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水浒传》学生活
3398200000042

第42章 运筹:量力而行,稳健发展(3)

为什么天下无小事呢?因为世界万物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石可以激起千重浪,一件小矛盾处理不好,可能引发大冲突,一事不慎,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小事之所以不小,是因为它可以引发大事。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中,有三个最大的科学发现,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一个是混沌理论。混沌理论认为,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事物未来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一只蝴蝶在亚马逊雨林里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军事上讲究乘虚而入,小小的疏忽就是虚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成为对手对你的攻击点,疏忽虽小,却可能成为致命的错误,让对手洞察。百善之德,毁于一恶;七尺之躯,殁于一疾。决定命运的并非都是你做对了的事情,有时,一个不起眼的纰漏会让人反胜为败,前功尽弃。

人生的许多遗憾,其实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疏忽的叠加所造成。疏忽的累计,对人生的损害是致命的,不可挽回的。我们敢不谨慎从事吗?

科学研究、经商作贾、公关谈判、言语表达,犹如对弈,眼看胜局已定,不料一着失算,形势骤变,胜局立即变为败局。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误,任何一项活动的不当,对群体和个体形象都会有影响。天下之事,皆做于细。你生产了100件优质产品,人家认为理所应当,但一旦混进去l件次品,问题就大了。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说得好:“即使是万分之一的次品,对顾客来说也是百分之百的次品。”日本某企业在厂门口树立一条醒目的标语:“100-1=0”,意思说,1%的失误会毁了99%的成功。

【智慧金言】

没有最小的秒,哪来的分?没有分,哪来的时?没有时,哪来的日、月、年?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庄子曰:“通于一而万事毕。”这些话讲的是不能忽视任何“一”和“小”。小的不仅可以积累为大,而且关键时刻能孕育一种与命运相关的改变。

效率就是生命

双鞭将呼延灼用连环马胜了梁山将领。连环马“乃三千匹马军,做一排摆着,每三十匹一连,都有铁环连锁,共一百队。”马披重甲,只露出四条腿;人头戴帽盔一直垂下到颈,护住脸面,只露双眼。“但遇敌军,远用箭射,近则使枪,直冲入去。”“每一队三十匹马,一齐跑发,不容你不向前走。”其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相等的,但是由于安排得不同,就产生了对时间利用率的差异。会运用时间的人,把工作、学习、交际等各项事情安排得井然有序、从容不迫、忙而不乱,为事业的成功创造了条件,相反,安排不当,忙中添乱,丢三落四,则一事无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能在较少的时间里干较多的事情,这就是效率。且看吴用在大破连环马中如何运筹安排大小事务的。

宋江兵败,与众人商议破连环马之策。正无良策,只见汤隆献计,汤隆知道欲破连环马,须用钩镰枪。但是汤隆只会打造钩镰枪,却不会使,只有京城的金枪手徐宁会使。于是,这才引出军师吴用一番大安排。事情多,时间少,吴用运筹帷幄,把需要做的事情进行优化组合,使之一环扣一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时间。

吴用首先让神偷时迁下山,去偷盗金枪手徐宁的雁翎锁子宝甲。同时,让打铁出身的汤隆照图纸打造一把钩镰枪做样。第二天,吴用派薛永扮成使枪棒卖药的,去东京取轰天雷凌振一家老小,派李云扮客商去东京买烟火药料,派汤隆、乐和下山赚徐宁上山。他们几位走了以后,梁山山寨并未闲着,由祖上也是打铁出身的雷横监督,让山寨里打军器的工匠照汤隆留下的样品打造钩镰枪。

时迁盗了宝甲,前脚刚走,汤隆后脚就到了徐宁府上。徐宁是汤隆的姑舅表兄,自然不会对汤隆的来访有疑心。徐宁因丢失宝甲面带忧容,汤隆趁机问其究竟,然后告诉徐宁,他在离城四十多里的一个村店里,看见一个汉子正挑着你家盛甲的红羊皮匣子。徐宁听罢,立即同汤隆去追。而后来,汤隆、乐和、时迁将徐宁用麻药麻倒,才使徐宁上山入伙。

徐宁上山后,雷横监造的钩镰枪也已完备,时间一点没有耽误,于是徐宁抓紧时间教兵士日夜学练钩镰枪法。此时,去京城买火药的李云也回来了,凌振制造了各种火炮,破连环马的一切准备工作均宣告完毕。在这一段时间内,汤隆又把徐宁的妻子接上山,免了徐宁的后顾之忧。吴用的安排滴水不漏,一气呵成,各项工作密切配合,运筹人、事、时间,有条不紊,颇有现代管理者的风范。

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高效地利用时间,这首先要弄清三个问题。

一是眼下要做哪些事情。同样以吴用破连环马为例,为了实行计划,需要做的事情有:

