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富的资本:经商先做人
3396500000033

第33章 为富更要仁(2)

比尔十几岁就开始卖服装。他从小就梦想要成为百万富翁,但对如何去实现并没有清晰的计划。原来他在一家大百货公司的服装部工作,几经调动,到了采购部门。在一次欧洲出差中,他对一位法国设计师的服装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那位设计师尚未成名,但其设计的作品颇有味道。于是,比尔拿出积蓄投资在这位设计师的身上。看来比尔眼光不错。几年后,比尔已经拥有了一家专门进口流行服饰、鞋帽的公司,每年的营业额达到300万美元。这时的比尔离百万富翁的梦已经很近了。

比尔是一个头脑冷静清醒的人。在创业初期最艰难的时期,他也没有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他对自己说大不了再回百货公司上班。这样一个懂得把生活和工作分开的人,在他为事业挣扎、奋斗的过程中,没有将整个生活与情绪卷进去,而成功也平稳如期地到来了。天遂人愿。

激昂进取型:表现在积极进取,希望有一天出人头地,有财有势。如果不能达到预定的金钱、权力和成功的目标,其情绪会饱受煎熬。

欧阳先生是一个看重名利的人。他不甘于做一名记者。在出了几本畅销书和写了几篇评论后,他名声鹊起,收入也颇为丰厚了。但他仍不满足。因为,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名人,现在的一切还不能令他感到有成就感。就在这样的自我压力下,他生活中毫无快乐可言,有的只是不断的自我折磨、自我打击。

永不满足型:表现在追求的金钱、权力和成就,似乎总是比自己目前的处境高一级。不管得到了什么,总觉得不够。精神上总是处于空虚、痛苦之中。

魏先生应该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士。他和太太都穿着价格昂贵的衣服,开着高级轿车。没有一处高级度假胜地或价格昂贵的餐厅他不熟悉。在郊区他有一幢豪华巨宅。虽然拥有了种种风光的富足,他却从来不觉得快乐。

无论赚了多少钱、达到什么地位、获得什么声望,他都无法真正快乐。像他这样贪求无厌的人,生命中背负了永无休止的痛苦负担和失落感,似乎在其灵魂深处有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欲望之壑。

各种赚钱和花钱的方式表明,人们对钱至少有两种基本态度:理性的和不理性的。

大千世界,世事纷攘,钱乃祸首之一。但人生与金钱关系的关键,不在于实际上拥有多少钱,而在于对钱的感觉。一个人的金钱观对其而言可以是资产,也可以是债务。对自己经济情况满意与否,无关所得高低。看待金钱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境,这是金钱对人们的挑战。

金钱的挑战不只在于如何去取得,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认识及区分环绕着金钱的理性和非理性反应。理性评估金钱的价值可以提升生活质量,包括安全感、物质享受以及舒适的晚年,为这些目的追求金钱是人之常情。但是,当对钱的攫取变成无法控制的欲念,而且行为上出现神经质或病态倾问,这时就是非理性态度占了上风。

与众人共同分享财富的人

货币是人类自己给自己选出来的“上帝”。

货币的权力连圣徒的遗骨也不能抗拒。只要货币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它就会成为万能的润滑剂:使倒闭的工厂复苏;使萧条的街道商业繁荣:使男人一个个成为“大爷”,更加潇洒;使女人一个个美丽如公主,更加迷人……因此,货币是人类自己给自己造出来的“上帝”。

——(美)王安

正确的利润分享观,使人不知不觉中,做成一个母系统,并越做越大;狭隘的利润分享观,使人做来做去做成一个子系统,越做越小。当我们跟合作者互相减损利益的时候,我们的合作成果也就相应减损。我们的进攻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被搁置延误。其实,所有跟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人,无论他是消费者、合作者、服务者、竞争者,都会跟我们一同发展起来。

1977年,“马狮”开始推行分红计划。这是“马狮”在认真试验如何调和股东和员工的利益冲突后推出的福利举措。按此计划,所有在英为“马狮”连续工作了五年的员工都可获公司分配的股份。除去季节性的临时员工和其他偶然雇用的员工不能参加外,其余员工不论全职还是兼职都可参加此项计划。每年,董事会都依照当年的赢利决定分配给员工的股份数额。他们把分配股份前必须达到的最低赢利额定为1亿英镑,按英国公司经商所得的除税前赢利计算,在决定了要分派的股份数额后,董事会依据一条简单的算式计算出应分配给每个员工的数目。这条算式就是:员工占有股份=本年度该员工应纳税总收入/公司付出的应纳税总薪酬。假如某个员工的总收入占所有可获分配股份的员工的总收入的千分之一,那么他便可以得到千分之一的股份分配。

