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秉性能移
3447300000018

第18章 什么是好秉性?(11)

瞎子双阔,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人搀扶,可是上台表演却寸步不乱,演技超群,终于成为一名功深艺湛的武生。

另一位是跛子盖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不能保持身体平衡。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

还有一位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一一默记在心,虽无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练功,常年不懈。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园里有名的武花脸,被戏班奉为导师。

梨园三怪都身带残疾,他们为什么能够成才呢?一是他们不被自己的缺陷所压服,身残的压力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人生的信念,看似失败的人生,实际还有通向成功的途径,他们身残志坚,扬长避短,再加上勤奋,于是他们从勤奋中创造了最好的自己,同时也成就了一番事业。

有个钓者在岸边岩石上垂钓,有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之余,亦围观钓上岸的鱼。

只见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约有三尺来长,落在岸上后,那条鱼仍腾跳不已。钓者冷静地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回海中。

围观的众人响起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足见钓者的雄心之大。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多看一眼,解下鱼钩,便将这条鱼放回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钩竿又再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

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将和前两条大鱼一样,被放回大海。却不料钓者将鱼解下后,小心地放进自己的鱼篓中。游客中有人百思不解,遂问钓者为何合大鱼而留小鱼。

钓者回答:“幄,那是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舍三尺长的大鱼而宁可取不到一尺的小鱼,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取舍标准,而钓者的惟一理由,竟是因为家中的盘子太小,盛不下大鱼。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例如,因为自己平凡的背景,而不敢去梦想非凡的成就;因为自己学历的不足,而不敢立下宏伟大志;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不愿打开心扉,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可是如果你不主动打破生命的格局,你就无法改变你的人生。

自信要做到完全的自尊自重。当你逃避人生,你就是啃噬你自己,摧毁你的精神。一个人必须学会每天和自己竞争,才能掀起真正的信心革命!“明天”这个借口,之所以也是沮丧的一面,是因为这种“明天”哲学会引人过着没有目标的日子。

推诿者常借的理由是:“还有明天,我还来得及。”这种人的秉性弱点是能拖则拖、能让则让。

在田径竞争中,竞赛者可因某种原因而被取消资格,好歹全在裁判。但在日常的生存竞争中,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取消自己的资格。而当我们这样做时,竞赛仍然照常进行,它是一种马拉松式的长途竞跑——在我们心中,我们沿着跑道奔跑,跑了一圈又一圈,受到挫折,绝不容许思虑踌躇一一直到我们精疲力竭,除了气恼和孤独之外,别无表现。

我们要在自己的心中跑一场“怒发冲冠”或“艾丽丝漫游仙境”的竞赛。我们必须走进而非奔进积极的世界,去与他人竞争(以及合作),发现我们做人的效用。我们要挺起胸膛,走向完全的自尊自重。我们要沉着而又镇静地向前走,从容而又自信地向前走,想到我们所能贡献给大家的一切——想到我们所能贡献给自己的一切。

下面,举一个关于推诿的例子:

白蚁啃食木头,它们毁灭人类智慧的产物,使人一想到它们就发怒。

布里斯托尔用“啃光的白蚁”表示让人泄气的一面,因为那是一种以自毁的方式啃噬你自己的作用——直到全部啃光,一无所有。

当你逃避人生,你就是啃噬你自己,摧毁你的精神。正像受伤的人会损失血液一样,消极的生活会吸去你精神上的“血液”,吞噬你的生命力。

医生在骨折的腿上使用石膏敷料,借以限制腿的活动,促进它的痊愈。使用拐杖承受断腿的压力,在痊愈之前,医生必须限制他的活动。

但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计划——因此,它的最后结果,应该是腿部恢复健全,整个人则恢复全部的生活功能。

患了慢性沮丧的病人,不断地啃噬他自己的心灵,直到发生“骨折”,然后再加上一道“石膏敷料”,刻意地限制自己的人生活动。

他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他把自己的不善与人相交,推波在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误解了他,埋怨人家不公,因而限制了他与别人交往,最后只有跟他自己交往,门坐、果想、自讨去吃。

当一只白蚁啃进了一个人的心灵时,会使他从慷慨的施舍,退人一种自毁的甲壳。一旦有人帮助他祛除内心情绪的白蚁之后,他就恢复了自信而返回人世,成为社会上一个积极有为的人。

由于现代这个世界极其复杂多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或大或小的白蚁,以种种不同的方式在我们心中作怪。我们绝不可能让它们腐蚀我们的心灵,迫使我们逃避他人。

如果你想过积极创造的生活,你必须勇往直前地干下去——不论你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否则的话,你的心灵会形成一种适于白蚁繁殖的温床。它们会侵进你的自我心像,将你摧毁。

