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又说:“国君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并没有问我谁是我的儿子。以祁午的才能,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因为上次祁黄羊荐人很准,所以晋平公这次对他也分外地信任。就这样,祁午当上了法官,而且确实也干得不错。
孔子听了这两件事后,对祁黄羊非常佩服。他说:“祁黄羊是个贤人,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是自己的仇人就心存偏见,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就怕人议论,不敢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大公无私的人呢!”
如果是出于公心,那么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当然就会心里坦荡荡:如果心里有鬼,才会瞻前顾后,举步不前。公与私要截然分开,处理事情才会公正合理。
经商道格拉斯坦诚获订单
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为了卖一批喷气客机给东方航空公司,创始人唐纳·道格拉斯本人专程去拜访东方航空公司的总裁艾迪·利贝克。
利贝克告诉他说,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新型DC-3飞机和波音707飞机是两个竞争对手。但均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喷气发动机的噪音太大,并表示愿意给道格拉斯公司一个机会,如能在减小噪音方面胜过波音公司,就可获得签订合同的希望。
当时这对道格拉斯公司来说,是一桩多么重要的买卖啊!但是,道格拉斯回去与他的工程师商量后,认真地答复说:“老实说,我想我们没有办法去实现你的这一要求。”
利贝克说:“我想也是这样的,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知道你对我是否诚实。”
由于道格拉斯的诚实打动了利贝克,赢得了他的信任,他终于听到了一直期待的好消息:“你将获得16500万美元的合同。现在,去看看你如何将那些发动机的噪音控制到最小的程度。”
道格拉斯凭着他的诚实,获得了订单。试想,如果当时道格拉斯夸夸其谈,满口答应能将发动机噪音降低多少分贝,那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呢?恐怕道格拉斯要碰一鼻子灰,空手而归。
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作为一名成功的推销员,能言善辩固然可取,诚实待客更是难得。明知不可为而欺瞒顾客,骗得一时,但迟早会露出尾巴。生意场上,诚实守信是糊涂经商学的长久之计。
不论顺逆,泰然处之
原典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静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释义人生的幸福和苦恼说到底是由观念造成的,所以释迦牟尼说:“名利的欲望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跳入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入苦海;只要人还保留有一丝纯洁观念,就会使火坑变成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就能使苦海变为乐园。”可见人的意识观念稍有不同,人生境界就会完全改变,所以一个人的思想言行必须慎重。
解读在《论语》中有“孔子绝礼于陈”的故事。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时,在陈卷入政治纠纷中,连吃的东西都没有,连续几天动弹不得。最后,弟子子路忍不住大叫:“君子也会遇到这种悲惨的境遇吗?”孔子对于子路的不满视而不见,只是淡淡地回答:“人的一生都会有好与坏的境遇,最重要的是处在逆境时如何去排遣它。”
人不论处于顺境或者逆境之中,都能泰然处之,是一种境界。但是作为一个凡人,如何能不以顺境而喜不以逆境而悲呢?孟子告诉我们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观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不得志的时候也不忘记义理,在得志的时候更不违背正道。人不论处于任何一种境况之下,只要义理与正道长存于心,不被环境而左右,那么任何处境之中都可以活得精彩。
处世周幽王失信于诸侯
周幽王是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当时周朝的江山已经很危急了,但是他重用奸臣虢石父,严酷地压榨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有个大臣褒珦劝谏周幽王,要以天下为重。周幽王非但不听,还一怒之下把褒珦关进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呆了三年,他的族人千方百计地想把他救出来。这些人当然对周幽王非常不满,但是为了救自己的亲人,他们也只好想尽办法讨好周幽王。族人们听说周幽王喜欢美女,就借此机会找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取名褒姒,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周幽王非常喜欢貌美的褒姒,马上立她为妃,高兴之下,当然也就把褒珦从狱中放了出来。
自从得到了褒姒,周幽王就更加不思朝政了,整日和褒姒在一起寻欢作乐。可是褒姒虽然长得很美,却不喜欢笑,总是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这些办法都没有生效。于是,周幽王悬赏求计,说谁要是能够献上计谋,让美人一笑,就重重有赏。
