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些企业也盛行这种方法。在工厂里专门设一房子,里面挂着经理、老板的像,对他们有意见的员工大可去房间里大骂,直至发泄完怒气为止。
当你遭受不公平待遇时,大有心中怒气冲决之势,不妨你确立一个“假设敌”,把无限不平之气都发泄在它的身上。张先生性情十分急躁,一次受领导过火的批评,满肚子怨气,欲以拳脚功夫施以报复。他一位年老的朋友见状,忙把他拉到菜地,命其挖土。他下意识地刨个大坑,尔后填上,再刨、再填,如此反复,终于雨过天晴。
另外,以笔作武器,将心中的话儿倾注在纸上,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宣泄方法。通过写诗、记日记,可以有效地宣泄郁积在心头的不平之气,使情绪恢复平静。同时,对创作者尤其宝贵,它可体验人们在情绪失衡状态下的感受。不然,作家就难免“扯谎”、“诽滂”和“诬蔑”,或者“乘机发表浅薄而苍白的思想倾向”。
有些烦恼未必要依靠外来物宣泄,心胸放开阔一点,也可以自我宣泄。一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二来不会把烦恼转嫁于他人,这样你就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因为人们总是乐于和开朗的人打交道。
总之,一切逆境都不是生活的最大不幸,最大的不幸是没有能力应付突如其来的厄运。任何愤怒、消沉、自暴自弃都不能抵抗逆境,只有化愤怒为力量,借恶运磨炼意志,人们才能扭转不利的局面,成为生活的强者,同时,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的土耳其人挺起了腰杆,同仇敌忾,团结一心,打败了甘当帝国傀儡的希腊。帝国主义恼羞成怒,准备严惩土耳其。它纠集了法、意、美、日、俄、希腊等国代表,与土耳其在洛桑谈判,企图胁迫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政府派出外相刻樽,意在恫吓、威逼土耳其就范。
刻樽身材魁梧,声如洪钟,是名震一时的外交家。与英国外相相比较,土耳其派出的代表伊斯美则相形见绌了,伊斯美不仅身材矮小,耳朵还有些聋,在国内国际均属无名小辈。刻樽当然不把伊斯美放在眼里,谈判中他态度骄横、傲慢、嚣张。其他列强代表也盛气凌人。
然而处在这种氛围中的伊斯美却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精心选择着外交辞令,一板一眼,有条有理,有章有法,毫无惧色。特别是他的耳聋具有“特异功能”,对土耳其有利的话他都听见了,不利的话他好像全没听到。当伊斯美对列强们提出的苛刻条件概不理会,只顾提出维护土耳其的条件时,英国外相刻樽雷霆大发,挥拳怒吼、咆哮如雷。恫吓、威胁不断向伊斯美劈头盖脸压来,各列强代表也气势汹汹、咄咄逼人,那种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伊斯美虽然有些耳聋,此时对于刻樽盛怒之下发出的“超强度”刺激信号,当然是句句听得清楚。但他仍坐在那里若无其事,耳聋一如既往。待刻樽声嘶力竭叫嚷完了,他才不慌不忙地张开右手,靠在耳边,将身子移向刻樽,十分温和地说:“您说什么?我还没听明白!”意思是请刻樽再重复一遍,气得刻樽直翻白眼,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刻樽的暴怒是由对立意向引起的激情,是由当时的情绪、氛围引起的心理压抑的一种急迫宣泄。这种激情的宣泄,犹如突然爆发的火山,势不可挡,时间短暂而震动强烈。不过,这种激情是很难再现的。伊斯美的耳聋对策,不啻于对刻樽进行情绪控制的心理战术。伊斯美用他的“特异功能”——耳聋,控制了整个谈判局势。在将近3个月的谈判中,据理力争,游刃有余,终于以土耳其的胜利而告结束。
伊斯美的这种作法,不仅使谈判获得胜利,而且自己不生气,让对方更生气,这从养生的角度,也是值得借鉴的。
尘世喧嚣,人生真是难得有机会静下来。那么,静下来干什么?恐怕读书是最好不过的了。
读书需静,静宜读书。
读书摆脱了功用的实用主义,把读书看成修身之必需,这样书才能读出味道,读书才能不浮躁,静下心,持之以恒,心静、明理的结果必然是学习上的持恒。
这点曾国藩的家书中讲的很透彻,他说,做学问的路子是没有终止的,而总以“有恒”这两个字为主。我往年在这个问题上最没有恒心,近年以来稍微做得好一些,但还是没有做到纯静熟练。自从今年七月初一日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天临摹字帖100个字,抄书100个字,看书至少也做到不下20页,多则不限数目。自从七月份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100卷,《归震川文集》40卷,《诗经大全》20卷,《后汉书》100卷,都用朱笔加以圈点批札。
虽然我每天的事情很多,时间很忙,但我也坚持做好本天的学业,不因为昨天耽搁而今天去补做,不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预先做完。各位弟兄如果能像我一样做到有恒如此,那么虽是四弟这样中等资质之人,也当会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这样上等资质之人呢?……我日夜反复思索,觉得只以“有恒”二字相告各位弟弟,殷切希望你们时刻把这“有恒”二字留存心中。