不要这样自我鞭笞下去,学习把你的船驶上人生的正道吧,不要像虫一样蛰居在死水深坑之中。

一个人必须学会每天和自己竞争,才能掀起真正的信心革命!首先,不能替过错找借口,而是承认并超越它。找借口涉及到避免目标的达成,而超越错误的本身就是一种目标。当我们避免设定有价值的目标时,便会因循地过日子。这种思想怂恿人什么也不做,把一切推到明天。

“明天”这个借口,之所以也是沮丧的一面,是因为这种“明天”哲学会引人过着没有目标的日子。它使人变得消极退缩,逃避人生的责任,而养成不负责的态度。

“明天会社”是一种庞大的国际组织,到处都有人把事情推到“明天”。

这种“明天”哲学之所以令人泄气,是因为它的根基建立在一个妄想上面:美好的明天就要到了,那时,目标就较容易达到;那时,障碍自会消失;那时,就不会再受到挫折了。

也许等到那个美好的明天到来时,数以亿计的“明天会社”会员将去工作,把事情完成。但那一天将不会来临,至少,它不会在你有生之年来临。

这种“明天”哲学只是一种纯粹的向往,一种十足的幻想,它会使你退却、逃避,把你带向沮丧的其他方面。

这种具有毁灭性的“明天”哲学,跟所谓的“新愁旧病”完全不同,后者使人希望在今天和明天改善自己。前者消极。被动;后者积极、主动。我们应该永远希望改善自己。

丢掉推诿的恶习吧!只要你的能力可以办到,只要你的目标值得一试,那么今天就动手吧。如此可使你不停地工作、前进,这对你是有益的。不论你喜不喜欢,你都必须每天跟自己竞争;你必须击败你心中的消极意识。你不能骑墙观望;你必须力D以抉择。你不跳向这边就得跳向那边;不是面对就是背离生活;强化你的自觉,肯定你自己,不然就会变得懦弱无能。这才是求生之道,才能形成你希望的良好的成功秉性。

畏缩生活、深陷于不安、无能感,甚至对自我能力持有怀疑的人,几乎随处可见。只要C中充满自信,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如果想法一旦消极的话,当天的行动与表现自然也会显得消极。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成功,都是因为退缩的秉性所致。在这里,我们想说明一点:一个人如果认定了自己有能力做的事,就千万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否则你的秉性中总会有退而求其次的因素,这一点将会对你造成致命的摧毁。

“缺乏自信”一向是困扰人们秉性的大问题,有项针对某大学选修心理学的学生所做的调查,其中有一道问题是个人最感困扰的事,调查结果显示,缺乏自信秉性的人占75%的比率。

怎样来看得因缺乏自信而形成的退缩秉性呢?畏缩生活。深陷于不安、无能感,甚至对自我能力持有怀疑的人,几乎随处可见。这种类型秉性的人对于自己是否具有担负责任的能力深感疑虑,他们也怀疑自己能否抓住有利机会。他们总认为事情不可能顺利进行,从而保持着忐忑不安的秉性。此外,他们也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心中想要的东西。于是他们往往退缩而求其次,只要拥有些许的成就便觉心满意足。事实上,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们都是被这样的力量打败,并怀着不安的感觉在人生的路途上匍匐前行。严格说起来,其中绝大多数的人均没有必要遭受这种挫败。

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秉性分析大师拿破仑·希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严寒得几乎要使人冻僵的早上,一位好友突然来到中西部某城镇的饭店找我。由于我将在离该地约莫三十五公里处作一场演讲,因此就请他陪同一道前往。我坐上他的车子,在易滑的路上朝着目的地驶去,他驾车的速度比我快些。于是我向他提议:“时间还相当充裕,你可以慢慢开,不用赶时间!”

“你不必担心我的驾驶技术。”他如此回答着,并继续说道,“在以前,我的心里经常充满着各种不安感,但现在已经完全克服了。过去,我什么事都怕——害怕开车上路、害怕搭飞机,甚至当家人外出未归之前,我也会处于恐惧之中。

此外,每当自己外出时,总会觉得似乎将要发生什么不测,心中极为不安。受到这种感觉的严密包围,而使得生活黯然悲惨。事实上,我存有相当严重的自卑感,并缺乏自信,这种心态也反映在我的工作上,于是工作总是进行得不顺利。不过,现在我已经想出将这种不安感从我心中彻底驱逐的妙方了。现在的我,不论面临任何事,都能自主地掌握与安排。”至于“妙计”是什么呢?他用手指着固定在仪表板上的两处夹子,然后把手伸入胸前的口袋,拿出一叠小卡片。他很快地从其中选出一张,再把它用夹子夹妥。那张卡片上这样写着:“只要心中充满自信,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接着他把那张卡片抽开,用一只手平衡地操控着方向盘,另一只手则以熟练的技巧将卡片放进叠里,再抽出另一张卡片,井同样地用夹子夹好。这张卡片上则如此写着:“有了上天的帮助,谁能抵挡我们呢?”

