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富孩子
3395800000010

第10章 要知识更要智慧(6)

让孩子在积极的思考中学习知识。孩子学习的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不是每一门课程都会很轻易地被孩子学会,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学习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面对困难,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不同的解决方法则会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有的孩子通过问老师、问同学或者从家长那里得到答案,而有些孩子的答案则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虽然这要花费很长时间。但通过自己思考得到的答案会给思考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掌握了思维技巧,在考试的时候,即使遇到平时没做过的题,也极有可能准确地做上来。而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的孩子,则往往在考试的时候做过的题也不会做。

家长在教孩子积极思考的时候,还要注意教育孩子同老师配合,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的教学多是带有启发性的,上课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这是帮助孩子养成思考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孩子在配合老师的提问进行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有助于他们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有的孩子上课不愿回答问题,由开始知道不回答,渐渐地演变为不知道也不思考。心想反正老师也要告诉答案,形成了思维惰性,这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要鼓励孩子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有的时候,孩子做出了一道难题,但做题的思路并不很清晰,他们不一定能够清楚地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和过程,或者做过之后没有在大脑中留下什么痕迹,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家长总希望孩子快些说出答案。统计表明,成人提问后通常只给孩子1秒种思考时间,这不足以让孩子思考。如果成人把时间延至3秒以上,孩子的答案会更有逻辑,更完整,更有创造。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上课讲空气压力时,将两个橡皮抽水皮碗对贴在一起,将里面的空气压出,使二者紧紧吸住。这样,两个孩子要使劲拉才能分开它们。

“为什么拉开它们这样费力?”老师问。

几分钟后,一个男孩儿说:“因为空气被陷在里面,拉开空隙气才能跑出来,所以拉开它们会有‘砰’的响声。”这回答显然是错了,但老师暂时没吭声。

随后一个女孩儿发表了反对意见:“不,原因恰恰是空气被压出了皮碗。”说完她又将抽水皮碗按在地板上,让它和地板吸贴,借此她表明了,空气一旦被压出皮碗,外部压力就会大于内部压力。

经过思考后,孩子们终于自己找到答案。

家长不妨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思考的机会。比如当你看到有趣或有难度的问题时,提供给你的孩子,给他一周或者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寻找答案,最好,你和他一同思考。

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与其告诉他们思考什么,不如让他们自己思考。如果孩子答错了,你要有耐心,可以提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鼓励孩子提问题,家长首先要关心孩子的问题。家长应该注意倾听他们的问题。如要你愿意听,孩子会有很多问题。

鼓励孩子发现问题。一位外籍教师在谈到中外学生的差异时说:“中国许多非常聪明的学生,为什么课堂上不踊跃提问呢?”他得到的答案是“没有什么问题可问的”。然而,同是这位教授,在国外授课时的情形却大不相同。

不要小看“提问题”这样的行为,历史上无数次的发明创造、重大发现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在学校里,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问题多。这些同学通过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促使他们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良性循环,它使智者脱颖而出。

问题的提出是思考的结果,不思考才没有问题。因此,鼓励孩子多提问题本身就是在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习惯。

很多家长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小的时候提的问题很多,但随着他们的成长,问题越来越少,最后几乎没有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家长没有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或者说家长的态度抑制了孩子提问题的兴趣,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是不是因为忙而草率地回答了呢?是不是在自己不知道又不好意思承认的情况下敷衍了事了呢?是不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用“去、去、去,别烦我”代替了答案呢?是不是对孩子说过“你真笨,这都不知道”之类的话呢?……面对这样的态度,如果你是孩子,你还会提问题吗?

