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战国策》学生活
3398000000022

第22章 为人的修行(2)

林肯当上美国总统后,任用了一个原先的死对头担当部长之职,大家都很不理解,林肯解释说:“把敌人变成朋友,既消灭了一个敌人,又多得了一个朋友。”

智慧金言

我们可以看到,忘记仇恨、宽宏大量,才能与人和睦相处,赢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多行不义必自毙

原文

(祭仲)对曰:“……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

(祭仲劝谏郑庄公,不可任令弟弟叔段坐大):“不能任令情势如草之滋长蔓延,一旦蔓延将难以处理。野草滋蔓尚且难以清除,何况是受宠难制的国君弟弟?”郑庄公说:“(叔段)做了很多不义之事,将自取灭亡,先生暂且等待一段时间吧!”

活学活用

郑庄公的母亲偏爱小儿子叔段,一再为小儿子请求更多封邑,于是叔段渐渐坐大。郑国大夫祭仲、公子吕等一再请求“处理”叔段,庄公都安抚他们“再等一等”。

终于,叔段完成了作乱准备,并且联络母亲为内应,将要偷袭郑国都城。而庄公早已掌握叔段动向,乃下令:“可以行动了。”出兵讨伐叔段,叔段逃亡国外,庄公并将母亲放逐到外邑,发誓“不到黄泉不相见”。

后来,庄公又后悔放逐母亲,但却又不敢违背誓言,幸得颍考叔献计:挖一条隧道直到地下水层(黄泉),然后母子在地道中见面,恢复母子之情。

后人对郑庄公的作为有持否定之论者,认为郑庄公是刻意“纵欲养恶”,让弟弟的恶行持续累积,然后才一举消灭,并且沽名钓誉让人们认为他是“仁至义尽”,其实是“用心至险”。

但是对照另一个故事:唐朝睿宗时,太平公主意图政变,姚崇、宋璟进谏:“将公主移往东都洛阳。”睿宗说:“朕已无兄弟(被武则天除光了),只有这么一个妹妹,只希望每天朝夕能见一面,你们就别再提了。”其结果是姚崇、宋璟被外放,而太平公主果然发动政变,失败被诛。唐睿宗用心是“仁厚”的,但是姑息的结果,并不能够保住他的妹妹,而郑庄公的“姑待”与唐睿宗的“姑息”,哪一个比较好呢?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郑庄公之口,意思是有所准备而等待时机,是正面且积极的;后世引用却有“等着瞧吧,干多了歹事,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的意思,就是负面且消极的了。

明代的文嘉作了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两句我们琅琅上口,但他还有一首《今日歌》,起首二句是:“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后面有二句“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如果总是“姑待”不义者自毙,只怕善良百姓先活不下去了!

智慧金言

“齐大非偶”是一种有志气且有自知之明的表现,但必须具备“自求多福”的原则。如果本身不能自立自强,却又嘴硬不倚仗外援,那就只是逞强而已了。

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原文

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心所望之?今君厚受位于先王以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掩邪以救过难得于君矣。且世有薄于故厚施,行有失而故惠用。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

——卷三十一·燕策三(节选)

译文

燕王不听乐间的建议,执意出兵攻打赵国。结果燕军大败,乐间投奔赵国。

于是燕王写信责备乐间并致歉意,说:“我无能,没有遵从您的意见,所以您才弃国而去,这样我无能是非常明显的了。我想表明自己的心迹,而您不肯听,所以派使者陈述我的意见,请您抉择。常言说:‘仁者不轻易绝交,智者不轻易抱怨。’您对待先王怎样,举世皆知。我如果有不当之处,希望您能包涵,没想到您公开加罪于我;我如有错误,希望您能教诲,没想到您公开抛弃了我。而且我的罪过,国人全都知道,天下人全都了解,您公开抱怨并抛弃我,我必定是有罪的。虽是这样,恐怕您也没有尽到责任吧!俗话说:‘敦厚的人不以毁损他人来抬高自己,仁德的人不以损害他人来追求名誉,’因此,掩盖别人的邪恶是敦厚的人的行为,纠正别人的错误是仁德的人的行为。世间有能掩盖我的邪恶、纠正我的过错的,除了您还有谁呢?您受到先王的厚待而享受尊位,现在却轻率地抛弃我而称你自己的心意,那么,掩盖我的邪恶、纠正我的错误,就很难要求于您了。况且世人虽然对待我很刻薄,我反而厚待他们;他们行为虽然有错误,我反而施惠并任用他们。现在即使我蒙受无能的罪名,而您也会受到缺乏仁厚之风的批评,还是由您抉择吧,我无所他求。”

乐间抱怨燕王不采用他的计谋,终于留在赵国没有回信。

活学活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所以要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是人的胸怀。”

智慧金言

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

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

原文

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说苑·立节

译文

申鸣(对楚惠王)说:“我吃君王的饭,若逃避君王的灾难,就不是忠臣;但是,如今我安定了君王的国家,却因此害了我的父亲被杀,就称不上是孝子。忠、孝之名不能两立,忠、孝之行不能两全,这样子活着,还有什么颜面立足于世间(难避天下人之批评)。”于是自杀身死。

活学活用

申鸣是楚国有名的孝子,楚王请他出来做官,他不干,他的父亲说:“如果你能为国服务,有好的政绩,我会很高兴。”于是申鸣去做官。三年后,白公造反,楚惠王被拘禁,申鸣要去营救楚惠王“共赴国难”,他的父亲想要阻止他,他对父亲说:“既然做了官,身体归于君王,俸禄归于父母亲。”于是发兵围攻白公。

