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诸葛亮兵法》学生活
3398400000028

第28章 《将苑》(10)

尽管公司生产的产品非常畅销,但轻人却对自己的产品不很满意。原来,尽管工作裤虽然结实耐磨,但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又厚又硬,穿在身上极不舒服。那些淘金者因为工作需要,自然可以忍受这一缺陷。不过,若将产品销往更为广阔的市场,那些追求舒适的顾客又怎能容忍这一缺陷呢?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面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欧洲市场上发现了一种畅销布料,这种名为“尼姆靛蓝斜纹棉哔叽”的布料既结实又柔软,且样式美观、穿着舒适,还有什么比这种布料更理想呢?年轻人毫不犹豫地从欧洲购进了这种布料,作为工作裤的专用布料。除此之外,他还对工作裤的样式进行了修改,使其更加美观和时尚。这种改良后的工作裤一投放市场,就受到更多淘金者的追捧,大家还为它想出了一个流行的名字,叫做“牛仔裤”。后来,连普通市民也对这种裤子产生了兴趣,慢慢地,牛仔裤成了流行的象征,不管是大街上、餐厅里,还是高级商务办公区,随处可见牛仔裤的身影,牛仔裤成了风靡一时的时装。时至今日,牛仔裤仍是大部分年轻人衣橱里的必要装备。

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了,这个年轻人就是Levis的创始人利瓦伊·施特劳斯!

智慧金言

成功需要努力,但努力不是蛮干,那些懂得审时度势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并不是他们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能认清形势,抓住最可能成功的潮流。因此,永远都不要与潮流作对,而是要去接受它、顺应它。当然,要想第一时间准确把握潮流,就看你有没有独辟蹊径的本事了。

二十六、兵势

原文

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目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①,慧孛不殃②,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③,石门幽洞,羊肠曲沃④;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注释

①五星合度:五星都在正常轨道上运转,没有异象。

②慧孛不殃:孛,古书上指光芒四射的彗星。殃,灾祸。此旬煮谓没有灾祸的兆头。

③洪波千里:河流深广而波涛汹涌。

④羊肠曲沃:羊肠、曲沃,指地名。意谓小路曲折迂回。

译文

利于带兵打仗的形势有3种:一是自然,二是地理,三是人事。自然形势,是指阳光明媚,月色清朗,五星运行正常,没有彗星出现的不好兆头,而且风调雨顺;地理形势是指城墙高大险峻,河流深广且波涛汹涌,还有石块所形成的天然屏障,以及像羊肠阪、曲沃城那样有利的地形;人事的形势,是指君主圣明、将领有才能,全军遵循礼法、士卒听从命令、粮食充足、武器精良。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能凭借自然的时机,利用地理形势,依靠人事便利,因此所到之处没有敌手,进攻时万无一失。

活学活用

不可否认,天势、地势、人势对战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即使对方的兵力数十乃至数百倍于自己,也能够从容获胜。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谁能够掌握好战场的“势”,那么胜利女神就会对谁露出迷人的微笑。

西亚内陆小国阿富汗,国土面积仅有六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两千多万。但在历史上,尽管阿富汗战火连绵,但外界对阿富汗的入侵却往往以失败告终,这并非是因为阿富汗兵力强盛,而是他们善于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战场上的“势”——去克制强大的敌人。

首先是天势。阿富汗兵力薄弱,不宜采取大规模的阵地战,因此在作战时,阿富汗军队往往是利用不良天气,对敌军进行偷袭行动。例如冬天的时候,阿富汗境内经常出现连绵不断的冰雪天气,相对于那些不耐严寒的敌军,这种天气却是阿富汗军队发动进攻的好时机。因此,善于在严寒中作战的阿富汗士兵常常能借助天时给敌人以痛击。

其次是地势。阿富汗境内高山林立,沙漠纵横,高崖深谷更是不计其数。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上作战,大规模的机械化推进便没有了效用,相反,那些游击战以及极具阿富汗特色的洞穴战却往往能很容易地让敌人陷入困境。阿富汗的军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于是,他们习惯于化整为零,出其不意地骚扰敌军,并且对对方的关键设施实行闪电打击,让对手措手不及。

最后是人势。尽管阿富汗人数有限,可是大家的战斗热情都很高。且不说那些以战斗为生的士兵,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一旦遭遇外敌入侵,他们也会纷纷拿起武器抵御敌人,形成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气势。他们充分利用自己在地形、天气方面的优势,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勇猛的斗志,有效地弥补了装备上的不足。擅长利用地形作战的他们甚至能够制造雪崩和火灾给敌人带来巨大麻烦。

其中,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阿富汗抵御苏联的战斗,曾经将这些“势”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

