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53年,郑周永的现代土建社承包了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竞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7倍。在这严峻的时刻,有人好心地劝阻郑周永,赶紧停止施工,以免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但郑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钱损失事小,维护信誉事大。于是鼓起勇气,毅然决定:为了保住现代土建社的信誉,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按时把工程拿下来。结果,现代土建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郑周永虽然吃了这回大亏,以致濒临破产,但也因此树起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不久,他投标承包了当时韩国的四大建设项目,接着又继续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二、第三期工程。光是汉江大桥这三项重大工程就前后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它不仅使郑周永的“现代建筑”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
人常说,吃亏是福。商人要想使自己的行业有大的发展,也要宁吃亏而不失义,必须讲商业道德,以德为本。郑周永正是这样,宁输老本,也不输信誉,才使生意越做越兴隆。
以淡淡之交存于真情人间原典后之薄俗,奔走利欲,利在友则卖友,利在国则卖国。回视古人,有何面目,赵岐之遇孙嵩,张俭之逢李笃,非亲非旧,情同骨肉,坚守大义,甘婴重戮。噫,可不忍欤!
释义随着世风的恶化,人们都是为了私利和欲望而奔忙,出卖朋友能得到利益就出卖朋友,出卖国家能获得私利就出卖国家。回头看一下古代一些大公无私的人,这些人有什么脸面见天下的人呢?李笃冒生命危险相救张俭,孙嵩收留赵岐。这些人非亲非故,可是对待遭难之人却情同手足,坚守道义,而不惜冒生命危险。噫,怎能背弃道义而不忍呢!
解读人的社会关系集中表现为一种群己关系,也就是社会和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一但离开了社会群体,失去了众人的帮助,则将一事无成,即使是英雄豪杰也不例外。人有损益。交往之人的损益对于人生关系极其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人交往应与有德之人,绝无义之人。这样才能才能同舟共济,患难相救。
与人交往,情投意合,则必定会成为朋友,交友是人生处世的必然,也是人生进取的必需。朋友之间贵在知心,因为友情之重,在于“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古人认为,君子与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如水一样的清淡;小人与小人的交情就像酒一样浓醇。然而,君子之交淡而能成功,小人之交甜却很容易毁坏。所以说与有道德的人互相交往,应该始终如一,不应与井小人交往,就像集市做生意一样。以权势相交,以财贿相交,以空淡相交,互相有给予和需求的相交,容易热起来,也很容易凉下去。
处世也好,交友也罢,总归是与人打交道,个人只是一个个体,处世之中所交往的人才是一个群体,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克己以利群是一种原则。当群体原则与大是大非发生矛盾的时候,坚持自我的独立意识,是必须的准则。当一个人游刃于世人之中的时候,以诚待人、付出与回报相互依附才是真正有有余的法宝。
处世王寿背书所得
做人做事,并没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但是大的方向和原则不能变,就是要以诚相待,以诚信作为做事的准则。人生是一个大舞台,但是人生却不是一场戏,所以,在人生的舞台上,人们都是以本来的面目示人,弄虚作假能骗过一时,却混不过一世。只要保持本性的纯真善良,就不必非要给自己定一个框框,而人生也不是这些框框所能约束得了的。人只要按照本性来做事,也不必斤斤计较,非要别人回报什么,无愧于心就行了。
古时候有一个有名的爱书人叫王寿。他爱书成癖,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古时的书都是人工抄写在竹片上的,再以皮革连结装束起来。王寿为了有抄书的材料,就在自家房前房后种满了竹子,形成了一片竹林。
每天王寿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借书抄书看书。王寿的家里到处都是书,他每年不但要花许多时间把书都搬出去晾晒一遍,免得蛀虫蚀咬,还要翻动这些书,看有没有脱落的文字,如果有就及时地补上。
40多年来,王寿孤身一人过着以书为伴的生活,觉得很充实。
由于母亲去世了,王寿要到东周奔丧。他随身带了五本书,准备途中抽空看看。有一天,王寿正坐在路边看书。有个叫徐冯的东周隐士从王寿身边路过,见他背那么多书,就问他:“敢问是王寿先生吗?”
王寿很奇怪地抬起头,问他:“你是谁?怎么认识我呢?”
徐冯告诉他,自己曾经听说过王寿爱书的事。
知道王寿此行的目的后,徐冯说了两个字:“无用。”
王寿听了觉得很不理解,他反复地问徐冯这话是什么意思。
徐冯坐下来,慢慢地跟王寿说:“人们都是要做事情的,对吧?做事,就是人表现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人们的行为方式依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而有所不同,如少年时可以狂放一些,年龄大了以后就应该稳重一些;国家的政治清明时可以出仕,国家的政治阴暗时就要全身隐退。所以聪明的人做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书是记载思想的,言论和思想又由于人的勤奋思考而产生,所以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用并不是以藏书的多少来衡量的。你是一个聪明的人,为什么不去思考问题,形成思想,却非要背着这些累人的东西到处走呢?”