白公的参谋石乞说:“申鸣是有名的孝子,只要挟持他的父亲,就可以让他放下武器。”但是申鸣说:“从前我是父亲的孝子,如今我是国君的忠臣。”继续攻打白公,最后平定了乱事,但他的父亲也因此被杀。

楚惠王赏申鸣黄金百斤,申鸣说了前述那番话后自杀——如此才能完成他的“忠孝两全”,平乱为国君尽忠,自杀为父亲尽孝。

楚平王为太子建娶妻,却见那女子美貌,自己娶了她,后来更要派人杀太于建,太子建逃亡宋国。

太子建的师傅伍奢被囚禁,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优秀,楚平王要伍奢把两个儿子召来,否则就要杀伍奢。

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员(伍子胥),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二心知肚明,此去一定父子同归于尽,于是伍尚对伍员说:“我去尽孝(送死),你逃亡,找机会报仇。”

伍子胥逃亡,伍奢和伍尚被杀。后来,伍子胥借用吴国大军攻进楚国郢都,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打。

伍奢有两个儿子,所以赴死尽孝和报仇雪恨可以“两全”!

智慧金言

“忠孝不可两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可,都是“不能”的意思,千万莫做“不可以”解释。天下事想要两全其美,往往是奢求,不能两全(双赢)时,就非做抉择不可,例如“舍生取义”。事实上,伍子胥的完结篇就是企求两者兼得的后果。(参阅“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章)

临难不亏大节

原文

晋惠公卒,怀公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召,冬,怀公执狐突,曰:“子来则免。”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刑之不滥,君之明也,臣之愿也。淫刑以逞,谁则无罪?臣闻命矣!”乃杀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狐突不教子贰)

译文

晋惠公死后,儿子晋怀公继位,下令不准追随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晋怀公的二伯),设定期限一年,不回来的“杀无赦”。

晋国大夫狐突的两个儿子狐毛、狐偃正追随重耳在秦国,狐突并未召回二子,晋怀公因此逮捕狐突,说:“你儿子回来就不杀你。”

狐突说:“自古以来,儿子长大可以做官了,父亲教他忠君之道,一旦名字列入臣属名册,就得为主君尽忠,若有贰心,就治他的罪。我的儿子列名公子重耳之下已经很多年(远在国君继位之前),如果现在召他们回来,等于是教他们有贰心。父亲教儿子有贰心,父亲本人又有何立场事奉国君?不滥用刑罚是国君英明、臣子之福,如果刑罚过度以逞威,那什么人可以避免获罪?我接受命令就是了。”于是晋怀公杀了狐突。

活学活用

公子重耳原本就有很好的名声,晋国贤人追随他流亡的很多,国人也一直希望他回国执政,甚至秦穆公原本也想支持他,只不过被晋惠公捷足先登而已。

因此,晋怀公对这位伯父,自然感觉如芒刺在背,随时有被伯父回国取代的危机。

孤突其实一点也不“糊涂”,他很清楚,以晋怀公这种猜忌性格,召回儿子也未必能长保安泰(淫刑以逞,谁则无罪?),而重耳后势仍然看好,所以不召回二子。在面对死亡威胁时,还讲出这一番大道理来,既是劝谏(君之明也),也有讽刺。

如果晋怀公是个心胸开阔的国君,狐突有可能召回二子。历史上的英明之主常能任用原本敌对立场的臣子,唐太宗重用魏征是一例,重用徐世勐是另一例。

徐世勐原本是李密的部下,李密降唐后,徐世勐更一度拥兵在外,以自己不投降,保李密不被杀。后来则为李渊、李世民父子立下汗马功劳,赐姓李,因此史书上称他李世勐。(后来又因避李世民之讳,改称李勐。)

李世勣得了急性传染病,医生的处方当中要用到“须灰”,唐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烧成灰给李世勐当药引。李世勐为此叩头出血谢恩,唐太宗说:“我这是为国怜才,不是为你个人。”并且说:“先生当年不辜负李密,现在怎么会辜负我?”

李密手下另一员悍将单雄信的下场却是对比——李密被王世充打败,李密投靠李渊,单雄信则投降了王世充。等到李世民攻下洛阳,王世充灭了,李世民下令杀单雄信。李世勐为单雄信求情,说他“矫健绝伦”,并且愿意捐出全数家产、放弃所有官爵以换取单雄信的性命。但是,李世民不答应!

智慧金言

李世民“杀与不杀”的标准,就在“有没有贰心”,李世勣和单雄信对李密的忠心与贰心,成了一生一死的关键因素。而这个故事又为“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做了绝佳见证——有贰心的人,即使放他活命,以后也不会忠心。

做人做事要坚守本分

原文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国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

——卷三·秦策一

译文

张仪打算把汉中让给楚国,就奏请秦王说:“有汉中,总是个祸害。树种得不是地方,人们必会伤害它;家里有不义之财,就会有伤仁义。汉中南边对楚国有利,这是国家的忧患。”甘茂对秦王说:“国土广大,就一定会有很多忧患吗?诸侯的关系一旦变化,大王您可以割让汉中给楚国去联合楚国,楚国必定会背叛诸侯而与大王联合。大王现在就把汉中割给楚国,如果诸侯关系发生变化,您又拿什么给楚国做议和呢?”

活学活用

海南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受贿1800余万,800余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赃款装满19个密码箱,这些不义之财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智慧金言

为人者,做人做事要坚守本分,不可取不义之财。家有不义之财,必有性命之忧,命是人之根本,因为一些不义之财伤害了自己的性命,不是聪明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