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在人前蒙羞、处境尴尬时,用自嘲来对付窘境,不但很容易找到台阶下,而且还会产生幽默的效果,让人更喜欢你。
传说古代有位石学士,一次骑驴时不慎当众摔在地上,一般人一定会不知所措,可这位石学士不慌不忙地起来说:“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的,还不摔成碎片?”一句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自然这石学士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
以此类推,一位胖子摔倒了,可说:“如果不是这一身肉托着,还不把骨头摔折?”换成瘦子,又可说:“要不是重量轻,这一摔就成了肉饼了!”
由此可见,自嘲时对着自己的某个缺点猛烈开火容易妙趣横生。
在社交中,当你陷入尴尬的境地时,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从中体面地脱身。
在某俱乐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服务员倒酒时,不慎将啤酒洒到一位宾客那稀少的头发上。服务员吓得手足无措,全场人目瞪口呆,这位宾客却微笑地说:“小姐,你以为这种治疗脱发的方法会有效吗?”在场的人闻声大笑,尴尬局面即刻被打破了。这位宾客借助自嘲,既展示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消除了耻辱感。
由此可见,适时适度地自嘲,不失为一种良好修养,一种充满魅力的交际技巧。自嘲,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能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有时还能更有效地维护面子,树立形象。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自嘲,是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聪明人的智慧火花;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自嘲也是高尚人格和自信的体现,它表现的是自嘲者的低姿态以及良好的修养。自嘲实际上是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一种手段,所以,自嘲者敢于拿自己“开涮”,而不伤害任何人。可以说,它既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和心理调节方式,能增加生活的乐趣,能解除尴尬,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表现出一种人生智慧。
一般说来,人人都不愿意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知道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很容易逗别人乐了。大家都有一种潜意识里的优越感,在幽默者适度的自嘲中,人们感受到的是自己心里那隐约的优越感。因此,不用担心自嘲会让人知道你的短处,引来鄙夷的目光。他们会为你的勇敢和风趣而折腰,因为你不怕暴露自己,所以他们就会在心中对你解除了防范,把你当成自己的朋友。善于自嘲的人实际上是非常自信、非常明智的人。
王力平有一段论述幽默的文字,说得很精辟:
痛快淋漓地揭破或是调侃别人身上的疮疤,那其实是一种冷嘲抑或热讽。真正的幽默来自于主体的反躬自嘲。自嘲的前提是自醒,是对自我人生中的荒诞与荒谬的洞悉与俯瞰,阿Q式的“精神胜利”是不可望其项背的。而自醒的前提是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没有人的觉醒,就没有幽默的口才。中国第一部民间笑话集出现在魏晋时期,应该不是偶然的。
所以,自嘲不仅仅是会说几句俏皮话,它要二分洞悉生活中的荒诞与荒谬的见识;二分敢于转过脸儿来,把自己鼻梁上的那块白粉示人的勇气;二分空谷襟怀;二分冰雪聪明;再加上一分闲云野鹤的超然,如风之清;一分举重若轻的从容,如月之白;而后便是十分惬意的会心一笑。
自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任何自嘲的形式都应该有各自的目的,因此在自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自嘲要适度。自嘲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表达手段,不可乱用,要避免引起别人的误解或伤害他人。
(2)自嘲所表现的意义一定要积极,给人一种启发性,避免给人留下没有道德、耍小聪明和嘴皮子的印象,那样,只会让人家觉得你浅薄无聊,“一点儿正经也没有”。
(3)自嘲要看场合。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面试、开研讨会等场合尽量不要使用自嘲的方式,而应直白且诚恳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4)自嘲态度要慎重,目的要明确,不要遇到什么事情都用自嘲来解脱。比如消愁、逃避、讥讽,本着这样的心态来自嘲,那么最终只会使自己消沉下去。
其实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自嘲都能让你备受欢迎。大人物因自嘲可减轻妒意而获得好名声;小人物通过自嘲渲染气氛显得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