鼓励孩子大胆地思考。1995年初,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来国内讲学。一位记者问:“您在国外大学教书多年,您看中国留学生与外国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回答:“在国外,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同样一类题目,中国留学生在中学时已做过成百上千道题了,不少外国学生才知道一些皮毛。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

最近、一位留德学者归来说:“如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都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十个人或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

这两则例子表明,中国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也就是说他们不善于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做前所未有的思考。然而,正是前所未有的思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和新的发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孩子缺乏求异思维可能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学生,但这种“好学生”是普遍意义上的好学生,而绝不是特殊意义的好学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到多枚金牌,而至今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特殊意义的好学生,就应该注意加强对孩子求异思维的培养,鼓励他们做前所未有的思考。

给孩子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任其自由自在地探索……让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这可能是错的。

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允许他怀疑书本或者老师,即使这种怀疑是错误的,也应该得到家长的支持。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正是对前人成果的怀疑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俐略由于对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的理论产生怀疑,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理论;哥白尼也正是突破了被世人尊崇的地球中心说得出了科学的太阳中心说理论。

玩耍背后的智慧

玩耍之中也存在唯有其人所能知晓的喜悦和快乐。玩耍之中,也有不受形式或习惯所影响的精神上的自由,孩子所有的学习都来自于玩耍之中也不为过。将学习与玩耍明确地区别开,将其加以限制,这是大人的想法,而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和玩耍是没有区别的。

例如,美国面向儿童的电视节目“芝麻街道”,其主要创意就是从电视广告中得到启发的。孩子们对广告特别感兴趣,很快就能记住广告中的歌曲,并能马上记住广告中的词句,将其运用到日常会话中。

既然如此,如果运用广告的手法,在电视台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孩子们不是就可以不知不觉地在娱乐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吗?“芝麻街道”就是由这种思路产生的,结果如预想的一样,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日本播放了很长时间。

这说明广告不仅仅具有商业意义,在吸引儿童眼球的同时,好的广告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

多湖辉在幼儿开发协会教育实验中,让孩子们使用小道具,轮流担任剧中的角色、恰到好处地做各种姿势和手势、讲英语台词,就能自然地掌握英语的发音,理解台词的意义。

一边进行娱乐,一边就能轻易地使其掌握英语会话。即使是付出同样的辛苦,但是以工作的形式与以娱乐的形式,感觉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如果是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走10公里的山路,恐怕多数人都觉得很艰难。但是,同样的10公里,如果说是旅游、打高尔夫球,平时那些总是坐车的人也会高高兴兴地去走,而且对疲劳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孩子们能在娱乐中做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表现。多湖辉认为,这种学习的主动性尤为重要。我们在学习中真正学到的东西,都是从自己主动想学开始的。

治厌学的妙方,就是把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母亲们经常说:“我家的孩子热衷于玩电脑,一点也不爱学习,叫人为难。”的确,目前在孩子中间形成了一股电脑热。为什么孩子那么热衷电脑呢?回答只有一个,即“因为电脑有意思”。把这件事反过来说,孩子不热衷于学习,这与学习没意思有关。只会像背台词一样地说“你给我学习”的母亲,大概没有注意到孩子这一点。

过去的刑罚中有一种最残酷的刑罚,就是把这里的石头搬到那边,运完之后再搬回原来的地方,几十年让其连续进行这种单纯操作。许多对这种工作感到无聊的犯人因过于痛苦而发狂自杀。对于人来说,被迫做“无趣”的事情实际上是非常痛苦的。许多厌学的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痛苦的工作”,或许其中也有些孩子认为:“我什么坏事都没有做过,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刑罚来惩罚我呢?”按照这种思路来考虑,医治孩子厌学的妙方就是把学习变成有意思的事。为此,首先着手做的事应该是把学习变成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多湖辉教育的一个孩子虽然还是幼儿,却几乎已经知道了车的各种型号,令周围的人非常吃惊。当然,这并不是父母强迫其学习的。父母带他驾车去旅行时,孩子在车里感到无聊而哭闹。于是,母亲就与其一起进行“押宝”游戏,让他猜遇到的车的种类和颜色等,使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专业”知识。这件事使多湖辉深切地感到,只要孩子认为有趣,即使是很简单的游戏,他也能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比如,大人向孩子提议说:“你猜一猜明天会从哪里出考试题呢?”孩子为了多猜,就有可能尽量扩大学习范围。如果他觉得这种游戏有趣,接着还会继续猜,这就是孩子的心理。如果在孩子之间进行竞猜,不仅猜的内容更具体,也会萌发竞争心理,效果将会更好。并且,孩子们还会在研究是否猜中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复习的任务,这很有可能使孩子从猜谜走向喜欢学习的道路。