王寿听了,觉得茅塞顿开。他向徐冯千恩万谢,并且当场烧毁了自己所带的那些沉重的书简。
藏书而不看书的人大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有那种喜欢流于形式的人。为了追求一个形式,耗尽心力,但是最后却一事无成。人在做事的时候要认清实质,不能只为追求形式。形式再好也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才对。
用人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早先曾经投奔过项羽,他曾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都没有采纳。一气之下,韩信又投奔了刘邦。
可是到了刘邦这里,韩信仍然没有被重用,只是做了一个小官。为此,韩信郁郁不得志,心里很不高兴。
后来有一次,韩信与丞相萧何一起聊天,在言谈中,萧何发现韩信是一个了不起的将才。于是,他就劝刘邦重用韩信,但刘邦就是不肯听。韩信见刘邦这么长时间都不重用他,很失望,就找了一个机会不辞而别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的消息后,来不及向刘邦禀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
这时,有人向刘邦汇报:“萧丞相逃走了。”刘邦又气又急,不由得大发雷霆,骂萧何背信弃义。
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他连忙去拜见刘邦。刘邦气呼呼地问他:“你给我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逃跑?”
萧何一怔,说:“逃跑?臣往哪里逃跑啊,臣是去追赶逃跑的韩信啊!”
刘邦一听萧何费这么大的劲儿去追一个管粮的小官,生气地骂道:“你这是在说谎!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个,萧公都不去追,单单去追韩信,这不是骗人的鬼话吗?”
萧何严肃地回答:“大王千万不要小看韩信!普通将领容易得到,像韩信这样的将才就不容易找了。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称王,那就用不着韩信;要是想与项羽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恐怕再也找不到能与大王图谋大业的人了。”
刘邦叹了一口气,说:“我当然是想夺得天下了!”
萧何乘势说:“大王既然要成就一番霸业,那就应当重用韩信。如果不能重用他,他迟早还要逃跑的。”
刘邦见萧何如此坚定地举荐韩信,就说:“那就听你萧公的话,让他做将军吧。”
萧何却说:“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即使让他做将军,他还是不会留下来。”
刘邦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军,你看怎么样?”
这回萧何表示赞同了。
几天之后,拜大将军的仪式正式开始。当刘邦宣布拜韩信为大将军时,众人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半天没有动静,他们觉得太意外了。
仪式结束后,刘邦问韩信:“丞相总是称赞将军,将军一定有什么好的谋略已经成竹在胸了,可以跟我讲一讲吗?”
于是,韩信就分析了楚汉双方的优势和劣势,他建议刘邦凭着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条件发兵东征,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刘邦听了韩信的这番话后,喜出望外,心里直后悔没有早点儿发现韩信的才能,因为韩信说的正是他所想的。从那以后,刘邦按照韩信的建议来部署讨伐楚军的计划,于是,为期四年的楚汉之战拉开了序幕。
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像韩信这样的人才确实值得萧何费力气地去追赶。在这里,萧何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伯乐,他赏识人才、重视人才,并勇于向刘邦推荐人才。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韩信才受到重用,成就了一番事业。
经商藤田亏本赚信用
在各国商人中,日本商人是很有特色的,与日本商人做生意,你会发现他们不但精明。而且信守合约。
藤田从东大法学部毕业后,开始设立藤田商店,从事装饰品的进口买卖。1968年,美国的油炸食品公司希望通过藤田,在日本订购300万只刀叉,藤田十分高兴,立刻与对方着手进行。
可就在即将交货之前,藤田去检查产品时才发现,工作的进程太慢了,根本无法如期交货。
交货日期预订9月1日,地点是芝加哥。依照进度,8月1日就该装船出海了,加上对方是犹太人,非常重视信用,如果无法如约交货,将使藤田信誉扫地,在此情况下,藤田势必得要求工厂赶工。
可赶工还是赶不上,因为时间太急。等货已赶完,船运却来不及了,藤田只好采取下下策,包下波音707飞机,将产品空运至芝加哥。因包专机费用提高,这笔生意显然是亏损了,但是至少守住了信用。犹太人注重承诺,对于不能履约的对方,是绝对不会再与他们做生意的。而且犹太人在当时掌握了世界贸易的实权,这样的客户绝对不能丢。
藤田的作风,赢得了客户的肯定。第二年,美国油炸食品公司又来订购刀叉,而且数量增加到600万只。藤田有鉴于上一年的教训,此次极为小心地控制品质和进度。但是,最后进度还是慢了。藤田只好再度包下707飞机空运货物。