战斗发生在1980年。当时,苏联为了有效遏制阿富汗游击队的骚扰,派出了多架米—24“雌鹿”战斗直升机作为协助。因为性能良好,活动范围和观察范围都相当广泛,米—24在转战阿富汗的初期,曾给予阿游击队重创。

但是,阿富汗的游击队很快从无所适从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非常擅长在自己领土上作战的他们,筹划了一次颇为冒险的复仇行动。

一天,苏联动用数架米—24以及地面配合的机动部队外出搜索阿富汗游击队的下落。获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阿富汗游击队忙在一个山谷中搭起帐篷,点燃炊烟,伪装出了一片游击队营地。米—24见山谷中冒出炊烟,急迫地飞了过来,在发现帐篷之后,飞行员欣喜若狂,兴冲冲地驾驶飞机俯冲下来开始了轮番轰炸。基本上是一瞬之间,这片营地便成了火海。

不过,苏联的飞行员马上发现事有蹊跷,轰炸了许久,营地上居然没见到一个人。正当他们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时,只听一阵枪响,周围的山峰、石崖上瞬间出现了大批全副武装的阿富汗游击队员。步枪、机枪、火箭炮全部对准了低空盘旋的“雌鹿”们。飞行员见状立刻把飞机拉高,但为时已晚,多架米一24在上升的途中被击毁,剩下的几架虽然侥幸逃脱,也已是弹痕累累。

此时,速度较慢的苏联地面部队也赶到了山谷中,不过站在他们眼前的,并不是神气的苏联直升飞机,而是居高临下的阿富汗游击队员们。见到地面部队赶来,阿富汗士兵又是一阵狂轰滥炸,苏地面部队很快溃不成军。更为不幸的是,此时,幸存的米一24往地上扔出的炸弹和毒气弹也大多落在处于低谷内的苏联地面部队周围。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的地面部队很快失去战斗力,成了瓮中之鳖。这场战斗,以阿富汗的胜利宣告结束。

引诱敌人进入低谷,自己占据高地往下猛轰,阿富汗的游击队又一次证明了一个真理:灵活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势、地势和人力资源,在实战中便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智慧金言

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来获得自己的胜利,这不但是战争中需要遵循的准则,更是我们在平日生活中所要尽力做到的。毕竟,任何人不可能与周围的一切脱离而独立存在,如果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一些外界因素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

二十七、胜败

原文

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①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士卒惰慢②,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③,此必败之征也。

注释

①望:盼望,这里指崇尚。

②惰慢:懒惰怠慢。

③妖言:怪诞的言语。

译文

让有道德才能的人居于上位,让没本事的人居下位,全军上下关系融洽,士兵敬畏服从,互相议论的是勇敢和战斗,互相崇尚的是凶猛威武,而用刑罚和奖赏来互相劝勉,这是获得胜利的征兆。如果士兵懒惰怠慢,全军多次被惊扰,下属不遵守礼义信用,人们都不畏惧法规的惩处,而用敌人来互相恐吓,互相交谈的是利益,互相嘱托的是吉凶祸福。除此之外,还用怪诞的言语来迷惑人心,这是注定要失败的征兆啊!

活学活用

公元200年进行的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用微弱的兵力力挫袁绍的数十万大军,奠定了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地位。在战争之初,袁绍拥兵自重,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州郡,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而曹操只有几万兵马,仅占据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州郡,不但地理位置易攻难守,还时常遭受刘表、孙策等人的威胁。因此,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各种条件都有利于袁绍,他要取胜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为什么曹操会大爆冷门,夺取战争的胜利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于袁绍的用人不当。

袁绍的用人原则相当简单:谁能让我高兴,我就重用谁。而让他高兴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要会拍马屁,要挑袁绍爱听的好话说。实际上,早在袁绍要攻打曹操时,袁绍的谋士田丰就猜到袁绍会输掉这场战争。为何这么说呢?田丰解释说:“我们没有理由发动这场战争。现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老百姓和士兵们都不希望再打下去。而且我们现在已经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又消灭了北方的公孙瓒,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向皇上邀功。若曹操制止我们,我们还可以趁机在皇上面前告他一状。就算袁公想对付曹操,我们还可以打游击战,不断地骚扰他们。等到他们不堪骚扰、疲惫之时,再去攻打他们也不迟。”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但是,袁绍根本听不进去。田丰一次次地力劝袁绍放弃此战,并斩钉截铁地说袁绍一旦出兵将必败无疑。袁绍原本就是个狭隘刻薄的人,岂容得他人如此顶撞自己,生产便把田丰关进了大牢。

贤能之人被关进了大牢,围绕在袁绍身边的自然都是些擅长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无能小辈,如郭图、审配等人。他们清楚袁绍是个喜欢听好话的人,便在袁绍面前极尽赞美之词:“袁公您英明神武、智慧过人,要消灭一个小小的曹操还不容易吗?再加上我们拥有十倍于曹操的兵力,用得着搞什么游击战吗?直接杀过去,一定能打得曹操屁滚尿流!”一番话说得袁绍心里美滋滋的,他对郭图等人自然更加宠信。