这时,奸臣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就是用烽火来逗褒姒开心。烽火是古代的紧急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沿途都设有烽火台。如果国都附近有敌人来犯,首先发现敌情的哨兵就会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的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就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就会马上带兵前去救驾。
糊涂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马上带着部队前来救急。褒姒见诸侯们急切的样子,果然笑了。
这些诸侯到了骊山脚下,却并没有发现敌情,只听到山上一阵阵悠扬的鼓乐声,他们抬头一看,周幽王和褒姒正坐在那里饮酒呢。这时候,周幽王派人告诉诸侯,这里没有什么事,大王和爱妃放烟火只是为了玩乐。诸侯们知道自己受了戏弄,都非常生气。
周幽王为了进一步讨得褒姒的欢心,废黜了王后申氏和太子,封褒姒为皇后,把褒姒生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还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并准备出兵讨伐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联合夷族人,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
周幽王听到申侯进攻的消息后,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诸侯们上次受了骗,本来就很生气,所以这次看到了烽火,以为周幽王又在戏弄他们,都没有理会他,没有一个诸侯来救驾。
很快,申侯的部队打进了镐京。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出逃,奔往骊山。途中,他命人再次点起烽火,可是仍然没有诸侯来救驾。夷族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手下在路上纷纷逃散,最后只剩下100多人逃进了骊宫。
情急之下,周幽王下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敌人,自己则从后宫逃走。没逃出多远,夷族兵就追了上来,当场将周幽王和伯服杀死,俘虏了褒姒。
因为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周幽王落得了一个亡国的下场。可见,在很多时候,信誉比生命还重要。
用人曾国藩不徇私情
清朝的曾国藩在初办团练时,他的弟弟曾国葆回家招募了一千名团丁,就想当个营官。
曾国葆以为自己这个营官肯定能当上,但是曾国藩就是不让他当,弄得弟弟非常生气。
后来,曾国藩把弟弟叫到自己房里,告诉他正人先要正己,对自己要求严格才能去统率别人,无功而处高位并非好事。他又将十个营官挨个儿拿来跟曾国葆进行对比,将这些营官的事迹讲给曾国葆听,曾国葆也觉得自己确实不如他们,就理解了哥哥的一番苦心。
自曾国藩创办湘军起家到出任两江总督,先后投奔他的亲戚、朋友、学生、旧交人数众多,成百上千。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尽管求贤若渴,但是一定要唯才是举,非才不用,不管是朋友也好,亲属也好,他都不会顾念旧情,让这些人谋得高位。
对曾国藩有恩的五舅过世后,其独子江庆前去投奔曾国藩。已经是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对这个表弟的生活非常照顾,但是并没有从一开始就给他重要的职位,而是让他先从底层干起,锻炼一下。但是这位表弟既无才学又性情懒惰,交给他办的事情没有一件是成功的,而且还总是以总督表弟自居。曾国藩认为这位表弟难以造就,坚决地将他送回了老家。
曾国藩始终是这样坚守原则,所以他的湘军才治理得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其实,不徇私情是做领导的很难逾越的一道门坎,但是,这道坎不过,前面的路就更不好走了。不管是亲人还是素昧平生的人,用与不用都应该以此人的才学、能力、品德为考核标准,不应该人为地大开方便之门,将不适宜的人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这样不但误事,还会打击其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如果连最起码的公平都做不到,当领导的在下属面前又何来尊严呢?
经商胡庆余堂的戒欺匾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既得官场显要的支持,又有“活财神”的富名,但他在营销上从不以势压人,他提出了“顾客乃养命之源”的店观。他要求店员把顾客当做活命源泉、衣食父母来尊敬。
1878年5月,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之时,就立下了一块“戒欺”匾,要求采购选料必须求真品,加工必须制造精品。强调的中心思想是商品必须保证质量。
胡雪岩深知他的胡庆余堂药店要生意兴隆,关键在于药品的质量。而药品的质量又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原料选购得地道,一是加工制作精细。所以胡雪岩挂的“戒欺”匾中,提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理念。这其实是胡雪岩创品牌的重要手段。
