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3392700000005

第5章 鲜能(1)

“德行就是中道”,中庸就是人生至高无上的道德境界。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

“中道行为使人成功”,“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

正因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所以难以把持。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两端中寻求契合点,在动静变化中做到恰到好处,的确是件很难的事。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①!民鲜能久矣②。”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最好的德行了吧!但人们很少能够做到,这种状况已经很久了!”

注释

①至:极致,顶点。

②鲜:少,不多

活学活用

藏锋露拙,匿锐示弱

有个成语叫“锋芒毕露”,锋芒本来是指刀剑的尖端,人们时常用它来比喻一个人出众的才干。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无锋无芒,那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也不会取得成功。所以有锋芒是对一个人才干的肯定,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出来既有必要,也是应该的。然而,锋芒是可以刺伤别人的,当然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还是得多加小心。“中庸”思想要求为人处世无过无不及,要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如果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就很容易导致失败,甚至会丢了自己的性命。

《庄子》里面有这样一则寓言:吴王乘船渡过长江,登上一座猴子山。猴子们看见国王率领大队人马上山来了,都惊叫着逃进树林里,躲藏在树丛茂密的地方。而有一只猴子却十分从容自得,抓耳摸脑,在吴王面前窜上跳下,故意卖弄技巧。吴王很讨厌这只猴子的轻浮,便张弓搭箭,向它射去。这只猴子存心要显露本事,因此当吴王的箭射来时,它就敏捷地跃起身,一把抓住飞箭。吴王这下真是火了,转过身示意随从们一齐放箭,这时箭如雨下,不可躲闪,那猴子终于被射死了。

这里所说的要“藏锋露拙”“匿锐示弱”,并非是要人埋没自己的才能,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招来祸端,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专长。在社会交往中,要使别人知道你,当然先要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单单从言语行动方面努力的话,就难免在言语或行动中暴露锋芒。你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周围一些有人缘的人,往往看起来都是毫无棱角,无论是他的言谈还是举止,个个都是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其实他们之中,有的才能要远远高过你。他们个个都很“讷言”,但其中颇有能言善辩者;他们好像胸无大志,其实不乏雄才大略、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都不肯在言语行为上表现出来,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锋芒便会得罪别人,得罪别人就会成为自己的阻碍,成为自己的破坏者;行动锋芒便会招人妒忌,别人妒忌就成为自己的阻力,也必定成为自己成功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四周,都是阻碍或阻力,都是破坏者,试想你还能做成功什么事呢?

战国末期韩非与吴起、商鞅的政治思想一致,著书立说,鼓吹社会变革。他的著作流传到秦国,被秦王赢政看到,极为赞赏,就设法邀请韩非到秦国。但才高招忌,韩非到了秦国以后,还没有得到秦王的重用,就被李斯等人诬陷,屈死在狱中。宏图未展身先死,纵使满腹经纶又有何用呢?如果当时韩非不是招摇显露才华,而是谦卑抱朴等待时机,或者婉转上奏,或者另投明主,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相信他不仅仅就是一个思想家,应该会成为一代名臣,而不是一个悲剧人物了。

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某人年轻的时候,就拥有所谓“三头”的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以为别人都不及他。刚刚踏入社会还是那样锋芒毕露,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但是幸好,总算觉悟得快,一经别人的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也消除了不少嫌怨,但是无心之过还是难免的,终究在事业上遭到了别人的排挤和打击。

《易经》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里的“器”即是一个人拥有的各种才能。当然,一个人没有才能是不足为道的,但是有才能一定要在特定的时候表现出来,这样才不会伤人伤己。千万别学那只爱出风头、招摇卖弄的猴子,若不然,就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成大事者,自律自重

大部分拥有顶级成就的企业,都是善于自律的企业。他们的领导人都具有这样一个品质,那就是极其善于控制自己。他们很清楚自律者才能律人的道理,清楚以身作则的作用。所以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行为的标准。这为他们树立了威望,赢得了员工的拥护,同时也使很多政策能够很好地被执行。