在郭、审二人的怂恿之下,袁绍决定派出数十万大军南下攻曹。得知主公要去讨伐曹操,袁绍手下一员将领许攸便请求领兵出征。许攸此人骁勇善战,智谋过人,实在是难得的将才,但因为不会像郭图等人那么说话,不懂得讨袁绍欢心,于是带兵出征的要求被袁绍拒绝,只是作为一个副将跟随。袁绍的这一举动惹恼了许攸,他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曹操早就听说许攸是员难得的将才,一直盼着他来投奔自己,如今终于等到了这天,他顾不上注意自己的仪表,高兴得连鞋都没穿便出门迎接。

就这样,等到袁绍发兵南征时,他手下已没剩下多少有真才实学的将领了。尽管曹操那边兵力薄弱,可是个个是精兵强将,再加上被曹操委以重任、对袁军作战计划了如指掌的许攸,因此,袁军的粮草供应很快便被曹军切断,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也相继命丧黄泉,袁绍数倍于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基本上全军覆没。

袁军的遭遇果然被田丰言中,于是,那些侥幸捡回一条命的将士都说,若当初主公能够听取田丰的意见,便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了。但田丰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在牢里感叹说:“如果此次袁绍打了胜仗,我一定平安无事,他顶多过来戏谑我几句,就会把我放了。但是,要是他吃了败仗,我的小命就难保了!”果不其然,打了败仗的袁绍不但没有释放田丰,请他出山主持大局,反而将战败之责全部推到了田丰身上,随便找个罪名将他杀掉了,这令其手下将士倍感心寒。

与此相反,打了胜仗的曹操在整理战场时,居然从袁军那里找到了不少自己居下的信件。原来,双方交战之前,曹操的手下估计这场战事胜凶多吉少,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便私下中与袁军通信,希望能够归顺袁绍。

看到这些信,曹操并没有生气,而是召集了众将,在他们面前将这些信统统给烧成了灰烬。望着这些惊慌失措的属下,曹操说:“跟袁军私通不怪你们。说实话,在开战之前,就连我自己心里都很没底,更别说你们了。我曹操能有今天的胜利,这是大家的功劳。因此这件事情我不再追究。”听了曹操这番话,众将士无不感激涕零,长跪不起。

智慧金言

中国有句古话,“得一人而得天下,失一人而失天下”,其中的“人”,指的自然是贤臣良将。袁绍爱听阿谀奉承的话,所以迫害良将;曹操一心夺得天下,于是爱护属下知人善任。二人一失一得,因此袁绍即便是拥有数十万大军又能怎样?只能是输得更惨而已。

二十八、假权

原文

夫将者,人命之所县①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而上不假之以赏罚,是犹束猿猱之手,而责之以腾捷;胶离娄②之目,而使之辨青黄,不可得也。若赏移在权臣,罚不由主将,人苟自利,谁怀斗心?虽伊、吕③之谋,韩、白④之功,而不能自卫也。故孙武曰:“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亚夫⑤曰:“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

注释

①县:同“悬”,维系。

②离娄:人名,古之明目者。

③伊、吕:指伊尹、吕尚(姜太公),都是有谋略的贤臣。

④韩、白:指韩信、白起,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将。

⑤亚夫:汉代著名将领周亚夫。

译文

将领,关系着士卒的性命,操纵着战事的成败与否,也是灾祸抑或幸福的凭藉。若君主不把奖赏和惩罚的权力交给将领,便如同束缚住猿猴的四肢,却要求它轻捷地腾跃;蒙住离娄的眼睛,却要他分辨青黄的颜色,这是根本做不到的啊!因此把奖赏的权力交给掌权的大臣,惩罚却不由将领做主,则人人贪图私利,谁还有作战的心情呢?那么,即使有伊尹、吕尚的谋略,韩信、白起的功劳,也不能保护自己。所以孙武说:“将领统军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必接受。”周亚夫说:“在军中是只听将领的命令,不听君主的诏令。”

活学活用

霍拉肖·纳尔逊是两百多年前英国的一名海军上将,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且极具创新精神,往往会出其不意给敌人以痛击。可是在英勇作战中不幸失去了右眼和右臂,因此,纳尔逊被英国人亲切地称呼为“独眼独臂民族英雄”。他曾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指挥英国海军成功击败法兰西联合舰队,击碎了拿破仑试图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梦想,正因如此,英国才得以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雄踞海上霸主的地位,而纳尔逊也因此获得“英国皇家海军之魂”的称号。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若说称霸陆地的是拿破仑,那么雄霸海上的则是纳尔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