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忍经》学生活
3436600000022

第22章 礼之忍第二十二

礼者,礼仪也。中国一向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今日与世界交往愈加密切,商务的、政务的,也就更需要学习和运用礼仪,否则一旦失礼,轻者自损形象,将事情搞砸;重则影响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

原文

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麑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磕之际。

季路结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噫,可不忍欤!

译文

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所制定的垂教世人的一些行为规范,亦是对人心的制约束缚。出门就要像去拜见贵宾,治理百姓时就要像身临祭祀。要尊敬长者,尊敬百姓,应当以敬重为主,礼一天也不能废除。麑屈服于宣子的恭敬,汉军因鲁城守礼而停止攻伐。

郭泰在避雨的时候认识了贤德的茅容,臼季在耕田吃饭之时发现了冀缺的道德。

子路在临死时还要系好帽带,曾子将要辞世时还记着要更换席子。他们都是不敢忘记礼教啊!他们对礼的恪守和实践可以垂教后世!

唉,恪守礼数是遵循天意和顺应民意,在一个讲究礼仪的快快大国,我们怎能不忍下无礼之心和无礼之行呢?

解读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活学活用

天理节文,人心检制

古时候的礼节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来制定的,目的在于制约人的心性,使其不随心所欲。万事礼为先,礼也就被历代所推崇,礼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是因为礼能驱走邪恶,礼能使人变得高尚。

一天,一个脾气暴躁的年轻人来到大德寺,找一休和尚。他冲着一休和尚说:“禅师,我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绝不跟任何人吵架或打架。就算有人向我吐痰,我会默默地把它擦掉,绝不揍那个人。”一休和尚说:“不,不,别人向你吐了痰,你可别擦掉,任它在身上自干好了。”

年轻人有点不服气:“这,未免太强人所难了,让吐到身上的痰自干,我的耐心可没那么大啊。”一休和尚劝说:“这有什么难?你不跟他发生任何纠纷,他却向你吐痰,这种人简直就是一只苍蝇。给类似苍蝇的人吐了痰,对你绝不造成什么耻辱,何必为它而大怒?你不但不要发脾气,大可嘲笑他呀。”

年轻人还是一肚子疑问:“那,要是有人挥拳揍我呢?”一休和尚答说:“以同样的态度对付他。”话刚说完,年轻人就握紧拳头,朝着一休和尚光秃秃的头,猛然打了一拳。他瞪着一休和尚,问说:“怎么样?我这样揍您,难道您不生气?”一休和尚若无其事地笑了笑,说:“哈,我的头硬如石头,你那么用力一揍,恐怕伤了手了吧?痛不痛呀?”

年轻人见他不恼不怒,态度从容,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此例只不过是因为礼教而使人改变心性的例子,自古圣人更是讲求礼教的典范。子路和曾子临死时仍不忘礼教,谱写了一曲千古绝唱。

智慧金言

礼义廉耻,礼位居其首,没有礼节的人,很难在当今社会立身处世。

礼之忍,是让人们不要抛弃了礼节,不要做人不讲礼义,不要不知礼让而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而结下仇怨,是让人们互相礼让,谦虚互敬,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