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读《本草纲目》学生活
3435300000005

第5章 阴阳平衡健康之本(1)

人体内有小阴阳,保持平衡别失调

阴阳的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中处处体现出阴阳观。《本草纲目》也遵循“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阴阳学说,对于所辑录的本草,阐明了阴阳与物种、形体、气味、脏腑的关系,以及与四时气候、地理方位的关系。

人生病的原因,就是因为身体阴阳失调,出现“不通”、“不和”的情况,而治病养生就必须调和阴阳。《本草纲目》记述,用药必须顺四时阴阳之律。如春天万物化生,阳气向上,就要用辛温之品助气;夏日燥热,就用甘苦辛热之物,以顺成化之气;秋气肃杀,应以酸温之药,以合阳下之气;冬天消沉,得取苦寒之类,以符阴沉之气。这就是《本草纲目》的阴阳观,这也是对我国古代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中医认为天地有阴阳之分,人体有阴阳之分,疾病同样有阴阳之分,阴性疾病和阳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不同、症状不同,防治也应该有所不同。

阴性疾病发病慢,治疗也比较慢,需要经过长期的调理才能痊愈。这种病主要由寒气引起,而寒气主要是从腰腿以下侵入人体,人在受到寒气侵袭的时候,就会手脚僵硬、伸屈不畅。

根据阴性疾病的起因,其预防应着眼于保暖,尤其是脚部。从现代医学来看,天冷时,人的肠胃消化功能就会比较弱,因此一些原来就患有肠胃疾病的人,症状会变得多发且更加严重。即使是以前没有肠胃疾病的人,这个时候也很容易免疫力低下,出现胃痛,或者腰部受凉,导致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所以,预防阴性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然后用手指搓揉脚跟、脚掌、脚趾和脚背。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或者关节炎患者,还可以在睡觉时将脚垫高,以改善血液循环。阳性疾病与阴性疾病恰恰相反,阳性疾病往往属于急性病,发病快,治愈也比较快。这种病主要由热气引起,而热气多是通过人体上半部侵入人体的,表现为肢体舒张、肿胀、活动迟缓、筋骨不适等。所以,夏天的时候,应该注意给头部降温,保持头脑清醒。特别是高温天气运动劳作后,头部血管扩张,一定不要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会引发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出现头晕、眼黑、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颅内大出血。所以,应该“以热治热”,及时用热毛巾擦汗促进皮肤透气。

人体就像自然界,无论体内阴气过盛还是阳气过盛,都会导致疾病,所以要想健康,阴阳调和就非常重要。应该把人体的阴阳调和作为一个重要的养生法则,坚持合理的生活习惯,调摄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百病。

上火——阴阳失衡的身体亮起红灯

上火的滋味可不好受,嘴上起小泡、口腔溃疡,要不就是牙齿疼痛、出血,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上火的症状,大家都会使出各种招数,想要压下身体的这股“邪火”。

其实人体里本身就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生命也就停止了,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出现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需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另一种情况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邪火大部分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外感火热最常见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因为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待的时间过长,体温也会升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症。但一般来说内生的火热情况比外感火热多,比如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内生火的因素要大得多。可见,邪火还是由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认为:人体生长在大自然中,需要阴阳平衡、虚实平衡。而人体的“阴阳”互为根本,“虚实”互为表里,当人体阴虚阳盛时,往往表现为潮热、盗汗、脸色苍白、疲倦心烦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上火的症状。此时就需要重新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滋阴降火,让身体恢复正常。

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自我调节一下就可以了。上火有的情况下并不严重,通过自我调节就可以让身体状况恢复正常,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小荷入诗又入药,清热去火少不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古诗中随处可见咏荷的诗句。这种可供观赏的本草既入诗画,也是一味良药。《本草纲目》中记载:“牙齿疼痛,用荷叶蒂七个,加浓醋一碗,煎成半碗,去渣,熬成膏,时时擦牙,有效。”可见其具有清热去火的功效。

