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水浒传》学生活
3398200000005

第5章 运权:能做表率,当仁不让(5)

春秋时期,鲁国人为开发积泽地区,有意放火烧荒。谁知当时正刮北风,火焰乘风向南漫延。国君哀公很着急,恐怕大火吞噬了整个鲁国,亲自率众前往积泽救火。但这些救火的人,一到现场,都不与哀公救火,而是去追逐野兽,为此,火势越来越猛。鲁哀公将孔丘找来,问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追逐野兽的人自得其乐不受惩罚,救火的人自找苦吃得不到奖赏,因此,这大火便无法救灭。”哀公说:“这话说得在理。”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奖赏,救火者都给奖赏,从国家的财务上看,也赏不过来,您应该使用刑徒之法,首先惩治那些不救火的人。”于是,哀公下令:“不救火的人与临阵脱逃的同罪,追逐野兽的人,与八禁同罪。”

这个法儿真灵,号令还未传遍,铺天盖地的大火已经扑灭了。

鲁哀公以赫赫君主之尊,指挥救火,竟然无人响应。看来,驾驭之道对于领导者说来,是极为重要的。其实,孔子教给哀公的驾驭心术,也很简单,一个是赏,一个是罚。

依靠赏和罚的力量,驾驭下属,这是中国古人的一贯思想。在他们看来,驾驭之道,必须符合人的本性,“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语),而赏和罚的办法,是符合人性的。

【智慧金言】

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纵览古今历史,概莫能外,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人亡政息,国无栋梁那才堪忧虑。

铲平团队内的“小山头”

陈达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相烦借一条路。”史进道:“甚么闲话!我便肯时,有一个不肯,你问得他肯便去。”陈达道:“好汉,教我问谁?”史进道:“你问得我手里这口刀肯,便放你去。”陈达大怒道:“赶人不要赶上,休得要逞精神!”

这是《水浒传》中史进与陈达相争时说的一句话。本来陈达是要“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却被史进逼成了“赶人不要赶上,休得要逞精神”,其实,史进如果能从对方角度着想,那么两人的争斗也许就可以避免。

在一个团体中,不团结的现象总是存在的。俗话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任何单位都会由于利益、观点等的不同,而产生相互对立的私下群体,这些群体通过竞争产生各自的代表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派性就产生了。

一位高级干部曾经谈到避免派性产生的一些策略,可供读者参考,它包括多与部下沟通,部下知道得越多,越不会相信、传播谣言。尽力在谣言初起时就解释清楚。若不方便可以用信件、便条消除部下的疑惑。或者是让部下参与决策,弹性较大的决策不妨鼓励部下参与制订。一方面使你显得开明,另外如果有什么谣言传出,部下会很快让你知道。要定期与部下正式谈话,可以及时掌握部下的情况,也是向部下说明公司状况的良好时机。万一部下提出你也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请教你的上司。

在非常时期,你也可以布下耳目,找一名资历较深而且你信任的部下作耳目,让他向你报告他所听到的谣言。以上这些都可以防患于未然。

领导在处理“派性”这一问题时,同样必须十分明确而有力,你要知道,各种“势力”的产生,既非一朝一夕;它的消失,也决非短期内就能办到。各种“势力”既然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一种“势力”,都能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每一种“势力”,都能对其他“势力”,甚至对领导者自身,产生微妙的影响和牵制作用。

每一种“势力”,都有若干起核心作用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有的可能抛头露面。有的也可能“谦虚”地躲在人群里。各种“势力”之间,既相容,又排他;既对立,又统一;既协调合作,又分道扬镳,往往呈现出复杂的排列组合格局。此时,某一种“势力”的壮大,就意味着必有另一种或若干种“势力”的削弱,这种发展的“势力”达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随之产生另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任何“势力”都不能永远正确,如同任何人都不会一贯正确一样。领导者与各种“势力”之间,存在着法定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尤其是当领导者出现重大失误时,上级组织很可能挑选某种“势力”的代表人物,来充任新的领导者。

领导人应尽量避免加入或支持派性中的任何一方,从而使自己始终居于支配全局的有利地位,高瞻远瞩,居高临下,对各种“势力”起到领导、协调、引导、监督、制约的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循“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原则,使各种“势力”都感到你没有倾向性,是他们可以信赖的领导者。

有位古代管人高手这样总结自己的管人艺术:“看到下属难以使用,就把他们分分类。挑选那些追求个人名誉的人,让他们做管理者,他们能洁守个人名誉,就会尊重、执行国家管理秩序与法制。没有成就功业的人,不让他们个人有出众的名誉,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不认为他们有名誉可言,只有建功立业的人,才可以有使众人敬仰的名誉,按规律办成事的人,才认为他有获得名誉的资格。”

