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枷锁叫捆绑
3446600000002

第2章 打破人的内在枷锁(1)

传统人所拥有的品质使他们容忍或安于不良的现状,终身固守在现时所处的地位和境况中而不求变革。那些陈腐过时的、常常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制度就暗暗地靠着这些传统的人格品质,长久顽固地延续下去,死死抓住人们。要冲破这个牢固的束缚,就必须要求人们在精神上变得现代化起来,形成现代的态度、价值观、思想和行为方式,并把这些熔铸在他们的基本人格之中。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

枷锁1、死要面子——活受罪

“面子”作为人类共有的问题,单方面把“面子”看成是中国人的特性最荒唐不过了。但是“面子”一词在中国复杂得多,比我们所描述的、所理解的还要丰富。因为面子不仅是中国人脸上的“光彩”,它还是圈子中彼此“面对”的“面具”(易中天语)。中国人可谓是这个世界上最要面子的民族。不适当地过分看重面子,在中国传统思想里颇为严重,如此“死要面子”便成了中国人天性上的一根绳索,看似薄薄的情面,其实质则有令人难堪的苦衷。

所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其实都是“面子”的内涵。当然,要面子是人之常情。俗话讲“人要一张脸,树要一身皮”,一方面,要面子是人自尊心、荣誉感、羞耻感的外在体现。另一方面,要面子还表现在个人的行为希望得到他人的接受与认同方面,谁也不愿遭到另人的非议与指责。

但是,“要面子”和“死要面子”要区别对待。因为凡事都有一个“度”的概念,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其反面。“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是常有发生的。要面子是建立在自尊心的基础上,而“死要面子”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一种虚荣心理。

清康熙年间,有一位读书人,父母过早去世,单身一人。家距镇上有十来里路。他认为自己是读书人,自恃清高,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类似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读书人每天起床后,就穿着一件多年来未换的长衫,不过比孔乙己的长衫要干净得多,来到镇上喝酒,与别人聊天。这位读书人与孔乙己不一样,孔乙己是一副穷酸相,而他特别爱面子,始终装着一副阔绰相,逢人便吹自己家有多少多少钱,但是,这位“阔绰”的老兄也常常在镇上的酒店欠上几十文钱不等,酒店的账也从未结清过,当然其“合理”的借口多的是。有一天,这位"阔绰"的读书人正在向别人大吹特吹他家如何富有,有多少金银财宝时,被路过的一个小偷听见了。

晚上,小偷就跑到读书人家去偷东西,当撬门进去后才发现读书人家什么东西都没有,除了一张破床外,连一条凳子都没有,四壁透风。“哼,还到处吹阔绰,他妈的比我还穷。”小偷正咕哝着。读书人被家里的声音惊醒了,发现有小偷,而这时小偷也发现了主人已醒,拔腿就朝外跑。

读书人未来得及穿外套,拿起枕头下的一个小袋子就追了出去。

小偷发现主人追出来了,就越跑越快,读书人发现小偷跑快了,就咬着牙在后面猛追。这样,一个在前头跑,一个在后头追。过了一段时间后,两人都实在跑不动了。跑在前面的小偷已从跑变成了无力地走,最后竟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说:“主人大哥,饶了我吧!别再追了,我实在跑不动了。”

读书人也上气不接下气地一屁股坐在小偷对面:“小偷大哥,求你不要再跑了,我也实在是追不动了。这里我还有一点碎银子,请小偷大哥一定笑纳,如果小偷大哥嫌不够,我改天一定再补上。”说完,读书人忙将一小袋碎银递过去。

这时,小偷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主人大哥,你这是啥意思?”

“没啥意思,只请求小偷大哥帮个忙,千万不要在外面说我家里很穷。”读书人说道。小偷暗自高兴:天底下居然有这种好事让我碰上,也有这样的傻瓜。小偷连忙接过读书人递过来的钱说:“没问题,请主人大哥放心,绝对为你保密。”小偷说完,一拍屁股走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不少!司空见惯,并不足怪。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的形象能成功地获得别人的赞同,就认为是“有了面子”;反之,形象受到了损害,就认为是“丢了面子”。所以,国人总是通过印象管理,努力在保持个人的面子,人活的就是一张脸面,好脸面无可厚非,没脸没皮怎么能不让人轻视?但有的人往往因为要面子而使自己受委屈,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弄虚作假,颠倒黑白;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省吃俭用,穷家富路;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绞尽脑汁,折本了事;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指鹿为马,百般掩饰;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将错就错,死不改悔;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上天揽月,五洋捉鳖;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慷慨大方,假意做作;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作践他人,抬高自己;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随波逐流,装聋作哑;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胡说八道,舌绽莲花;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霸王硬上弓,大打出手;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打肿脸充胖子,财小气粗;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要日子;