平时大家常说“好好学习,好好玩”,多湖辉教授则认为,从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来说,不如改说成“好好玩,好好学习”,因为玩的比重正在扩大。即孩子们实际上是通过玩来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一说“玩得发疯”,在大人的世界就很可能受到谴责,可是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则与“拼命地学习”是一致的。

此外,玩耍对于身体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可以说,这是使孩子大脑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英国,一放暑假,老师就要这样与孩子们作短暂的告别: “到今天,学习就全部结束了。从明天开始,不要再想学习的事情,尽情地玩吧。9月份咱们再见!希望那时,你们都被阳光晒得黑黑的。”英国的孩子们用不着担心暑假中会被围在补习班、测试、作业的牢笼里。

对此做法,有些母亲肯定会担心:“这样的话,好不容易学习的东西,不就全忘光了吗?”而欧美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暑假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换换脑子,充分作好吸收新知识的各种准备。”也有许多人觉得对孩子来说,除了学校学习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要学。希望孩子能利用漫长的暑假去学习并掌握这些东西。

书本知识只有同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活的知识,才能衍生出生存的智慧。游戏和玩耍是孩子生活体验的一种尝试。

心理学家塞德兹认为,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当然是做游戏。

有一次小塞德兹独自一人在院子里玩耍。他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就是把一些木块连成一串,充作车厢,他在前面拉着“车厢”冒充火车头。他做这个游戏做得很认真,不光要像火车那样发出“呜呜”和“哐啷哐啷”的声音,还要负责在到站时报站名,招呼想象中的“旅客”上下车。

这天,小塞德兹突然想到要增加几节车厢,使这个“火车头”能带领更长的火车。可是带钩子的小方木块都用完了,怎么办呢?小塞德兹想到了刚刚买回来的磁铁块,用绳子拴在最后面,刚刚合适。

他拴好一块磁铁,又拿来另一块。可是,好像突然着了魔一般,那块磁铁怎么也不肯乖乖地跟在第一块的后面。他一把它放到后面,就有一股力量将他的手弹开。小塞德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可是那两块磁铁怎么也不肯吸在一起。

小塞德兹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磁铁,好一会儿,他忽然大叫起来:“爸爸,爸爸,快来看呀,这两块磁铁里住着两个小精灵!它们不愿意在一起。它们闹别扭了,谁也不理谁。”

塞德兹忍住笑说:“傻儿子,这可不是什么精灵,这是磁力的一个重要原理,磁铁分为正极和负极,而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你手上这两块磁铁都是正极,当然会因为相斥而弹开啦。”

“真的吗?”小塞德兹怀疑地说。

“不信?你拿那一块磁铁过来,对,就是缺了角的那块。这块磁铁是负极的,你再试试看,它们会吸到一起的。”

“真的!”小塞德兹觉得有趣极了,他的问题立即成串地出来了,“正极和负极是什么东西?磁铁为什么要分成正极和负极?为什么正极和负极就要吸在一起呢?”

塞德兹趁机教了他很多地质学上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与游戏紧密结合的,所以小塞德兹学习起来毫不费劲。

为了开发儿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塞德兹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游戏。例如,他曾经送给儿子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动力可飞入空中。小塞德兹非常喜欢,马上就联想到它与飞机的相似之处。他照着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小塞德兹正是在这个玩具的启发下,明白了飞机飞上天的原理,从而开始制作航空模型。

一天,塞德兹给儿子带回了几块眼镜片,有近视镜片,也有老花镜片。小塞德兹对新奇的事物一向感兴趣,他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没过一会儿就大叫眼花,只好把镜片举到离眼睛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的东西。塞德兹任他淘气,不去管他。当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时,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教堂的尖塔突然来到了他眼前。

他高兴地大叫:“快来看啊,爸爸,礼拜堂的尖塔就在这里!”

从此,他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

就是这样,通过不断地游戏和动手玩耍,小塞德兹的潜在能力得到了最好的开发。当后来人们称赞他多么富有天才时,孰不知,他的天才都是“玩”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