“我经常到各地巡回推销。”他接着对我说,“我整天拜访客户,并且常开着车到各地方。而人在开车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思想着各种事情,如果想法一旦消极的话,当天的行动与表现自然也会显得消极。在从别,我即使开着车子到各处拜访客户,但实际上我的脑中却充满着不安和失败感。而这种情形正是导致我的销售业绩每况愈下的原因。但是,现今我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了。自从我开始在开车时使用这些卡片,并设法把上面的字句记诵下来之后,我脑中的想法便奇妙地发生了转变。那些过去经常缠困我的不安、挫败的感觉和秉性因素已经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信仰与勇气的秉性。这个方法改变了我,也帮助我在工作上的表现。”他并强调,“过去,我可以说是不情愿去从事客户的拜访与推销工作,因此想要有所收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这是我秉性的最大弱点,当然也会阻止我的成功。”

一句话,退缩的秉性,只能阻止你的前行,因为它会在你最需要前行的时候,给你一个满足的小港湾。当然,这是你秉性的误区!

自我肯定能诱发光明积极、活泼开朗的秉性而渐渐奠定信心的基石。如果自我肯定过于勉强,往往会带来反效果,但反复的自我肯定,仍是有助于消除反效果,所以勉励自己、勇于作为,仍不失为好现象。贝多芬说:“勇气就是不管身体怎样衰弱,也想用精神来克服一切的力量。25岁是男人可决定一切的年龄,不要留下任何悔恨。”

当我们面对失败时,若是心中产生自怨自艾的想法,将会招致严重的挫折感。这就是极度脆弱的秉性!极度脆弱的秉性会长久地深植在我们身上,而且不断地在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上表现出来。一旦你的脑海中,充满失败的感觉后,你的外在行为将会表现得和你的想法一致,而且愈陷愈深。由此,我们开始变得更加脆弱!

这种情况会持续且愈变愈糟,除非你脆弱秉性能消除。以销售员为例,当他处于长期的业务低潮后,若是能创下一笔惊人的销售业绩,则在他心中长久以来的低落情绪,将可戏剧性地一扫而空。

自信必然带来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能诱发光明积极、活泼开朗的秉性而渐渐奠定信心的基石,有了自信为基础等于向成为英雄豪杰的目标迈开一大步,因此而成功立业的类型真是细数不尽。

俄国伟大的医学家米契克夫总是充满自信,他从小就养成积极自我肯定的秉性,尤其是青年时代常常对自己或别人宣示:“我的才能出众,对事物热衷的程度无人能比,并能专心一致,我成为著名学者,是指日可待的事。”

把自己的理想或决定向别人宣示,无异于订下不能反悔的契约,实不失为自我肯定的好办法。这种做法能把自己推向目标,努力迈进,产生一种鞭策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自我肯定的途径很多,以“戒烟”为例,自己先痛下决定,再四处向亲友宣布此项决定,结果有人因此戒除烟瘤,这种自我肯定的方法,与米契克夫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其内容、范围有大小之别。

如果自我肯定过于勉强,往往会带来反效果,但反复的自我肯定,仍是有助于消除反效果,所以勉励自己、勇于作为,仍不失为好现象。米契克夫因此而成功,就是一个范例。

要求自我肯定,不如索性迈开大步去做,在“神之子”的暗示环境中成长的亚历山大,有一天受伤而流血,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回事?我也像平常人一样,受伤就会流血?”这句话未免过于自夸。身处于无情的现实中而丧失自我目标的人太多了,畏畏缩缩、作茧自缚者更处处可觅。即使如此,仍不能抹杀我们自我肯定的努力。

被称为天才,留有九大交响曲以及很多不朽名曲的贝多芬,得了堪称音乐家致命伤的耳聋,但是他却能突破这个障碍,向音乐奉献了一生才华。贝多芬说:“勇气就是不管身体怎样衰弱,也想用精神来克服一切的力量。25岁是男人可决定一切的年龄,不要留下任何悔恨。”可以看到,脆弱的秉性会葬送成功!自信的人必然是充满乐观精神的人。

你无论做什么事,不打起精神来就绝不会有所进步。任何人如果遇事不肯振作精神、不用热诚态度、不使出全身能力。不觉悟到长此以往将前途可悲,那他绝不会有什么成就。在那些偷闲苟安,怠惰愚蠢的人的眼里,世上一切好的位置、有出息的事业都已宣告客满。只有懦弱无能的人,才一天到晚埋怨没有事情可做。那些自信靠自己的力量必能获得适当位置的人,从不跑到人家面前诉苦,只会自己埋头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