曾国藩在信中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他的各位弟弟,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但集中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有恒”二字。只要有恒,上等才思之人可以成才,中等才思之人亦可以成才。这一观点,确是曾国藩对治学经验的总结,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若要持恒,就必然使学习时间长,就要处理好读书和做事的关系。能否完成并做到持恒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善于挤时间学习。
以上所谈的,大多是一个“静”字。
从乐生的角度讲“动”,应更多地理解为运动。而这运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体育运动或肢体的运动,大脑也要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欧阳修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散文、诗词都写得很出色,后人认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光辉的一页,而且在体育方面,重视军事习武,经常参加旅游、射箭、下棋等活动,特别是在养生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主张。
欧阳修自号“无仙子”,反对妄意贪生去追求超脱自然规律的成仙得道。他认为“自古有道无仙,而后世之人知有道而不得其道,不知无仙而妄学仙,此吾之所哀也。”“道者,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长生既无药,仙境不可到,人生不免死。”他大胆否定神仙的存在,批驳长生不死的迷信思想,这种科学的认识,在当时是相当可贵的。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这是欧阳修养生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天地万物之自然,物生有常理。”人若善养其生,就必须顺其自然的规律,绝不可以躲进深山炼丹弄术妄意贪生而愚昧地伤身害己。这也就是他说的“上智任之自然”的观点。
欧阳修提出的顺其自然养生之主张,并不是消极地放弃一切活动,而是要“寓心于有益之物”。他很注重游戏和休息娱乐等活动。他经常郊游,并创造条件和百姓一起活动。他把韩稚圭送给他的芍药花栽种在郊外的丰乐亭附近,以便吸引更多的人郊游。欧阳修还经常做射箭游戏,写了《九射格》。他还在郊游中搞射箭、下棋等活动,把一切活动都游戏化了,为锻炼身体、陶冶性情服务。当然,欧阳修热心于郊游、棋、射等活动,并不是单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寓心于有益之物,以有利于养生。他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于酒也。”他并不醉心于酒,而是醉(寓)心于山水之间,他把游戏作为寓心于有益之物的养生手段。可见,欧阳修的养生之道,在古人当中是比较独特的。
欧阳修批判神仙长生,提出“人生不免于死”,主张“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并且应当“善养其生”。这些认识与做法,在现代也有其进步意义和借鉴的价值。
6、身与心的平衡
身为国士,心为君主,君在域中,无所不能。
身心健康,是活得成功的一种具体体现。而且,心的健康或曰精神的健康甚至比身体的健康更重要。
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幸的人。在她9岁的时候,就失去了视觉和听觉,陷入了永久的黑暗与沉寂之中。她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她创造了世界上罕见的奇迹,被称为与拿破仑同样伟大的人。
美国大财阀洛克菲克家族的子孙们,拥有几十亿美元的家产,生活优裕,身体.健康,然而他们又为人类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甚至无聊到了这种地步:用绒布做馅给客人们吃。这,是幸运儿的不幸,他们是精神上的病夫。
我们主张强身健体,因为没有健康的体魄,生活再美好,你都不能很好地去享受。没有健康的体魄,你即使在事业上成功了,也要比正常健全的人多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和代价。
但是,正如前文所举过的例子说明的,有了健康的体魄,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灵,而健康的心灵,靠自己去修养。
孔子说:“做君子好比射箭,自己不正就射不中目标,不中目标就要反省自身,寻找各方面的原因。”古代圣人们还说:“你真诚地修德于心,饱学于身,自己的行为无所为而为,无所求而求,自然上可格天,下可格人。不祈求于天而自得人助,不求于人而自得天助,正是所说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所以孔子说:“不担忧自己得位置,担忧的是自己不能立志。不要害怕自己没有知识,去求取、探索、努力,就能得到知识。”又说:“君子谋求的是道理,不谋求吃喝;君子考虑的是道理,不担心贫穷。”这样,才能超越人生,呈现伟大!
