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荀子》学生活
3398600000033

第33章 王霸篇(4)

混乱的社会就不是这样。君主以污秽卑鄙、强取豪夺的行为来做人民的先导,玩弄权术阴谋、搞倾轧陷害来给人民作示范,让演员、矮子、女人私下求见说情来扰乱社会,让愚蠢的人去教诲有智慧的人,让没有德才的人去领导有德才的人,养育人民则使他们极其贫穷困厄,使用人民则使他们极其疲劳辛苦。所以百姓鄙视他就像鄙视残疾人一样,厌恶他就像厌恶鬼魅一样,天天想寻找机会联合起来抛弃践踏他,摒除驱逐他。如果突然发生了外敌入侵的事,他还指望百姓为他卖命,这是不可能的啊!任何理论学说都无法支持这些所作所为。孔子说:“想弄清楚别人对我的态度怎样,只要看我对别人的态度怎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伤国者,何也?曰:以①小人尚②民而威,以非所③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大国之主也,而好见小利,是伤国;其于声色、台榭、园囿也,愈④厌而好新,是伤国;不好修正其所以有,啖啖⑤常欲人之有。是伤国。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顷覆之人,断事其外,若是,则权轻名辱,社稷必危,是伤国者也。大国之主也,不隆本行,不敬旧法,而好诈故⑥。若是,则夫朝廷群臣,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倾覆也。朝廷群臣之俗若是,则夫众庶百姓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贪利矣。君臣上下之俗莫不若是,则地虽广,权必轻;人虽众,兵必弱;刑罚虽繁,令不下通。夫是之谓危国,是伤国者也。

【注释】

①以:使。②尚:通“上”。③所:道,手段。④愈:通“愉”,乐。⑤啖啖:贪吃的样子,形容贪得。⑥故:巧诈。

【译文】

危害国家的因素是什么呢?回答:使小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用非法的手段向人民搜刮勒索却十分巧妙,这是危害国家的重大灾难。身为大国的君主,却喜欢注意小利,这就会危害国家;对于音乐美色、高台亭阁、园林兽苑,乐此不疲而追求新奇,这就会危害国家;不喜欢好好管理自己已有的土地财富,却常常馋涎欲滴地想求得别人所拥有的土地财富,这就会危害国家。

有这三种邪恶的念头在胸中,而又喜欢让那些搞权术阴谋倾轧陷害的人在外朝决断政事,像这样,那么君主就会权势轻微、声名狼藉,国家政权必然危险,这就是危害国家的君主。身为大国的君主,却不尊崇根本性的德行,不谨守原有的法制,而喜欢搞欺诈,像这样,那么朝廷上的群臣也就跟着养成一种不尊崇礼义而喜欢搞倾轧陷害的习俗。朝廷上群臣的习俗像这样,那么群众百姓也就跟着养成一种不尊崇礼义而喜欢贪图财利的习俗了。君臣上下的习俗无不如此,那么即使领土辽阔,权势也必然轻微;即使人口众多,兵力也必然衰弱;即使刑罚繁多,政令也不能向下贯彻:这就叫做危险的国家,这就是危害国家的君主。

【原文】

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①。朝廷必将隆礼义而审贵贱,若是,则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者矣。百官则将齐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关市几而不征,质律禁止而不偏②,如是,则商贾莫不敦悫而无诈矣。百工将时斩伐,佻③其期日④,而利其巧任⑤,如是,则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县鄙则将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农夫莫不朴力而寡能矣。士大夫务节死制,然而兵劲。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楛⑥,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风俗美,以守则固,以征则强。居则有名,动则有功。此儒之所谓曲辨也。

【注释】

①辨:通“辨”(办),治理。②偏:指偏听一面之词。③佻:通“迢”,远,延长,放宽。④期日:约定的日数、日期。⑤任:能力。⑥楛,通“盬”,粗劣。

【译文】

儒者做事就不是这样的,他们一定会周到地治理好。在朝廷上一定要尊崇礼义而辨明贵贱,像这样,那么士大夫就没有不看重节操、为礼制殉身的了。对于群臣百官,将统一他们的管理制度,注重他们的官职俸禄,像这样,那么群臣百官就无不害怕法制而遵守准则条例了。对于关卡和集市进行检查而不征税,对于贸易往来,禁止在抵债券上弄虚作假而不偏听一面之词,像这样,那么商人就无不忠厚老实而没有欺诈了。对于各种工匠将要求他们按照时节砍伐木材,放宽对他们的限期以便他们发挥技巧,像这样,那么各种工匠就无不忠诚老实而不粗制滥造了。在农村将减轻对农田的收税,减少货币的搜刮,少发动劳役,不侵占农时,像这样,那么农民就无不朴实地尽力于耕种而很少想着去学其他的技能了。士大夫追求名节而殉身于礼制,这样兵力就会强劲。群臣百官害怕法制而遵守准则条例,这样国家就常常是有条不紊的。商人忠厚老实而不搞欺诈,那么流动的商贩就安全保险,货物钱财就能流通,而国家的各种需求就能得到供应了。各种工匠忠诚老实而不粗制滥造,那么器械用具就做得精巧便利而材料也不会缺乏了。农民朴实地尽力耕作而不从事其他行业,那么就上不会失天时,下不会失地利,中能得人和,而各种事情就不会荒废。这些情况叫做政令通行,风俗美好。凭借这种政治局面来防守就能守得很牢固,去出征就能强劲有力;安居无事就会有声望,采取行动就会有功绩。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对各个方面周详地治理。

