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富孩子
3395800000008

第8章 要知识更要智慧(4)

17岁的那一年,父亲的作坊破产了,母亲也因为弟弟的夭折而病魔缠身,瓦特全家一下子面临困境。17岁的瓦特便跟父亲商量,他准备到伦敦学手艺,然后回来创办一个生产数学用具的工厂。

在父亲的支持下,瓦特步行了12天,来到了伦敦。来到伦敦以后,他便去拜有名的机械师约翰·摩尔根为师。瓦特非常刻苦地学习,约翰·摩尔根看这个学徒不错,所以非常愿意教这位年轻人,本来要用七年才学会的技术,结果瓦特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学会了。

学到技术的瓦特回到了家乡,准备和父亲一起重振家业。起初他们父子俩准备筹办一个数学用具的加工厂,但由于许多亲戚朋友以及同行们的劝阻,没能办成,瓦特最终只好到格拉斯哥大学里去当一名仪器修理工。

在格拉斯哥大学里,瓦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科学家。一天,瓦特站在开水房里发呆,一个戴着眼镜的教授走了进来,他居然一点也没有觉察。教授看这个年轻人傻乎乎的样子就问道:“喂,年轻人,你在这里发什么愣?”

“唉,什么?哦,我……”

教授看这个年轻人十分可爱,于是又问道:“你是哪一个班的?”

“我不是哪个班的,我是学校里专门修理仪表的工人,我来修这个水压表的。”

“刚才我好像看见你看着热气发呆。”

“是的,我一直想研究这个东西。”

“如果有工夫你可以到我的实验室来看看。”

就这样,瓦特便和大学里教热学的布莱特教授认识了。从此,瓦特便经常到布莱特教授那儿去,他从布莱特教授那里学到了很多科学理论,这对他日后改进蒸汽机有很大的帮助。1764年的一天,学校派他去修理一台用于教学的纽科门蒸汽机,瓦特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高兴极了。在修理过程中,他发现了纽科门蒸汽机的蒸汽缸非常小,但是炉子里产生的蒸汽却非常大,于是他把这个问题拿去向布莱特教授请教。

在布莱特教授的指点下,瓦特计算出了水变成蒸汽后体积就扩大了将近一千八百倍,根据这一计算,纽科门蒸汽机完全可以把汽缸再制造大一些。

后来,瓦特又把自己计算出来的结果拿去给布莱特教授看,布莱特肯定了瓦特的研究是正确的。在布莱特教授的鼓励下,瓦特大胆地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了一个蒸汽机的模型,但是要将这个模型变成一台真正的蒸汽机,以当时的经济条件实在太难,多次的努力都失败了,他的模型一放便是好几年,瓦特已经对这个想法失去信心了。

为了帮助瓦特,布莱特教授通过四处打听,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位热心于技术开发的企业家罗巴克。罗巴克是一位专门开发煤矿的企业家和商人,当他在布莱特教授的介绍下看了瓦特的蒸汽机后,跟瓦特签订了共同开发新型蒸汽机的合同。但由于工艺技术的落后,瓦特的蒸汽机没有成功,罗巴克却因为考虑破费太大而拒绝合作。而另一位企业家博尔顿找到了瓦特,给了他经济支持。

1781年,瓦特终于发明了复动式蒸汽机和双向通汽汽缸的蒸汽机。他的这一发明使得科学技术有了大很的发展。随着蒸汽机的诞生,蒸汽火车、蒸汽轮船应运而生,它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工业时代的到来。

从注意力、观察力到创新力

注意是一种家长非常熟悉的心理现象,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一般来说,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被动地由一些客观条件所引起的。例如,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挂出一幅图,孩子们会自然地注意到这幅图;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大家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这位新同学;万绿丛中一点红,就引人注目,等等。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对特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正因为这自觉的目的,人才能产生排除一切干扰而使注意得以维持的意志力量。因此,也有人称这种注意为积极注意。

儿童有意注意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成人以语言指示儿童的注意指向特定物体,引发儿童的有意注意;

把自觉的行为建立在自我命令的基础上,如“我要把积木再搭高一点”等,从此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用内部言语来维持自己的注意,这是有意注意发展的高级阶段,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基本能达到这一水平。

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为孩子必须承担的责任。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发展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能力,发展注意的稳定性、集中性以及注意的广泛、分配、转移等功能,也成为必要。例如,一年级孩子在阅读时,常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书写时也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说明他们的注意广度很有限。四年级之后,阅读时一次能注意到整个句子,在书写时也有同样的进步。再往后,孩子开始能注意到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这说明其注意广度进一步发展了。另外,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孩子能持续集中注意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左右,说明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而提高。

小学阶段,孩子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低年级孩子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生活,无意注意在学校和生活中仍起重要作用。直观、形象、新异的教学以及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上课时比较容易分散注意,做作业时也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提醒。随着年级的增长,大脑逐渐成熟,在教师和家长的训练下,孩子的有意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到小学高年级,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了主导地位。孩子已逐步能了解自己的学习责任,逐步理解学校和社会的行为,从而开始能自觉调节自己的有意注意。

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由于具体形象思维在孩子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尚是有限,具体和直观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随着年级升高以及孩子抽象思维的逐步发展,他们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教材的注意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

孩子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他们容易为一些新异的刺激所激动,并将情绪流露于动作、表情,其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例如,在课堂上如果听得兴奋,孩子就会流露出笑意,甚至有时会手舞足蹈。

注意是孩子各种心理活动的开始和保证。培养良好的注意能力,对于发展孩子的个性,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都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充分明确注意的目标性,发展有意注意。

