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己解脱自己
3394200000010

第10章 调整自己错位的行为(2)

从赌博活动本身来看,它也具有一些诱发人赌博上瘾的因素。首先,赌博可以赢利,迎合了参赌者的投机心理。参赌者获胜的机会越大,参赌的动机越强。赌注得失的差额越大,对赌徒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赌徒如果在赌场赢了,促使他继续赌,想赢得更多;输了,想把损失挽回,也会促使他继续赌下去。这对赌徒形成一种间歇性的强化机制,使他们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其次,赌博中的激烈竞争能够满足参赌者的好胜心理。参赌者大多好胜心强,希望通过参赌战胜对手,而技术性赌赛活动激烈的竞争,正好满足了参赌者的好胜心理。最后,赌博既可让人寻求到刺激,又能让人逃避现实。参赌项目越富刺激性和冒险性,对以赌博寻求刺激的人吸引力就越大。这些人在强烈的刺激中可以暂时逃避家庭或者社会对自己的压力或责任,达到麻醉自己的作用。

参加赌博无异于慢性自杀,赌博上瘾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无数个幸福的家庭被赌博毁灭。赌博的种类多种多样,但赌注却无一例外都是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归根结底在于部分人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妄想不劳而获。只要人们不从思想上认清赌博的危害,端正求真务实的态度,赌博这个社会毒瘤就难以彻底剔除。

赌徒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大悲大喜的人物。赢钱时兴高采烈,欣喜若狂;输钱时垂头丧气,懊悔不已,甚至铤而走险。然而,无论是赢钱还是输钱,他们都离不开赌场。对此,一般的解释是,赢了钱赌徒还想赢,但输了钱赌徒想要拼命捞回来。所以赌徒才有一种强迫性行为。他们对赌博的渴求与成瘾可以像吸毒者一样达到歇斯底里的强烈程度。可见,赌博是一件伤财又伤身的事情。

从家庭角度看,参赌者赌博要占用大量的时间,缺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时会耗尽家庭财产,背上满身债务。很多参赌者还常会虐待配偶和孩子,导致家庭不睦、对子女教育不良,甚至与配偶分居或离异等家庭悲剧。

从社会角度看,赌博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很多参赌者因为赌博而背负了巨额的债务,从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破坏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治安。

从医学角度看,赌博更是健康的大敌,赌博成瘾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经常参赌之人,喜怒哀乐变化无常,总是提心吊胆,心绪不宁。或因债台高筑,导致家庭失和,因而吵闹或打闹不休,故烦恼、愤怒;或因一夜之间突发横财,又兴奋激动、狂喜等,各种情绪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长期处在紧张激动的情绪状态之中,会导致心理、生理上的许多疾病。

【心理处方】

不得不承认,戒除赌博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已嗜赌成性又要想戒除赌博,那他无异于向自己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赌博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如果想应付或克服赌博癖好,那就必须拥有坚定的意志。首先要认识到赌博的危害性,认识到十赌九输的特点,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并避免出席任何赌博场合,可以培养其他可取代赌博的嗜好,比如钓鱼、看书、打球等。定时运动(如慢跑)及学习松弛的技巧(如冥想或瑜伽),或进行休闲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逛街),借此驱走闷气,控制精神压力,舒缓紧张的情绪。

嗜赌者可以对自己的赌博行为及时进行记录,这样可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的赌博行为,找出赌博的倾向和模式。患者可能会发现,每当自己感到苦闷或失落、手上持有现金,或需要甩钱时,便会赌博。这些记录便可助患者找出抑制赌博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恰当地满足不同的需要。必要时可以给自己定一个限额,无论正在赢钱或输钱,只要赌款达到所定的限额,便立即停止赌博。

5、厌食——自断生命能量之源

厌食症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发生在10—30岁的年轻女性,但也有约1/10的患者为男孩和年轻男子。香港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厌食症及暴食症症状或倾向的人约占一成,而较严重的厌食症及暴食症的诊断人士约有3%。其他年龄层或因职业需要而要维持体重的人也有可能产生,如演员、舞者、模特儿等都有较高的罹患率。此病患者多出现于较富裕的家庭。

【专家诊断】

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关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的易感素质。这类患者常常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追求表扬和赞美、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

有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某些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2)下丘脑的功能异常。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存在明显的下丘脑功能异常的表现,如月经紊乱或闭经;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低;食欲及进食量的异常,情绪低落或烦躁等。

