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己解脱自己
3394200000003

第3章 调整自己错位的个性(2)

(1)要正确地表现。心理学家建议:有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都能增强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换言之,要通过在小的成功中表现自己,确立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卑心理。

(2)设法正确地补偿自己。盲人尤聪,瞽者尤明,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人的心理也同样具有补偿能力。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采用两种积极的补偿:其一是勘能补拙,知道自己的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是积极的、有效的补偿。华罗庚说:勘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其二是扬长避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读达尔文、济慈、歌德、拜伦、培根、亚里士多德的传记,就不难明白,他们的优秀品质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促成于人的缺陷,缺陷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关键是自己愿不愿意改变,只要下定决心,讲究科学方法,因势利导,就会使自己摆脱自卑,逐渐成熟起来。

(3)要正确地评价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不仅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到自已的短处,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别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这才是正确的与人比较。马克思曾说过,伟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自己跪着。

一个人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这种心理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那么如何来克服自卑心理呢?

(1)要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住。在交往过程中,你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同时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2)增加成功经验。一个人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可见,通过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强和升华。对于自卑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增加成功的经验。这可以由小由少做起,确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已遇到困境,感到自卑时,则可改做一件比较容易成功,或者自己愿意并有兴趣的活动或工作,以便增强信心,免除自卑。

(3)多向名人学习。多读些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扰的名人的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经验,进而鼓励自己自强自信,发挥所长,集中精力,矢志不渝地达到目标。这样,自卑心理也会不驱而散。

(4)学会深层冥想法。日本精神疗法研究所所长小林英夫认为,此法能充分运用潜能抑制自卑感。方法是:配合腹式呼吸,集中想想自己的长处,例如想想小学时期那些令人高兴的事,想想别人的赞美,就拥有越多的自信,不要羞于承认自己的长处,以零为基点,不断去增添它。

4、嫉妒心——害人先害己

嫉妒心是幸福生活的敌人。

青少年常常喜欢与他人作比较,但当发现自己在才能、体貌或家庭条件等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一种羡慕、崇拜及奋力追赶的心理,这是上进心的表现。但有时也会产生羞愧、消沉、怨恨等不愉快的情绪,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专家诊断】

嫉妒心理的发展通常经过三个阶段:

(1)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如自己与某同学相处得很好,对于他的优势名誉、地位等并不想施以攻击,不过每念及此,心中总会感到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味。

(2)程度较深的嫉妒。是由程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的,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压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如对被嫉妒者作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

(3)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向对方作正面的、直接的攻击,希望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这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

当一些青少年开始顾虑到自己的专长,注意起同学的成绩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嫉妒就会特别敏感地表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认识不足,遇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时就会感到不安。另外,青少年容易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对待他人缺少淳朴的善意,处处想表现自己的优越,特别是当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超过自己时就会强烈地希望别人在某一方面不如自己。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学习。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往往成为嫉妒的对象。

>; 爱情。爱情是青少年开始接触的一个问题。爱情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却容易把双方烧得头脑发昏,走向嫉妒的极端。可以说,爱情与嫉妒是一对双胞胎。轻微的嫉妒可以促进爱情,一旦妒火中烧,则容易把爱情之花烧得枯萎,甚至导致杀人或自杀的严重后果。

黑格尔曾经说过:有嫉妒心理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低估他人的强大,通过贬低他人而使自己与之相齐。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嫉妒心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层次的相同性。即所嫉妒的人与自己往往处在同一层次上,或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或是年龄、学识、先天条件都差不多,接受同样教育,面临共同奋斗目标,只是别人占了优势,自己处于劣势,便产生嫉妒心理。

(2)认识的片面性。即不能正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更想不到彼此的差距,往往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而且自视太高,骄纵任性,目空一切,很少自我反省。

(3)心态的畸形性。即看到别人成功比看到自己失败还要难受,只想战胜他人,欣赏对方失败:在此心态支配下,为取得教师信任而打击、毁谤他人,对同学的求教漠然置之;有好资料、好书籍独自占有,概不外传;考试作弊,甚至毁掉、偷走比自己强的同学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等。

(4)言行的公开性。中学生比较单纯、直率,有话藏不住,而且措词不掌握分寸,一旦产生嫉妒心理,就会寻找机会发泄,或冷嘲热讽,或公开诋毁,从而形成难以消除的隔阂。

嫉妒心理的危害性也比较明显:

首先,嫉妒心理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对生活、工作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其次,嫉妒心理容易使人产生偏见。嫉妒,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与偏见相伴而生的。嫉妒程度有多大,偏见也就有多大。偏见不仅仅出自于一种无知,还出自于某种程度的人格缺陷。

其三,嫉妒心理压制和摧残人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对人才的评价和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嫉妒心理的干扰,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时、合理的重用。

其四,嫉妒心理影响人际关系。荀况曾经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能使好友成为敌人。

另外,嫉妒心理还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妒火中烧而得不到适宜的发泄时,内分泌系统会功能失调,导致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心理处方】

>; 坚定沉着,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学会自我满足和陶醉,但切记不是自欺欺人,否则只会更沮丧。当妒火中烧的时候,一定要沉着地将自己所有优点列成一张清单,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优秀。

>; 杜绝造谣生事、恶意攻击的言行。当妒火攻心、气急败坏时,急欲给对方点儿颜色瞧瞧,以为这样会破坏对方的优势。但是往往这类谣言、恶语最终都会真相大白,随之而来的是自己人格形象的蹦极跳。

