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这五位帝王之前没有流传到后世的人和事,并不是那时没有贤能的人,而是因为时间太久未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在这五位帝王之中没有流传到后世的政治措施,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政治措施,而是因为时间太久未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夏禹、商汤虽然有流传到后世的政治措施,但不及周代的清楚,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政治措施,而是因为时间太久未能流传下来的缘故。流传的东西时问一长,谈起来就简略了;近代的事情,谈起来才详尽。简略的,就只能列举它的大概;详尽的,才能列举它的细节。愚蠢的人听到了简略的论述就不再去了解详尽的情况,听到了详尽的细节就不再去了解它的大概情况。因此礼仪制度便由于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也由于年代久远而失传了。
【原文】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①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②;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③污、佣④俗。故《易》曰:“括⑤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注释】
①观:使动用法,使……看。②黼黻文章:古代礼服上的彩色花纹,黑白相间的叫黼,青黑相间的叫黻,青赤相间的叫文,赤白相间的叫章。③埤:通“卑”,低下。④佣:通“庸”。⑤括:结扎。
【译文】
只要说的话不符合古代圣王的道德原则、不遵循礼义的,就叫做邪说,即使说得动听,君子也不会听从。效法古代圣王,遵循礼义,亲近有学识的人,但是不喜欢谈论,不乐意谈论,那也一定不是个真诚的学士。所以君子对于正确的学说,心里喜欢它,行动上一心遵循它,乐意谈论它。所以君子一定是能言善辩的。人们没有不喜欢谈论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君子更是这样。所以君子把道理赠送给别人,觉得比赠送金石珠玉还要贵重;把道理展示给别人看,觉得比让人观看礼服上的彩色花纹还要美好;把道理讲给别人听,觉得比让人听钟鼓琴瑟还要快乐。所以君子对于道理的谈论永不厌倦。鄙陋的小人与此相反,他们只注重实惠.而不顾及文采,因此一辈子也免不了卑陋庸俗。所以《周易》说:“就像扎住了口的袋子,既没有责怪,也没有赞誉。”说的就是这种迂腐的儒生。
【原文】
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①,近世则病庸。善者于是间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赢绌②。府③然若渠堰、檃栝④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
故君子之度⑤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⑥。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⑦,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⑧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
【注释】
①缪:通“谬”。②赢:通“赢”,盈余。绌:不足。⑨府:通“俯”。④檃栝:矫正曲木的工具。⑤度:法度,规范。此用作动词。⑥抴:通“枻”,短桨,这里指船。⑦罢:通“疲”,疲弱无能。⑧徐方:徐国,诸侯国名,地处今安徽泗县一带。
【译文】
凡劝说的难处是:用最高深的思想去劝说那些最卑鄙的人。用治世的道理去改变最混乱的局面,这是不能直截了当达到目的的。举远古的事例容易荒谬毫无根据,举近代的事例容易流于庸俗。但是善于劝说的人在这两者之间,一定会做到举远古的事例而不发生谬误,举近代的事例又不显得庸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动,随着世俗的变化而抑扬;言语缓急、多寡,都能应付自如,像阻拦流水的渠坝、矫正竹木的工具那样控制自己;婉转得当,把所要说的话都说给了对方听,但是又不挫伤对方。
所以,君子律己像木工用墨线来取直一样,待人用心引导,像梢公用舟船来接客一样。用墨线似的准则来律己,所以能够使自己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用舟船似的胸怀待人,所以能够对他人宽容,也就能依靠他人来成就治理天下的大业了。君子贤能而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容纳愚昧的人,知识丰富而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容纳品行驳杂的人,这叫做兼容并蓄。《诗经》上说:“徐方国已经来顺从,这是天子的大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欣欢、芬芗①以送之,宝之,珍之,神之,神之。如是则说②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呐③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政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④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⑤具矣。
