告招贴画或是电视荧屏上,人们看到的多是一张张愁眉冷眼、面无笑容的脸。现在,“冷调”仍在国际时装表演的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一家畅销时装杂志的艺术主编认为,这些年人们的审美观转向欣赏古典美。但是,也有一些模特评论家认为,现在的模特,并不强求她们一定要笑,但人们会要求她们尽力展示潇洒、活力、诱人,在舞台上更为自由。

模特并不排斥微笑。因为,微笑本身也是一门艺术,神秘的微笑、迷人的微笑、会意的微笑、嘲讽的微笑等,都可以而且应该表达一定的含义。

模特是风光的,今天的模特更光彩照人。

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给模特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会有模特的踪影”。世界超级名模,再也不只是西方媒体追逐的对象。他们将通过全球互联网网络,通过卫星电视,向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展示他们的美。

模特因为薪水丰厚而被称为“最美丽的金矿”。在20世纪80年代前,纽约最红的模特每个工作日的收入约为5000美元;在90年代一个超级名模的工作日薪高至15600至25000美元;到21世纪头10年,世界超级名模的工作日薪可达到30000美元至40000美元。

遗憾的是,模特儿的风采是转瞬即逝的。从事这项职业的美女很少能超过28岁。且“风光”的时间越来越短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模特儿的“职业生命周期”是10年以上。到21世纪,模特行业对新面孔的需求甚强,年轻、清新的新手不断涌现,大多数模特儿只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有些模特的艺术生涯,就只能用小时来计算。于是,模特儿应该记住这样的话:“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至少我曾享有15分钟的辉煌。”

改变国家形象的形象代表

达雷戈长着一张可爱的娃娃脸,她家有8个孩子,她排行第6,有4个姐妹,还有3个兄弟。她的家庭在尼日利亚来说是比较富有的,一家人的感情很好。当听说她获得全球选美冠军以后,全家人都兴奋得叫喊、唱歌,把嗓子都快喊哑了。作为非洲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世界小姐的黑人小姐,达雷戈在尼日利亚甚至是整个非洲都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达雷戈最敬佩的人就是南非总统曼德拉,得到冠军之后,曼德拉和夫人一起接见了达雷戈。回到尼日利亚,达雷戈发现,整个国家、就连小孩子都认识自己,真正是家喻户晓。

这个一夜成名的女学生成了她的拥有1.1亿人口祖国的大名人。

阿戈巴妮·达雷戈获胜的消息立即成为尼日利亚电视台晚间的主要新闻内容。当天在尼日利亚的最大城市拉戈斯的酒吧里,不时传出一阵阵兴高采烈的庆祝声。尼日利亚的电视屏幕甚至还打出了“我们胜利了,尼日利亚万岁”的字样。

阿戈巴妮·达雷戈无疑成了尼日利亚的一块美丽招牌,国家旅游局在德国等地搞推广活动时都会请她去担任“形象代表”,甚至国家足球队也请她去做“形象代言人”。

无论在非洲杯还是在世界杯上,每当遇到重大的比赛,号称“超级绿鹰”的尼日利亚国家队总要在集训期间闹出一些新闻来,队员和教练员之间更是有许多理不清的分歧。在2002年非洲杯期间,尼日利亚国家队内部又为奖金问题而争执不下,队员也屡次做下“违纪”的事情。

首先提出要改变国家队形象的是尼日利亚政府,他们把这个重任托付给了世界小姐达雷戈,以期这位18岁的小女子能用温柔可爱的美好形象力挽狂澜避免国家队再次重演世界杯期间的不偷快。

达雷戈在2002年世界杯之前身赴亚洲参加尼日利亚足协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据说,她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因为她把这次活动当成是“为国家做点有益的事”。2002年世界杯期间,尼日利亚与阿根廷,瑞典和英格兰同处在“死亡之组”。对尼日利亚来说,这似乎也是好事,因为根据国际足联的决定,2010年世界杯将会在非洲举行,正在申办该届世界杯主办权的尼日利亚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名列死亡之组也许可以起到宣传自己的作用。