如何做到自我净化、自求多福呢?紧要的大戒大忌有八项:
一是戒私心。陆桴亭说:“名与利是天地间公共的东西,利只有属于公才广大,名只有属于公才光荣。小人自以名利为私,而名利二字,始终有目的途径。从圣人看他,必使他得到名声,必使他得到俸禄,名声何曾不是有气味的东西。”一私就万事都私,一公就万事都公,这是要从心上去分辨的。至于从事情上看,天下都会人人可见,无需这里多费口舌。
人们最难除去的就是私心。说起来差不多人人都能说,做到就实在困难,几乎千万人中难有一二。谁不对自己有私心,不对子女有私心,不对父母有私心?!我们试着冥思静想,自我反省所存心动念与一生的行事,便知这里所言不谬。想丢开常情,而存道心,除去人欲而存天理,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老子说:“我之所以有大灾难,因为有我这副躯体;如果我没有这副躯体,我还怕什么灾难?”所以只有以大公无我的心,才能克制私心。
大抵要减要灭,不外乎从事情上去减去灭,从理上去减去灭,从心上去减去灭。这三点总能体验到:天下越是为自己的人,越不能有自己;越自私的人,越不能成就于私;只有以天下为大公的人,才能成就天下的大私。这就是说:大公能成就大私,无我能成就大我。真正做到舍己为人,舍己为天下,才有一个大我的存在。如果单从私出发,仅能成就一个小我了。能从公字出发,从公字上去存心立身做事,则一切都大有益处。这就是戒私心。
二是戒骄心。天玄子说:“作为领导,居在大位而像五位一样,胸怀大德却像没有德,有大智慧却像没有智慧,有大功却像没有功。既不以君临天下而傲视天下,也不以老师的态度面对天下而训示天下,更不能以威风临天下而怠慢天下,这都是自亡而丧失天下的道理!”所以要虚心待人,以恭敬的态度敬人,以谦下的态度—F人,这就是限制骄心。
什么是骄心?骄心也就是慢心与傲心,只要稍微有点才华,稍微有点成就的人就容易犯这个骄傲之心,君临天下的人最容易犯。以刘邦的豁达,对士人尤其害怕有骄傲的心理,何况不及他96人呢!因为最高领导人的手上操纵着名利、爵禄、赏罚、夺予、生杀的大权,可以使人富贵,也可以使人贫贱,甚至要你死就得死,要你生才能生,所以很容易傲视天下,认为天下谁人都不如我。于是,便容易产生奴役天下,或者是师临天下的观念,这都是领导人的最大禁忌。奴役天下,招来的都是奸诈小人之才;师临天下,招致的必是犬马庸碌之才。像那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的圣贤人才,绝对不会甘愿老死荒野。
三是戒偏心。天玄子说:“要想戒去偏心,只有以自己的公心对待天下人,以自己的正心对待天下的事,以自己公平的心了断天下的理,以自己的虚心应付天下的万物。”这样,就能全心虚静灵明,没有什么东西遮挡得住,自然是不偏不失。人心这个东西,不能有所击,有所执,有所蔽,有所固。击就使它劳累,蔽就使它不神明,固就使它固板,执就使它拘泥。
人之所以不能正心,就是有偏心;人之所以不能直心,就是有邪心。好恶之心,人人都有;知见之心,人人都有;爱憎之心,人人都有;亲疏之心,人人都有。有了这些心,必然会执守这些心,执守这些心就会拘泥这些心。
固执就会丧失,拘泥就会闭塞。作为领导,不偏向自己的喜好、知觉、溺爱、亲疏,就不会失于自己的憎恶、亲疏与不知,不仅是这样,还要有人之常情,还要有民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