使用贤能人和糊涂人的方法不同。对于糊涂人,可以用奖惩办法来引导使用;对于贤能人,只能以互利协作关系来引导使用。所以高明的管理者,首先确定人的本质,然后才决定使用什么办法来管理使用人,这时,各种人方能被使用。

真正高明的管理者,可以作为最高管理者,因为他能调节各种有不同能力的人在一起协作,各种不同能力的人,都可以让他使用起来。所以高明的管理者,他的能力资本就在于调节各种不同能力人的协作结构。不是用一部分人而舍弃另一部分人。由于他不仅设置一种协作关系来用人,因而他管理事业时,所需要的人才没有不同满足的。高明的管理者不以一种岗位来选择人,因此人才足够用;不这样挑剔人才,人们也容易接受管理;人们易于受管理,拥护他的人就多,能得到民众拥护的人,当然是最高管理者。

《吴子·料敌》说,强大国家的君主,必然将民众分为几类。将胆大有勇气的人,编成一支队伍;愿意打头阵以显示自己忠诚勇敢的人,编成一支队伍;跑得快,跳得高,善于行走的人,编成一支队伍;在失去指挥条件下,能主动作战而建立功勋的人,编成一支队伍;在野战时,能除掉队伍中不良分子和奸细的人,编成一支队伍;这五支队伍,是军队中的精的力量,有了三千人的这种精兵,守城时可以随时保证突围,攻城时可以随时攻破守城。

【智慧金言】

《韩非子·定法》说,现在如果有这样一条法令说:“让刽子手做医生和工匠,那么房屋不会盖好,病人也不会康复。”作为工匠,要有技巧;作为医生,要懂得用药;而刽子手呢,只要有力气有胆量就可以做了。用有力气有胆量的人去做需要有智慧的管理者,就像让刽子手去盖房去治病那样糊涂。

不可纵容亲信犯错

再说宋江已在祝家庄上正厅坐下,众头领都来献功,生擒得四五百人,夺得好马五百余匹,活捉牛羊不计其数。宋江见了,大喜道:“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正嗟叹间,闻人报道:黑旋风烧了扈家庄,砍得头来献纳。宋江便道:“前日扈成已来投降,谁教他杀了此人?如何烧了他庄院?”只见黑旋风一身血污,腰里插着两把板斧,直到宋江面前唱个大喏,说道:“祝龙是兄弟杀了,祝彪也是兄弟砍了,扈成那厮走了,扈太公一家都杀得干干净净,兄弟特来请功。”宋江喝道:“祝龙曾有人见你杀了,别的怎地是你杀了?”黑旋风道:“我砍得手顺,望扈家庄赶去,正撞见一丈青的哥哥解那祝彪出来,被我一斧砍了,只可惜走了扈成那厮。他家庄上,被我杀得一个也没了。”宋江喝道:“你这厮,谁叫你去来?你也须知扈成前日牵牛担酒前来投降了,如何不听得我的言语,擅自去杀他一家,故违了我的将令?”李逵道:“你便忘记了,我须不忘记。那厮前日教那个鸟婆娘赶着哥哥要杀,你今却又做人情。你又不曾和他妹子成亲,便又思量阿舅、丈人。”宋江喝道:“你这铁牛,休得胡说!我如何肯要这妇人?我自有个处置。你这黑厮拿得活的有几个?”李逵答道:“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宋江道:“你这厮违了我的军令,本合斩首,且把杀祝龙、祝彪的功劳折过了,下次违令,定行不饶。

黑旋风李逵是一个勇猛风强的好汉,为梁山泊攻城掠地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生性粗野,杀人如麻。特别是在三打祝家庄时,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扈成一家杀得血流成河,只剩下扈成一人之命江湖。宋江为此动怒,痛斥李逵滥杀无辜,使扈家惨遭杀戮。根据山寨规定,本应将李逵正法,但考虑到他杀死祝龙、祝虎立下的功劳,便将功折过地饶过了李逵。因为,宋江的心里非常清楚:对于李逵这样的猛将,不可放纵,也不能否决。只有对他赏罚分明方能使他少出乱子、多立功劳。

古语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之道乃千秋万代之基业。在上面的故事中,宋江虽然特别爱惜李逵,但却并不是一味的溺爱,而是爱之越深,管之越严,赏罚分明,可称为是用人之中的典范。

古代指出,浅陋的君王爱惜金玉财宝,而睿智的君主则以网络天下人才为骄傲,得金玉者利在眼前,得人才者利在长远,所以得人才者得天下。过去刘邦得天下是因为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才辅佐,而项羽失天下是因为不善用人才,就连贴身的谋士范增也被他活活气死,可见爱才之道实是帝王之道。

纵观历史上喜爱人才的用人策略,不外乎如下几种:

爱才术之一:喜爱则人才纷至

战国时,齐宣王对淳于氏说:“先生谈一谈寡人喜欢的是什么?”