“采办务真”是胡雪岩保证药店产品质量的首要前提。由于作为中成药主要原料的天然动物、植物和矿物品种多、分布广、属性复杂,仅典籍所载就有3000多种,而中药特点是多味配方,每味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一味掺假,疗效就大不一样。有鉴于此,胡雪岩不通过药材行采办原药材,而是利用有官场做靠山,有钱庄、银号、当铺构成的金融网做后盾的优势,隔年贷款给药材产区的药农,使他们资金周转灵活,乐于献出上品,并派熟悉药材产地、生长季节、质量优劣的专业人员到全国各地的药材产区自设坐庄,收购地道药材。为了体现“顾客乃养命之源”的宗旨,胡庆余堂设顾客休息室;在流行病多发的季节,免费为穷苦百姓提供中草药汤;遇急诊病人,即使是隆冬寒夜也接待不误……
眼前利益,商人们看得十分清楚;长远的利益,只有大智者方能见利。胡雪岩作为商人,不只看眼前利益,更多地是关注胡庆余堂的长远发展。所以生意越做越大,成为有名的“红顶商人”。
学会随机应变
原典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抚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
释义事情的头尾还没有显露,人们就不能认识它。自然的奥妙,是随着事物的运动而被认识的。作战的方式变化无常,是依据敌情的不同而变化的。不要预先刻板规定打法,要针对敌人的行动随机应变。这样就能控制天下而无敌手,树立君主的杈威,拯救天下,安定“九夷”。能这样谋划的,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解读智慧没有一定的常规,以恰好符合人事变迁为上等。所以愚蠢的人有时也有一得之见,而明白人反而失之考虑得太多。为什么呢?因为上等的智慧是出乎自然又合乎事理,所谓“从心所欲不愈矩”,并不是千思万虑就能达到的。
为人处世只有学会随机而动,不拘泥于某种既定的方式和规则,才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不至于无从应付、手忙脚乱。平时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时刻留心,培养自己敏锐的感觉,从细微处看到事情发展的趋势,掌握事情变化发展的规律,这样,在面临问题时,才能从容不迫,轻松应对。
人生如战场。墨守陈规不是绝对的错事,但是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却往往成为许多人许多事失败的根由。随着形势的瞬息万变,应对的措施也应依形势之变化而改变,只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每一场战争的胜利。这一点,应该得到我们的深思。
处世魏文侯不轻易与部下失约
战国时期的魏文侯喜欢打猎。有一次,魏文侯出去狩猎,回来时与狩猎的官员约好了下一个狩猎的时间。
不料,到了约定的那一天,一大早就风雨交加,狩猎根本就无法正常进行,不取消是不行的了,这时,文侯准备动身,亲自去告诉狩猎的官员,这次的狩猎计划取消了。魏文侯的臣下都很惊讶,他们劝阻魏文侯:“狩猎场的官员都有经验,他们当然知道这种天气不能打猎,您就不用亲自去通知了。天气不好,您没必要让自己这么辛苦!”但是魏文侯说:“话是没有错,但日期是我定的,如果要取消,还是应该由我去通知大家。”大臣们心疼魏文侯,仍然劝他:“既然这样,派一个手下去传达就行了,您还是不必亲自去啊!”但是魏文侯仍然不听,他说:“我不能因为怕辛苦,而让别人做我应该做的事情。那样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还是由我去吧!”就这样,魏文侯在风雨里逐个通知那些和他一样爱好打猎的官员,取消这次狩猎行动。
从此之后,臣下对魏文侯的话更加深信不疑了,他的威信也一天比一天高。
爽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如果自己再不亲自出面解释,确实很让人难以接受。能够尊重自己的约定,将自己说出去的话当成一回事,这样的人才能拥有良好的信誉。
用人信陵君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在战国七雄里,秦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其他各国都想尽方法增强实力,一些贵族开始在自己的府中养士,希望通过这些人的献计献策来对抗秦国。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四大公子,其中以魏国的信陵君名声最大。
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他得罪了魏王,不能回国,只好暂时留在了赵国。
信陵君的门客听说信陵君在赵国,纷纷前去投奔。这个时候,信陵君也开始在赵国求访贤士。他的门客朱亥向信陵君推荐说:“我听说赵国有毛公和薛公两位贤人,但是他们都不愿意抛头露面。毛公装成赌徒,薛公以卖浆为生,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避开世人。”
信陵君马上叫朱亥去请这两个人,但是他们都躲了起来,朱亥去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信陵君就开始四处打听这两个人的下落。
有一天,有人报告,毛公正在薛公家里呢。信陵君马上叫上朱亥,两个人都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假装成买浆的客商,来到了薛公的小店。这时,小店里有两个人正在喝酒,看见有人进来,这两个人站起来想走,但是被朱亥拦住了。
信陵君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说:“在下是魏国公子魏无忌,在魏国就听说了二位的大名,苦于没有见面的机会。到了赵国以后,二位又不肯屈尊露面,今天打听到二位在此饮酒,求见心切,这才冒昧来访,请二位不要怪罪!”
原来这两个喝酒的人正是毛公和薛公。
毛公大笑说:“我二人不想被人找到,千方百计地躲避,没想到还是没有躲开啊!早就听说公子谦逊有礼、气度非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