(3)社会心理因素。青春期,女孩伴随第二性征发育而来的是日益丰腴的体形。对此,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苗条的愿望。青春期是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

社会观念左右着胖瘦美丑的标准。在文明和发达的社会中,有一种以瘦为美的认识误区。这就是为什么20多年来社会文明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以消瘦为特征的神经性厌食症患病率却呈明显的逐步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某些职业中,如芭蕾舞演员、时装模特中,该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同龄)的3—4倍。

另外,神经性厌食症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人群;在城市中,私立学校的女生患病率高于普通学校。

【心理处方】

> 神经性厌食症的预防

对于神经性厌食症的预防。慢性的精神刺激及过度紧张的学习负担是青少年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以身材苗条为美,而有意节食者,仅占少数。因此,解除慢性刺激和负担过重的学习是预防或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

(1)情绪预防。本病青春期女性发病较多,表明这一时期性格的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或家中不睦,父母之间的矛盾,家中亲友重病或死亡者,或在学校学习成绩意外的受挫折者等等,均易发生本病,因此保持精神的乐观、心胸开阔是至关重要的。

(2)进行正确的人体美教育。少数病例对进食与肥胖体重具有顽固的偏见与病态心理,以致出现强烈的变胖恐惧而节制饮食,保持所谓体形的美,因此对正确的健康的美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3)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使脑力劳动与适当的体质锻炼、体力劳动相结合,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与休息,可以防止因过分劳累而引起下丘脑功能的紊乱。

>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

1) 心理治疗

包括疏导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如果你的家庭关系紧张,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

2) 行为矫正

主要是体重恢复,可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步奖励性地给予活动自由,这种方式一般要在医院中当患者体重极低时采用。

3) 要注意补充营养,纠正营养不良

严重的营养不良可有生命危险。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在严重营养不良状态下,死亡率可高达10%,因而必须紧急抢救治疗。这时的治疗为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血钾、钠、氯,并进行监测。血浆蛋白低下时。静脉补充水解蛋白、鲜血浆等。贫血应补充铁,服叶酸,补足维生素等。

如果你有厌食症,并长期不进食,胃肠功能极度衰弱,因此进食应从软食、少量多餐开始逐渐增加,不能急于求成。适当给予助消化药:胃酶合剂、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针灸治疗,也可用小量胰岛素促进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

6、暴饮暴食——许多人是撑死的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无法控制地、定期地(根据统计一般每周约两次)暴饮暴食,感觉好像没有办法停止吃这个动作,一直吃到自己难以忍受为止。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20多岁的人身上,并且主要是起源于心理困扰,然后再演变为过度重视食物的摄取和身材的比例。伴随着暴饮暴食而来的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更会折磨的患者身心疲惫,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专家诊断】

吃饭时狼吞虎咽是否就是暴饮暴食呢?其实,尽管狼吞虎咽不利于食物的消化,有碍健康,但它毕竟是个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并且,吃饭狼吞虎咽的人虽然进食的速度快,但是绝对不会吃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暴饮暴食是因为心理问题所致。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无法控制地、定期地(根据统计一般每周约两次)暴饮暴食,感觉好像没有办法停止吃这个动作,一直吃到自己难以忍受为止。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20多岁的人身上,并且主要是起源于心理困扰,然后再演变为过度重视食物的摄取和身材的比例。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苗条身材,随着节食行为的普遍化,暴饮暴食行为的发生率也有显著的上升。

暴饮暴食者往往身材并不肥胖,但他们却十分担心自己的体重上升,而且对于自我的评价相当受其身材所影响,因此往往在大量进食之后,会有羞愧、罪恶的感觉,并且会以催吐、灌肠、使用泻药或绝食等方式来避免体重上升。

暴饮暴食者在心理上有许多相同的特质,例如具有完美主义的倾向,而以过度理想的体重为追求目标。事实上,这样不论是对心理还是生理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持续的暴饮暴食不但不能帮助患者摆脱心理上的困扰,而且让患者永远无法走出患得患失的心理循环。伴随着暴饮暴食而来的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更会折磨的患者身心疲惫,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心理处方】

首先要建立以追求健康为美的信念。外表和身材的完美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一切。要抛弃那种病态的审美观,只有心理和身体健康的人才会是最美丽的。医生会建议患者不断充实自己,不要盲目攀比。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种浮浅的比较中并不明智,人活着应该寻求高尚的竞争目的,如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等。只要不断的学习,适当的运动,人生就会充实起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的人是不会陷入这种盲目的竞争中的。

