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吕氏春秋》学生活
3443800000001

第1章 导读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主持编写的一部著作。书中广泛吸收了先秦诸子的思想,所以内容极为丰富。《吕氏春秋》也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最大的综合者,是中华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把《吕氏春秋》与《周易》、《春秋》、《离骚》、《国语》、《孙子兵法》、《韩非子》等著名典籍相提并论,可见在汉代,《吕氏春秋》就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史书中有关吕不韦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和《战国策》。吕不韦是河南濮阳人,曾是阳翟一带有名的富商大贾。关于吕不韦如何踏入秦国政坛,在《战国策》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载,也为后人所熟知。吕不韦经商在邯郸遇见为质于赵的秦公子异人之后,他认为这位落难的公子必定是“奇货可居”。这样,便有了吕不韦归家与其父之间进行的一次对话:

吕不韦问父亲说:“耕地能够获得几倍的利益?”

父亲答曰:“十倍”。

又问:“做珠宝生意能获利多少倍?”

答曰:“百倍”。

再问:“要是立一个国王,安定一个国家,能够得到多少倍的利益呢?”

父亲说:“那是无法估量的。”

于是,吕不韦开始不惜花重金收买秦国王官内部的上层人物,多方斡旋而获得成功,异人终于得以返回秦国并继承了王位,是为庄襄王。异人即位后,也没有忘记当时曾向吕不韦许下的“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诺言,他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吕不韦终于在秦国成为达官显贵。庄襄王即位三年而死,赢政以十三岁的幼小年龄继承王位,仍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吕不韦全面主理秦国国政。这期间,吕不韦既要发动和指挥对六国的统一战争,又要对年幼的赢政进行训导。可以说,吕不韦在秦国执政期间,是做出了极大的政绩的。对外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为秦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在发展经济、改良政治等诸多方面,他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吕不韦也渐渐发现了赢政为人刚戾残暴的一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吕不韦与赢政的分歧越来越明朗化。赢政是迷信强力的。在秦国统一即将实现、赢政即将亲政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吕不韦广求士人,并亲自主持编写了《吕氏春秋》一书。吕不韦的用意显而易见:一则是为秦国统一制造舆论,并制定出未来社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二则是为赢政指定一部教科书。还有一种说法,即《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所说,吕不韦是为了与“战国四公子”一比高下而著书,是为了像荀子那样的学者一样而立说。据记载,吕不韦在书写成之后,将其公布于成阳城门,并且悬千金其上,明言有能增损一字者,赏千金。显然,吕不韦的这一行为,并不是在夸富,而《吕氏春秋》也没有完美到不可增减一字的程度。吕不韦是有政治目的的:这既是他对秦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法家路线的一次公开宣战,也是他的一种策略。他企图依仗一种强大的舆论攻势,来迫使赢政接受他的政治主张。这促使吕不韦与赢政之间矛盾尖锐并逐渐公开化。赢政亲政第二年,就找借口免去了吕不韦的丞相职务。又隔了两年,他干脆将吕不韦迁徙于蜀地。吕不韦见回天无望,便在赴蜀途中饮鸩而死。

《吕氏春秋》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十二纪每纪五篇,计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只有《有始览》是七篇,计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计三十六篇;另外在十二纪后有一篇《序意》,所以,全书共计一百六十篇。其中,十二纪是全书的主旨所在,其首篇与《礼记·月令》篇相同,在“法天地”的基本指导思想下,规定在不同季节的当务之事;八览着重讲君道和治国之术以及为人之本等方面的问题。六论各篇之间的逻辑联系比较松散,颇有一点杂篇的意味。总的说来,《吕氏春秋》尽管诸说杂陈,但仍“有一定的权衡,有严正的去取”(郭沫若语)。该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又兼取各家之长的一部杂家著作。《汉书·艺文志》中将其列为“杂家”类,并不表明《吕氏春秋》是一部杂乱无章的著作,而是恰当地概括了《吕氏春秋》的特征的。《吕氏春秋》的成书,其意义就在于它打破了诸子百家争鸣局面下各学派之间的森然壁垒,以高屋建瓴之势,融百家学说于一体,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著成了这部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于《吕氏春秋》的认识,还存在极大的偏差,对于吕不韦尚缺乏公允的评价,好在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观。我们今天研究《吕氏春秋》,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发掘该书中的精华,让其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本册的编写,按全书的统一体例要求,每一节分为三个部分,即名言、要义和故事。

“名言”部分从原著中选取了有关修身养性、治理国家的至理名言大约有七十余条。因为《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所以,原书对于诸子百家中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的学说,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我们在这里选取的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主要涉及崇尚信义、严于律己、注重道义、效法圣贤、努力向学、躬行实践、以义制利、见贤思齐、推己及人等方面。本部分所选取的有关政治伦理的名言,主要涉及以民为本、贤者在位、以德服人、为民表率等方面。

“要义”部分则是对所选取的名言的基本含义进行的现代诠释。

“故事”部分以进一步阐明名言所蕴含的道理为目的。它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所选取的范围大致不出中国古代,有的选自原著,也有的选自其他古代典籍或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佳话。通过这些小故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印证原著名言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