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冰鉴》学生活
3444900000043

第43章 人以气为主

人以气为主

于内为精神

于外为气色

有终身、一年、一月、一日之气色

原典

人以气为主①,于內为精神,于外为气色②。有终身之气色,“少淡③、长明④、壮艳⑤、老素⑥”是也。有一年之气色,“春青、夏红、秋黄、冬白”是也。有一月之气色,“朔后森发,望后隐跃⑦”是也。有一日之气色,“早青、昼满、晚停、暮静⑧”是也。

注释

①人以气为主:主,主宰,主要之神,人以气为主,就是人以气为其主神。

②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即“气”的内在展现是人的精神,外在展现是人的气色。

③淡:指气色明薄纯清。

④长明:指青年时期;明,指气色光而洁。

⑤艳:指气色丰而美。

⑥素:指气色朴而实。

⑦“朔后森发,望后隐跃”:朔,朔日,指农历每月初一日。森发,如树木枝叶之盛发。望,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日。隐跃,若隐若现。“朔”为曰月相会之日,月至此渐趋于圆,有树木盛发之象,故说“朔后森发”。“望”为日月相望之日,月至此渐趋于隐,有若隐若现之象,故说“望后隐跃”。

⑧“早青、昼满、晚停、暮静”:早青,这里的意思是气色初发。清晨起床之后,人开始活动,气色便随之复苏,故说“早青”。昼满,白天气色充盈。晚停,傍晚气色将伏。暮静,夜间气色安宁。

译文大意

人以气为主,在体内表现为精神,在头面表现为气色。有贯穿一生的气色,“少年时期气色淡薄雅稚,青年时期气色明清光洁,壮年时期气色丰润俊厚,老年时期气色朴实素重”。有贯穿一年的气色,“春季气色为青色——木色、春色;夏季气色为红色——火色、夏色;秋季气色为白色——金色、秋色;冬季气色为黑色——水色、冬色”。有贯穿一月的气色,“每月初一日之后如枝叶盛发,十五日之后则若隐若现”,有贯穿一天的气色,“早晨开始复苏,白天充盈饱满,傍晚渐趋隐伏,夜间安宁平静”。

活学活用

色为外气,气为神表

人以气为自身的主宰,气在内展现为人的精神,在外展现为人的气色,人一生的气色变化是:“少年时期气色纯而薄即气稚色薄,青年时期气色光而洁即气勃色明,壮年时期气色丰而美即气盛色艳,老年时期气色朴而实即气实色朴。”有贯穿一年的气色如“春季气色宜青,夏季气色宜红,秋季气色宜黄,冬季气色宜白。”就是这种气色。也有贯穿一个月的气色,如“朔日之后如枝叶盛发,望日之后则若隐若现。”就是这种气色。还有贯穿一日的气色,如“早晨气色开始复苏,白天气色充盈饱满,傍晚气色渐趋隐伏,夜间气色安宁平静。”就是这种气色。

气色这一概念在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气与命相对,色与运相应。要注意的是:“命运”一词当是“命”与“运”的合称,“命”是先天生成的,不易改变,“运”是后天的,会改变。人分多种,有“命”好“运”佳者,此为上上者;有“命”好“运”不佳者,主一生有成,但十分不顺利;有“命”不佳但“运”好者,主一生顺利,但成就不大;有“命”不佳“运”不好者,则一生挫折,终无成就。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气”是根基本,也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气功中讲求“气”,围棋中也有“气”之一说。围棋中若棋子无“气”,意味着该子已亡,应从棋盘上拿走。

气功中讲求“气”的修炼和运行,气不存,自然无功可言。

古人认为,人寡气而生,“气”有清浊、昏明、贤鄙之分,人有寿夭、善恶、贫富、贵贱、尊卑的差别,这些由“气”能反映出来。气运生化,人就有各种不同的命运和造化。

曾国藩在《冰鉴》里认为,人以气为主,气在内为情神,在外为气色,把气与色看作表里性的一组概念。更重要的是,从气色的重要性,存在形式和类型角度来说明气色变化不定,在观察气色时应持变化的观念,不能作机械式的判断。

“人以气为主”,是说“气”对人非常重要。处在主宰、根本的地位;“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是说“气”有一内一外两种存在形式,内在存在形式是“精神”,外在存在形式为“气色”;换句话说,观察“气”,既要观察内在的“精神”,又要观察外在的“气色”,这两句话实际上指出了观察“气”的门径,也指明“精神”与“气色”的实质。

