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富孩子
3395800000006

第6章 要知识更要智慧(2)

一次,一位母亲让孩子去买米。女儿拿了两个提包准备出门,母亲看见,把女儿叫住了:“你怎么不用小推车去推呢?还拿两个提包!”

女儿说:“我拿两个提包,一手提10斤就提回来了,何必还推什么车子呢?”

母亲却坚持说:“当然是推车子方便得多啦!”

其实,这种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可能母亲的说法是对的,可是女儿喜欢用手提,就让她提好了。如果真是吃力的话,那么下次不用大人提醒,她也会自己要用推车的。这既是对女儿的尊重,也是让孩子们自己到生活中去学会经验。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最牢固。

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儿来到青春的路口,似平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他前进。

他的母亲拦住他:“孩子,那条路走不得。”

孩子说:“我不信。”

母亲说:“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你怎么还不相信?要知河深浅,要问过来人。”

孩子说:“既然你可以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走过来?”

母亲说:“我不希望你走弯路。”

孩子说:“我喜欢,我不怕。”

母亲想了很久,看了孩子很久,然后叹口气说:“好吧。你这孩子太倔强了,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多加小心。”

孩子雄心勃勃地上路了。在路上,孩子发现母亲没有骗他,那的确是条弯路。孩子碰了壁,摔了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他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可是这一走就是多年。

他坐下来喘息的时候,看见一个女孩儿,自然也很年轻,正站在当年男孩儿出发的路口准备出发。

当年的男孩儿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女孩儿不信。

当年的男孩儿说:“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我也是。我知道那条路不好走!”

女孩儿说:“既然你们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能?”

他说:“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女孩儿说:“我喜欢!我愿意。这是我的权利。”

当年的男孩儿看看女孩儿,又看看自己,然后笑了,说:

“一路小心。”

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验不是没有用,而是很多人不会用,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感悟。中国人喜欢给孩子讲大道理,这些道理最有理,但很空泛,不少孩子都不听;西方人喜欢实际,鼓励孩子去体验,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很多孩子喜欢。感悟是一辈子的事情,让孩子学会感悟,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个人只有对生活有自己的看法,才能肯定自己的生存目的,并能为达到目的而努力。当然,在孩子这样做时,也不应排斥向父母请教,不应排斥父母的教导与提醒。

呵护孩子的想象思维

不会想象的人是不懂得真正的幸福的。

贝鲁泰斯曾说过:

“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

斯特娜夫人也持同样的看法,她说:

没有风趣的人干什么都只论事实,排斥想象。他们甚至把圣诞老人和仙女从家里撵走。他们的这种干巴巴的生活态度也传染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他们认为违反事实的传说和不合情理的儿歌等对孩子有害无益,他们更不懂得传说和儿歌能够陶冶孩子的品德。事实上,即使是大人的生活,没有想象也是无趣的,何况孩子们。因此,从家庭里撵走圣诞老人和仙女,就如同撵走伴侣和抛弃玩具一样,对孩子来说是残酷无情的。

孩子们之所以懂得爱惜鸟兽,并具备了有关道德的一些初步知识,从小就立志要具有远大的理想等,都是受传说和儿歌的影响所致。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想象力得不到发展,他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雕刻家、画家,而且也成不了建筑家、科学家、法律学家、数学家。有人认为当数学家和科学家用不着想象,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想象对于任何人都是必要的。发明家发明机械、学者发现真理、建筑学家设计建筑物时都离不开想象。拿破仑曾说过:“想象支配着整个世界。”这确实是至理名言。拿破仑的话也源于自己的行动,他在战争中所制定的战略战术及其宏伟规划都是想象的产物。

靠想象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例子不胜枚举。福尔敦在发明汽船之前,首先就是通过想象的眼睛看见了在大洋里航行的汽船;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前,也是用想象的眼睛看见了在空中飞翔的飞机;马可尼在发明无线电之前,首先用想象的眼睛看见了远隔千里通信的情景。他们就是这样发明了汽船、飞机和无线电的。拉裴尔能画出美妙的图画,爱迪生能有惊人的发明,也都是想象的结果。

因此,对孩子来说,想象比拥有百万家财还重要。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活。所以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象的人。这种人在社会竞争中必然遭受挫折。

有人认为神话没有任何价值,予以排斥。但是,斯特娜夫人却相反,她非常欢迎它们。据她观察,同样是眺望天空的星星,懂得神话的孩子的感触与不懂神话的孩子的感触就完全不一样。由于她对女儿常讲神话故事,致使维尼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