家长应指导孩子在每次学习的开始都十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主要学习什么,其次学习什么,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主要方面,在次要方面分配适当的精力。为了能达到明确注意中心的目的,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出声地念出学习的目的,以此训练孩子的有意注意,一段时间后,孩子就能学会根据学习目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指导孩子协调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当孩子运用有意注意学习时,由于需要意志去控制,抵抗各方面的干扰,因而常常使孩子花费大量精力,极易疲劳;而当孩子运用无意注意学习时,由于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因而不易疲劳。因此,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家长要指导孩子协调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于不太重要的知识内容,应该采取无意注意的学习方式,而对于重要的知识内容,应该采取有意注意的学习方式,两者交替协调运用。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除了学习内容能够影响孩子的注意,学习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尤其当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开始感到疲劳时,外界的影响就更容易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安排学习环境时应该注意:

房间布置得简洁明快,不要有太多刺眼的物品和颜色,不要使房间看上去太热闹、杂乱。

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吵闹不堪的环境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要引导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不要让孩子一边玩玩具一边学习,或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这样会使孩子养成对这些情景的依赖性,一旦没有了这些依赖性背景,孩子就会显得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

当然,优秀的注意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注意力训练方法,供家长参考,家长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发现训练法:让孩子对大量的信息进行跟踪、思考。如让他们数天上的星星,数路边的大树、过往的车辆,等等。

持续回忆训练法:让孩子回忆一段时间里所经历过的各种活动,如在晚上睡觉之前,让其回忆一下整天都进行了哪些活动,等等。

围绕中心训练法:具体的做法是家长让孩子以某一具体的“物”或“事”为中心,展开思考,例如,家长让孩子利用“水”字组词,要求孩子组得越多越好,等等。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动的认识形式。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他们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观察。有研究表明,观察能力强的儿童在智力水平、知识面等方面明显高于观察能力低的儿童。

一般地,作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其观察具有如下特点:

对熟悉的、特征鲜明的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的正确率就较高。

这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受其知识、生活经验和观察对象的特征所影响。

孩子观察带有较强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

家长都知道“盲人摸象”这个故事,盲人们所犯的错误,在孩子身上明显存在,他们对事物进行观察时,总是从自身所在的方位进行观察,而不能改换方位进行观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犯这样的错误就逐步减少了。

孩子对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的转换是困难的。

由于他们思维发展水平还较低,空间概念和方位意识的发展水平较低,这使其在观察三维空间和二维平面时常常出现错误。

孩子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即只看到事物中的各个对象,或者各个对象的一个方面。如让孩子观察一幅画,他们可能只看到画中的某一物体,如一棵树等,这种情况的发生多出现在学龄前幼儿中,小学低年级孩子也时有发生。

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即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能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在画面上或实际现实中能够直接看到的各个物体之间的空间联系。

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即孩子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如看到电灯亮了,就能推知有人开灯。

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孩子大部分属于认识空间联系和因果联系阶段;小学中年级孩子大部分属于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小学高年级孩子大部分属于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要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只有明确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才能正确地引发注意,使注意指向必须知觉的对象上。

看图说话是训练孩子观察力的一个好方法。在这项活动中,家长先要引导孩子了解观察任务,如图画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是什么时候,人在干什么,怎样干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也逐渐学会对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能进一步进行积极主动的观察。同时要教给孩子观察的顺序和方法。没经过训练的孩子观察时很零乱,无条理,观察的顺序和方法都不正确,这会影响到观察的效果。例如,看油画要离画远一些,而观察中国工笔画就需要距离近一点。在观察事物时,要告诉孩子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重点观察什么。观察时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在学习时,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可以使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还能加强记忆。观察时多运用语言,在语言的配合下,孩子能更好地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通过观察后的启发提高,培养孩子构建观察内容、计划、方法的能力。从由家长指导到独立观察,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必由之路。最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必须培养他们分清观察中的主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观察的最终目的就是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培养孩子观察力的重要一环,就是鼓励和教会他们看到事物的主要方面,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

从记忆力、想象力到创新力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包括识记、再认识和再现三个阶段。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过程,认为记忆是人脑对所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机制是人脑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在复习时经强化而得到巩固;再现时,旧痕迹受到激活。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知识经验,因此,在孩子的发展中,记忆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记忆的性质,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所谓无意记忆,是指没有预定任务,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不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的记忆。无意记忆带有明显的偶然性,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许多零碎的事,都是通过无意识的方式获得的。幼儿记忆的主导形式就是无意记忆。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就要逐步实现以无意记忆为主向以有意记忆为主的转化。有意记忆是有预定目的任务、有意识地进行的记忆,进行有意记忆必须付出意志努力,并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有意记忆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学习时必须把自己的注意集中于识记的对象上;为了完成记忆任务,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为了让孩子系统地获得知识技能,必须进行有意记忆。

由于进入小学后孩子所面临的任务发生变化,学习不像游戏,不能随心所欲,而需要严格要求。因此,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孩子必须发展有意记忆,使记忆能服从学习任务。孩子有意记忆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6~7岁,孩子的有意记忆和回忆能力初步发展,并能凭借言语的中介作用,开始控制自己的记忆过程。入学后,有意记忆发展更快。一般情况下,有意记忆主导地位的显著表现是从三年级开始的。虽然同记一件事,有意记忆的效果要比无意记忆的效果好,但两种记忆在学习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孩子有意记忆的发展,并不否定无意记忆的作用。孩子很多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提高,是通过无意记忆起作用的。如影视节目、父母或教师的人格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储存在孩子头脑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