活学活用

善于寻找治理天下的“君子”

荀子曰:“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全句意思是:这里所说的聪明君子,指的是那些善于帮助君主治理天下人的人。

君主要想把天下治理好,就算自己绝顶聪明加上日夜操劳,也显然做不到。怎么办呢?那就要寻求贤能之人的帮助,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君子。荀子认为,要找射箭的人就要找后羿一样的人,要找驾驭车马的人就要找王良、造父一样的人;同样,想让国家整治好,就一定要寻求善于治理天下的“君子”。如果找到了这样的人,国君就可以无为而治。但是,君子当政,明智的君主会感到很高兴;而愚昧昏庸、缺乏进取心的如主会感到很为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君子”的所作所为会限制君方胡作非为,不如小人的察言观色、逢迎拍马来得舒服。作为今天的领导者和一般主管,都既要看到属下的擅长之处加以任用,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是否能够让下属展开工作。二者缺其一,就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惠帝即位,萧何仍旧做丞相。可过不了几年,萧何自己也老了,临终之时,惠帝亲自到病榻前看望,问他将来谁能代替他。萧何却说:“谁能像皇上那样了解自己的臣下呢?”惠帝就说:“你看曹参怎么样?”萧何挣扎起来,向惠帝叩头,说:“皇上的主见真是高明呀。”

这哪里是惠帝高明,其实是高祖早就想好的。当初高祖刘邦去世之前,吕后也问起萧何以后应该任用谁做丞相。刘邦说:“曹参可以。”“曹参以后呢?”“王陵也可以。可是王陵有点戆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倒是挺机灵了,只是不能自己单独办事。周勃为人厚道,办事稳重,可是没有文墨。尽管这样,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还是他,可以做太尉。”吕后又问:“还有谁可以哪?”高祖说:“以后的事也不是你能够知道的了。”如今惠帝果然就选中了曹参。萧何与曹参原先都是沛县的官吏,本来是好朋友。进入关中地区后,萧何主持后方,曹参在前线作战,都立了很大功劳。可后来曹参的封赏比不上萧何,心里不痛快,两个人就不那么好了。现在惠帝提到曹参,萧何既了解他的能力,也能顾全大局,没反对。

萧何一死,曹参做了丞相。曹参原来一直领兵打仗,高祖登上帝位不久,就册封庶长子(姬妾所生的大儿子)刘肥为齐王,并派曹参辅佐。开始曹参也不知该怎么办,就召集当地父老和儒生一百多人咨询。可这些人多夸夸其谈,不切实际,弄得曹参也无所适从。后来曹参打听到有一个叫做盖公的人,德高望重,又不愿为官。就诚恳地把他请来,亲自向他请教。盖公这个人是研究黄帝、老子一派治国学问的(简称“黄老之学”),就说在上的要清净无为,在下的自然会安定。

曹参依照他说的话去做,不准地方官随便打扰百姓。果然在他治理的九年间,整个齐地都挺安静,老百姓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都称他是位贤能的相国。从事实上说,天下大乱了好几年,百姓能有安稳日子过,那真是不错了。

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丞相,他依然遵循这个原则。凡是以前萧何和汉高祖制定的法律政策,曹参一律不作改动,只让下面官吏们按照以前的情况办理。他秉性耿直,绝不喜欢油腔滑调、沽名钓誉或好高骛远的官员。所以特别挑选了几个年纪大、忠厚老实的人做帮手,也很少谈政事,多数时候是喝酒聊天。朝廷上的事几乎不问。有的大臣看着新丞相什么事都不管,很替他着急,就有去向他献计献策的。可是他们一到那里,曹参就请他们喝酒。一杯接着一杯,直到把他们灌醉才算完事。要是有人在他面前谈论朝廷大事,他就叫他还是先喝酒,再用别的话岔开,弄得别人没法开口,只好把酒喝完,糊里糊涂地回去了事。

惠帝当时因为吕后专权,诛杀后宫妃嫔和诸皇子,心情非常苦闷,平日酗酒,与宫女胡闹。他宁愿早死,也不愿眼看着兄弟们被杀而毫无办法。他以为曹参喝酒是学他的无所作为,担心曹参不好好治理国家,就秘密命令曹参的儿子曹窑说:“你回家的时候问问你父亲:高皇帝归了天,皇上年纪轻,在这个紧要关头,国家大事全靠丞相主持,您天天喝酒,什么也不管,怎么能治理天下呢?然后再回来把你父亲的回答告诉我,只是别说是我这样教你问的。”

谁知曹窑回家一问,曹参立马就火了:“你小子懂什么?也敢在家里耍嘴?”一边骂,一边拿来扳子把他打了一顿,然后把他赶出门去。曹窑垂头丧气地回到惠帝前,将事情原原本本地汇报一遍,惠帝更加纳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