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3394900000025

第25章

无独有偶,我的一个姐姐,她们家里明明天天做新饭,但是人们天天吃到肚子里的却总是剩饭。

原来,她们家做饭的时候对数量掌握得不好,又担心大家吃不饱,所以每次做饭都要刻意多做一些。下次做饭的时候也不掂量一下,上桌的时候按照我的这位老姐定下的规矩,当然是要先吃掉上顿的剩饭,这样大家都一人盛一碗剩饭来吃,不够的话再盛新饭。结果剩饭都吃掉了,新做的饭又剩下了。下顿再吃新剩下的饭,就这样循环,天天做新饭,天天吃剩饭。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人们天天要吃饭,而且我们都希望吃得更好一些。节约也是必要的,但是像我的夫人、我的老姐这种节约的方法是不足取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核算,吃多少,用多少,买多少,这些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候必要的放弃也是必须的。

把腐烂的苹果吃掉,结果新的苹果又腐烂,微生物无时无刻不在苹果里分裂,腐烂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放弃这些烂苹果其实就是我们选择吃鲜苹果的机会成本;而选择吃烂苹果,放弃吃鲜苹果,放弃鲜苹果就成了吃烂苹果的机会成本。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尤其要注意这种情况。有时候我们可能认为烂苹果丢掉了太可惜,难道好苹果都让它烂掉了再吃不可惜吗?先吃了剩饭,结果剩下了新饭,明天再吃剩饭,这不是很愚蠢吗?剩饭并不是不吃,但是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不让饭菜有剩余;其次,可以考虑把剩饭再放一放,先吃新饭,如果又有剩饭然后明天把这些剩饭合在一起改成大米粥一起吃掉,这不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吗?

前年国家处理了一些陈化粮,并且公开告诉老百姓不能吃陈化粮,对贩卖陈化粮的不法商贩给予了严厉的处罚。但是,我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陈化粮?为什么等粮食陈化到了不能食用的时候才想到处理呢?这不是和吃烂苹果、吃剩饭一样吗?在国家外汇储备极为充沛的情况下,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储备那么多的粮食。虽然突发事件随时存在,但是在中国这么庞大的领土内,很少会发生全国性的粮食饥荒。而且,粮食年年生产,老百姓自己也会有所储备。不仅如此,其实粮食储备的成本要远远大于从国外采购的成本。粮仓的建设成本、粮食的防虫成本、粮食的防霉成本、粮食的运输成本……这是一笔极大的开支。其实国家完全可以将粮食储备的事情交给私人去完成。我们没有必要等到粮食陈化了才想办法处理,理性的经济人会很好地处理这种事情。

说到吃,我又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话,叫“看贱吃穷人”。是说有人喜欢购买廉价的、减价的、过时的、过期的食物,认为这些东西便宜,一旦遇到就狂买一阵。结果怎么样呢?比如过去我们买大白菜,有人喜欢买收拾干净的大白菜,有人喜欢买没有收拾干净的大白菜,然后回家自己收拾。收拾干净的大白菜8分钱一斤,没收拾的大白菜5分钱一斤。而这些没有收拾干净的大白菜等收拾完了一过秤才发现,比购买收拾干净的大白菜还要贵呢!而且自己还花费了一下午收拾的时间。

我的一个邻居就喜欢买减价的东西,那次看见减价的罐头也不问为什么减价,一下子买了10多听,回家一看还有5天就过期了,一下子又吃不了,只好放到柜子里留着慢慢吃。时间长了就忘了,等想起来的时候拿出来一看过期半年了,谁也不敢吃,真正吃到嘴里的就一听,其他都扔掉了。你说这罐头是便宜还是昂贵?

记得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挺有意思,说有一个人家比较贫困,但是他比较爱面子,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从来不喜欢和邻居朋友们说,每当说到吃饭的问题时,他就说:“我们家还行,茄子老吃,韭菜长吃,黄瓜总吃,白面等(饼)子,鸡蛋搁着(糕子)。”不知道底细的人以为他们家的生活真不错呢,但是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茄子老吃,其实是说茄子等老了的时候就便宜了,那个时候再吃;韭菜长吃,是说韭菜长(zhang)长(chang)了的时候再买,那个时候的价格低廉;黄瓜总吃,是说等黄瓜快要成为黄瓜种的时候再吃;白面等(饼)子,是说家里没有白面,等着吧;鸡蛋搁着(糕子),是说鸡蛋在那里放着,不舍得吃。虽然妈妈说的是个笑话,但是也说明了一个道理:物以稀为贵。时新的蔬菜在刚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是比较高的,当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就会降下来。所以合理地选择购买各种蔬菜的时间,是节约的最好办法。既能吃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又比他人少花费金钱。

