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糊涂经》学生活
3397600000022

第22章 能取知舍糊涂规则(6)

他创办的保险公司,凡是属于吉威特辖下的从业人员,其健康保险、人寿保险以及各子公司的业务保险等,无不归自己的保险公司承办。如此一来,不仅“肥水不流外人田”,对外营业方面亦可捞上一笔,的确是合算之举。吉威特建筑公司所使用的土木机械,同样是向属下的利斯公司租赁,并支付使用费及租金。总之,依据吉威特的经营哲学,任何钱都要自己赚,同时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他那家建筑公司可获得更大的利润。

一般说来,承建一项工程,合同额的利润率平均是20%,但吉威特却有办法确保30%的利润。而且,吉威特对于工程费的投标,总是比其他公司低,这也早有定论。

犹太人认为海之所以成为汪洋,是由于一点一滴的积聚;高山之所以巍峨,是由于一层一层的泥土的堆积。经济竞争也是如此。成功者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不以利为小,才能放长线而钓大鱼。

在“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的经营哲学下,吉威特仍然没忘掉顾客的利益,处处以顾客为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赚的他还是赚了。在内华达州的运河与储水池建设工程招标时,投标会议在市内一家饭店中举行,这次除吉威特外,还有10多家公司参与。但吉威特以其十分公道的价格赢得招标。

中标后订立了合同,吉威特的关心便转向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降低比中标基准额更低的成本并依照合同质量的规定,完成这项工程。

吉威特虽然处在注重经验的土木工程界,但并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对于工程管理、成本管理完全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譬如电子计算机就是他时时运用的工具之一。整个工程日程表,几乎完全依据电子计算机而制定。土木建筑业界中,利用了电子计算机的人,恐怕要数吉威特是第一个了。

由于利用了电子计算机,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每件工程之间的衔接十分紧密。当一项工程完工而转移到另一项工程,人员和器材能够很快地迁移,使新工程能如期开工。

通过这种借助科学方法推动工程进度的做法,对于成本具有极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吉威特所以能比其他同行在各方面多赚1美元或2美元的利润,恐怕都是这样得来的,并非因偷工减料而获得的。

其实,在市场角逐中,有时要“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但切不可疏忽大意。如果小的较量属于战略中的一个环节,就要每利必争,每战必胜。许多老板采取“化整为零,积少成多”的战略,最后战胜强大的对手。

欲擒故纵欲取先予

原典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紧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释义追击敌人过紧,就要遭到他的反扑,让他逃走,就可以削减敌人的声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后,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斗志,等他溃散了,再加以捕捉。这样的好处,可以避免流血,放缓对待,小心行事,瓦解敌人,这样对我有利。解读《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他先把自己的女儿送给胡王,在讨得胡王欢欣之后,他召集部下说:“我想要扩张领土,应该先进攻哪个国家呢?”这时,有一个叫关其思的大臣建议:“胡国是最佳目标。”郑武公闻言大怒:“胡是兄弟之邦,怎么能攻打呢?”于是下令把关其思斩首了。胡国国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对郑国逐渐放松了警惕,终于被郑军乘虚而入,轻而易举地占领了。

故事中郑武公所用的方法,就是俗擒故纵,欲取先予。

对付任何事物,想要收缩他,必先使其扩张;想要削弱他的力量,必先使其坚强;想要废弃他,必先捧他;想要夺取他,必先施与他。这种做法,表面看并不合算,实际上却是一种高明的策略。因为先给予对方恩惠,以后有可能会从对方身上收回几倍的回报。

这种方法实际上来说是一种吃亏心态,主张的是像老乌龟一样一步一步地爬,虽然看起来慢,但是实际上快得很,龟兔赛跑,兔子跑得太快,不还是输给了乌龟了吗?人家赢就赢在了一个稳上。不要期望太大,不要要求过高,不要速度过快,适当地吃一些亏,逐渐地换取生存的范围,这样,当你一跃而起的时候,冠军的那根线,便会被你撞开了。这也便是经商之道中所谓的:“有节制的发展。”

处世郑武公智取胡国

钓鱼得用鱼饵,让鱼尝到了甜头,才能趁其不备,将鱼钓上来。商场交际也是如此,要想钓得大鱼,就得不惜血本,否则,总想一口就吃个胖子,恐怕不但吃不到,还会饿肚子。成功之道就在于一张一弛之间,有松有紧,才能让对方放松警惕,露出破绽。你时刻紧绷着一根弦,丝毫不肯吃亏,那么对方自然也会严加防范。这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要想获得肯定就要付出,欲擒故纵才有机会攻其不备。