“马狮”的一位高级负责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关心我们的员工,不只是提供福利而已”。这句话总括了“马狮”为员工提供福利所持的信念的精髓,也反映了“马狮”在内部管理上的一贯态度:关心员工是目标,福利和其他措施都只是其手段而已。基础当然是与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以物质打动他们。而所谓“福利”,也不过是他们对员工所付与的关心。这些善意的关心通过各级经理和高层人员真心实意的关怀得到不断体现。

“马狮”的员工食堂就是令员工可以享受到福利的项目之一。这项员工福利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当时,一个高层管理者有一次到公司所设的一个门市部暗访,他买了东西,并让根本不认识他的营业员把货物包好。当时已是午饭时间,他说:“你是这时间吃饭吧?别错过了时间。”营业员说没关系,吃不吃都一样。问营业员为什么,营业员说:“我吃不起。”

这件事令当时的“马狮”管理层很震惊,因为他们一直在努力搞好公司的薪酬制度,并认为付给员工的并不少。经过认真研究,“马狮”最后得出结论:不论怎么努力,都不能排除个别情况下,有些员工可能因为家庭问题或其他问题不得不把最后一便士节省下来留做家用,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为了让员工能够有充足的力气为公司服务,他们必须以极低价钱为员工提供一顿热午饭,价钱低到令员工觉得若不接纳简直是浪费。于是,此项福利便启动。而且从此以后,不断发展和扩大整个福利计划。

“马狮”的努力使得公司一直能走在别人前头倡导各种福利计划,令同行业望尘莫及。也是基于此动机,“马狮”渐渐规划出自己设计和执行的一套员工福利基本准则:如果这些措施不能令主事的人满意,那也不应该把它们提供给下属。

就这样,“马狮”管理层一直觉得能为员工做点事而感到快慰,而且能够把对员工的细致关心作为公司的哲学思想而不因管理层的更替而改变,真正把公司的哲学理念化为商业经商的中心价值观,由全体管理层的人员专心致志地持久奉行。

财富如果有值得夸耀之处,应该是资产的质量以及你运用的方式,而非多寡。赚了一笔财富却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者,是个穷人,而非富者。不论拥有多寡,只要懂得为众人的利益付出个人所有的人,就是真正的富翁。

赚钱不是唯一的追求

辉煌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刷新自己的过程。即便不是为了追求辉煌,人生也应该是在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发挥自己最大潜力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刘友好

经营企业应该要赚钱,这毋庸置疑,但是有远见的现代商家却不以赚钱为唯一目标。企业尚有其他的社会使命,譬如促进社会繁荣,促进地方和谐进步,做环保、安全的带头示范等等。这都是有远见的大企业家所向往与追求的。

孔子曾说过:“君子不器。”意义是说,君子不像有形的器物只有一定的用途。

的确,品德兼备的人,他的才华、修养是不能像器具一样被限制的。而圣人的智慧更是遍及万物万民无所止限。

李嘉诚正是将中国传统儒家“君子不器”的理念融入其经商管理之中,方显示出他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情和儒商的独特风范。

20世纪50年代初,李嘉诚在亲友资助下,办起了长江塑料厂。在他“处事识为先,预测是经商决策的前提”的信条下,其企业开发出多种塑料产品,在同类产品生产行业中奠定了“霸主”地位。此后,他又投资房地产和股票等,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更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逐渐成为海内外华人推崇的华人实业家。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嘉诚倡导香港各大公司与海外华人投资大陆,为内地的改革开放提供条件。他本人在香港和大陆投资占其总投资80%以上,海外投资还不到20%。

作为世界华人首富(《财富》杂志的排名)的李嘉诚,个人生活上却很俭朴。他历来反对铺张浪费。然而,他对支持教育事业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等却慷慨大方,每一出手均不惜万金。

早在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刚成立不久,李嘉诚就捐赠100万港元。

李嘉诚多次捐巨资帮助国内高校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捐资6亿港元兴修了享誉海内外的汕头大学。后来,他又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给“西南第一学府”四川大学,投资数千万港元帮助建设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此外,李嘉诚还为广东潮州捐献2100万元,兴建潮州、潮安两家大医院。每年提供20万港元作为医疗福利基金经费,专门为穷困者提供医疗费用。在潮州,他捐赠了人民币180多万元,兴建了10幢住宅,安排近300户居民。他还捐巨款修建韩江大桥……李嘉诚说:“支持国家建设,造富苍生,报效桑梓,这是我的夙愿,是我应尽的天职!”

