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苦是执迷出不来
3392800000030

第30章 从苦难中解脱出来(10)

后经反复研究,海洋生物学家们才真正解开龙涎香的诞生之迷。原来,它源于抹香鲸的体内,抹香鲸最喜欢吞吃章鱼、乌贼、锁管等动物,而章鱼类动物体内坚硬的“角喙”可以抵御胃酸的侵蚀,在抹香鲸的胃里不能消化,如直接排出体内的话,势必割伤肠道,于是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抹香鲸慢慢适应这种“饮食”习惯,它的胆囊能够大量分泌胆固醇进入胃内将这些“角喙”包裹住,形成罕见的龙涎香,然后再缓慢从肠道排出体外,有的抹香鲸也会通过呕吐排出。稀世香料就这样产生了。

奇怪的是,刚刚诞生的龙涎香不仅不香,还会奇臭无比。它需要在海波的摩挲下,阳光的曝晒下,空气的催化下,臭味才能慢慢消减,然后淡香出现,逐渐变得浓烈;颜色相应也会由最初的浅黑色,渐渐地变为灰色、浅灰色,最后成为白色。白色的龙涎香品质最好,只是它往往需要经过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将杂质全漂出来,方可“修”得此上品。

由此可见:最美好的东西皆需要经过最痛苦的孕育!是啊,因为痛苦,所以珍惜;因为漫长,所以珍贵;因为忍受,所以美丽。其实,世间凡事皆有道,你若希望它绽放,就必然需要积蓄;你若希望它腾飞,就必然需要助跑。任何人不可能一朝冲天。古人说得好,积硅步方能至千里。给自己一个“由臭变香”的过程吧!要耐心等待,切莫急功近利。这样,我们才能收获人生中最珍贵的“龙涎香”。

3、苦难是在考验你的适应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人们越来越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以胜任各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学生们很惊奇,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笑呵呵地说:“在我看来,奋斗包含两个层面——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闹。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隙、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

“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奋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

为了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蚂蚁必须发展不同的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使得蚂蚁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以生存。

正如南加州大学领导学院创办人华伦·班尼斯在《奇葩与怪杰》一书中所说:“适应力是每个人在面对生命的起伏不定与阴晴圆缺时,仍然能够活得精彩的能力。有人能从磨炼中吸取智能,有人则在类似的经验中受伤屈服,成功的领导人和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于此。”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了,给了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小和尚高兴地说:“草籽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惶地说:“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草籽多,小鸟是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

“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冲走了,怎么办呀?”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读这道禅的感悟是: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只要付出了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

考察天地间最能顺其自然,不刻意强求的,恐怕非水莫属了。

水的智慧是一种很高超的智慧。水没有一定的形态,但善于变化,适应任何形势,最后能取得胜利。所以,做人就要有水的智慧。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的智慧是一种很高超的智慧。

曾经协助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的大将军黑田孝高,善于用水作战,曾经用水攻陷了久攻不下的高松城,因此,在日本历史上有“如水”的别号。他曾经写过“水五则”:

一是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二是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

三是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是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宽大度量的,是水。

五是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雨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水智慧是一种很高超的智慧。这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最值得学习的一点是:水没有一定的形态,但善于变化,最后能取得胜利。这个世界并没有阻力,只有不知道像水一样变化,善于适应的人。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你自己。与社会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所谓融合并不是庸俗的妥协,而是一种智慧,是少走弯路。

人在改变环境的过程中,常常感觉新的环境与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不适应,这个时候,你的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抱怨什么都改变不了,只有个体去适应环境,没有环境来适应个体的。

王蒙说:“就是知道世界上并非只你一人存在,就是知道世界上除了你的愿望还有另一种或另几种愿望,除了符合你的方向的行动以外还有逆向的及旁向的努力,事物发展的可能除了你希望的可能以外也还有另一种或另几种可能,就是承认世界的状况并不是决定于你的一厢情愿。”

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环境不可能因你而改变,迫切应该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人类可以经过改变自己而改变命运。

保罗·迈耶是美国商业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经商的天赋,可他却酷爱诗歌,发誓要成为诗人,也许缺乏灵感,他的诗歌很平庸、苍白。然而,他还固执的在这条道路上苦苦地探索着。