郑国的郑武公是一个富有野心和智慧的诸侯,他总是想扩张自己的土地,使国家变得强大。但当时中原各国之间都有盟约,他没有办法去侵占这些国家,因为他一旦发兵侵略,其他各国就会联合起来对付他,他当然寡不敌众了。

于是,郑武公开始打中原以外的国家的主意。

当时的胡国是中原本土以外的国家,国力强大,人民个个骁勇善战。郑武公非常想将胡国据为己有,但是他知道,如果和胡国拼实力,十之八九不是胡国的对手,一定得靠智取才行。

郑武公先派大臣去跟胡国的国王说,郑国想将公主许配给他,胡国国王不禁心花怒放,马上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了。就这样,胡国和郑国结成了姻亲。

郑武公的女儿长得像仙女一样美丽,深得胡国国王的宠爱。自从郑公主嫁到胡国后,胡国的国王就和公主从早到晚地饮酒作乐,不再理会国家大事。这个消息传到郑武公的耳朵里,他知道自己初步的计划已经成功了。

不久,郑武公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讨如何扩张郑国的领土。心直口快的大夫关其思首先发言说:“现在每个诸侯国之间都有盟约,如果想要在中原扩张郑国的版图,发动战争就等于和各国为敌,不如往中原以外的胡国发展。”

郑武公一听完关其思的意见,就生气地说:“这个办法不行!胡国国王是我的女婿,作为长辈怎么能去攻打自己的亲戚呢?”

关其思又劝道:“大王应当以国家大业为重,就目前的局势看来,除了攻打胡国以外,并没有其他的办法,请大王舍弃私情。”

郑武公一听,更加气愤了,他拍着桌子大声喊了起来:“女儿和女婿都是我的家人,怎么可以去攻打呢?你要让我背个六亲不认的罪名吗?像你这种没有仁义之心的人,留着还有什么用处?”于是叫人把关其思拉出去斩了。

后来,胡国的国王知道了这件事,认为郑武公是个仁义之人,因此对郑武公感激万分。从此,他对公主更加宠爱,也打心底相信郑国绝对不会来攻打胡国,所以对边界的戒备也放松了,还下了一道命令,郑国人进入胡国不必再在关道接受检查。于是,郑武公就利用这个机会经常派人到胡国来探察情况。

过了一段日子,郑武公终于全面地掌握了胡国的军情,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派军队去攻打胡国。

郑国的文武官员都觉得很不可理解,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于是就有人问:“怎么会这样呢?大王,以前您宁可杀了关其思也不攻打胡国,现在怎么又改变主意了呢?”

郑武公笑了笑,说:“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啊!现在的胡国国王整日只知道耽于享乐,对他的国家并不负责任。我认为他的国家需要有人替他好好地管治,而且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扩充领土,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郑武公也不隐瞒了,他承认这一切都是他导演的一场戏。他为了让胡国国王放松警惕,将自己的女儿嫁了过去;而他杀掉关其思这个举动,则让胡国国王彻底地放弃了戒备之心。

不久,郑国攻克了胡国,胡国的土地完全纳入了郑国的版图。

郑武公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很容易就击败了对手。这需要很大的耐力,还要有很周密的计划。要想谋取更大的利益,就得先放弃一些利益,不舍得付出,当然就无法收获。欲擒故纵的办法在商场上非常有效,总要给对方一些甜头,才能让对方相信你,对你心存好感。在这个计谋上,最重要的就是要舍得放弃。

糊涂用人李世民狱中探望刘文静

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自东汉以来一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但是这个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因为不善管理国事,对百姓施以暴政,导致天下大乱,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在隋末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以李渊、李世民父子为首的李氏集团也在太原积极地谋划起义。