对于为尼日利亚出任世界杯形象大使一事,达雷戈表示非常乐意接受这一重托,并说自己本人就是个足球迷。当被问及希望尼日利亚队拿到什么样的名次时,阿戈巴妮·达雷戈顿时感到很为难,她表示:我不好说,当然是排名越靠前越好。

无疑达雷戈享受着由巨大的成功带来的种种荣誉和喜悦,而同时,她的胜利也促成了2002年世界小姐大赛将决赛地设在尼日利亚举办。但是,沉浸在幸福中的达雷戈绝对不会料到,第二年计划在非洲举行的世界小姐赛事竟会喋血夭折,转道他途。

改变种族形象的形象代表

达雷戈的正式当选,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世间引起了种种不同议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这样说,“世界小姐”的桂冠落在一个有大学文凭的黑人姑娘头上,这似乎是在给选美比赛这样的“以男性为诉求对象的性别展示会”正名。但当获奖黑人姑娘一再表示她将继续学业并力争成为一名出色的电脑工程师时,我们看到的是男人们脸上暖昧的微笑,因为几乎所有走上选美之途的姑娘,最终都走上了诸如模特儿和影视表演这一条路。这条路的终极,是在世界的另一端——好莱坞。而好莱坞的“明星商品”,是黑人是白人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和其他的明星美人一样,无可避免地被贴上了“性感标签”,即无论是其身上那透视到腰部以下的绣花长裙,还是她性感的身材。当然,她们也在制造着性感标准。

皮肤白即为美?对此,绝大多数的黑人都会说“不”,他们认为黑色是最美丽的颜色。诚然也有例外,如歌坛天皇巨星杰克逊,就再三整容与漂白皮肤,结果“妖魔化”了自己,那张脸十足傀儡,看得人心里发怵。

然而在美丑的标准定义里,并无一个高高在上的“白人中心主义”,无论是漂白派还是爱黑派,实质上面对的只是自己的“心魔”,强势西方价值那一片凄厉的白光,总难免撩动着别的文化族群之焦躁与忧虑。只不过,黑发黄肤的我扪心自问,人家从未认为“白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更未用自己的遗传基因去界定一切,相反,西人特别欣赏黄种人的单眼皮、轮廓浅淡的扁平面孔还有那双细长而向鬓角翘起的眼睛。于是乎,巩俐连续几年题名“世界俊女排行榜”,先后上过“金榜”的还有中国滑冰名将陈露和摇滚小提琴手陈美,尚未上榜而呼之欲出的还有张曼玉、杨紫琼、章子怡等。

在西方列强的龙头老大美国,文化多元,恰恰最能欣赏黑色的美丽。原先主流社会易于接受那种拥有精致玲珑的五官、瀑布般的长发、往上翘的臀部的黑人宝贝。如世界名模缇拉班克丝、娜欧蜜康贝儿,前美国小姐凡妮莎都属此类。这多少还是有着白人先入为主的“霸权话语”的印记。在黑人的祖家非洲,纯粹土著氏族的人种并不是这副长相的,她们有着宽阔而多肉质的鼻子,肥厚而外翻的嘴唇,还有贴着头皮生长而永不丰茂的卷发,骤望去似乎个个都是光头。薇克是个典型的黑非洲女孩,她来自苏丹国古老的丁卡族,该族中人皮肤色素最浓,薇克浑身如炭一般漆黑,如缎子一般发亮,更拥有非洲土著的大鼻、肥唇和“准光头”。她在14岁那年与家人逃离内战频仍的苏丹,在英国当难民,两年前在一露天“跳蚤市场”吆喝叫卖时被模特儿行业的“星探”相中,从此步上国际时装界的T型台,转眼间就大红大紫,成了举世瞩目的一颗“黑钻石”。

薇克冲击波对固有价值的颠覆与解构,有人为之瞠目结舌,有人为之欢呼雀跃。以薇克小姐为封面的国际权威杂志,收到了大量挑剔她的容貌和抨击时装界审美准则的信函,但同时又收到了创刊以来最多的支持信函和电子邮件。

这正是非洲原住民天赋的模样,薇克本人对这些争议纷扰颇觉困惑。她说:“在我的部落村子里,我的长相根本不是问题,因为大家都一样,但在这里,却有这么多肤色差异和别的考量,实在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