为了面子,人们可以承诺办不成的事情,煎熬自己;

……

从小处说“死要面子”腐蚀了人的正常心理,破坏了人的健康情绪,成为了人们性格中的一个毒瘤。周幽王为了搏得褒姒一笑,让自己有面子,结果丢了江山;诸葛亮就是为了给马谡一个面子,结果失了街亭;周瑜为了自己尊贵的面子被活活气死……说面子害人一点不过分。

讲坐相,人累,腿累,腰累,心累;女人讲淑女相,把个天生万般情钟裹藏起来,为“贞节牌坊”千古葬送了多少女人的人性;

讲吃相,填不饱肚子,吃得不痛快,话不投机装投机,皮囊与灵魂两分离。怪不得国人喜欢喝醉酒,当酒鬼,那其实是累极为“解脱”而用的。这那里能比得上西方人,二十岁的漂亮洋妞,吃完饭添盘子,还添指头,不要面子,还被人说成“巴黎街头一大景观”。想哭想笑想怎么坐都随心意,不受罪。

有人考证,潇洒、明朗、活脱是从“不要面子来的”,也许上帝就规定了,你“要面子”就得“受罪”。

国人不应该继续活受罪,必须挣脱这条绳索的束缚。所以大可不必“死要面子”。从另一个角度看,“死要面子”,往往是底气不足,才拼命给脸上贴金。而今天,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也就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底气越来越足,也大可不必死要面子了。

那么,如何才能少一些“死要面子”,多一些务实精神呢?

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对低级庸俗的事物的抵制力就越强。品格高尚,就不会被名利缠身,迷惑前进的方向。

其次要有务实的精神,对面子要有正确的认识。面子始终是把双面刃,当它同荣誉挂在一起时,就成了尊严,当它同私利挂在一起时,就成了虚荣。对于太多的人来说,面子不过是虚荣的一个面具。

还要有自知之明。“死要面子”的人大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你是“胖”还是“瘦”,大家心里都有数,“打肿脸不是胖”。

最后,不要过于计较别人怎样议论和怎样看待自己。其实对于别人的言论和看法,完全可以不予理睬。否则,总是时时处处以取悦别人为目的,把他人的言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就会不知不觉地给自己套上一个无形的精神枷锁,最终只能是不断助长自己的“好面子”心理。

枷锁2、耍小聪明——误大事

先讲一个段子:

有两位中国人和两位美国人坐火车旅行,美国人买了两张票,而中国人却只买一张票。美国人很纳闷,于是,就等着看中国人怎么做。不久,检票员来查票,两个中国人一起跑进厕所,检票员来敲门,他们就递出一张票给检票员。美国人想,这可真是高招啊!回程时,两位美国人也只买了一张票,却发现两位中国人这次连票都不买,美国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看看还有何高招。没多久,检票员又来查票,这时美国人就赶快躲到厕所去,等着检票员。这时,其中一个中国人,就起身到美国人的藏身处,敲了敲门,门中递出一张车票,他就把车票拿走了。

看来,中国人实在是“聪明”。

类似故事中的小聪明,国人是层出不穷的,但小聪明和大智慧并不总是成正比的,聪明和智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慧有益无害,聪明益害参半,把握得不好的小聪明则遗害无穷。

三国曹魏的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是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曹操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而杨修这家伙不给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镜不可——曹操“忌之”;二是远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给曹操,被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卖弄小聪明——曹操“恶之”;三是曹操本想以梦中杀来警戒大家,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恶之”;四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结果被曹操知道了,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五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最后终因“鸡肋”事件被曹操斩杀。这个例子说明了杨修虽然自恃才智不凡,但只能耍些小聪明,最后还落得如此下场,与睿智差之甚远。

在我们现实的工作与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于杨修的人和事,这些人喜欢在背后指指点点、品头论足,颇有一番“指点江山之豪情”,应当说这些人是“说”的多、“做”的少;分析问题头头是道,解决问题一筹莫展;时时处处在人前卖弄,显露自己的小聪明,一旦受挫就一蹶不振。其中沽名钓誉者有之,瞒天过海者有之,纸上谈兵者有之,凡此种种,皆为爱耍小聪明者。

没有人否认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能证明,然而,我们的许多做法的确是把聪明用错了地方。不是将聪明用到实处,而总是在勾心斗角,总是在玩弄人情世故。

小聪明和大智慧并不总是成正比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成反比。小聪明最大的危害是不顾大局,看不到长远的根本利益,为了追逐个人的眼前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和集体的利益,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有的人为了偷懒,表面上总是表现忙忙碌碌的样子,其实大脑在想着其它事情;

有的人因为上班晚了,总要找出诸如“路上堵车”、“手表停了”的借口;