学会选择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边只是那些重视外表的朋友,那这样的友谊是不会长久的。多结交几个有思想的朋友,他们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并在人们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发出忠告。

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每个人都必须每天摄入一定的食物用来维持自己的需要。所以,要把吃饭当成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千万不可以为了身材就不吃东西。不要过高要求自己的身材。事实上,暴饮暴食的人往往身材偏瘦,只是他们自己给自己订的标准太高。在别人看来,他们已经很瘦了,根本用不着减肥,从健康的角度讲,反而需要适当增肥。

7、异食癖——别让恶习吞掉你的健康

异食癖也称为嗜异症,是指人在摄食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种异常嗜好,对毫无营养、通常不应取食的异物,如玻璃、煤渣、土块、砂石、肥皂、纸张、火柴、纽扣、毛发、毛线等,进行难以控制的咀嚼与吞食。

【专家诊断】

异食癖多见于儿童,他们对较小的物品就吞食到肚子里去,对于较大的物品或较硬的物品就用舌头舔食或放在嘴里咀嚼。他们对进食这些异物感到快乐,不吃就感到难受,所以常常不听从家长的劝阻,或躲着家长暗暗吞食。

异食癖多发生于1岁半至6岁的儿童,而且男孩比女孩多。导致儿童异食癖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是一种心理失常的强迫行为,往往与失去母爱、营养失调等家庭环境的异常状态有关。孩子刚出生时,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嘴,因此碰到什么东西都会用嘴吮吸、咀嚼,稍大一点后,仍喜欢拿到什么东西就往嘴里塞。此时如果无人制止,任其发展,便养成了异食癖这种不良行为习惯。或者因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缺乏照料,擅自摄取食物,日久成为习惯,变成不易解除的条件反射。另外,有些儿童的异食癖也与其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有关,如缺铁、缺锌等。当然,也有少数儿童的异食癖是因为精神发育异常。

成人也会出现异食癖,但是对身体的危害较小。而儿童异食癖的危害也并不在于这种行为的本身,而是在于儿童吃下去后对其身体的影响。由于吞食的异物不同,造成的并发症也不同,如吞服石头、头发、布块等可造成肠梗阻;吞食大量的黏土会导致贫血及缺锌;吞食大量泥灰和金属制品会产生重金属中毒;吞食粪便等污物可造成寄生虫病,等等,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有异食癖行为的孩子一般会有食欲减退、疲乏、腹痛、呕吐、面黄肌瘦、大便秘结和营养不良等症状。

【心理处方】

对儿童的异食癖患者,除了补充体内缺少的微量元素及辅助以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心理治疗。治疗儿童异食癖的常用方法有环境控制法、认知治疗法和正强化疗法。

在婴幼儿活动的场所尽量不要摆放那些外形、颜色吸引儿童且又易中毒或导致机体损伤的物品,如颜料、粉笔等;不要买过小的橡皮擦或塑料制玩具,因为儿童在玩时免不了要用嘴去咬,甚至吞人肚中。切忌玩具食品化,食品玩具化。若玩具做得像某种能吃的食品,或食品做得像玩具,易唤起儿童的食欲和将玩具与食品相混淆,而将玩具当食品误食。

一定的认知对应着一定的行为,同样,儿童的异食癖行为也是与他们对异食的认知相对应的。因此,要改变儿童的异食癖行为,首先要考虑的是改变其错误的认知。预防和治疗儿童异食癖,仅仅控制环境是不够的,特别是儿童三四岁后,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扩大,控制环境就更难了。这时,家长应向儿童进行认知教育,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不能吃的,并形象地描绘一番吃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只有当儿童对异食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会改掉异食癖这一坏习惯。

正强化疗法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而设计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其基本要领是对某种预期行为给予奖赏,以增加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被用来作为奖赏的强化物称为正强化物。一般有:实物奖赏,如食物、玩具等;社会奖赏,如表扬、鼓励等;活动奖赏,如游戏、看电视、去游乐场等。正强化疗法常被应用于治疗儿童异食癖。

在应用正强化疗法治疗儿童异食癖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强化物,要根据患儿的特点投其所好。而且,一种强化物或奖励方式的使用不要太久,否则可能会削弱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