李嘉诚的高风亮节是现代商家“君子不器”的楷模,也足以让那些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人汗颜羞愧。

以财富彰显个人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你随时都会体验到金钱的价值,尤其是你遭遇燃眉之急却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去解决问题的时候。这时,你就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压力,你会觉得烦躁不安、忧郁、焦虑,甚至因此而导致精神系统出现毛病,从而给你带来生理、心理两方面的不良影响。如果你拥有财富,它就不会在经济上给你造成心理上的诸多症状,产生精神上的压力。恰恰相反,你会处在一种从容自如、安宁恬静的良好心理状态之中。

——(美)特朗普

金钱不能决定你的自信,但可以促进你这一美好品德的形成。俗话说得好,“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没有钱,你很难维持自己的自信。越是缺钱,你就越会感觉到生活的艰难和沉重,就越是对自己的生存能力和才干表示怀疑。尤其是当你的朋友和同学都已经过得很幸福的时候,你却因为缺钱而四处告贷,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可能依然保持一种对自己的强烈信心?而且,为了生活,你可能必须去做许多你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工作,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你的自信就会很快地在无形中被消磨得干干净净。富有则足以让人保持自信,因为你今日之富有,缘于昨日之自信;而明白个中缘由的你,更会为今日之成功而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对未来也会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一言以蔽之,幸福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却可能因为贫困而失去;金钱不等于幸福,但可以“带来”幸福。这就是金钱和幸福的辩证关系。其实质,也就是正确获取财富和使用财富的问题。

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财富、支配财富,而不要让财富支配你。这样,你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你的财富欲望才会被激起。

在自我实现的问题上,由于人与人的理想、抱负、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他们自我实现的目标必然是不相同的。对于财富追求者来说,财富的积聚过程,就是他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他追求健全人格的过程。工商业的本性就是诚实经商,它需要一个有健全人格和完美质量的现代商家。他要致富,就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去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和事务,这就需要他有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努力的工作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成熟的交际能力等。只有如此,他才能自由地在商海中遨游,直至到达财富的彼岸。

财富追求者在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时,还实现了社会价值。所以说,财富的积聚是一个长期经商的过程,期间的每一个经济行为和活动,都蕴涵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商家在经商活动中,随着利润的增加,向国家所交纳的税额也随之增加,这两者之间是一种正比例上升的关系。通俗地说,你赚的钱越多,你纳的税也越多,对国家的贡献也就越大。从就业角度来讲,商家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涉足商业等经商活动,必然会创造出更多的职位,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他们所提供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及一系列服务设施,都是对社会的贡献。也许商家主观上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财富,但他们的经商活动客观上还是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许多富翁是扶弱济贫、乐善好施者。他们常常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在各种捐资助款的慈善活动中,在各种赈灾义演的场合里,我们随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在美国的托马·斯·丁.斯坦利博士的调查报告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在733位百万富翁一年的20多项活动的排序表中,“参加小区或城市活动”和“为慈善事业筹集资金”就高居第3位和第5位。这说明富翁里为富不仁的人其实只是个别现象,在绝大多数富翁的生活中,慈善事业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出身于苏格兰一个纺织工人家庭,早年非常贫贱卑微。后来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逐步在美国建立了一个钢铁帝国,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公民之一。晚年他从钢铁业隐退以后,便转向了下一个事业——捐献他来之不易的财产。他在1889年说:“一个商人在死的时候很富有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说到做到,在1919年他去世之前,他已将大约3.5亿美元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致富追求,值得每一个有此志向的人去尝试。这种追求过程,无疑会给人带来很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个人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也是幸福的源泉之一。

财富助你实现个人理想

金钱并不是万能的。真正的爱情、友情都是很难用金钱来买到的,幸福也一样。拥有财富并不等于就顺理成章地拥有了幸福,“富”与“福”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但是,这并不表明相反的推论就是正确的,即幸福完全是一种个人的感觉,与金钱、财富的多少完全无关。诚然,没有很多财富的人也可能感到自己生活得很幸福,但在今天这个本质上是经济社会的现代社会,在一切可以计量经济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转化为简单的金钱关系的时代,如果完全没有金钱所代表的物质基础来作为有力支持的话,恐怕你所希望的幸福也很难长久。

——(希腊)奥纳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