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谐做人
3396000000036

第36章 成功路线图(4)

鲁冠球,杭州万向节总厂厂长,他的名字就显示出他不凡的气魄。他商家的杭州万向节总厂,从7人小厂起家,迅猛发展为集农、工、贸于一体,年盈利逾千万元的集团企业,并于1990年成为乡镇企业中独占鳌头的国家一级企业。鲁冠球也因此荣获“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并荣获首届“中国经济改革人才金杯奖”。

很多经济学家都埋怨中国乡镇企业家“农民意识强”、“人才观念淡薄”。但以鲁冠球为代表的企业家的用人选人的做法却不能不使他们钦佩。

鲁冠球从经营伊始就意识到厂里雇员文化素质低是个致命的弱点。用他的话讲:“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倘若日后猛虎松了绑,我这‘猴子’不拿起知识的‘金箍棒’,将何以抗衡?”于是,他非常注重把好选人进人关。

在选人上避讳任人唯亲,先过“面子”关。在一次面向全县高中毕业生的招工考试中,鲁冠球的一位外甥女也报了名,结果仅差两分,取还是不取。考验他的关键时刻到了。

鲁冠球此时头脑很清醒,他知道如果录取了自己差两分的外甥女,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威信,以后怎么开展工作?群众都在看,自己应该明确表态,做出个好样子。他心一横,决心不取。

结果,鲁冠球的表姐夫上门求情,哀求说:“看在老祖宗的分上,收下吧!”早有准备的鲁冠球坚决不心软,回敬道:“也请你看在祖宗的分上,支持支持我的工作。”他心里清楚,为了得到人才,自己只能背上“六亲不认”的黑锅。

鲁冠球在选才上不仅心“狠”,而且心“硬”。为了得到人才,他不惜花费重金,用他的话说就叫“舍财换才是效益最好的投资”。

1984年春天,国务委员张劲夫来厂视察,问鲁冠球有什么困难。当时困难确实不少,原料紧缺,资金不足,但他告诉张劲夫自己最缺的是人才,如果上级支持,他可以出钱“买几个大学生”进厂。张劲夫听后对他的长远目光表示赞同,说“这是个好主意”。

于是,鲁冠球抓住这个契机,向省里打了个正式报告。省委副书记陈发文亲自出面,从全省仅有的分配到乡镇企业的8个指标中,给万向节厂4名大学生。按照君子协定,鲁冠球支付了2.4万元培养费。

4名大学生来厂后,鲁冠球立即给行政科长打招呼,安排了两间房;每个大学生给配了一辆高档自行车;还把省广播电台奖给他的一台彩电搬到他们宿舍。拳拳之心见之于行动。

大学生们果然不负众望,很快成为厂里的骨干。24岁的南京航空学院毕业生周建群,进厂3年,就完成了8项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一反一正两件事比较起来,无怪乎有人羡慕地称赞他:“老鲁啊,你真是一个智能吸收器!”

智力×(毅力+体力+速力)=活力

土光敏夫:“一个企业要有活力,必要条件是对人才智力的开发。人才和知识是企业产生活力的主要作用力,而重视人才的毅力、体力、速力则是搞活企业的充分条件,因为它们是智力转化为经营成果的活力所在。”在这里,速力是指速度+能力。“速力”展现一个人的动作速度,主要包括肢体的动作速度、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等。速力不仅要求速度足够快,而且必须具有相当的语言归纳整理能力、快速的头脑反应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广度。

土光敏夫对这一公式身体力行,在石川岛公司和东芝电器公司,他出色地运用这一公式,采取重智力、求效率、择时机的经营方法,使这两家濒临破产的公司重振雄风。

土光敏夫深知,日本是一个物质资源短缺的国家,而开发脑力资源可以弥补物质资源的短缺。他常说,作为一个经营者,最要不得的就是精神不振。他认为,日本经济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体力上的勤勉,而今后要求人们做到的将是脑力上的勤勉。

在智力开发方面,土光敏夫身先士卒。他每天巡视工厂,大都利用闲暇时间走访,和工人一起吃饭、喝酒、拉家常。管理人员们受到感染,也纷纷加紧与部属进行沟通,员工的士气因此大振,东芝也因此取得了可喜的发展。

东芝公司认为,要提高员工士气,要让员工集中注意力、有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未来的迁升有所期待,而金钱并不是主要手段。东芝公司的培训教育中,特别重视员工的工作热情培训。他们的做法有一些很像多年以前中国企业使用的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方法。东芝公司认为,培训过程中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内容。为

此,东芝公司专门组织摄影小组深入企业内部连续3年拍摄工人的工作过程,并着重总结了老技工的技术动作要领,然后通过图像告诉新员工该如何按标准动作操作,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工伤,又能增加产量。他们通过让新员工看录像、讨论、改善工作方式等过程,学习老技工的敬业精神和操作规范,激发员工更加热爱工作。

在东芝,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当中都是精神百倍、充满活力地在不知劳累地工作着,并不是说他们是工作狂,而是因为他们具有超强的毅力和高效率的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使他们总显得的那么有自信能完成任何一件任务。

时势造财阀

人与自然社会存在着和谐的关系。顺应着事物的原理,则不必太劳累就可以成功。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掌握其原理,处理事来就能顺势而行,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因事之理

因事之理首先就是要实事求是。

一个公司招聘雇员,面试时总经理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10-1=?

