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五项修炼
3395700000015

第15章 组织的理念与创新型员工

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德】黑格尔

人的成就只有对社会有用才有价值。

——【奥】阿德勒

与公司的理念一致

员工愿望与企业理念要相一致。

除了团队理念,团队中同样存在着个人理念。个人理念表现为团队成员希望通过他们在团队中的努力所要达到的理念。只有找到团队理念与个人理念的结合点和一致部分,这样即使管理者不过多地指导和关照,每一个团队成员也会努力完成各自的工作,因为这样做正是他们的个人理念所在。同样,也只有团队理念与个人理念相一致,才能谈得上凝聚力。

戴尔促使员工成长并以此增加团队凝聚力的途径是:无论聘用的是新人,或是负责经营最大事业部的管理阶层,都必须完全与公司的理念一致。如果这个人可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也了解公司目前的运营和努力的方向,那么他不但会努力达到眼前理念,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也会对组织的更大理念有所贡献。想想看:戴尔公司的主要价值观之一是要提供更好的顾客体验,但如果接电话的业务人员态度恶劣,或是让对方在线上等很久,那么,不管这个业务人员知识多丰富,产品送达的速度多快,或者顾客使用了产品之后可能会多开心,都无济于事,因为对方已经把电话挂了!

理念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前途。

理念管理是个人较高层次的自我需要,而且关系到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前途,所以,只有确立正确的组织理念,并将之传达给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使其成为人人全力以赴的最终理念,才能最终强化团队凝聚力;否则,只能导致团队支离破碎、分崩离析。这一点,在福特公司的理念管理转变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福特公司在创建后不到7年的时间里,就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拥有了一支高效的团队,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它已经成为一位反应迟钝的巨人。对于福特公司的部属来说,开拓精神走了样,最终变成了争夺公司资源和地位的内部争斗而不是创新;效率则变成不惜一切代价削减开支的目光短浅的活动——而且常常鼓励人们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例如导致批准“斑马牌汽车”计划(尽管有证据表明该计划可能很糟糕)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不仅反映了不道德的行为,而且结果证明了公司要长期付出极为昂贵的代价。

当时的福特公司,其理念根本没有涉及员工的长远利益,而只是一味地追求效益;而且,官僚制度和人为的成本控制扼杀了创造性,再加上无视道德方面的问题,所以福特汽车在美国已失去了销路,福特公司的产品声誉一落千丈。“被发现在公路上熄了火”、“每天得修修补补”这两句直率批评它的话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公司的分裂和“帝国”的建立意味着福特公司各个部门已经越来越相互割裂了。人人都知道如何调动起员工们的积极性,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已经比得到外界所冠以的“帝国”称谓更重要了。

这就要求公司作出革命性变革:一方面在加强与供应商、顾客和竞争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做出能同时增加内部效率和开拓精神的改进;还有,为了恢复声誉和重新取得顾客的信任,确立和遵循外部公平的道德的新规范。要达到这些理念,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公司与其部属的传统关系。

令人振奋的是,福特公司的内部变革是在部属参与下展开的。在工程师和痉理阶层,福特公司建立跨职能部门的小组,让小组出成果并分享报酬,从而打破内部的壁垒。公司还增加了对训练和发展的投资,特别是在统计小组建设和其他为改进效率和创新所必需的技能方面,变革的中心内容是让全体部属分享利润。

由于鼓励组织上的认同,利润分享减少了仅从本部门狭隘范围进行决策的倾向。福特公司的经理还尽力重塑他们与联合汽车工会的关系。福特公司将工人一天最低工资升为5美元,在美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润,因为,工人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到来自于组织的关怀与尊重。

与此同时,工厂经理在启动部属参与计划的同时,为了使部属不致受到衡量业绩的直接压力,公司把点点滴滴的建议逐步转变成一系列改进效率和创新的办法。对长期,陪尽职守的注重,使得劳资联盟在工人和加入工会的部属中得到发展:人人都参与建立新文化和新环境,这种新的文化和环境十分重视报酬的公平分配,并且坚持决策要符合道德标准。福特公司实行‘‘全员参与决策制度”,从此成为福特用人之道中最独特的一点。

福特公司这样做的回报是:到1986年,其利润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公司;在1987年和1988年,福特公司取得了在汽车工业中创纪录的利润,通过福特公司的部属参与所开发出来的各种型号汽车,因其质量卓越而赢得了全国的好评;在1992年,完全在部属参与下建造出来的“金牛星”型汽车足以与本田公司的协和型匹敌,成为美国销路最佳的汽车。

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人力资源管理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利润分配应以部属为中心的政策和实践,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了公司战略理念的实施。

理念关系每一个员工的前途,自然也就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所以,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拥有一支高效、团结的员工队伍,就必须将组织的理念建立在员工的利益基础之上。

融入企业文化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和企业精神,都有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创新型员工平时要抓紧时间,多翻阅相关的公司材料,多注意观察,会使你少犯错误,少出纰漏。

每个公司都有其企业文化,积极适应更有助于你的发展。如果公司的价值观直接和你的文化发生了冲突,如果你现有的职位不足以充分展现你的才能,那么如果你想留下来,从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就要真实地对待你自己,让你的文化和公司文化相适应。

创新型员工萧瑜在原公司感觉没有发展空间,又跳槽到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却因难以融入企业文化而苦恼。

第一天上班,萧瑜进办公室就开始忙着发邮件、传真、打电话。这一天,她忙到晚上7时才下班。萧瑜以前工作的公司是私企,规模不大,工作相对清闲,同事间人情味也很浓;但新公司节奏紧张,制度管人很明显,老员工认为新来的萧瑜是种威胁,表现得并不友好。