【注释】
①芗:通“香”。芬芗:芳香,引申指和气。②说:通“悦”,使……喜悦。③呐:同“讷”,不善于讲话,言语迟钝。④见:同“现”,显示。⑤分:名分,此指身份、资格、地位。
【译文】
谈话劝说的方法是:以矜持庄重的态度去面对他,以端正真诚的心态去对待他,以坚定刚强的信心去扶持他,用浅近比喻的方法来使他通晓,用条分缕析的方法来使他明晓,热情、和气地向他灌输,使自己的话显得宝贵、珍奇、重要、神妙。像这样的劝说他人,那么就往往不会不被接受,即使不去讨好别人,别人也没有不尊重的。这叫做能使别人重视自己觉得珍贵的东西。古书上说:“只有君子才能使自己所珍重的东西得到珍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君子一定是能说会道的。人们没有不喜欢谈论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君子更胜过一般人。小人能说会道,是具有险恶的用心;而君子能说会道,是怀有仁义之心。说起话来如果不符合仁爱之道,那么开口说话还不如沉默不语,能说会道还不如笨嘴拙舌;说起话来如果符合仁爱之道,那么喜欢谈说的人就是上等的了,而不喜欢谈说的人就是下等的。所以合乎仁爱之道的言论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言论产生于君主而用来指导臣民的,就是政策与命令;产生于臣民而用来效忠于君主的,就是建议与劝阻。所以君子奉行仁爱之道从不厌倦,心里喜欢它,行动上遵循它,乐意谈论它,所以说君子一定是能说会道的。辩论细节不如揭示头绪,揭示头绪不如揭示固有的名分。辩论细节能发现问题,揭示头绪能说明问题,根据固有的本分能够做到有条理,那么就起到圣人、士君子的作用了。
【原文】
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①文而类,居错②迁徙③,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④实,博而党⑤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瞻唯则节⑥,足以为奇伟、偃却⑦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注释】
①成:通“盛”。②居错:通“举措”,举起与安置,即采取措施。此指措辞。③迁徙:变动。④致:细密。⑤党:通“谠”,正直的话。⑥瞻:同“谵”,多言。唯:唯诺,少言。节:有节制,适度。⑦偃却:同“偃蹇”,高耸,引申为出众。
【译文】
有小人式的辩说,有士君子式的辩说,有圣人式的辩说。不预先考虑,不早作谋划,一发言就很得当,既富有文采,又合乎礼法,措辞和改换话题,都能随机应变而不会穷于应答,这是圣人式的辩说。预先考虑好,及早谋划好,仓促之间的发言也值得一听,既有文采又细密实在,既渊博又公正,这是士君子式的辩说。听他说话则夸夸其谈而没有系统,任用他做事则诡诈多端而没有功效;上不能顺从英明的帝王,下不能团结百姓;但是他讲话很有分寸,或夸夸其谈,或唯唯诺诺,调节得宜;这类人足以靠口才而自夸自傲,可称为坏人中的奸雄。圣明的帝王一上台,这种人是首先要杀掉的,镇压盗贼还在其次。因为盗贼还能够转变,而这种人是不可能悔过自新的。
活学活用
不可以貌取人
荀子曰:“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一个人的外表、长相去评判他的命运好坏、成功与否,不如去评论他的思想;评论他的思想,又不如检查他的行为。形貌胜不过思想,思想胜不过行为。这是荀子在告诫我们不可以貌取人,要重在他的思想、行为。
古人迷信,认为从人的骨相可以预卜人的吉凶祸福。对此,荀子坚决反对,并列举了大量例子来驳斥古人的谬误。他指出一个人有无作为、能否成功,不在于他的外表美丑,而在于他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只要有能力,有志向,有勇气,即便是奇丑无比,也一定能成功,理想最终也会实现;而如果一个人不努力,不奋斗,只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外貌,即使是貌比潘安,也终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绝不可以貌取人,更不可为自己的外貌不美而自卑自贱,为自己的外表美丽而自喜自傲。事在人为,只要你去努力,必然就会有收获。
据说,战国时期,齐国有一女子,奇丑无比,天下无双。她的头像椿臼,眼睛深陷,手脚粗壮,鼻孔朝天,脖子肥大,头发稀少,弯腰曲背,皮肤粗糙,因此,齐国人给她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无盐女”。无盐女虽已年过三十,但仍待字闺中。看到一起长大的姐妹们都已有所归属,而自己仍是孑然一身,无盐女心如刀绞。无奈齐国人都知道她相貌丑陋,谁也不愿娶她为妻。但是,无盐女却聪慧过人,智谋超群。她不甘心因为容貌丑陋而耽误自己的青春、断送自己一生的幸福,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荣耀。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无盐女换上一件干净利落的衣服直奔齐王宫而来。到了王宫门口,她对守门人说:“我是齐国惟一一个嫁不出去的女子,听说我们国君博爱爱人,仁德足以与天齐平,所以特地前来拜见大王,愿在大王的侍妾中充个数,为大王打扫后宫。请您把我的想法传达给大王。”
