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古文观止》学生活
3462500000017

第17章 展禽论祀爰居

《国语》

原文

海鸟曰“爰居”,止于曹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

译文

有种海鸟名叫“爰居”,停落在鲁国都城的东门以外,三天不曾离去。臧文仲就吩咐国人祭祀它。展禽说:“臧孙处理政事太超越礼节的界限了。祭祀,是国家的重大礼节。礼节又是助成政事成功的因素,所以要慎重地订立祭祀制度作为国家的常法。现在无缘无故地添加祭典,这在处理政事中是不适宜的做法。

“圣王订立祭祀制度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制定大法而有功于人民的,就祭祀他;为国事勤劳致死的,就祭祀他;安定国家有大功绩的,就祭祀他;能抗拒大灾难的,就祭祀他;能抵御特大祸害的,就祭祀他。如果不是这类情形,就不在祭祀常规之例。从前烈山氏享有天下时,他的儿子叫柱,善于种植百谷百蔬。到夏代兴起之际,周弃继承柱的功业,所以人们就奉祀他为农神。又到共工氏霸有九域之时,他的儿子叫后土,能够整理天下的土地,所以人们奉祀他为土神。黄帝能为百物确定名称属性,以明确告诉人民向公家供应财用;颛顼能善修黄帝之功德。帝喾能依日、月、星的运行规律定出次序,以使人民按时劳作、休息;尧能平正公允地立法和执法,使人民有从善弃恶的准则;舜能勤劳地为人民做事,而死在苍梧之野;鲧筑堤障防治洪水,失败而被尧流放羽山而死;禹能以善德改进并继续完成鲧的功业;契做尧的司徒之官,能教育人民和睦安定;冥曾任水官,勤劳尽职而死于水;汤以宽厚治理人民,而除掉那残暴者;后稷勤于种植百谷,而死于山;周文王以文德著称于天下;周武王能为民除害,兴师伐纣。所以有虞氏禘祭黄帝而祖祭颛顼,郊祭尧而宗祭舜;夏后氏禘祭黄帝而祖祭颛顼,郊祭鲧而宗祭禹;周人禘祭舜而祖祭契,郊祭冥而宗祭汤;周人禘祭喾而郊祭稷,祖祭文王而宗祭武王。幕是能遵循颛顼之功德的,有虞氏就报祭他;杼是能遵循禹之功德的,夏后氏就报祭他;上甲微是能遵循契之功德的,周人就报祭他;高圉、太王是能遵循后稷之功德的,周人就报祭他。所说的禘祭、郊祭、祖祭、宗祭、报祭,这五种祭祀,是国家的祭祀常典。

“在祭祀中,再加上土神、农神、山川之神,这些都是对人民有功德勋业的;有美德的先哲们,都是受人民崇信爱戴的;天上的日、月、星,是人民所共同瞻仰的;以及地上的金、水、木、火、土这五行,是人民借以生活与繁衍的;又有九州的名山、江河、湖泽,是出产各种财用的。如果不属于这些,就不在祭祀常法之列。

“现在,海鸟飞到这里,大家不知其来历而去祭祀它,并作为国家祭典,这种做法是难以算作有仁德、有智慧的。有仁德的人能公正地论定功效,有智慧的人能明察事理并且正确处置各种事物。海鸟没有功绩而祭祀它,这也不是有仁德的表现;不知情理而不问明白,这不是有智慧的表现。现在,海上大概有什么灾祸吧?那靠近大海的鸟兽,常能预知灾难而加以躲避。”

果然,在这一年,海上多次发生大风暴,冬季又温暖异常。臧文仲听了柳下季的话,深自愧疚地说:“这真是我的过错啊。季子的良言,不能不作为准则啊!”于是臧文仲就让官员把这事记在简书上,并且认真地重写了三份。

解读

一群海鸟落在鲁国东门外不肯离去,执政大夫臧文仲以为神异,慌忙让老百姓祭祀。对此,展禽提出反对意见。他首先列举出先圣制定的五项祭祀原则:“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一言以蔽之,只有历史上有大功于民者才能享受人民的祭祀。接着列举历代圣贤的业绩以及对他们的祭典加以印证,强调传统不能背弃。对臧文仲祭祀爰居的荒唐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使他终于承认了错误。在先秦,祭祀与兵戎相提并论,是国之大事。祭祀源于祖先崇拜,虽然以神为本位是迷信活动,但它同时又蕴含着浓厚的民本思想,反映了古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然现象的崇拜。

活学活用

这篇文章围绕海鸟“爰居”该不该祭祀的问题展开讨论。以展禽的议论批驳那种不问功德、不论缘由、“无故而加典”的祭祀。阐述了祭祀所应恪守的准则,申明了“仁者讲功,知者处物”的主张。文笔犀利、锋芒毕露,坦诚直率,充分显示出展禽的不盲从权要、不随从世俗、直言敢谏的性格。

本文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从一只海鸟落笔,引出一段援古证今的大议论,传统祭祀的隆重与臧文仲祭祀爰居的轻率形成强烈的反差。结尾又回到题面,对爰居的至而不去加以科学的解释,并以其后的气象证实展禽的论断,一开一合,互相照应;正确与谬误,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的文献价值、认识价值甚至高于它的欣赏价值。展禽无疑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不仅具有极丰富的历史知识,对自然科学也颇有兴趣,比如动物的行为异常可能是某种自然灾害的预兆,在他那个时代,不是谁都懂得的科学道理。而他对三代史及史前史的认识与叙述,无疑对后世的史学,比如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如他对鲧禹的记述,就不同于后世学者褒禹贬鲧,使我们认识到父子同功、三代共祀,无论是对远古史还是对神话传说的研究都有很多启示。

祭祀,固然是神本位的,但在当时则是为了纪念,树立榜样,激励后人。凡是有资格享受祭祀的圣哲前贤,都是有昭昭功德,卓著业绩,有大功于民的人,“非是,不在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