虽然这两次交易藤田都亏本了,但是,由于信用良好,他获得了更大的利益,那就是获得美国麦当劳汉堡的总销售权。
做生意,信用是一个人必须经营的品牌。为了商人的信用,为了挽救生意上的失误,绝不可斤斤计较,每单都要赢利只会使信用受损。所谓该糊涂时且糊涂,这种糊涂正是大精明、大聪明的表现。
心底无私天地宽
原典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释义如果眼前只看见微小的利益,就不可能创下伟大的功绩;如果心中总存着自私自利的念头,就不可能为公众谋福利。
解读一个心底无私之人,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敬重。那些靠献媚取宠而得到宠爱的人,只能是被某人或某些人喜欢,不可能是被所有的人敬重。因此君子立业,当以无私为旨。心底无私,便会把良心放在一杆公平秤上做砣,用来量遍天下公与不公,是否公道?自在人心。
常人的眼里,在公理的面前退是一种糊涂,在杀身之祸面前进也是一种糊涂。但是如果有退路,糊涂是一种策略,是一种为了进的策略。如果没有退路,糊涂就是一种武器,一种慑敌的武器。牺牲个人的辱是一件可退的事情,但是以个人的辱去牺牲法令与制度,就是对法令的侮辱,是不可以退的。这一种糊涂是将大方凌架于小我之上,是一种勇敢的糊涂。也是一种令魑魅魍魉胆怯的糊涂!这种人也同样没有人敢于来斗,因为他心底没有自己,只为大公,根本没有可以用以揣摩的把柄,上受敬于君,下受敬于民,像个铁疙瘩一样又硬又沉,谁的板牙长得不耐烦了,愿意来啃上一口呢?
处世张良凭耐力一举成名
“忍”字心头一把刀,忍的滋味不好过。但是,人生该忍则忍,冲动抱怨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且,忍耐不等于坐以待毙,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前进,一旦有了机会,当然就可以一举成功。忍耐是一种智慧,一种洞察事物本质、化不利为有利的大智慧,如果忍不了一时,当然也就谈不上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了。
秦朝末年,相传张良行刺秦王失败后,曾经为了逃避秦军追捕,隐匿于下邳这个地方。
有一天,张良到外面散步,当他走到沂水桥上时,迎面走过来一位老者,他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就在张良观察老者时,老者的鞋子掉到了桥下,然后这位老者对张良说:“小子,你到桥下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正值年轻气盛,听到这位老者跟他说话的语气毫不客气,心里不由得生起一股怒气,但一看这位老者年老体衰,行动不便,虽然说话的方式生硬了些,但还是决定不跟他计较,给他拣回鞋子。于是张良按捺住火气,到桥下把鞋子捡了回来。
老者又对张良说:“小子,给我穿上鞋子。”
张良又单膝跪在地上,将鞋子给老者穿上了。谁知,老者一声谢也没说,仰天大笑而去。临走的时候,老者连着说了几句“孺子可教也”,并与张良约好五天后的清晨见面。
张良感到奇怪,但是五天后,他还是决定与老者见面。第一遍鸡叫时,他就起身来到了桥边,不料老者已经到了,他斥责张良说:“你与老人约会还来晚了,五天后再来吧!”
这样的事情反复了三次,无论张良起得有多早,那位老者都比他先到,每次都训斥他一通,然后约他下次再去。张良有些气恼,但他是一个有耐力的人,事情没有得到结果之前,他是不肯轻易放弃的。他就不信自己总是比那位老者去的晚,他决定想办法早到。
这一天,又到了与老人家约定的时间,张良一夜未睡,半夜就来到桥边。这次,老人却直到黄昏时分才来,老人送给他一本书,并对张良说:“读此书可成大事。用此书可以兴邦定国,成就大业。”说完,老人就转身离去了。
天亮后,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从此,张良勤奋研习这本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个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人。后来张良辅佐刘邦夺取了天下,成为一代名士。
那位老者是在故意试探张良的品行,觉得张良有修养和耐心,能够忍辱负重,所以才肯点化他。如果他脾气暴躁,一触即发,就说明他不具备做大事的品质,即便给他再多的指点也是徒劳。
人生不可能总是勇往直前、我行我素,必要的时候需要转弯,需要忍耐,忍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可能好运就会降临了。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乌江亭》:“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中,杜牧说项羽逞一时之能,不能忍辱负重,而自刎于乌江,失去了东山再起、重新开始的机会。
很多时候,人生最美的那道风景,可能就在你转弯之后,在你忍耐之后,在你微笑着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之后。
用人刘秀与冯异父子相称
人都是感情的动物,在工作中,不仅仅需要严厉,需要制度,需要理智,需要权力,同时,还需要感情。严厉的领导不是坏领导,但是一个没有感情的领导却注定不是一个好领导。以情动人,生活中需要,工作中也同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