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忍经》学生活
3436600000097

第97章 年少之忍第九十七

年少者,青春少年也。人不可借口年少而胸无大志,不可沉迷于欢娱而荒费学业,虚度岁月者必将后悔莫及。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能治愚,面对损害青春的不良嗜好,怎能不忍住放纵之心呢?

原文

人之少年,譬如阳春,莺花明媚,不过九旬,夏热秋凄,如环斯循。人寿几何,自轻身命,贪酒好色,博弈驰骋;狎侮老成,党邪疾正;弃掷诗书,教之不听。玄鬓易白,红颜早衰,老之将至,时不再来。不学无术,悔何及哉!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人的一生犹如四季。少年与壮年像春天一样阳光明媚,但春光易逝,好景不长,不过三个月,一转眼便到了炎热的夏季,随之而来的是万物凋零的秋季,之后又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四季循环往复,人又怎会不知道呢?由自然规律思及自身:人的寿命又能有多长呢?怎么能不珍惜而轻视自己的生命呢?沉溺于酒色、赌博和下棋,游玩消磨时间;与坏人做朋友,与好人结怨,甚至怠慢侮辱老年人,不读圣贤书,听不进别人的教导,使自己走向鲁莽无知。一旦黑发变白发,红颜随着时间而衰老,过去的美好时光消逝不可追,而自己既无学识也无技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此时才后悔哪里来得及呢?

许公感叹道:啊!青春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但短暂易逝,人们要在这有限的时光中多做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面对损害青春的不良嗜好时,人们怎么能不忍住放纵之心呢?

解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能治愚,面对损害青春的不良嗜好,怎能不忍住放纵之心呢?

活学活用

不学无术,悔何及哉

青春易老,年华易逝,在短暂的人生中,怎能荒废美好的时光而无所作为,不学无术呢?

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对学术有了更高更深的要求,尤其是在这个信息时代,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假如你没有一定的学问、才华,就没办法很好地生存在这个世上,即使是活着,也只能是尚存于世罢了。没有学问,就会使你的品行和德性低而乏味。

孔子说:“不知道老年已悄悄地来到了。”汉代的蒯退对韩信说:“现在的时光不会再来了。”这些大概是勉励后人,青少年时期应当努力学习,应当做善事,而不应当做不善之事。

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元年,王禹偁生于济州巨野一个世代为农的乡村贫民家庭。他家田土不多,仅能糊口,父亲开了一间小磨坊,主要以磨面为业。

尽管出身于家境不宽裕的村农之家,用王禹偶自己的话说:“汝家本寒贱,自昔无生计”,但自叹没有文化而又望子成龙的父亲,却节衣缩食供禹偁读书。因此,王禹偁从小便专心致志地就学乡里,受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和写诗作赋的严格训练。

他天赋聪颖,自幼勤奋好学,读起书来如饥似渴。那时,家贫油贵,读书点不起灯,夏秋之夜他便搜集田野的流萤来照明,常常通宵达旦地进行学习。他刻苦读书的精神,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和推崇,所以他《谪居感事》诗中说:“收萤秋不倦,刻鹘夜忘疲。流辈多相许,时贤亦见推。”乡村苦读,造就了这个天赋高的村童,他5岁就会做诗,9岁便能为文,与乡里学人联句对诗,应答如流。小小年纪,王禹偁的文学才名便在四乡传播。

5岁时,地方太守设“文会”酒宴,邀请当地文士欣赏府中的碧池白莲。听说王禹傅总角之岁才学不凡,特派人召来一试。太守指着池中白莲,要小禹偁以此为题作一首诗。他思索片刻,便脱口吟出一首《泳莲》的五言绝句:

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看到这首诗,太守与在座客人大为惊奇,连连称赞:“出笔不凡,果真奇才!”

9岁那年,王禹偁随父亲去给济州从事毕士安送面粉,路过毕大人的客堂,听见毕士安正在与客人品诗联对,他不禁停下脚步仔细聆听起来。这时,毕士安出了“鹦鹉能青争(怎)比凤”的上联,要在座的客人对出下联。在座者苦思冥想,没有一人能够对得上来。悄立门外的王禹偁乐而忘形,高声出对:“蜘蛛虽巧不如蚕。”毕士安见一个村童打扮的少年竟能应对如流,非常吃惊,忙唤他入内,问他叫什么名字、家里是干什么的、读了什么书等等。王禹偁从容不迫,一一作答。最后,毕士安说:“子经纶满腹,将且名世。真乃栋梁之材!”从此,毕士安便称王禹偁为“小友”,引为自己的忘年之交。

王禹偁在宋代文士之中,行高辈尊,颇受后代学人推崇。他的才华与他少年时刻苦求学是分不开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人们应趁着年少多读书,使自己走出鲁莽和无知,为以后成就大业打好基础。

智慧金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能治愚,面对损害青春的不良嗜好,人们怎能不忍住放纵之心呢?

年轻人应忍住自己轻狂的性子,不贪图生活享受,珍惜青春大好时光,为自己积累经验,掌握学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而不可借口年少而胸无大志,整日沉迷于欢娱之中,荒费了学习的大好时光,虚度了黄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