3.衣服的经济学--也说服装的技术折旧

在我的小学和中学阶段,由于家境不是很好,社会财富贫乏,我们很少穿到新衣服。我在家里排行老三,上边还有两个哥哥,所以我的衣服基本都是拣他们穿过的。虽然有时候不合身,但是我却丝毫没有觉得,每每他们淘汰下来的衣服,我穿在身上还美滋滋的呢。因为当时每个家庭的孩子都那么多,而每个家庭的收入都是那么低,所以家家的日子都是那么过来的。结婚很长时间以后,我的夫人还取笑我呢,因为我们是同学,她说她们女同学背地里都叫我“大布衫子”。

现在就不同了,家家的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市场上流行什么大家就买什么,就穿什么,很少有人用心思考这里面的文章,其实穿衣服的事情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里面是很有一笔账算的。

咱们先从孩子的衣服说起。孩子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常言说得好,不见孩子长只见衣服小。孩子的身体长得快,甚至一天一个样,所以人们说打扮十七八不打扮尿娃娃,就是这个道理。过去家里的孩子多,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给老三,一件衣服能够穿十多年。现在家家就一个孩子,孩子的服装穿了一个季度就基本不能再穿了,就小了,没有了利用的价值,给人都没有人要。所以在小孩子的衣服上投资基本是一次性的,回报比较小。所以,孩子的穿戴不应该购买耐用品、高级品,而应该购买时兴、方便、实用、廉价的。

成人的穿戴讲究就更多了。

首先,购买耐用品一定要谨慎。比如皮夹克、裘皮大衣等。由于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太快,服装的款式、面料变化都非常迅速,基本上是一年一个款式,一年一个流行色,一年时兴一种面料。购买一件这样的高级耐用品一件就要几万元钱,可是款式、色彩、面料一变化,这种东西很快成了古董。虽然衣服还是崭新的,但是却失去了它应有的风采,穿不出去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女人,她们的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崭新服装,但是一出门的时候就抱怨没有衣服穿,为什么呢?因为她们的衣服都过时了,不流行了,虽然是崭新的,但是由于它不合时宜了,它们就已经一文不名了。这就仿佛设备的技术折旧一样,比如你刚刚花两万元买到家一个模拟信号的手机,第二年市场推出了数字信号的手机,你这个手机因为技术被淘汰,手机立刻一文不名了,这就是技术折旧。衣服也一样,也存在着技术折旧。时代发展得越快技术折旧也越快,所以你购买高档耐用的服装的时候要谨慎,对款式、色彩、面料要多方考虑,以免技术折旧使它们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另外对成年人来说,自己购买的心爱服装不应该总是存放在衣柜里,只有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才拿出来穿个一次半次的,这样你的“设备”利用率就太低了,它们闲置的时间太长了,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出它们的作用。很多在合资企业工作过的朋友一定有所体验,他们那里总是要三班倒,虽然人三班倒,但是设备却一刻也不停地运转。这样运转的结果,设备在一年里就可以创造出三年的效益,其创造出的效益是只在正常班里运转的设备的3倍。避免了因技术折旧造成的无谓损失。

因为服装流行太快,这个道理和设备技术折旧的道理是一样的。新衣服你即使不拿出来穿,过两年它也因为技术折旧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这是得不偿失的。现在,对一些高技术的设备来说,技术折旧相当快,甚至也就是三年两年的工夫,服装的技术折旧就更快了。我就是这样,夫人给我买了什么自己喜欢的衣服,我马上就穿到身上,几件心爱的服装不断更换,根本不让它们有闲置的时间,等到把它们穿坏了,它们也过时了,使它们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我的一个朋友却不是这样,他也有几件心爱的服装,但是平时很少拿出来穿,平时的穿戴就仿佛一个古董一样,净穿一些过时的东西。你如果到他的家里看他的穿戴,你甚至会怀疑自己回到了改革开放前呢,他们一家5口在家里的时候,他们的穿戴就没有不带洞、不贴补丁的。新衣服、喜欢的衣服也只有参加一些聚会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而且第二天立刻把它们清洗干净,放回衣柜。

这样,等到过了两三年,这些衣服因为技术折旧,它们失去了真正的价值,他们也不喜欢了,这个时候他们才舍得拿出来穿。所以他们一家穿的衣服总是落后于时代,老是滞后,但是钱一点也没有少花。

另外,穿衣服还要考虑服装的功能,根据服装的功能选择需要的服装,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外边穿的服装,主要功能是为了自己装扮的需要,所以要根据美学的需要,注重款式、色彩、面料;内衣就要多从耐用、舒适、价格等几个角度考虑,保证服装的使用效果和价值的对等关系,是否流行、是否美观倒应该放在次要的角度来考虑。