比尔·盖茨创建并壮大了微软王国,被评为世界首富,他的顶级成就,就是源于他的高度自律。

比尔·盖茨只是哈佛大学的一个二年级的肄业生,他不仅没有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甚至连本科文凭也没有获得。但是,他却成了“计算机革命的点火人,软件的天才”,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慧、思维致富的人。比尔·盖茨的成功与他超强的自律能力是分不开的。正如他本人所说:“我个人以为,既然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我们就不能太善待自己,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够最后取得事业的成功。”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工作和学习上,从不轻易放松自己。在中学的时候,他就靠自学、靠钻研,掌握了高深的计算机技术。

比尔·盖茨的成功,再一次验证了西方的那句谚语:成功是1%的天才加上99%的汗水。比尔·盖茨是科学研究者,也是企业家,令人欣赏的是两个角色他都扮演得极其成功。

比尔·盖茨出生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自小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威廉·盖茨是一位杰出的律师,母亲是华盛顿大学评议员及第一州际银行董事。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将盖茨送进管教严格的西雅图湖滨私立中学就读。也就是在这里,盖茨接触到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两样东西——自律的品质与电脑。

自中学8年级起,盖茨便从来没有闲暇时间,经常坐在电脑桌前不知黑夜白天地从事电脑程序设计,经常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然后吃一个汉堡,也不确定是中餐或晚餐,再趴在桌上睡几个小时。他甚至可以免费为别人设计软件,只为了有使用电脑的机会。

1975年的冬天,盖茨从MITS的Altair机器得到了灵感,看到了商机和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于是就给MITS创办人罗伯茨打电话,说可以为Altair提供一套:BASIC编译器。罗伯茨当时说:“我每天都收到很多来信和电话,我告诉他们,不论是谁,先写完程序的可以得到这份工作。”于是盖茨和他的同伴保罗回到哈佛,从1月到3月,整整8个星期,他们一直呆在盖茨的寝室里,没日没夜地编写、调试程序,他们几乎都不记得寝室的灯几时关过。最后,他们终于成功了,两个月通宵达旦的心血和智慧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BASIC编译器,MITS对此也非常满意。两个年轻人,当别人正在花前月下享受生活的时候,他们却为了自己的梦想,不得不用自己高度的自律精神,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

一直到后来正式创立微软公司,盖茨也才19岁。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冲劲十足、精力充沛的盖茨和保罗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和劳累。他们在一间灰尘弥漫的汽车旅馆中租用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旅程。他们挤在那个杂乱无章、噪音纷扰的小空间中,没日没夜地写程序,饿了就吃个比萨饼充饥,实在累得受不了了就出去看场电影或开车兜兜风解困。

盖茨一直是一个以工作狂而著称的人物,即使到了39岁结婚的时候,他还经常加班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对于以前任何一个亿万富翁来说,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事。尽管微软公司一向以员工习惯性加班拼命工作而闻名,但那些工作得眼冒金星的员工还是心悦诚服地说,他们之中几乎没有谁能比盖茨更能这样严格地对待自己。

他每周工作差不多60个小时。虽然他每年能够休两周的假,但他还是会利用这个时间来看看软件,以便能够跟上现在迅速变化的形势。比尔·盖茨曾说过:“我热爱我的工作,所以我也喜欢长时间地工作。”

他的人生哲学是:我要赢,赢就是我的哲学,赢的本身就是目的;他的目标是:向前,向前,充满活力;他的风格是:永远先人一步;他的胆识是:向万有引力挑战。这些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而这些所有的要素,全都靠严格的自律支撑着。

其实,在通往微软帝国辉煌的道路上,盖茨经历过无数次极端痛苦和无奈的选择,每当他的价值观与事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他的自律精神就会立即发挥作用,帮助他维护好自己的事业。

比尔·盖茨证明了自律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没有任何人可以在缺少它的情况下获得并维持住成功。甚至可以这么说,无论一个领导者有多么过人的天赋,如果他不运用自律,就绝不可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自律能促使领导者步步攀向高峰,也是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得以卓有成效地维持的关键所在。

在心理学上曾有个很有趣的实验,用镜子来测试动物知不知道什么叫自我。

实验者先把一面镜子放进黑猩猩笼中,十天之后,将黑猩猩麻醉,在它额头上点一个无臭无味的红点。黑猩猩醒来后,镜子还没有放进来前,它并不会用手去摸额头,但是当镜子放进笼子后,黑猩猩一看到镜子中的“倩影”,便立刻用手去摸额头,而且用力去搓,表示它知道镜中是自己,而且知道自己原来是没有红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