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个复杂的动物,既可以“人穷志短”,也可以“人穷志不穷”;既可以“富贵不能淫”,也可以“饱暖思淫欲”。孩子的智商、情商、财商三者必须有机统一、和谐统一,长大后才能发挥出最佳个人的和社会的功能。
全面化教育
以学前的创新型教育为基础和前提,结合现有的就业型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才能把父母亲子教育的功利目的,同孩子本身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
正是由于老威特对儿子实施了全面化教育,使威特的成长非常健康,学业也进步神速,他七岁半时就已远近闻名。威特名扬天下之后,莱比锡大学的某个教授和本市的某个有势力人物打算让威特进莱比锡大学学习。他们说服威特的父亲让本市托马斯中学校长劳斯特博士对威特进行一次考核。劳斯特博士是一个深明事理的和蔼可亲的学者,他没有让威特察觉到是在考试,而是在交谈中完成了考核。考试过后,劳斯特博士就给他写下入学证明书。内容是:
今天根据我的要求,对九岁的少年卡尔·威特进行了测验。考希腊语时从《伊利亚特》中选了几段;考拉丁语时从《艾丽缔斯》中选了几段;考意大利语时从伽利略的著作中选了几段;考法语时在某一本书中选了几段。这些都是比较难理解的地方,但是威特答得很好。他不仅语言学知识丰富,而且理解力很强,具备各方面的渊博学识。这个令人敬佩的少年,听说是其父威特博士教育的结果。我认为这一教育方法值得学者们重视。总之,这个少年完全具备上大学的条件。为了学术的进步,让他上大学深造是非常必要的。
威特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是轻松愉快的。一般说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和一些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一起学习,一定是相当紧张的,但实际上威特的学习并不紧张。他可以尽情地游玩和参加运动,并常常去采集动植物标本。他会画画、能弹琴、也会跳舞。除了上课外,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古典语和近代语的研究。
1812年冬,即第五学期,威特12岁时公开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受到了学者们的好评。又因为在书中发表了他自己发明的非常简便的画曲线工具,所以更加受到了极大的赞赏。
在第七学期,他一面专心致志地学习政治史,又挤出时间写了关于三角术的书,当时他才13岁。这本书在当时未能马上出版,是1815年他离开格廷根大学到海得尔堡大学以后出版的。
1813年,威特父亲接到了国王的通知,通知上说把供给威特的学费延长到4年。1814年4月,威特去维茨拉尔旅行,并访问了吉森大学。该大学的哲学教授们欢迎他并一起讨论了学术上的各种问题,最后承认了他的学术水平(特别是 1812年公开发表的论文价值),由校长赫拉马莱博士授予他哲学博士学位。
威特从格廷根大学毕业后,他父亲就在考虑他今后的出路。如果打算让威特早日成名,作为上策最好是让威特钻研迄今为止所获得的学问的某个领域,但经过慎重选择,他父亲放弃了这条捷径。他认为这样做只能使威特成为侧重于某一个领域的学者。为了使威特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决定让威特去学法学。某数学教授得知此事后深感遗憾。威特的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呢?因为他认为:决定专业方向应该是18岁以后的事,在那之前应该学习所有的学问。等到了18岁以后,如果威特喜欢数学的话,那就让他搞数学。
这以后,威特就上了海得尔堡大学专修法学,两年后于16岁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同时还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给他任命的教授头衔还未上任,他便又接受了普鲁士国王的赏金去意大利留学。在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小威特无意中发现了但丁文献的神奇性,于是开始了对但丁的研究。经过一段短时间的研究,他不久就发觉了国际上对但丁的研究存在很多谬误。经过深入研究,1823年,当威特年仅23岁时,便公开出版了《但丁的误解》一书。他在此书中指出了当时研究但丁的学者们的谬误,为但丁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
为了使孩子一生幸福,父母有义务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培养了卡尔·威特的父亲在谈到他的教育思想时,首先就提出:
“有人认为,我培养孩子绘画、音乐、文学方面的兴趣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这是他们对我的误解。我从来不想把儿子培养成某一方面的天才,也从来没有把他的才能向别人过分地流露。我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在充满情趣和幸福之中度过,仅此而已。”
所谓完美的人,对一个儿童来说,就是一个身心健康,能朝着美好目标进发的人,是一个德、智、体、美、劳、情、知七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的人。
老威特对儿子爱好的培养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他首先从住宅开始做起,在住宅的房间中,决不放置任何没有情趣和不相协调的东西,墙上贴着使人心情舒畅的墙纸,并且在上面挂上经过精心挑选的有边框的画。尽力在室内摆设很有情趣的器具,决不摆设任何不合身份的东西。在衣着上,全家人都极为讲究——并不是一定要穿昂贵气派的服装,而是极为排斥花里胡哨的东西,讲究朴素和雅致。老威特还在住宅的周围修上了雅致的花坛,栽上那些各色各样从春到秋常开不败的花卉。
有一次,老威特看见小威特一个人蹲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做着什么。他没有惊动他,而是悄悄地走到了他的身后——原来他是在用一根小树枝在地面的泥沙上画画。他仔细看了看,没有想到那是一幅完整的画——天上有太阳和云朵,地面有树木和田野,田野间有几个农夫在种地。画面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而且构图非常完整,其中的线条还颇有韵律感,完全不像一般孩子的那种涂鸦之作。老威特心中暗暗欢喜。他决定让儿子学画,虽然不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艺术家,可是画画的确在培养他的观察力。他给儿子买了画笔和纸张,尽量去给他提供培养这种爱好的条件,虽然儿子最终没有选择成为艺术家,可是画画培养了他孩提时代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他童年时期健康成长。
除了绘画之外,老威特还培养儿子的文学爱好。他从小就给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到他能够自己阅读之时,他把一些好的文学作品推荐给他。
