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德本财末”,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因此,《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具有包容精神,“宰相肚里能撑船”,就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包容的精神时时需要,尤其是现在,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若是光想着如何把别人踢下去,如何压制比自己有才的人,那么这样做的后果大概就像是用金钱买快乐,图了一时的痛快,逞了一时的威风,等回头时却发现千夫所指正迎头而来。国君要有伯乐相马的慧眼,领导需要包容的精神,普通人也要怀有容人的涵养。身外之物的刺激只是内心平静的一个角落。要想真正做到内心的清澈透明,修身养德就不再是啰啰唆唆的干瘪文字,而是心灵的碰撞与行动的交锋。
活学活用
吃小亏赚大便宜
唐代有叫窦公的商人,很善于经营家业,但财力上很困难。他在京城里有一块宝地,与大宦官的地段相邻,宦官看中这块地想得到它。这块地仅值五六百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缗),窦公很高兴地把这块地献给了那位大宦官,却根本没有提价钱。在讨得宦官十分欢喜之后,他就借故说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两三封信给神策军中的护军,那宦官便替他写了信。窦公借这些信总共获利三千缗,从此,他的事业便发达起来。
长安城东郊有一片空地,地势低洼有积水,窦公就用低廉的价钱买到手,然后让女佣人带着蒸饼盘在那块空地上诱儿童:哪个孩子如果扔砖瓦击中空地上的一个目标,就奖给他一个蒸饼。小孩们都跑来争相扔砖瓦石块,这样那片洼地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着又用好土垫在上面,在这块地上盖起了一个客店,专门留波斯的客商居住,每月能获利数百缗。
南朝的宋孝武帝刘骏,酷爱赌博,每次赌博时都下大赌注。人们惧怕他的权势,赌博时都要让他几分。赢钱的时候多了,刘骏便以赌为聚财手段。
朝廷中有个叫颜师伯的大臣,在做官期间贪污受贿,聚敛了大量金钱。刘骏知道后十分眼红,想狠狠地搜刮他一下,于是派人请颜师伯来赌博。
智慧金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赌博的游戏还算得上是一次“公平”交易。一方急不可耐地想赢钱,另一方为了更大的目的有意输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互不相怨。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无了小和尚刚刚出家,有些不习惯庙里的清淡伙食和单调生活,认为这简直是受罪,让人难以忍受。可是,见师父整天怡然自得,好像总是很舒适、很开心的样子,便向师父请教其中有什么秘决。师父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
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几何。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谏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改釆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智慧金言
佛家说:“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容易。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到不适应,不要抱怨或试图改变世界,而是要首先改变自己。改变心态。可以把恶劣的环境。变成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解读
家和才能兴邦
人们常说:任何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这是说家庭的支持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千万万的家庭组成了国家。没有一个个的家庭,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国家。
我们每个人既是国家的公民,又是家庭的成员,或父母、或子女、或兄弟、或妯娌,不管是哪一个角色,都应该互尊、互敬、互爱、互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勇于承担义务的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昌盛。
活学活用
在古人的庭院中
李充,字大逊,东汉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人。初征为博士,后迁待中,因与大将军邓骘不和,为外戚排挤。后迁右中郎将。年八十余,为国中三老。安帝特赐几杖,卒于家。
李充年轻时,家里很穷。兄弟六人,衣服哥哥穿了弟弟穿,日子相当艰难。他的妻子悄悄对他说:“现在,家里的日子艰难到这种地步,很难长期维持的。我娘家给我一部分私房钱,也答应给予财物帮助,所以,咱们还是同他们分开过日子吧。”李充表面上答应妻子:“分家当然可以,不过得请乡亲邻里的老人出面共同商量一下,你准备酒菜,我去请乡里老人们来帮助分家。”妻子就按照他说的去置办酒菜。客人都到来了,李充忽然跪在母亲面前说:“媳妇不懂道理,暗中挑唆我和母亲以及哥哥的关系,想让我和母亲、哥哥分家,该被赶出家门。”于是,就把妻子休回娘家。妻子含着眼泪离去。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解读
家和万事兴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由此可见,家庭对于社会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对于个人而言又是不可或缺的。
活学活用
用我们的仁爱感化天地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北宋宰相,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历经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朝,是史所罕见的五朝名臣。熙宁三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四年判西京(今河南洛阳东)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意编《资治通鉴》,元丰七年(1084)书成。去世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学识渊博,史学、音律、天文、书数,无所不通。著作甚丰,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
司马光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居处得法,举止有礼,忠信仁孝。这些优秀的品质是与他幼年所受到的良好家教分不开的。司马光五、六岁时,有一天拿了一个青胡桃,请他姐姐帮忙剥掉胡桃的皮。他姐姐忙了半天也剥不掉,就生气地走开了。一会儿后,家里的女佣过来,用开水烫软青胡桃,很容易地把皮剥好了。他姐姐回来,看见司马光在吃胡桃,就问胡桃皮是谁剥的。司马光说:“我自己会剥。”司马光的父亲恰巧看到女佣替儿子剥胡桃皮的情形,便叱责司马光说:“小孩子怎么可以撒谎!”