有一天,他在花园里散步,忽然一阵强风急驰而来,将他身边一棵大树上的鸟窝吹落在地。大风过后,正当他看着地上的鸟窝伤感时,他却惊喜的发现两只小鸟已经在树上又筑新窝了。这时,他喜上眉梢,刹那间他仿佛领会了人生的意义,必须学会改变自己,如同鸟儿一样,心爱的窝儿被毁,可以重新再做。于是,他不再执迷做一个诗人,开始步入经商的道路,仅仅几年的工夫,他就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上,人生在经历复杂坎坷,也曾苦苦寻觅,追求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也许有时心情郁闷,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或者对自己的发展不满足。当面对这种情况时,有人选择等待,或寄希望于明天,结果机会悄然溜走,只能羡慕别人的成功,增添自己的烦恼。

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

鸟窝的故事告诉你如果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学会改变,会使生命得到升华。学会改变才是一种真正的超越,一种真正的战胜自我的强者姿态。

改变是常态,虽说倾向安稳是人的本性,但变化要是无可避免,与其消极抵抗(这样做是对自己不利的),不如积极迎接改变。正如李嘉诚在清华演讲时说:与其羡慕别人的多姿多彩,与其慨叹命运的不公,不如大吼一声,抖落身上的尘土,向命运发出闪电般的挑战!

改变是人生中清醒的选择,只有学会改变,脱胎换骨地改变,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对待生活的转机,渡过风风雨雨;学会改变,才会拥有一份成熟,才会生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你能够改变自己——但你必须愿意努力去改变。

老罗斯福总统曾经写道:“没有人曾经制订,而且将来也永远没有人制订使人成功的法律,一个人要想成功,只要运用那些一直是成功先决条件的美德——努力工作、才智过人,以及坚定不移的毅力。”

所以你要在心像的大世界中努力,在现实社会中改进你自己;同时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新世纪。

古希腊人说:“哲学就是爱智慧。”生活智慧的结晶,就是生活哲学。

你的生活哲学正确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个人能否幸福和成功,决定你生活的质量如何。你是一个令他人钦佩的高尚的人吗?你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具有健康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令人怀念的人吗?你的墓志铭将是什么?这些问题很难回答,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过有目的和意义的生活,你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

4、苦难是在考验你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份先天的礼物。有的人的礼物大些,有的人的小些。但这并不是说,创造力不能在后天的生命中发展。打个比喻,先天的创造能力就好像是个盒子。天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就好像盒子有大有小一样。当你有意识地去培养、发展你的创造才能,你的创造能力的盒子就会装进更多的东西。当你能够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发挥到极致,你的创造力的盒子就是满的。

面对苦难,你能否创造梦想的幸福,这是对个人创造力的最大考验。

创造力和幸福是什么关系?

拿破仑·希尔说,创造力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创造力看作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造力是生活的最大乐趣,幸福寓于创造力之中,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似的创新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

以上这些论述深刻的揭示了创造力与幸福的内在联系,说明创造力是获得幸福的源泉。

之所以说创造力是人类获得新的幸福的源泉和动力,就是因为幸福是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所追求的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然而怎样才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呢?要靠劳动、靠工作,为事业奋斗。而人们需要的内容不断发展的,需要的层次是不断提高的,旧的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要满足了,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就要靠创新。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人的幸福和成功与否也在于创新。

事实上,可能有的人天生就带了个比你的大得多的盒子。但这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后天的努力。努力地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你的创造力的盒子就会装得更满。一个装满了的小盒子,要比一个空荡荡、轻飘飘的大盒子更有分量。

罔达修士是这样描述创造力的。他把创造力比做一台引擎,一部发动机,要经常使用它,并且注意保养它,这样当你需要时,它就能在压力下工作得更好。但是,如果你把你的汽车丢在雪地里几个月,车的引擎就很难发动得起来。

有人说:“创造力是一种智力肌肉,只要愿意并且知道如何锻炼它,你就能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你瞧,创造和创造力,也没啥了不起,只不过是你对“智力肌肉”的锻炼呢。创业的激情与理性告诉我们,只要情理兼备,幸福就在前头。

《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对创造力给我们一个形象的解释: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于衣服就行了。”

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教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他就答应了。

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

世界上用这样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人简直就是不胜枚举。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感触颇深地说道:“能有今天,我当然不会忘记卡耐基先生,他的课程教给了我一个司空见惯的秘诀,而这个秘诀我尽管经常与它擦肩而过但过去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来对待。而现在我却要说,创造力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