在传统相学中,“气色”是分为“气”和“色”两个概念的。刘邵在《人物志》一书中就把“气”和“色”分开来辨别人才。

他认为,“躁静之决在于气”,即通过一个人的“气”的观察,可以看出他是好动型的或是好静型的,因为气之盛虚是一个人性格的表现,气盛者则其人好动,气虚者则其人好静。需注意,有的人“气”燥,其人好动,“气”沉,其人好静,那个“气”与这儿所讲的“气”不是一回事,应区分。

通过对一个人声音的识辨,也可以辨人:“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其意思说,外表的动作,是出于人的心气。心气的象征又合于声音的变化。气流之动成为声音,声音又合乎音律。有和平之音,有清畅之音,有回荡之音。

古代善于识人者,常能够从成败之外看到人才的优势,这是最难得的。而庸人却只能以成败论英雄,如此一来,必然会错失未显达时的管仲、张良。管仲在未佐齐桓公时,什么都不成功;张良未遇刘邦时,刺杀秦始皇也不成功。这是因为事情的成功会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干扰,运气好时,瞎猫也能撞上死耗子。运气不好则天才也难以成功。观察人才的办法,应仔细考察做事的方法和手段,即便他这次未成功,但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是胆大心细?是计划周密?还是凭偶然性完成了这项任务?计划周密、胆大心细的人,即便这次不成功,下次也会成功。有的人才能很高,只因为时机不成熟,才能一直得不到发挥,若只以成败论英雄,就很难真正发现有才能的人。

古代将帅用人,着重考察人物的心性才能,不要待他把事做定之后再下结论,只持初端就可来判断。许多成功者在事情还有完成之前,胸有成竹。在进行中就能信心百倍地把握住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即使有困阻碍,有压力,但心中分寸已经安定,会有挥洒自如的外在表现和乐观的信心,以这种心态来引导事业,其前景是可以期望的,而愚才做事之前,却无雄心,使人害怕、忐忑不安。这也是观时识人所必须掌握的。

自古人才不嫌多,其中大半都未识。从前太冥主宰不周山,河水冲进那里的山洞里,山石马上要裂开了,老童走过这里便为之担心,并告诉太冥说:山将要崩裂了。太冥听了大怒,认为这是妖言。老童过去又把这话告诉了太冥的侍臣,侍臣也大怒道:‘山怎么能崩裂呢?只要有天地,就会有我们的山,只有天崩地裂,山才会崩裂!’便要杀害老童,老童惊愕而逃。不久共工用头触那山,山的主体如同冰一样崩裂开了,太冥逃走,后来客死于昆仑山的废墟,他的侍臣也全部失去了其家园。太冥在危时不能识人于忠,最终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当然,聪明的领导者一般都能够在随时随地了解人的特性并识之用之,如曾国藩在长沙学期间,与郭嵩焘、刘蓉深交。任京官时,又广交友朋,以文会友。如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吴子序、邵意西等友人,这些人才后来都成为了他的幕府中的重要人物。他在礼部复试时,因欣赏“花落春仍在”的诗句而识拔了俞樾,又在朝考阅卷时看广了陈士杰。后来,他们对曾国藩时“事业”都有过很大的帮助。因此,正如他所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一端耳”站在治国兴邦的高度人才是至关重要问题,而当时的官吏在用人过程中大多退缩、敷衍,“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可惜天下英才到处埋没,不亦痛乎?

躁静之决,多在气色

“气”为“至精之宝”,与人的健康状况和命运的骞滞顺畅息息相关,由气能知人命运;“气”又有人心人性的指示作用,由人之“气”能看出人的性格优劣和品德高低,即“气乃形之本,察之见贤愚”。不过人以气为主,气在内为精神,在外为气色,气色变化不定,在观察气色时应持变化的观念,不能做机械式的判断。“人以气为主”,是说“气”对人非常重要,处在主宰的地位;“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是说“气”有内、外两种存在形式,内在存在形式是“精神”,外在存在形式为“气色”。换句话说,观察“气”,既要观察内在的“精神”,又要观察外在的“气色”。其实这两句话指出了观察“气”的门径,也指明了“精神”与“气色”的实质。