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但却为两个问题所困扰,他经常不断地问自己,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他对全世界的哲学家宣布,凡是能圆满地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人,将分享他的财富。哲学家们从世界各个角落赶来了,但他们的答案却没有一个能让国王满意。
这时有人告诉国王说,在很远的山里住着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也许老人能帮他找到答案。
国王到达那个智慧老人居住的山脚下时,他装扮成了一个农民。
智慧金言
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世间最可贵的就是现在,最易丧失的也是现在。珍惜现在要比期望未来重要得多,也实际得多。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解读
齐家与治国
中国古代儒家修己安人的思想是以端正己身为根本,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在正心。只有在治理好家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中正地办理好国家事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
活学活用
淡泊明志
郭子仪,唐代人,因平叛安史之乱,屡立奇功,被封为汾阴大元帅。
唐代宗广德元年,仆固怀恩诱使回纥吐蕃兵十万余众前来侵犯,皇帝亲自统率六军,前往御敌,部队屯驻在苑中。城里的所有壮丁都团结起来当了兵,誓死捍卫国家。
老百姓都害怕战争,逃跑的很多。皇上准备驾车到河中去,这使得公卿都很震惊。郭子仪说:“现在我们与之相较,势单力薄,恐怕难以凭力量取得胜利。不如让我先过去与他们讲和,劝他们退兵,我过去和他们的关系也不错,或许可以起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于是他带着几个随从骑马出使回纥军营,传叫“令公来了。”回纥将士对他的突然到来很吃惊,太师药葛罗拿着上了弦的弓站在军队的前列。郭子仪取下头盔,脱去护身衣,扔掉刀枪,进了回纥军营。回纥军的将领都下了马,和郭子仪互相行了仪礼,郭子仪就将来意说明了,太师药葛罗见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大摆酒宴,并制定了退兵的誓约。
第二天,回纥的军队果然撤退了。
置生死于度外,于名利而不顾,心中坦然,此乃大英雄。郭子仪就是这样的人。
智大师《摩河止观》:“没有誓愿,一如牛之无御者,不知所趣。愿来而持行,诚至所在矣。”
中国陈隋之际的佛学大师智(公元538~597年),天生奇才,过目不忘,据说他七岁时只看过一次《法华经·普门口》(观音经),就把它记熟了。因智居天台山,故世称他所创立的派别为天台宗派。
智所著的《摩诃止观》一书,主张人的一念足可产生三千世界。这本书叙述人类心态的重要性,是佛教天台宗派基本经典之一。
智大师认为,人类的各种欲望有如牛马牲畜,如果任其放纵而不加约束,那么就必然将无止境地堕落,所以他主张:一个人必须懂得立志发愿,并把它作为生活的目标,以此约束自己。
由此可见,若想纠正脆弱并易放荡无羁的思想,磨炼出坚强的意志,那么,不妨预订一个可行性的计划,哪怕是小小的计划,然后在佛前发愿:一定要将计划完成,当然,计划应是从自己可能做到的事情开始做起,否则,就又动了欲念心。
任公子做了一个大鱼钩和一条很粗的黑丝绳,用五十头阉牛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把钓鱼竿投入东海,天天都在那里钓鱼,整整一年没有钓到鱼。忽然有一天,有一条大鱼吞食了钓饵,牵着大鱼钩沉没水中,一会儿又用力摆动着脊背窜出水面。它搅得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声音有如鬼泣神号,威震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把它剖开晒成鱼干,从浙江以东,苍悟山以北,没有人不饱食这条鱼的。