李世民在太原时就开始注意结交英雄豪杰,他岳父长孙晟的族弟长孙顺德,因为逃避隋炀帝的辽东之役,躲藏到太原,李世民与他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刘弘基原先是个流离失所的人,喜欢与游侠之类的人来往,不爱劳动。他逃到太原后,李世民也和他结为好友,出门时与他坐骑前后相连,进门时则睡在同一张床上。还有一个叫窦琮的男子,因为杀人而逃到太原,与李世民结交后,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这些人在李世民后来的帝王生涯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为李世民平定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担任晋阳令的刘文静非常有才干谋略,对天下的形势分析得很透彻。李渊到太原出任留守后,刘文静和李渊交往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刘文静在与李渊的交往中,发现李渊的儿子李世民虽然年仅20岁,但是见识广博、处事沉稳,非同龄人可比。他认为李世民必定能成就大事,还对晋阳宫副监裴寂说:“李世民不是一个平常的人,他的宽容大度类似于汉高祖,英明神武和魏武帝很像,他年纪虽轻,却已有帝王之相。”

不久,刘文静因为与瓦岗寨农民起义军首领李密结为儿女亲家,被隋炀帝抓进太原监狱。李世民对刘文静也非常看重,于是就私下到监狱里去看望刘文静。刘文静见李世民来看他,就对李世民说:“当今天下大乱,一定要有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这样的才能,方能平定天下。”

李世民问他:“天下肯定有这样的人,我只是担心常人不能识别啊!我现在到狱中来看您,除了非常记挂您之外,还想让您谈谈如今天下的形势,与您商讨举义大计,还望先生妥善谋划此事。”

刘文静见李世民态度真诚,于是就将心里的想法全数告诉了李世民。他说自己做晋阳令多年,结交了很多豪杰之士,如果他号令一声,就可以聚集十几万人;再加上李世民父亲李渊握有重兵,只要李渊率兵起义,用不上半年的时间,帝业可成。

通过这次狱中谈心,李世民与刘文静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友谊。在李渊称帝后,刘文静担任司马,地位仅次于裴寂。当裴寂在朝中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强有力支持者时,刘文静则与陈叔达等人共同支持李世民,最后李世民在与太子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其中刘文静功不可没。

领导与下级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领导切不可因为自己职位的关系,以权压人,动不动就板起面孔来训人,员工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不可能尽心尽力地去工作。作为领导者,应该打开心扉,与下属成为朋友,这样大家才能精诚团结,把事业搞好。

经商张广博与37支冰棒

经营者不应对什么都斤斤计较,应该糊涂时不忘糊涂,该聪明时聪明。

经商者贪图小利,可能失去更多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如果只注重眼前的小利,那灭亡之日就近在咫尺了。被眼前的微小的利益所蒙蔽,不辨轻重、主次,看不到隐藏在小利后面的危害,是经商失败的根源。所以聪明的经营者应当学会丢卒保车,当弃则弃。

有“水塔王”之称的台湾良机实业公司总经理张广博,幼年时家境贫寒,生活相当困难。他很懂事,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小时候经常帮人割草、放牛,或去卖冰棒,以补贴家用。在那一段艰难的日子里,铸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领悟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中令他毕生难忘的,就是有关卖冰棒给他的启示。

念小学时,每逢夏天放学后,张广博就背一个装满40支冰棒的冰箱,沿街叫卖。

有一天突然间的阵雨使气温下降,才卖出3支。因为温度降低,不但冰棒卖不出去,而且由于冰箱内相对温度提高,里面剩下的37支冰棒开始慢慢融化。

眼看箱里的三十几支冰棒逐渐融化掉,他心急如焚,因此,不时打开箱查看融化的程度。年纪小小的张广博哪里会想到多次打开冰箱,外边热空气跑入,更加速了冰棒的溶化。

这时他越发着急,心想“反正就要化掉了,不吃白不吃。”于是一口气吃掉了所剩下的37支冰棒。

当时,张广博正轻微感冒,他想或许吃下冰棒后,病情会好,没想到吃下了37支冰棒之后,病情转为重感冒。差点要了他的命。他迷迷糊糊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后,才逐渐恢复。

由于舍不得冰棒白白融化掉,才一口气吃掉它,没想到引来一场大病,结果非但不能出去挣钱,反而花掉一大笔的医药费。

这次惨痛的教训,使张广博深深体会到:一件事在面临抉择之际,有时要锲而不舍,咬住不放;有时却必须当机立断,忍痛割爱,这样才不致于因小而失大。

在经商中,顾全大局,舍卒保车是一种深远的谋略,从糊涂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以屈求伸、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种宽柔的智慧。求大发展,当舍则舍,这是经营者必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