买火药,好让凌振制造各式火炮,以火炮攻呼延灼的官军。

盗徐宁宝甲,好做诱徐宁上山的引子。

诱徐宁上山,好教兵士操练钩镰枪法。

照图纸造一把钩镰枪做样品,好让工匠仿造大量兵器。

接徐宁、凌振家眷,好让两位新入伙的头领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让凌振制造火炮,让徐宁操练士兵,好破连环马。

二是每件事要用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三是所有这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之间相互关系如何?即应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吴用的安排,就是运筹时间的顺序。这是从许许多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自己的法宝。

深圳人打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地发展,快,也包含着利用时间的问题。善于管理时间、驾驭时间的人是最有才干的人,因为他的工作效率最高。

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是一位管理专家,他在其名著《提高生产率》中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条原则,实际上是对时间的运筹,它们是当你做事时,必须自问:

一是能不能取消它。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这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乏味的、格调低的、套话废话多的讲座不去听它,没有什么文化含量的电视剧不去看它,纯粹的闲书不看或少看,无意义的活动少参加,与自己工作毫无关系的陪会,倘若不得不去陪,脑子里可以思考一些自己工作上的事。网上聊天并没有很大的意义,许多人通过上网和陌生人侃侃而谈之时,也逐渐形成了有意回避在现实世界进行交往的心理习惯。网上聊天,不如与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聊天。

二是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与别的工作合并,无形中就提高了效率。例如,乘车时背记外语单词、思考文章的框架结构;会议前的等待时间考虑一两个问题;看电视时织毛衣;出差或探亲时留意身边的信息,都属于合二而一的“合并法”。北宋欧阳修是个政务繁忙的大官员,但他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业余时间读书和构思,使他成为名垂千古的文学家、史学家。青岛双星鞋厂的经理们外出时,在旅馆门口一边做广播体操锻炼身体,一边用眼睛盯着来往路人的鞋,健身与搜集信息两不误。

上课非要专心听讲吗?如果老师讲的过细过滥,如果老师完完全全地照本宣科,如果老师讲的你已经懂了,你完全可以一心二用,边看书(不是这门课的书也没关系)、边听讲,耳朵和眼睛并用是可以做到的。

季羡林老先生说:“我‘从政’起码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总要参加各种会议。我发现一个窍门,本来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英文要1分钟,我们有5秒钟就够了。可是,我们有很多人对不起这个特点,讲话啰里啰嗦,一句话重复来、重复去,还加上‘哼、哈、唉’,就像一个人在敲鼓板一样,所以他讲话,我用不着注意听,半个耳朵完全可以掌握,当别人鼓掌的时候,我跟着鼓掌。那时候,我就考虑别的问题,思考一篇文章怎么写、资料怎么搜集。我并不反对开会,有些会是必要的,不过,要讲一点效率,不要套话太多。开学术讨论会,就不要浪费时间,其实,你最好单刀直入,有什么意见就提。”

季羡林老人的时间多半被名目繁多的会议、各色人等的拜访分割得支离破碎。然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一篇接一篇的文章见诸报刊、一本又一本的著作问世。

他说:“北宋欧阳修写文章,多在‘马上、枕上、厕上’,我写文章,多在会上、飞机上、路上(散步),也可以叫‘三上’吧。”

三是能不能用简便的方法代替。更简便的方法包含着更高的效率。

选择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这是因为:

第一,简单的方法“合算”,省事、省钱、省力、省时间,而且容易实现。如果能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选择繁琐而自找麻烦呢?

第二,繁琐的东西,信息、枝蔓太多,次要的信息有时淹没了主要信息,导致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另外,计划太复杂,执行者在枝节上、局部上可能耽误太多的时间,甚至误入歧途。

效率,在现代社会里是维持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备条件。讲究效率,是做任何事情的标准。提高效率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使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的事。做事不能只讲耕耘,不问收获;也不能只看忙碌,不讲效率。

“效率就是生命。”人的生命价值并不在于他活了多大岁数,而在于他为社会做了多少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尽量多做事,那就必须提高做事的效率,争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人都喜欢那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从早忙到晚,早来晚走,不偷懒耍滑的“老黄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是优点,体现了人的工作责任心和刻苦精神。但是,勤奋要和目标结合起来,要和工作绩效结合起来,不能忙活了半天,什么也没干出来。

当代社会的高节奏,使大家都忙。忙是好事,但也得看怎么个忙法,有人忙忙碌碌,却目标不明,心中无数。虽终日忙碌,但是对远期方向、近期目标、主要问题、次要矛盾,心中却模糊不清,“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人忙忙碌碌,却忙不到点子上,不分轻重缓急,工作节奏紊乱,工作计划不周,常常因小失大、重复劳动、组织失调、捉襟见肘。有人忙忙碌碌,却不讲究方法,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智慧金言】

做事,不但要看其做了没有,而且更要看其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的对不对,付出成本和代价是多少,做在“点子”上没有,有没有绩效,有没有创造性。只有研究方法,分工明确,紧抓落实,关注细节,才能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该出手时先出手