有的人为了逃避自己的错误,不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于是就说谎,自圆其说,并认为这样做理所当然;

有的人为了获得晋升的机会,打击对手,表面与对手很要好,但在被地里总是玩手段,耍花样;

有的人为了糊弄自己的上司,动歪脑子、想邪点子,察颜观色投其所好;

有的人为了偷税漏税,所卖商品,要发票的一个价,不要发票的一个价;

有的人为了多报销,就大肆虚开发票,甚至嫖娼的钱都开发票报销;

有的人为了省点力气,擅自减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以至于产品的质量出现了问题;

……

诸此种种,数不胜数。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靠耍小聪明想赢得成功是根本下可能的。因为一个人如果把心思过多地用在小聪明上,他必定没有精力去开发和培植他的大智慧。聪明和智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慧有益无害,聪明则益害参半,把握得不好的小聪明则遗害无穷。

许多人总觉得自己聪明过人,结果总是被自己的聪明所愚弄。真正的聪明人,永远不会将别人当作呆子。将别人当作呆子的人,到最后总是往往会发现,真正的呆子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

有这样—则寓言:

老狮子病了,躺在洞里,所有的动物都亲探望它,但谁也帮不了它什么忙。

有一天,狼对狮子说:“您发现了吗,狮王?在您生病的这段时间里,狐狸一直没来看望您。可以看出,他对您一点儿也不关心,而在您身体健壮的时候,他是多么频繁地奉承您呀。”

这时,狐狸碰巧走过来,听到了狼的话。它把那长长的赤褐色的鼻子伸得很近。

“陛下,恐怕狼不大了解情况,我比任何人都关心您。狼在您身边喋喋不怖的时候,我一直在四处奔走,为您拢药。”

“找到了吗?”狮子急切地问。

“对,确实找到了。我找到一位医带高明的医生,他说,您必须在身上表一条刚杀死的狼的皮。这是使您病情好转的惟一办法。”

狼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狮子就跳起亲把狼咬死了,好得到它那热着的皮。

“哈哈,”狐狸笑着说,“狼先生,你再也不会急于挑拨是非了。”

上述的寓言虽然有点不可信,但它无不折射出生活中的一条道理:喜欢把别人当傻子,自作聪明的人往往会自食其果。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我宁愿让傻子逗我开心,也不要让精明人令我伤悲。”这句话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是的,放眼天下,有多少愚蠢之事是那些自诩聪明的人干出来的?

羚羊被捕杀,只因为羚羊有角;坟墓被挖掘,只因为墓中有殉葬的金银。耍小聪明的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这把剑随时会落到聪明者的头上,斩下他的头颅。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游戏。

当大家都喜欢耍小聪明的时候,这个世界就狭隘了,这种情形的结局不外乎是损人利己。今天你算计了别人,明天别人又可能算计了你。而如今地球上流行的“双赢”一词,就不再有“成功学”上的意义了。这样的“成功”,是可怕的、卑鄙的、下流的“成功”,它的本质比一个“成功”的小偷、强盗、流氓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因此,小聪明不能培养真正的成功,倒是可能造就恶人。

有记者问李嘉诚做生意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答曰:那就是诚信,就是不妨把自己想得笨拙一些,而不是投机取巧……好一个“笨拙”精神!是啊,这世界变化得太快,我们免不了有时跟不上“新潮”的节拍,可总有些东西不管在任何条件下都离不了,比如“不耍小聪明的笨拙精神”。《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汪中求先生认为,首先教育全社会,每个人要笨一点。不要认为自己聪明,这是很误事的。

由此可见,聪明莫要“小”,智慧当为“大”。

记住卢梭的话:“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出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就越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然,错误并非可怕,重要的是转变心态,反省自身,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断强大。

枷锁3、有我——自己的事大

看了电视台对海啸过后幸存者的采访:

情景一:中国政府派国航波音747专机接国人回首都。被采访者:还好了,没什么影响了,只是少去了一个岛。

情景二:意大利被采访者:我拼命的跑,我知道身后人间的悲剧在上演,悲惨极了,那些只有在书本上看到的事情在我的身后发生着——对那些无辜的人我感到很悲伤……

情景三:俄罗斯人被俄罗斯的运输机接回国内,被采访者:很遗憾我们没有开始旅游就结束了,但我要感谢国家派飞机来接我们回国……

我们的素质和意大利人相比就不说了,俄罗斯人对国家派个运输机都要感谢一下,中国这些最应该感谢党,是党让他们先富起来的人却决口不提国家对他们的援助(国航的专机呀)。对比一下那些灾后张口就说感谢党和政府的中国贫苦农民,这些人其实最自私,最冷漠,只惦记着我还有个岛没去玩……

国人大都有“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的心性,说白了,这是一种自私心理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