有的应试者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还有的说:“10-1=9,就是消费;10-1=12,那是经营;10-1=15,那是贸易。”

只有一个应试者回答:等于9。结果这个老实人被录用了。

因事之理,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与自然存在着和谐的关系。顺应着事物的原理,则不必太劳累就可以成功。

“疱丁解牛”的故事,许多人都应该听说过。庖丁就是顺着牛的结构去用刀,因为他完全能领会到牛筋骨间的纹理。他还说到,因为牛骨间是有间隙的,刀刃却是无厚度的,以这样的刀刃去切入有间隙的骨节,自然是游刃有余。所以庖丁屠牛从来不会辛苦费力,如同舞蹈般轻松俐落,一把刀用了19年却锋利如新。

有些学生念书很是用功,常常花了好几个钟头的时间去准备功课,但效果却是平平;也有另一种学生,他念书时间并非很长,但效果却是出奇的好,为何会有这两种情形?原因在于是否能掌握到念书的关键。读书如能事先了解书中内容的来龙去脉,那就已经掌握了最主要的部分,剩余的只是细枝末节,稍花点精神与时间,就可彻底理解。若是对主要关键无法认知,那可能就像只无头苍蝇般乱窜。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要学会掌握其原理,这样不但是训练自己对事情的观察力,也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一旦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处理事来就能顺势而行。

因事之理,要变堵塞为疏导。

堵塞与疏导同是治水的方法,但效果却截然相反。与人交往也是一样,要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帮助他、影响他。通过沟通、了解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在美国东部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学府,但是,这个学校有着严重的困扰,因为它紧邻一个治安极坏的贫民区,学校的玻璃经常被顽童打破,学生的车子总是失窃,学生在晚上被抢已不是新闻。

“我们这么伟大的学校,怎能有那么糟糕的邻居?”董事会议愤怒地一致通过,以学校雄厚的财力把贫民区的土地和房屋全部买下,改为学校校园。

于是校园变大了。但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严重了,因为那些贫民虽然搬走,却只是向外移,学校又与新贫民区相接,加上广大的校园难于管理,治安是更糟了。

董事会失去了主意,请来当地的警官共谋对策。

“当你们与邻居相处不来时,最好的方法不是把邻人赶走,更不是将自己封闭,反而应该试着去了解、沟通,进而影响、教育他们。”警官说。

校董事们哑然失笑,他们发现身为世界最著名学府的董事,竟然忘记了教育的功能。他们设立了平民补习班,辅导就业,开辟部分校园为运动场,供青少年们使用。

没有几年,这所学校的环境治安就大大地改善了。

营造商势

美国银行大亨贾尼尼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得益于他能够在天赐的良机到来时审时度势、大胆出击,为自己营造一个在正常经营中难以营造出的商势,从而取得了经营的巨大成功。

贾尼尼的身世和普通人一样平凡。他的父母亲都是意大利移民,在19世纪的淘金热时期来到美国旧金山。22岁的时候,贾尼尼娶了当地一个富商的女儿罗拉琳达。贾尼尼的岳父也是个意大利移民,拥有约50万元的银行股份和不动产。贾尼尼32岁时,岳父去世,托贾尼尼代管遗产。

贾尼尼将自己当时在旧金山的中间商经营权转卖给他人,转而开始去经营不动产。他的岳父是当地一家叫做哥伦布储蓄暨贷款银行的创始人,这是一家类似信用社的小银行。合伙人也是意大利移民,此人在意大利人中具有很高的声望。凭着岳父留下的股份,贾尼尼进入哥伦布银行董事会当了董事。

由于和合伙人在经营上意见不合,贾尼尼遭到排挤。他决心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银行。这时,大量外国资本涌入旧金山,导致当地的美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互对峙。但所有这些银行,不是从事投机,就是目光盯着大企业,没有一家想到小本经营的贫民。善于审时度势的贾尼尼认为,自己要在美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互对峙的状况下,创出自己的经营之路,只有另辟蹊径把这些贫民作为贷款对象,他未来的银行才能有立足之地。