谦让百回,忽然发威,这时大家一定对你刮目相待。宋江在粱山屈居晁盖之下,但攻打祝家庄乃是他的策划,这是梁山好汉打的一次大仗,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宋江的地位。

宋江发威要打祝家庄。

《水浒传》第四十六回《扑天雕两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讲拼命三郎石秀与杨雄杀了奸夫淫妇,便离了蓟州地面投奔梁山。

聚会时杨雄渐渐说道:“有个来投托大寨入伙的时迁,不合偷了祝家店里报晓鸡,一时争闹起来,石秀放火烧了他店屋,时迁被捉。李应二次修书去讨,怎当祝家三子坚执不放,要捉山寨里好汉,且又千般辱骂,叵耐那厮十分无礼。”梁山英雄都火了,决定攻打祝家庄,晁盖要亲自领军下山,宋江劝住道:“不然。哥哥山寨之主,岂可轻动?小可不才,亲领一支军马,启请几位贤弟们下山,去打祝家庄,若不洗荡得那个村坊,誓不还山,一是山寨不折锐气;二乃免此小辈,被他耻辱;三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请李应上山入伙。”吴用道:“公明哥哥之言最好。”

赞曰:

谦让百回,忽然发威。

出手干脆,果然三者。

宋江心知:不可一来就发威,要看准再发威,这样力量大。

宋江上梁山前,性格软弱,优柔寡断。

宋江上梁山后,性格刚强,判断迅速。我们仔细一想,要是宋江该出手时仍不出手,最后他能当梁山泊的头么?

这一点刘邦做得非常好,他给项羽逼到了汉中,临走时把入蜀的栈道全烧了,以示不会回来,后来时机成熟,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又杀了回来;以后的战争亦是如此,他老是失败,可为了做个王者,仍一次一次伸出了手,硬着头皮出来跟项羽争霸;要是他明知失败,但不敢出来,便什么也干不成。

宋江也好,刘邦也好,都有韧性,同时都果断,这两点乃是他们称王的重点。

晁盖在逐渐大权旁落的时候,主动要斩石秀、杨雄两个来投奔的人,说他们败坏了梁山的形象,意在显示自己的老大地位:宋江对此持不同意见,说出了一条一石四鸟的计策:

第一,率兵去打祝家庄,灭了那些要与梁山作对瞧不起自己的人,便是重新赢得了荣誉;

第二,保护那些以梁山为荣的人,给他们一些实际利益;

第三,这回是肥肉自己送上门来,可以名正言顺的杀而夺其食;

第四,还可以就便收伏一些想要投奔梁山泊,却又三心二意的人。

由此可见,晁盖乃是个短智的莽夫,易怒,少谋略,谋事不如宋江有心计。宋江行事考虑周全。

并且他在掌握了时局以后,又不免安慰了一下晁盖,轻轻地训斥了石秀与杨林:“便是宋江,倘有过失,也须斩首”。此为安抚法。

好一个“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法。宋江的大棒直打晁盖,笑他无智:宋江的胡萝卜则给石秀二人吃,为的是收买人心。

梁山人马攻打祝家庄的决策,是由宋江定下心的,这是一个大胆而有效的举措,其原因是祝家庄对梁山怀仇怨,这种仇怨必将引发事端,现在不冲突,将来也会发生冲突,那是迟早的事,冤仇已经结下。

与其被动还手,不如主动出击!

那么迟早要来的事,就让它早些来吧,早些解决,心中免得为之提心吊胆。这是行事的一个原则:该了结的就早了结。

其中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与其让对方找你的麻烦,不如我找对方的麻烦,主动出击,占有更大的伏势,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对我方是大大有利的。比较被动的事情,尽量转换为主动,增加对事情的控制力量。

至于攻打祝家庄所能带来的好处,宋江已向晁盖说得很清楚了,此处不用详述。

总之,宋江决定攻打祝家庄,这一决策是很合时宜的,对宋江本人而言也有很大的好处。宋江上梁山后,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功业,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心中不免有点发虚,总想找准机会建它一大功,以便证实自己的才能,在弟兄们面前奠定自己的威信,宋江向晁盖请战,愿意亲率人马攻打祝家庄,其目的就在于此。

【智慧金言】

宋江曰:

忽然发威,效果惊人。

揽事即揽权。

为了讨好手下,不怕得罪老大。

迟早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早解决。

主动出击,对方措手不及。

又威严,又开通

王者自有威严,但并非一成不变。宋江不仅对晁盖谦让,对兄弟们也谦让,非常开通。李逵是宋江的死党、跟班、保镖与急先锋,是宋江爱将,宋江总是教训李逵以警示众人,同时也极力坦护李逵,放纵他,让他去做想做的事。

宋江赫免李逵。

《水浒传》第四十九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讲宋江率军千辛了苦终于打下祝家庄,只见黑旋风一身血污,腰里插着两把板斧,直到宋江面前唱个大,说道:“祝龙是兄弟杀了,祝彪也是兄弟砍了,扈成那厮走了,喏,扈太公一家都杀得干干净净,兄弟特来请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