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行为习惯方面,神话和儿歌会起到神奇般的作用。因此,斯特娜夫人非常重视利用它们来教育小维尼。她在书中有如下的记录:

我的家中不排斥仙女,我经常给女儿讲传说和儿歌,使她知道大自然是仙女居住的可爱世界。因此,她从小就爱大自然。同时,她还从传说和儿歌中学到了许多优秀的道德和品质,如正直、亲切、勇敢、克己等。

由于孩子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不懂得善为什么是善,恶为什么是恶。为了让他们分清善恶,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讲述传说和儿歌。斯特娜夫人还用这种方法矫正女儿的不良行为,巩固和发展她的一些好的方面。

为了发展维尼夫雷特的想象力,斯特娜夫人不仅同女儿讲述已有的传说和童话,而且还让她看有趣的画儿,进而让她自己讲述自编的故事,并鼓励她把故事写成文章。

为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表演儿歌和传说的内容。表演需要背景,但是没有背景也可以,这正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机会。儿童剧场的创始人阿里斯·朋尼·赫茨女士也这样认为:儿童剧场的背景和装扮若过于逼真,孩子们就没有想象的余地了,这样反而不能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她还说,今天的教育的不足之处就在于过于现实,没有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为了发展女儿的想象力,斯特娜夫人还和女儿各交了一个想象中的朋友。

我和维尼夫雷特各有一位想象中的朋友,一个叫内里,另一个叫鲁西。当我们住在农村远离朋友们时,我们就请出两个想象的朋友,这样我们可以四个人一起玩。所以,维尼夫雷特任何时候也不会感到无聊、苦恼。令人可笑的是,有一次保姆说:“太大,你的女儿有些怪,好像是在和幽灵玩儿。”

对于启发孩子想象力的玩具,斯特娜夫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认为小孩子的玩具不应是完整无缺的,而应是简单结实的。理由是:第一,完整的玩具价钱贵且易坏,很不经济;第二,不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因此,这类玩具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了。我从维尼夫雷特小时候起,就只给她布做的娃娃和胶皮娃娃。与那种容易坏的珍贵娃娃相比,胶皮娃娃可以同维尼一起睡觉,还可以一同洗澡。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它们才具有玩具的价值。

从同样的道理出发,斯特娜夫人很少给维尼夫雷特制好的玩具,而是给她剪刀和碎布等,让她自己缝制娃娃的服装;给她买家庭用具的玩具,让她模仿日常生活。

有的母亲因不了解孩子们的想象世界,当孩子用木片和纸盒等建造城市、宫殿时,她们为了收拾屋子,往往不跟孩子打招呼就破坏了孩子的游戏,这就无情地摧残了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样做非常不对。她们的这一举动,不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欢乐,而且有碍于孩子将来成为诗人、学者、发明家……

诱导孩子玩出想象力

生活和灵感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荷马只有在幼年时期倾心自然山水和神庙建筑、长大后风餐露宿、足迹走遍全希腊大地、广泛收集民间故事的基础上,非凡的想象能力与伟大的创造才华才能凝结成不朽的史诗。

孩子对玩这件事很感兴趣,有些父母则对孩子的玩乐持不赞同的态度。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且他们能通过玩这种方式来了解世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起来。

中国的父母一般都是不鼓励孩子玩的,因为害怕他们“玩物丧志”,连具有开明思想的鲁迅先生早期的时候也逃不了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不过鲁迅最终还是后悔他弄坏了弟弟的风筝。

然而,直到今天许多中国的父母依然对儿童的玩持有不赞同的态度。

而西方人的观念是相当开明的。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费曼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费曼在理论物理界有崇高威望,曾参加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并以在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方面的开拓性研究成就获得诺贝尔奖金。

然而,据这位科学家所说,最令他感到得意的并不是这些荣誉,而是他一生中率性而为的那些恶作剧和充满孩子气的智慧游戏。

费曼从小对科学很有兴趣,认为探索周围的一切非常好玩。11岁时,他就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地下室里的一个小角落,一个装上间隔的旧木箱,一个电热盘,一个蓄电池,一个自制的灯座,等等。就是用这些简单的设备,费曼学会了电路的并联和串联,学会了如何让每个灯泡渐次慢慢地亮起来,他后来说:“那情形真是美极了。”

他还经常为邻近的孩子表演魔术——各种利用化学原理的魔术,比如把酒变成水等等。他还经常和小朋友发明各种戏法,玩得非常开心。

这与其说是“实验室”不如说是“儿童乐园”,因为实验对他是一种游戏。谁能说这种玩乐和游戏不正是培养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温床呢?