中医认为,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有清热解暑、生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用,鲜品、干品均可入药,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以及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症。而荷叶的去火功能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养心佳品。

荷叶入馔可制成时令佳肴,如取鲜嫩碧绿的荷叶,用开水略烫后,用来包鸡、包肉,蒸后食用,清香可口,可增食欲。荷叶也常用来制作夏季解暑饮料,比如荷叶粥。取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与大米或绿豆共同煮成稀粥,可加少许冰糖,碧绿馨香,清爽可口,解暑生津。荷叶粥对暑热、头昏脑涨、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症有效。

荷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的功效,因此,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患者,除了经常喝点荷叶粥外,还可以每日单用荷叶9克或鲜荷叶30克左右,煎汤代茶饮,如果再放点山楂、决明子同饮,则有更好的减肥、降脂、降压之效。

取荷叶适量,洗净,加水煮半小时,冷却后用来洗澡,不仅可以防治痱子,而且具有润肤美容的作用。

荷全身都是宝。除了荷叶,其果实莲子有补脾益肾、养心安神的作用,可煮粥食用;莲子心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淤的作用,藕粉是老人、幼儿、产妇的滋补食品,开胃健脾,容易消化;藕节具有止血消淤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崩漏等,可取鲜品30~60克,捣烂后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莲蓬具有化淤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崩漏、尿血等出血症,取5~9克,煎服;莲须具有固肾涩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遗精、尿频等,3~5克代茶饮或煎服;荷梗具有通气宽胸、和胃安胎、通乳的作用,常用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乳汁不通等,用9~15克代茶饮或煎服。

小小豆芽也是去火能手

北京的杨女士一到春天就上火,总是咽干疼痛、眼睛干涩、鼻腔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也大减。因为北京的春天气候干燥,风大雨少,所以容易因燥热而上火。女儿给杨女士买了一套《本草纲目》,杨女士在家随意翻看时,突然看到草部的绿豆一项,发现其记载着绿豆芽可以“解热毒”。于是,她去市场买了绿豆芽,连着好几天都喝绿豆芽汤,结果发现上火的症状减轻了许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养生专家。就像杨女士一样,将中医理论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小小豆芽为何有这么大的作用呢?中医认为,豆芽尤其是绿豆芽,在去心火、止血方面有很好的功效。在春季吃豆芽,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豆芽能清热,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

经常去菜市场的家庭主妇们会发现,豆芽也有不同的品种。传统的豆芽指黄豆芽,后来市场上出现了绿豆芽、黑豆芽、豌豆芽、蚕豆芽等新品种。虽然各种豆芽均性寒味甘,但功效各不相同。

绿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适合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人群食用。黄豆芽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春季适当吃黄豆芽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黑豆芽养肾,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豆芽还高。豌豆芽护肝,富含维生素A、钙和磷等营养成分。蚕豆芽健脾,有补铁、钙、锌等功效。

豆芽最好的吃法是和肉末一起汆汤,熟了放盐和味精即可,应尽量保持其清淡爽口的性味。豆芽不能隔夜,买来最好当天吃完,如需保存,可将其装入塑料袋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超过两天。

泥鳅滋阴去虚火,效果特别好

前面已经讲到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是因为阴正常,阳过亢,而虚火则是由于阴不足,显得阳过亢。也就是说,虚火其实需要滋阴。以前生活条件差,粗衣鄙食,饥寒交迫,许多人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表现为脾虚、怕冷、面黄肌瘦等,上火也多是虚火。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吃得好、穿得暖,按理说身体应该比较强壮,即使上火也应是实火,但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夜生活多,经常吹空调、喝冷饮,这就造成人体内阳有余而阴不足,阴阳失衡,体内寒湿较重,表现的也多是虚火。

《黄帝内经》里说:“今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则为热病。”意思是说寒为热病之因,如果寒气过重,身体内表现出来的都是热证、热病。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人体的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