4.徘徊在两捆稻草之间的毛驴--租房、买房与建房

租房、买房,还是自己建房?这是一个问题,它困扰了我的一个朋友两三年了,他一直这样犹豫着,下不定决心。就像拉封丹寓言里面的那头毛驴,面对身边的两捆稻草不知该先吃哪一捆,最后只好在两捆稻草之间活活饿死。可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人们常常是非常困惑的。

我的这个朋友是一个南方人,老家在苏北农村。改革开放之后和他的舅舅一起到东北干装修,一干就是十几年。开始是住在工地里,后来赚到了一些钱,也想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准备从工地搬出去,这个时候他就犹豫不定了,是租房子还是买房子,或是回老家自己建一幢大房子?

他自己的本意是想在大连买一个三居室的房子,生意场的朋友们却希望他租一个房子,反正家也不在这里,什么时候想离开抬起脚就走,而家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则希望他在老家建一幢大房子,一来光宗耀祖,二来也好跟着借光。拉封丹的驴子面对的是两捆稻草,两种选择,现在我的这个朋友面对的则是三种选择,所以问题的难度可能就更大,他就这样徘徊着,和拉封丹的驴子也差不多,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自己像样的房子,还是住在自己的工棚里,干到哪里就住在那里。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朋友的建议,父母的意见都各有各的道理,但是重要的是在这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选择一个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方案。

我们先分析租房。一般来说租房适合短期行为,就是说我的这个朋友在大连这个地方打算住多长时间。如果是三五个月,最好的方案是租房,租一个什么都齐全的房子,拎着一个旅行包就可以入住,事情办完了就走,比旅店方便,比旅店经济,比旅店舒适。但是,我的这个朋友很明显不属于这个类型,他在大连已经做了十几年生意,无论是生意场还是朋友圈都在大连,而且可以预料他未来的事业也必然要落脚在大连,而且他已经找了大连的女朋友,这一切都说明他在大连居住将是一个比较长久的行为。从经济上来分析,在大连租一个像样一点的三居室,一个月至少要近2000元,一年下来就是2.4万元,10年就是24万元。而且自己处处还要受房东的约束,很多意愿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自己。惟一的好处是节约了资金的占用。

再来看买房。在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一次付清房款,这样可以获得一些优惠;如果资金不是很充裕,可以考虑按揭贷款,分期偿还。因为我的这个朋友是做生意的,所以这里我们考虑按揭贷款购买一套三居室,按100平方米计算,假设每平方米4000元,这样全部房款是40万元,按30%首付计算,首付款是12万元,余款是28万元,按10年付清计算,每个月应该偿还3200多元,但是10年后房子是自己的。而且由于城市土地的有限性,决定了城市里的房子是不断增值的。如果按每年5%的水平增值,10年后这个房子的价格就可以达到65万元。如果这个时候你想回老家定居的话,房子一出手就可以变现,不但10多年白住,而且还会因为房屋的增值,大赚15万元,与租房要付出24万元相比,一收一支,收益多出了39万元。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再来分析一下在老家建房的情况。我的这个朋友的老家是苏北农村,那个地方家家有钱就建房子,房子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象征,是一个家庭的脸面,至于住还是不住倒成了次要的问题了。所以那里走出来的人,无论在哪里发财,都想着要回家建房,光耀门楣。但是房子建好之后,其实就是一个摆设,一个在家乡父老面前炫耀的摆设,一个投资几十万元的摆设。因为一年里有11个月的时间是在外面奔波,只有春节前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够在家里住上一阵,其他时间里这所大房子一直都是在那里空闲着的。而且房子既建好了,里面就不能空着,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具装修一样不少。建一所房子要20多万元,里面的各种装修、家具、电器又要花去10多万元,里里外外要30多万元,一年四季30多万元在那里闲置,不创造任何价值。和城市里的房子不同,它不但不增值,而且还逐年折旧,越来越不值钱。农村的房子由于减免了土地费用,所以房子没有房证,不能抵押,很难出租出去,变现的时候也不值钱。可以说这样一所房子只能算是一个累赘,不能增值、不能抵押、不能变现、不能居住,而且还要付出一定的人力进行定期的看护。同时,由于家里的家用电器等一应俱全,所以在外面的时候就舍不得再购买那些东西,电视没有、洗衣机没有、微波炉没有……生活质量甚至降低到了改革开放以前的水平。所以回老家建房实在是一个最愚蠢的行为,它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这样一分析,问题的答案马上就出来了。可以说,它对那些常年在外面做生意的人们都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最经济的方案是,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初期暂时租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自己买房,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回老家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