人一生要经历漫长的路程,大致说来有四个时期:幼年时期、青年时期、壮年时期、老年时期。少年之时,色纯而雅;青年之时,色光而洁;壮年之时,色丰而盛;老年之时,色朴而实,这就是人一生几个阶段气色变化的大致规律。人的一生不可能有永恒不变的气色,以此为准绳,就能辩证看待人气色的不同变化,以“少淡、长明、壮艳、老素”为参照,可防止陷入机械论的错误中去。

人的生理状态和情绪,往往会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气色的变化。所谓“春青、夏红、秋黄、冬白”,是取其与四时气候相应所做的比拟。应该说,这种比拟颇为准确:

春季,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绿色遍野,春情萌发,人类的生存欲望,此时最为强烈。按照五行之说,春属木,木色青,于人则为肝,春季肝旺,因此形之于色者为青,青色,生气勃勃之色也。

夏季,赤阳高照,天地为炉,人类的情绪,此时最为激动。五行上夏属火,火色红,于人则为心,心动则气发,气发于皮肤呈红色。

秋季,风清气爽,天高云轻,万木黄凋,人类受此种肃杀之气的感染,情绪多凄惶悲凉。秋属金,金色白,“金”为兵器,“白”为凶色,虽然得正,却非所宜。宜黄者,以土生金,不失其正,而脾属土,养脾以移气,所以说“秋黄”。

冬季,朔风凛冽,侵入肌骨,秋收冬藏,人类生活,此时趋于安逸,冬属水,水色黑,于人则为肾,肾亏则色黑,不过其色虽得正,却非所宜。宜白者,以金生水,不失其正,而固肾以养元。

“一月之气色”,随月亮的隐现而发,初一之日后,气色如枝叶之生发,清盛可见,十五之后,气色就若隐若现,如月圆之后,渐渐侵蚀而消失。

“一日之气色”,则因早、中、晚气候的变化而有小范围的变化,大致上是早晨气色复苏,如春天之草绿;中午气色饱满充盈,如树木之夏茂;傍晚气色渐隐渐伏,如大地之秋黄;夜间气色平静安宁,即秋收冬藏之义。

观色识人法的记载还见于刘劭所撰《人物志·八观篇》:“所以优惧害怕的颜色大都是疲乏而放纵,热燥上火的颜色大都是迷乱而污秽;喜悦欢欣的颜色都是温润愉快,愤怒生气的颜色都是严厉而明显,嫉妒迷惑的颜色一般是冒昧而无常。因此当一个人说话十分高兴而其色和语言不符时,一定是心中有事;若其口气严厉但颜色可信赖时,一定是此人语言表达不是十分畅通;若只字未提便怒容满面时,肯定是心中气愤无比,是控制不了的表现。以上这些现象,都是心理现象的外在表现,丝毫掩饰不了,尽管企图掩饰遮盖,可惜人的颜色不听话啊!”

“色”还是一个人情绪的表现,“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动声色之人,需从其他角度来鉴别他们的情绪状态。

“色”的含义比较广泛,它是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品格、学识、修养、阅历、生活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与肤色黑白无直接联系。

另外还有一种通过察言观色辨别君子小人的办法,大家可简单地了解一下:

喜怒不形于色,宠辱不惊于身;处危难之际而仍然能够性情闲适爽朗,听到赞誉或诋毁时能够面色不变,以天下之兴衰治乱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类的人是高居上位的君子;愤怒而不放肆,得意而不忘形,从不猜测将来人生、事业的得失取舍,更不因此而忽喜忽怒;不揣度未来己身的荣宠和耻辱,更不因之欢欣忧戚,此类的人是身居下位的君子;喜怒哀乐全凭感情,恩人仇人泾渭分明,喜欢玩弄权术欺上瞒下,固执迂腐,骄傲放纵,喜欢同类、排斥异己,患得患失,色厉而内在,羞于谈及自己贫贱时的小事,害怕别人提及自己未成功时的经历,此类的人是在上位的小人;略有草动便惊慌失措,碰到事情就慌里慌张,喜欢卖弄自己的长处,不愿提及自己的缺点,附和自己就欢喜,反对自己就愤怒寻常,想到自己可能荣华富贵就神思飞扬,将要升至高位时便颜色大变,这样的人,是身居下位的小人。

人的各种感情常会有所流露在外部,即便想隐瞒也不能完全瞒住,所以是可以通过外部表情了解一个人的思想的,除了少数心计很深的阴谋家和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之外,对大部分人都可采这种观察办法。在我们的平日生活中,我们不妨学习一点察言观色的技巧,这对我们的生活而言,是相当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