因为当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造成肾气虚弱,各脏器功能下降,气血两亏。肾主水,这个水是灌溉全身的,当水不足时,就如同大地缺水一样,土地会干燥,表现在人体上就是火气。

体内寒湿重,上了虚火,就要想办法滋阴除湿寒,泥鳅就是不错的选择。

《本草纲目》记载,泥鳅味甘性平,能祛湿解毒、滋阴清热、调中益气、通络、补益肾气,可以解酒、利小便、壮阳、收痔。经常食用泥鳅,可以去身体内的虚火。

有人说吃生泥鳅最好,买几条回来,去头和内脏,用水洗净后剁碎即可。但是如今河水污染严重,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澈见底,而且吃生泥鳅不卫生,所以最好还是做熟后再吃。其实,下面两款食用泥鳅的方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1.泥鳅炖豆腐:将豆腐切成丁,放入沸水锅中,熄火浸3分钟备用。将泥鳅放入油锅略炒后加水,滚烧后放入豆腐,加盖继续烧5分钟即成。

2.泥鳅黑豆粥:黑豆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2小时后,加冷水煮沸,然后放入洗净的黑芝麻,这时改用小火熬煮,粥熟时放入泥鳅肉,再稍煮片刻,加入葱末、姜末调味即可。

人有体质之分,本草也有“性格”之别

我们一直在强调,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要根据自身体质和其他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人有体质之分,本草也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我们用食物来养生,就要好好了解它们各异的性格。

《本草纲目》中记述每种本草,都会首先论述它的“性”,比如性温、性寒,等等。这个“性”就是它们的“性格”,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居后。

一般来说,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如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的西瓜,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的梨等,都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

温性或热性与凉性或寒性相反,凡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如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流涕、头痛的生姜、葱白、香菜,适用于腹痛、呕吐、喜热饮的干姜、红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的辣椒、酒等,都是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之品,如米、面、黄豆、山芋、萝卜、苹果、牛奶等。

下面将常见食物按温热寒凉性质分类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性平性热性温性凉性寒

谷类

大米、玉米、青稞、米糠、山芋、红薯、芝麻、糯米、黑米、西米、高粱、粟米、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

肉类

猪肉、猪心、猪肾、猪肝、鸡蛋、鹅肉、驴肉、野猪肉、刺猬肉、鸽肉、鹌鹑、乌鸦肉、蛇肉、甲鱼、龟肉、干贝、泥鳅、鳗鱼、鲫鱼、青鱼、黄鱼、乌贼、鱼翅、鲈鱼、银鱼、鲥鱼、鲤鱼、鲳鱼、鲑鱼、鲨鱼、橡皮鱼、黄牛肉、牛肚、牛髓、狗肉、猫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鸡肉、乌骨鸡、麻雀、野鸡肉、鹿肉、熊掌、蛤蚧、獐肉、鹿肉、蚕蛹、羊奶、海马、海龙、虾、蚶子、毛蚶、鲢鱼、带鱼、鳊鱼、鲇鱼、刀鱼、混子鱼、鲦鱼、鳟鱼、黄鳝、大头鱼、水牛肉、鸭肉、兔肉、蛙肉(田鸡)、鲍鱼、鸭蛋、马肉、水獭肉、螃蟹、海螃蟹、蛤蜊、沙蛤、海蛤、文蛤、牡蛎肉、蜗牛、蚯蚓、田螺、螺蛳、蚌肉、蚬肉、河蚬、乌鱼、章鱼

果类

李子、花红、沙果、菠萝、葡萄、橄榄、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实、鸡头果、莲子、椰子汁、柏子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板栗、桃子、杏子、大枣、荔枝、桂圆肉、佛手柑、柠檬、金橘、杨梅、石榴、木瓜、槟榔、松子仁、核桃仁、樱桃、苹果、梨、芦柑、橙子、草莓、芒果、枇杷、罗汉果、菱角、百合、柿子、柿饼、柚子、香蕉、桑葚、阳桃、无花果、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香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