离开哥伦布储蓄暨贷款银行时,贾尼尼带走了哥伦布银行的5名高级雇员,又邀请了4位朋友,合股开办了银行。贾尼尼创办的银行不设大股东,董事每人认100股为限,占总股份的1/3;其余2/3在普通民众中募股,这些人包括鱼贩、菜商及面包店、餐馆、药店、理发店、油漆店、水电行的企业家和农民,以意大利移民为主要对象。银行的名称就叫意大利银行。

起初,当贾尼尼提出自己的这种离经叛道的设想时,其他合伙人都不理解。但经过贾尼尼解释后,他们明白了,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扩大银行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开拓一片新的领域。这正是贾尼尼的高明之处。事实证明,正是由于贾尼尼正确的经营思路,意大利银行才能够从很低的起点上快速崛起,在竞争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并最终成为美国第一大银行。

1906年4月18日上午,旧金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州政府发布了银行紧急封锁令,由于地下金库的建筑受到破坏,银行对外停业。但急需用钱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损失惨重的企业家们更是心急如焚,他们强烈呼吁银行赶快开门营业。

但是,没有一家银行敢在这个时候冒这个风险。贾尼尼认为,又一个天赐的良机出现了,意大利银行虽然在自己正确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业绩不俗,但规模一时间还难以上去,业务量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在不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吗?

于是,在这关键时刻,贾尼尼大胆地作出了一个决定:银行露天开业。在下属和两个出纳的协助下,贾尼尼搬来两个酒桶,上面横放块门板,他们就在贾尼尼的弟弟亚特里奥的诊所门口开始营业了。这时,贾尼尼手头仅有8万美元现金,闻讯前来贷款的人们却络绎不绝,贾尼尼虽不能满足人们的全部需要,但却多少能帮助人们解决燃眉之急。并且贾尼尼的决定让很多人都不可思议,那些存折在地震中被毁掉的人,可以从他这里取得信用贷款;持有其他银行存折的,也可以到这里来贷款;即使是什么凭证都没有的,只要有个正当职业,能拿出信用证明,贾尼尼也照样贷款。

意大利银行露天开业的消息很快在当地传开。此举所带来的收获也使贾尼尼深感意外,他原来只想通过此举扩大意大利银行的影响,但前来存款的人竟比贷款的人还多。鉴于地震的教训,人们发现,钱放在床底下或箱子里不如存到贾尼尼的银行里可靠。

从此以后,意大利银行顾客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许多非意大利籍的移民也开始把钱存到他这里来。意大利银行良好的信誉和影响由此如日中天。财运亨通的贾尼尼因祸得福,到这一年年底,意大利银行存款总额已超过130万美元;而贷款总额则达到140万美元。股东们分到5%的红利;旧金山大地震对意大利银行来说是一个转折点,由此它就一步步走上了大商业银行的道路。

1908年,贾尼尼再一次审时度势,他发现银行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建立自己的银行网。因此,他又开始了一次惊人的行动,逐步收购、兼并一些经营不善的地方银行,将自己收购的银行合并为意大利银行的分行,这样贾尼尼又成功地逐步建立了他的分行体系。

紧接着,贾尼尼又接连打出好几个激动人心的广告:“买自己的房子吧!租房子等于把钱丢进水沟里。请到5号街希尔道的派克银行来,6%的低息,谁都能贷到买房子的钱!”

贾尼尼的广告刊出后,市民们反应非常强烈,因为找遍所有的银行,再没有比贾尼尼的银行服务更好的。于是,银行门口前来贷款者排起了长队,其中有穿着脏牛仔服的白人、墨西哥劳工、亚洲移民、中小企业家、小商店主等。贾尼尼再一次获得了胜利。

利用政策资源

利用政策资源,不同于权力寻租。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也要联起手来,搞好合作,求大同,存小异。在今天,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等多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矛盾冲突。但只要我们坚持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也能互相帮助取得发展。

就个人而言,我们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社会的组成人员。因而,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独立性,同时在社会大整体中也应和其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遵守社会的游戏规则,维护社会的秩序,这样也会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25年是1931年从俄国回来后开始的。在这25年里,他得心应手,在他发生兴趣的任何一个行业都取得了成功。形象一点说,他就像一个魔术师,从一个大帽子里不断提出一只又一只兔子,从事工艺品的买卖就仿佛大帽子里跳出的一只兔子。

当哈默的眼睛盯在销售艺术品上的时候,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他听到一个清晰的讯号,罗斯福入住白宫以后,“新政”得势,美国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就将迅猛增加,那时就需要空前数量的酒桶。

哈默非常清楚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制酒桶用的桶板,除了俄国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呢?哈默在俄国住了多年,清楚地知道苏联人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于是,他订购了几船桶板,并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工厂。等产品出厂时,禁酒令恰好废除,酒桶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