后来,后世那些才智浅薄而又爱说长道短的人,都惊讶得奔走相告。那些拿着钓竿丝,走向小沟小渠,守着鲵鱼鲫鱼这些小鱼的人,要想钓到大鱼是很难的。那些用浅陋的言论装扮自己来博得高名美誉的人,距离通达的大道理也是很远的。因此没有听过任公子的风尚习俗的人,是不可以让他们治理世间的事情的,他们相差得太远了。
洪应明先生在《菜根谭》中这样说:“能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样清纯玉一样洁白,而讲究穿华美的衣服的人,他们多半都甘愿做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是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
大凡念图物质享受的人,他们的生活往往容易陷于糜烂,而精神生活空虚不堪,同时也不会有高尚的品德,因此他们为了能得到更高层次的享受,就会不惜用任何手段去钻营名利,甚至于摆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态度也在所不惜。为人处世,如果不本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而过分追求生活享受,不但会做出无耻的行径,还会触犯刑律,惹出滔天大祸。
西汉大臣霍去病,曾六次出击匈奴,为汉朝打通了去往西域的道路。霍去病出身贫寒,自小过着奴仆的生活,但没有失去自己的志向。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考虑到霍去病精于骑马射箭,作战英武勇猛,于是下令,派大将军卫青挑八百精锐的骑兵归于霍去病的帐下,让其指挥出击匈奴。霍去病在带领骑兵作战中出奇制胜,活捉了单于的叔父、相国及将军多人,开战告捷,大快人心。在以后的抗击匈奴战争中又屡建奇功,汉武帝龙颜大悦,对霍去病加官晋爵,赏赐他高官厚禄。这一年,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府邸,他带着霍去病参观了一遍,出门后满以为霍去病会谢主龙恩。哪知,霍去病看了这些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后,对皇上深深地一拜,说道:“多蒙皇上赐爱,匈奴一日不灭,去病一日不安,又何来雅兴享受荣华富贵,深居广厦呢?还望皇上多多包涵。”说完,翻身上马,急急朝军营奔去。汉武帝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放弃悠闲安逸,奔流不息才有生命力
为了教导懒惰的小和尚,老师父给徒弟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池塘无所事事,开始与身旁的河流攀谈起来。
池塘对河流说:“无论什么时候抬眼望你,你总是在奔流不息。这是怎么回事啊?难道你不感觉到劳累吗?而且我随时都会看到,有时你拖着沉重的货船,有时你运送着长长的木筏,至于你运载的小艇和舢板,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呀!这种生活你要到几时才会厌弃呢?说真的,要是我,我会苦闷得死去!跟你相比,我的命运要好得多。当然,我没有什么名气,不像你在地图上蜿蜒了整整一页,也没有哪个歌手弹着琴把我颂扬。可是老实讲,这一切毫无实际意义!我躺在岸边柔软的淤泥上,像贵妇人躺在羽毛褥垫上一般无忧无虑,享受这宁静和安逸。我不仅不用担心货船或木排的侵扰,甚至不知道一条舢板有多少重量!如果发生意外,最多是一阵轻风吹落几片树叶,在我的水面上轻轻飘荡。八面来风,我都能纹丝不动,静观着尘世的忙碌,思考生活的哲理。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哪里去找啊?”
河流回答道:“既然你在思考生活哲理,那你是否记得流水不腐的规律?如果说我还算得上是一条大河,那是因为我放弃了安逸,遵循这个规律奔流不息。我年复一年,用源源不断的清水为人民服务,从而也赢得了尊敬和荣耀。也许我还会奔流很久很久,而那时你将不复存在,被人们完全忘记。”
果然,多年以后,河流仍川流不息;而可怜的池塘则一年不如一年,先是长满密密的水藻和浮萍,最后竟完全干涸、消失了。
智慧金言
肯于奉献、愿意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人,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为自己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