淳于氏说:“古代王者所喜欢的有四,而大王喜欢的有三。”宣王说:“这话怎么说呢?”淳于氏说:“古代王者爱马,大王也爱马。古代王者爱美味,大王也爱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大王却不尊崇才德之士。”宣王说:“国中没有杰出的才德之士,否则我也会尊崇他们,喜欢他们。”

淳于氏说:“古时有骅骝等好马,现在没有,大王就从所有的马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喜欢马。古时有豹象等动物的肠肚或嫩脆可口的肉,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多美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爱好美食。古时有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美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喜欢美女。至于才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尧舜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出现,然后才去尊崇他们、喜欢他们;那么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也不会喜欢大王的。”

宣王听了静默在那里,不知怎么答话。宣王所喜的名马、美味和美女是一般人也喜欢的,而喜欢有才智的人则是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所情有独钟的。不喜欢人才更不去选拔和利用他,那么人才也就会流失到别处,去成就他人的霸业。这种损失比之名马、美味和美女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爱才术之二:求才若渴

求才若渴之古是圣明的领导者对人才采用的一贯态度。三国时刘备为成就大业三顾茅庐而请诸葛亮出山,终于以诚心打动了诸葛亮,为其定下了三分天下之计,赢得了蜀国数十年的江山。这可以看作是求才若渴的典范。后世之人无不效法。

台湾钢铁大王赵耀东罗致台湾财经奇才陈世昌的经过也堪称为世人称道。

钢铁大王赵耀东由于要请陈世昌担任下属公司中钢的财务顾问,但陈世昌婉言拒绝了。赵耀东知道陈世昌理财的本领十分高超,非请之不可。

赵耀东在一请二请,要陈世昌担任中钢财务

顾问被拒后,终于“叹”一声,跪在陈世昌面前。陈世昌大惊,慌忙下跪还礼。

赵说:“你不肯应承,我就不起来。”

陈说:“何必强我所难。”

如此对跪了15分钟,这两位俱已年近花甲的老男人,终于握手大笑而起。不问可知,陈世昌被赵耀东的诚心打动,遂答允助他找江山。

赵耀东求才的故事,不仅闻名世界,在企业界也传为美谈。大老板求才若渴就应有些胸襟。

爱才术之三:及时施恩

爱惜人才,不惜散财而求人才,而爱惜财富者,不惜散才而求钱财,所以,将帅爱护人才象爱护自己的儿子那样对人才细微周到,那么人才爱戴将帅也会像对自己的父亲那样至诚。即使陷入危亡,下属没有不愿意拚死战斗来报答将帅的恩德的。

东京贸易公司社长松宫康夫,不但因工作性质需要写信与客户联络,有时候他会主动的写信给海外的分公司职员们,孤独在外的职员们接到社长亲笔写的信,都会感动泪下!有一位海外的职员曾经这样说道:

“我真是感激极了!我愿意忠心的跟随他一辈子!”一张邮简就能把握住一个职员的心,有什么比这个更具效力啊!

无独有偶,蒋介石就有一套拢络人才的办法,他把部属父母的生日记得很准,往往他提起某将父母的生日时,令人十分激动。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了他,蒋介石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出来了,颤抖着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着家母生日!”

蒋介石说:“你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添寿。”这样雷万霆自然死心塌地就成了蒋的心腹。

爱才术之四:爱才要有尊才之心

美国的行为学家马斯洛教授曾指出,人的需求有七个层次:第一,生理的需要;第二,安全的需要;第三,爱的需要;第四,获得尊重的需要;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第六,认识和理解的需要;第七,美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都在为了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而奋斗着,对人才来说,获得爱的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尊重和认识和理解的需要都会在受到赏识和重用时得到满足,所以,士为知己者死。爱惜人才的将帅所得到的回报将是任何财产所不可比拟的。这样一种崇高的献身欲望使许多人才内心情感的自然表达,管理者要加以爱护,不可玷污甚至伤害他。

从前赵王得到了一块于阗出产的美玉,用来雕琢成一只酒杯,并说:“这酒杯专门用来向有功的人敬酒。”于是赵国人认为,能饮上过只玉杯盛的酒,比丰厚的赏赐还荣耀。可是后来,赵王迁却用这只玉杯给为他痔疮的受他宠爱的小人饮酒,这一来大失人心。适逢秦国征战赵国,赵国击退了秦国。赵王迁又拿那只玉杯来,将士们却都不愿饮,且怒火中烧。同是这一只玉杯,用它一有不妥,便把好事也变成坏事了。

从现代企业管理方面来看,爱惜人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要充分给他们以赞扬和信任,另一个是要鼓励他们知错就改。

贝特福特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同事,有一次经营失败了,他沮丧不止。虽然他是帮助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老伙伴之一。但是这一回,却是因急功近利而遭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