老威特在生活的细节中也非常注重对小威特的教育。在小威特六岁的时候,有一次E牧师来他家做客。在饭桌上,小威特把他喜欢喝的牛奶洒了,他因此也就没有牛奶喝了。E牧师把自己的牛奶让给他喝,可小威特不喝,并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洒了奶,就不能再喝了。”老卡尔在旁边一边吃着点心,一边故意装着没看见。E牧师推测一定是由于老卡尔平时训戒儿子太严的缘故,责怪他说:“对一个刚六岁的孩子因为一点点过错就限制他喜欢喝和吃的东西,你的教育是否过于严苛了?”为了打破僵持局面,老威特让儿子出去一下,然后向牧师解释说:“儿子并不是因为教育严格而惧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他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不喝的。”听了他的解释后,E牧师不相信,他让老威特离开房间一会儿,再把小威特叫进屋里,热情地劝他喝牛奶,但毫无效果。接着他又换了新牛奶,拿来新点心诱惑他说:“我不告诉你爸爸,吃吧!”但小威特还是不吃,还不断地对他说:“尽管爸爸看不见,上帝却能看见,我不能做撒谎的事。”E牧师接着又说:“白天我们马上要去散步,你什么也不吃,途中要挨饿的。”小威特回答说:“不要紧。”实在没有办法了,E牧师只好把老威特叫进去,小威特流着感动的泪水如实地向父亲报告了情况。父亲冷静地听完后,便对他说:“威特,你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已经够了,因为马上要去散步,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心意,把牛奶和点心吃了,然后我们好出发。”儿子听完,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仅仅六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能力,E牧师深感不解。这都是老威特平时细节教育的结果。
天才少年威特的父亲的教育理念,是要造就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他重视智、德、体全面发展。尽管他在书中没有着重写体育,但是威特在儿童时代就是一个非常健康、精神饱满的活泼少年,并且一生都是健康的。从这一点来看,他对加强儿子的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套办法的。
可是威特父亲并不满足于只培养孩子在智、德、体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培养儿子的爱好。培养儿子爱好也是经过他精心安排的。他首先从自己的住宅做起。在他们的住宅里,决不放置任何没有情趣和不相协调的东西。墙上糊着使人心情舒畅的纸,上面挂着经过精心挑选的有镜框的画。室内摆设的器具也很有情趣,决不摆设任何不合身份的东西。当人们赠送的礼物和自家的陈设不适合时,他就决不摆出来。穿衣服也是这样,极力排斥花里胡哨的服装,讲究朴素和雅致,衣帽整齐,打扮得干净利索。他还在住宅的周围修上了雅致的花坛,栽上了各色各样春夏秋冬常开不败的花卉。
威特父亲重视陶冶孩子的情操。在威特三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人,他们和威特海阔天空地谈论着。这时他养的一条狗跑了进来,威特像其他孩子那样,一把拽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他父亲看到了就伸手揪住威特的头发,脸色吓人,拽住不放。威特吃了一惊,把拽着狗尾巴的手放开了,这时他父亲也把手放开了。然后父亲对他说:“威特,你喜欢被人拽着头发吗?”威特红着脸说:“不喜欢。”“如果是这样,那么对狗也不应当那样。”
威特父亲实施的这种教育,是为了让威特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最终威特成了一个心地善良、富于感情的人。
找到最欠缺的
与其给孩子准备一桶金,不如从现在开始锻炼他点石成金的能力;与其让孩子生活在父辈成功的阴影里,不如现在就教给他成功者的素质。这才是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一个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能力桶”。
那么,到底什么是“能力桶”呢?
经济学认为,一件事能否取得成功,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不是由其中最有利的因素决定,更重要的,也更为关键的是看它的最欠缺的、最薄弱的部分如何。
事物就好比是一只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其中最长的那块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实际上,我们对孩子的培养就是为他们造就自己的、标志着他们的能力大小的那只“桶”,这只“桶”的容量就是我们的孩子们成功的可能性。
相传在古老的中亚,由于连年的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凶残的魔王统治着世界。一个意志刚强的孩子图鲁特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决心战胜魔王,但不知如何去做。一天,他碰到了一个盲老人,老人告诉图鲁特:要想打败那可恶的魔王,就必须寻找到先人不慎丢失了的那七颗龙珠。它们分别代表着一个人所应具有的七种能力,那就是高人一等的智力、能言善辩的口才、敏捷的应变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自控力、对他人极强的影响力,当然还得有能使人超然世外的艺术修养。只有有了超然的艺术修养,才能耐得住魔主的诱惑。孩子经过千辛万苦,在他因与魔王博斗而归天的父亲的灵魂的指导下找到了那七颗失落的龙珠,并从此具有了超凡的能力,终于打败了魔王,拯救了当地的人民。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就得培养他们那种战胜未来生活中的困难的能力了。
高人一等的智力、能言善辩的口才、敏捷的应变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自控力、极强的影响力、高超的艺术修养。
领袖并不是天生的
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姑娘走错了路,在潮湿与饥饿中度过恐怖的一夜之后,她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蕾·汤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你带到一条稍大点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如果愿意,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她们在伊芙蕾·汤的带领下,顺利地穿出了森林,最后她们的欢呼声迎来了救护人。
人们也许会认为,像伊芙蕾·汤这样的人生来就是领袖的材料,而其他人命中注定是随从。可是领袖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培训孩子的领导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