萧瑜试用期在行政部工作。新环境下,萧瑜少说多做,希望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但行政部事情琐碎,难有成就感;有时她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分配感到不解,严厉的女领导则告诉她:做好本分才最重要,不要越位。萧瑜觉得公司气氛“很压抑”,甚至后悔跳槽,每天都想请假。

第二周,部门为参加全国行业展览会做筹备工作,萧瑜和同事加班加点,打印、装订资料、做展台设计等,工作时,萧瑜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而领导却说:“提建议应从公司角度考虑问题,讲究团队精神,不要只考虑个人意愿。”这让一向自信的萧瑜充满挫败感。

但展会结果证明,公司的安排的确效果更好,这让萧瑜开始转变想法。不久以后,她就公司原有的培训制度写了一套完备的计划补充说明,女领导看后很赞同,说她思维活跃,有见地。

萧瑜一直以来存在的压抑感终于缓解。一个月的试用期使她明白:在职场,只有让自己与企业文化合拍,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能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可言传而靠行为来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态度。也有一些公司会把这些“行为”形成文字并编印成册。如,有家著名的IT公司曾一度规定男士不能穿运动鞋,不能打绿领带。而大多数公司则没那么多繁文缛节,甚至没有成文的规定。为了尽快融入公司,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并且要不耻下问。因每个公司都会有成文或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作为新员工尽快了解公司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兴趣也是定位

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细胞生理学家埃尔温·内尔对年轻人的忠告是:“年轻人应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你需要辨明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只做自己喜欢的,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遇。”

严格地说起来,在工商界找工作、求发展,不是读大学、选科系;一开始,不能全凭兴趣,任性而为。尤其在今天这个人浮于事的大环境中,要想找一份完全适合自己兴趣的工作,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这种困难的成因,除了上述客观的大环境之外,求职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也是一项主要的。

一个刚离开学校的年轻人,在工商界既无得力的亲友提拔,而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又未达到可以致用的程度。同时,有些家教严厉的年轻人,初入社会工作,多半都是由父母安排的,根本谈不上自己的兴趣。

在这么多的限制下,年轻人一进入工商界工作,要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有很多年轻人都是抱着为生活而工作的心情,投入了工商界。在学校里的理想、抱负,等于是一下子被放进冰窖里,他们心中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实际上,他们的苦闷还不止此。在读书时代,老师期勉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是将来的社会栋梁之材,可是走出校门之后,只不过是在一家公司里当个最起码的小职员,或是在工厂里当个小技工而已,要想当上总经理或厂长,不知道那是多少年以后的事?

有人把这种失望的情绪,称为“时代青年的苦闷”之一,这完全是站在青年人立场所抒发的同情心声。如果站在非常客观的立场来看,这种同情不仅是多余的,年轻人的苦闷也根本是多余的。

你应该了解,不管你有多好的学历,你一进入工商界,就等于是个小学徒,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即使你学了满腹的理论,也要在工作中慢慢去求证。如果你自认为比别人懂得多,把别人看成土包子,那些软钉子、硬钉子,准会把你碰得焦头烂额。这种情绪上的苦闷不是你自己找的吗?

基于以上的分析,如果你有志到工商界来谋发展,你不妨把自己的学历放在一边,也不必太重视自己的兴趣,下定决心,脚踏实地地在工作中磨炼自己。当你对工商实务了解透彻了,对老板的生意有了实质的贡献,这时你不必自己炫耀学历,你的学历自然会发生“绿叶”之效。一个工作能力强、学历又好的人,老板决没有不重用的道理。

到工商界工作,不必过分重视兴趣,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工商界的各行各业虽然很多,但其经营管理的法则,却是大同小异的。如果你对推销业务有了经验,不管到了哪一行业,只要对产品的基本知识、市场情况再加以了解,你一定还是个优秀的业务人才。

摸索出兴趣

有一次,所罗门王把一个小女孩领到稻田前面说:“你不是想要一件贵重的礼物吗?我可以赏给你,但你要替我做一件事情,把这片稻田最大的稻穗选出来拿给我。”

小女孩欣然答应。

“但是,我有一个条件,”所罗门王说,“你在经过稻田时,要一直向前走,不许停下来,也不能退回来,更不能左右转弯。你要记住,我给你的礼物,是与你选择的稻穗大小成正比的。”

小女孩一面答应着,一面高高兴兴地走进稻田里。她看到很多结实累累的大稻穗,但她没有把它采下来,因为她心里想,前面一定有比这个更好更大的。既至快走到稻田尽头了,稻穗越来越小,她又不能退回去,于是在悔恨、羞愧的心情下,只好空着手从稻田里走出来,连最小的礼物也没有得到。

有很多年轻人也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刚离开学校校门时,理想比天远大,可是进入工商界之后,并没有受到自认为应受的重视,还是要从最基层干起,心里难免觉得太委屈了,一气之下不干了,认为一定有更好的工作。等混了几年之后,好工作仍然没有找到,而跟自己一起离开校门的人,已由基层升了上去,这时候要你再从基层干起,你感觉到的只是后悔羞愧而已。这种事,实在值得年轻人深深警惕。

因此,你既然决心要到工商界来求发展,大可不必过于重视你在学校里的理想和兴趣,因为将来的演变,连你自己也预料不到的。这也是我们要强调培养工作兴趣的主要原因。

当然啦,如果你一进入工商界,就找到了你理想的工作,而且有了很好的发展,你是属于幸运的一群;如果不是这样,那就需要靠自己的耐心去摸索出一条路来,你除了培养工作兴趣之外,就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了。

如果你坚持自己的兴趣,决不向现实低头,也决不肯屈就,我们不敢说你将来就没有出路,也许会有更大的成就,但你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严格地说,这种性格的人,不太适合在工商界求发展。

问答题:兴趣与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