>; 培养惺惺相惜的情操。我们在武侠小说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节:隐居世外的高人,若干年后遇到青年才俊,发现对方竟然能与自己抗衡,于是将一身绝技倾囊相授。这一人群前进的动力并非来自嫉妒,他们由衷地欣赏对方,在相互切磋中体验高峰感觉,在美好的感觉中实现了自身的目标,因此惺惺相惜者之间多半不会心存嫉妒。

5、吝啬——无私成就大私

吝啬是一种有能力资助他人却不肯伸出援助之手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吝啬行为已不再限于钱财,而是扩展到更宽阔的领域。吝啬破坏了人类固有的仁爱、同情之心,打破了人与动物的界限,破坏了人类社会一切美好的关系。

【专家诊断】

生活中有人称吝啬的人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这只说明了吝啬行为的一个表象,实质上吝啬者的吝啬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冷漠,他们过分看重自己的财物,甚至可以为了蝇头小利而六亲不认。然而,当他们抱着自己辛苦守下来的财富的时候,也许那时才会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贫穷。吝啬会让人失去很多,包括工作、事业,甚至家庭。

吝啬之人都非常计较个人的得失,遇事总怕自己吃亏。吝啬之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财富与利益,为了既得利益,可以六亲不认,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他们对别人的苦楚显得冷漠无情,毫无怜悯之心,甚至落井下石。吝啬之人很少参与社会活动,也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他们不愿帮助别人,因此很少有知心朋友,有了困难也就很难得到他人的帮助。

吝啬的代价是巨大的。有时,别人所求于你的,往往对你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对他而言却意义重大。你给了,虽然有点儿细小的损失,但却得到了一颗感恩的心;你不给,虽然自己毫发无损,却在别人的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凡吝啬的人一般都是自私的、贪婪的。这类人总是嫌自己发财速度太慢,总嫌发财效率太低,总想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因而挖空心思地、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算计集体、算计社会。一般的情况是,在吝啬者口袋里的金钱或多或少地带有不洁的成分,廉耻、天良、真理,都会沉溺在吝啬者的吝啬之中。

吝啬果真能给吝啬者带来愉快吗?当然不能。其实吝啬者的生活是最不安宁的,他们整天忙着的是挣钱,最担心的是丢钱,唯恐盗贼将他的金钱全部偷走,唯恐一场大火将其财产全部吞噬掉,唯恐自己的亲人将它全部挥霍掉,因而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自然永远不会是愉快的。

所以,我们要打破吝啬的樊篱,走出吝啬的灰暗,寻找生命中那一片与人分享的蓝天。

【心理处方】

与人分享和给予并没有资格的限制,再吝啬、再坏的人,只要决心与人分享,就可以透过训练开启慈爱、布施之心。

在商业社会,金钱、地位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似乎在人们的眼中变得格外重要。当人们从穷怕了的时代刚刚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时候,有些人很容易地就成了拜金主义者、唯利主义者,在他们看来,别的什么都无所谓,钱才是好东西,再多也不怕被压趴下。为了钱,为了私利,有的人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犯法,铤而走险。

殊不知,人生在世,除了金钱、地位,还有很多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慈善家,他和妻子梅琳达·盖茨于2000年1月成立了基金会。它是由盖茨教育基金会和威廉·盖茨基金会合并而成的,前一个基金会致力于通过公共图书馆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使用科技资源,后一个基金会注重改善全球卫生保健状况。合并后的基金会总部位于西雅图,由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盖茨及帕蒂·斯通斯福主持。

比尔·盖茨把自己赚的钱很大部分花在慈善事业上,仅2001年,盖茨夫妇就捐出20亿美元给比尔·盖茨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当年全美捐款最多的人。

据了解,迄今为止,盖茨和妻子已经为国际健康事业捐赠了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比尔·盖茨向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自己全部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盖茨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有人说,当你有1美元时,捐出1美分相当容易,但是当你有100万美元时,捐出10万美元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比尔·盖茨做到了,因为他懂得,即使慷慨付出不能保证得到回报,他也不会停止去付出,因为付出的同时,已经收获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如果你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一定要记住:金钱不是万能的,只是用来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罢了。若你不注意发展你的人格而只注意赚钱,那么,全世界银行金库里的钱还不够替你买到快乐!当金钱变为你的生活目的时,恐怕连你的生活也要保不住了。这个时候,你不放弃生活,生活也会放弃你!

所以,在生活中,让我们学会布施吧,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收获。

6、抱怨——真正要怨的是自己

牢骚太盛防肠断!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抱怨,他们抱怨家人、抱怨朋友、抱怨上司、抱怨同事,仿佛只要与他有接触的事或人他都无一例外地抱怨,他们因为这些抱怨每天都在灰暗的心情下度过。其实这些抱怨不仅带给他们自身伤害,还会伤害他人。在抱怨的天空下,每个人都不再轻松,所以,我们要把不满的情绪、抱怨的语言在心中化解,我们要明白生活不仅有苦难、残缺,还有幸福和美好。

【专家诊断】

有的人认为发发牢骚,是对不满情绪的发泄,有易于身心健康,其实不然,抱怨不仅不会给我们带来健康,而且还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曾经有一位好发牢骚的员工愤然离开了好几个老板,抱怨老板的种种不是,三年后,当他在自己最喜欢的事业上被老板辞退的时候,他终于明白是自己一直欠缺必备的能力,而不是原先的老板没有赏识他。

抱怨似乎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它也很容易传染,而且让别人感染上此病后却浑然不知。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抑强扶弱、劫富济贫的心态,对那些超越我们、管理我们的人天生有一种抵触情绪。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认为,富有之所以富有,是源于对穷人的剥削。直到今天,这种财富的原罪始终没有从人们的头脑中消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为富不仁的报道,内容不过是对老板如何奸诈的揭露,以及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