守门人听她说得可怜,便将此事报告给齐宣王。宣王正在宴请群臣,大家畅饮正欢。听完守门人的报告,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有人甚至讥讽说:“这个女子真是太不自量力了,竟敢提出如此的无理要求,真是天下最不知羞耻的人。”群臣你一句,我一句,纷纷劝说宣王将她赶走。可宣王却不这样认为,他摆摆手说:“见见又何妨呢?”于是让守门人带无盐女进来。
不一会儿,无盐女便来了。群臣见到无盐女的怪样子,都捂着嘴窃笑起来,心想:“天下竟然有这样丑陋的人,今天可算开了眼界,果然是奇丑无比,天下无双呀!”只听齐宣王对她说:“我身为一国之君,早已娶了妻子,也已经纳了妾,她们个个艳若桃李,美如天仙,而且各有职守;她们也都尽职尽责。你的模样实在太丑,连乡下的穷光蛋都不愿意娶你为妻;而你却想留在我的身边,希望得到我的眷顾,你不认为这很荒唐吗?或者说,难道你有什么奇异的才能吗?”无盐女镇定自若,并没有因为群臣的嘲笑而退缩。听完齐宣王的问话,她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我没什么奇能,只是仰慕大王您的仁德而来。”宣王又问:“那你总该有什么爱好吧!”无盐女想了一会儿,说:“我曾经学过隐语。”宣王一听,兴趣大增,兴致勃勃地问道:“隐语?我平时也很喜欢隐语。既然如此,不妨当场表演一下……”宣王话还没说完,无盐女已经转身走了。群臣及左右侍从见了,面面相觑,不知是怎么回事。宣王急忙让人查看有关隐语的书籍,却一无所得。回宫后,又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弄不懂其中的道理。
第二天一大早,齐宣王便迫不及待地召见了无盐女,询问她昨天隐语的事情。无盐女却闭口不答,只是双眼瞪着宣王,并朝他龇着牙,咧着嘴,双手捂着胸口,很痛苦地叫道:“危险啊!危险啊!”这样一连叫了四声。宣王见了,如坠云里雾中,更加不知所措了,无奈,只得谦恭地对无盐女说:“我愿意听从您的指教,请您快说吧!”无盐女见齐宣王诚心诚意,这才郑重地对他说:“您所统治的国家,西有横秦,南有强楚,这两个国家势力强大,对齐国构成了重大的威胁。而大王您不任用贤能之人,不以国事为务,却亲近小人,接近美色,整日饮酒作乐,疏于政务。国人对您这种行为早已不服。一旦您死去,齐国将会发生大乱,这是其一;您奢侈无度,大兴土木,聚敛财富,宫里黄金珠宝比比皆是,而老百姓却疲于奔命,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这样下去,天下苍生都会离您而去,这是其二;您治理国家,不能任用贤能之人,使他们退居山林,您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谄谀小人,政治昏暗,腐败成风,朝中一片乌烟瘴气,进谏者无路可进,对此,百姓早已忍无可忍,这是其三;大王您沉迷于酒色,内不修国政,外不接诸侯,唯乐是务,唯美是求,这是其四。现在国家有这四种危险,而大王您却不自知,所以我刚才连呼四声以提醒大王您一定要以社稷为重,切不可图一时安乐而造成杀身亡国之恨呀!”
宣王见无盐女说得情真意切,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便愧疚得不能自已,同时对她刮目相看,崇敬万分。宣王长叹一声说:“听了您的话,我真是感到无地自容呀!我现在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不醒悟,齐国真要危险了呀!”于是,齐宣王命令停建楼台,斥退小人,任用贤臣,并打开粮仓,分发给穷人。宣王又选了一个良辰吉日,立无盐女为王后。从此,在无盐女的辅佐下,齐国国民人人安居乐业,户户粮足仓满,齐国国力渐渐强盛起来。楚国与秦国见齐国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也不敢对齐国有什么非分之想了。
智慧金言
无盐女本是一丑女,但她不向命运低头,不自卑自贱,而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取到了自己的幸福,不但富贵一生,更是留名千古。她以她自己始卑终贵的故事启示我们,人丑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向,没有勇气,没有决心,更没有毅力。只要我们都能像无盐女那样不以自己的丑陋为耻,不因为自己的相貌而自轻自贱,只要心中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勇于奋斗,勇于争取,那么,人人都终将获得自己的幸福,人人都终将拥有美好的明天。
说话是一门艺术
荀子曰:“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意思是,说话的艺术在于:用严肃庄重的态度来对待人,用正直真诚的态度跟人相处,用坚强的信心来帮助人,用巧妙的比喻让人了解,用分析的方法让人明白。
美式幽默经常为人所津津乐道,据说美国总统克林顿有一回向他的女秘书说:“你这件衣服真是漂亮,你真是一位可爱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文件时,能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
那可爱的女秘书对总统的这番话印象非常深刻,经常谨记在心,从此以后,她打文件就很少再出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