著名的物理学家欧许若夫也有一个充满刺激和惊险的童年。

六岁时,他就喜欢“肢解”玩具中的电动马达,从此生活中填满了各式物理、化学、电子实验;读高中时,他就自己造了一台十万伏特的X光机。当然,并非所有的实验都很顺利。有一次,他自制了一支来福枪,因不小心走火,子弹穿透了家里的两面墙壁;还有一次做实验时,差一点炸伤了自己的右眼。当初,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喜欢冒险的家伙后来竟然攀上了科学高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且聪明的孩子总有他自己的一套特有的玩的方式。

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是通过玩这种活动来了解世界的,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常常萌芽于其中。

例如,有时候他们会“肢解”玩具甚至“破坏”玩具,其动机是急于了解玩具的“秘密”,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闪现着探索和创造的宝贵因素。在这方面上可以说,成人反而不及孩子。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是人类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应该加以尊重、理解、鼓励和引导。

如果父母对他们加以讥笑、奚落、训斥,那无异于压抑了孩子的好奇心,扼杀了孩子的探索兴趣,掐掉了他们那智慧的幼芽,对他们的成长、成才非常不利。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说:“对于孩子来说,拆卸玩具也许正是他们玩的目的……如果大人在孩子正专心致志地拆卸玩具时加以制止,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干涉,反而失去了育人的机会。”

我们想起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刚从商店买回一块表,结果几分钟就被他那五岁的儿子拆开了。这位母亲为此怒气冲天,狠狠地揍了儿子一顿。后来这位母亲将此事告诉了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先生惋惜而又诙谐地说:“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打没了。”

所以,父母应给孩子以广阔的自由天地,引导孩子进行探索性的玩耍和各种游戏,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增长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

玩橡皮筋“玩”出了飞机。

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在《我们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一书中耐人寻味地回忆道:

我们对飞机最早发生兴趣是从儿童时代开始的。父亲给我们带回来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动力,使它飞入空中。我们就照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

就是这种能飞的玩具,使莱特兄弟玩得十分上瘾,并引发了造飞机的想法。后来。他们几经周折在滑翔机上安装了发动机和螺旋桨,让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飞机飞上了蓝天。其中使用的螺旋桨,就是少年时的玩具上的那种螺旋桨。

玩眼镜片“玩”出了望远镜。

邻居小孩子一块玩耍。他们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既不近视也不老花,只有把它们举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有一个淘气的孩子,想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方法: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拿在眼前向远处一望,不由惊喜地喊了起来:“喔!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么接近呢!”

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了可以望远的透镜。眼镜店店主汉斯就照这个方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玩”出来的数学家威特。

德国数学家威特的父亲就是通过游戏,培养了威特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和热爱大自然的良好习惯。

在威特家的院子里,父亲特地为他修了一个大游戏场,上面铺着60厘米厚的沙子,周围栽有各种花草和树木。威特在这里观花、捉虫,培养出了对大自然的感情。父亲还为他做了各种木块,他用这些木块盖房子、建教堂、垒城墙、架桥梁,大大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威特的父亲回忆道:“我几乎没有给他买什么玩具,但他用这很少的玩具,总是偷快而幸福地玩着。”

威特的父亲告诫父母们:当孩子用木片和纸盒等建造城市、宫殿时,千万不要为了收拾屋子而破坏了孩子的游戏。这样会无情地摧残孩子的精神世界,不但影响孩子游戏的欢乐,而且有碍于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及将来的成才。

玩游戏不光是玩,其中也训练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大脑的发育。玩的时候,要让孩子思考,尽量给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间。如果发现孩子对一些复杂的玩具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比如经常问家长“这是用什么做的?”“它怎么会动?”这表明他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候。父母要帮助他拆卸玩具,解答他所有的疑惑,让他能更清楚地认识玩具的构造,因为孩子对拆开玩具有兴趣,在无形中能有效地训练脑力。拆卸玩具的过程,就是追求逻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训练孩子思考的最好方式。

值得指出的是,玩什么玩具最好呢?

当然,我们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很多父母走到极端,一味地给孩子买各种奢侈的玩具,认为这样就可以“玩”出一个天才,这一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