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3374400000022

第22章 忤合六:知己知彼,掌握主动权(3)

在南军高级将领罗伯特·李将军的营地附近,一个神父遇到了一群孩子。孩子们手里拿着钱,问神父什么地方可以买到面包和巧克力。

孩子们说:“我们已经两天没有吃到面包了!”

神父问:“你们的父亲呢?”

“我们的父亲都是李将军手下的军官,他们也是几天没有吃到面包了。他们给我们带回来的马肉太难吃了,嚼都嚼不动。”

在战争期间,有关人们缺穿少吃的新闻到处都是,对这条新闻,开始的时候,亚默尔也没太在意。可是他突然感觉到有什么不对。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条非同小可的消息,这里面有很重要的关于南北战争的信息!

他是这样分析的:南军供给缺乏是大家都知道的消息,不足为奇,但是南军的大本营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却是很重要的事情。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已经到宰杀战马的地步,不用说,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他的结论是: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

时机来了,必须马上行动。他马上与东部市场签订了一份以低于市场2%价格的卖出猪肉的合同,交货期限是10天以后。合同刚一签订,当地所有经销商都大骂亚默尔疯了,把猪肉的价格压得这么低!在这些人的眼里,亚默尔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这样做,毫无疑问,是把大把的美元往别人的口袋里扔,只有疯子才会这样做。于是,很多人都想趁机大捞一把,纷纷找亚默尔订合同。亚默尔来者不拒,几天之内,又签订了一批合同。

亚默尔的这一赌注可算是压对了地方:就在合同签订的几天之后,战局和市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猪肉的价格一下子降到比亚默尔卖出的猪肉的价格低25%。那些经销商们一时间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就是这一笔交易,亚默尔就赚了100万美元!

亚默尔说:“我准时地抓住了那条消息所反映出来的信息。要是我有一点犹豫,这100万美元就进别人的腰包了。我的法宝有两个,一是信息,二是快捷。”

一条小小的信息有时候就蕴藏着无限的商机。有的人及时地发现并抓住了它,有的人则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亚默尔的商机和灵感都来源于报纸上的一条新闻。每天阅读报纸上新闻的人何止千万,但是真正抓住了商机的却只有亚默尔。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有心人”,用发现的眼光在各个新闻之间寻找着有利于自己的新闻信息。他首先是博览,所以能知道南方的战况,然后再结合另一条消息的实际情况,从而挖掘了商机。

要想做聪明的自己,就要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情,也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能抓住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为成功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而在那个领域中,你是唯一的开拓者。

抢先开口巧妙拒绝

当你预知别人将要说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或让你办一些你不想办的事时,你可抢先开口,给予明确的暗示,把对方的要求堵在嘴里,达到拒绝的目的。

曹操准备攻打吴国。吴国主将周瑜足智多谋,精通兵法,是曹操灭吴的一大障碍。于是曹操派蒋干去东吴说降周瑜。

蒋干风尘仆仆到了江东。周瑜听说蒋干来了,便知道他来干什么。于是决定来个先发制人,挫败蒋干的企图。

一见面,周瑜便开门见山地说:“子翼不辞辛苦远道而来,是为曹操做说客的吧?”蒋干没有料到周瑜竟有这一手,支吾了好久,才说:“我们老朋友相逢,怎能说到这些呢?”席间,周瑜又对众将说:“这是我的同窗好友,虽然从江北来,却不是曹操的说客——你们不要怀疑。”并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说:“你佩上我的剑作监酒,今天宴饮,只叙朋友交情,如有谁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就斩了他。”蒋干大吃了一惊,始终不敢开口提劝降之事。宴后,周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生于世上,遇到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听,计必从,祸福与共,即使是苏秦、张仪、陆贾、郦生那样的人再生,又怎么能说动我的心呢?”就这样,周瑜采用抢先开口的策略先发制人,使蒋干始终不敢提起半句劝降的话头。

抢先开口重在一个“抢”字,贵在一个“先”字。当你了解别人将要说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或让你办一些你不想办的事时,你可抢先开口,或封、或堵、或围、或压、或劝(明确告知对方免于开口)、或截(打断对方的话题,用其他话语岔开)。这样就能牢牢掌握交际的主动权,达到拒绝的目的。

细析起来,周瑜抢先开口的策略可谓颇有“心计”:

先封——抢先一步,单刀直入,直接点破蒋干来吴的企图,先封死蒋干的口,使之不便开口。

再压——在酒席上,派太史慈作监酒官,并且明定“只叙朋友交情,如有谁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就斩了他”,使蒋干慑于酒令而不敢开口。

后围——以“大丈夫生于世上……祸福与共”等话来堵蒋干。这番话慷慨激昂,晓之以义,导之以理,就等于告诉蒋干,是大丈夫就当如此,只有小人才会反其道而为之。如果蒋干不识时务,硬要说出劝降的话来,岂不是把周瑜和他自己都当成小人吗?又使蒋干难以启齿。

紧接着前几句话,顺势说出了“即使是苏秦、张仪……又怎能说动我的心呢?”暗示蒋干不需开口,不必枉费心机白费口舌了。这样一环扣一环,自始至终压着蒋干,使他欲说不能,欲说无词,计划全盘落空。

有一个个体户赵某,听说县长的公子正在四处借钱,而且马上要来找他。他知道这钱如果一借出,就有可能变成打狗的肉包子,有去无回,但又不能直接拒绝,得罪了这位公子,以后的生意恐怕就不好做了。

怎么办呢?

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县长的儿子刚一进家门时,他就立刻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去呢。这两天可把我急坏了,有一批货非常便宜,可人家非要要求一口吞,我怎么也凑不齐这笔资金,正想找你拆借几万呢。”

县长的儿子一听这话,啊,原来我是和尚庙里借梳子——走错门了,赶紧搪塞几句,一走了事。

这位个体户就是用抢先开口的方法,巧妙地拒绝了前来拜年的黄鼠狼。

多数情况下,拒绝别人是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采用抢先开口的技巧,有时并不需要实际开口说什么,而只需要把自己所想表达的信息,巧妙地传达给对方,就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很多女白领把订婚戒指或结婚戒指戴在手上,就是这种用意。她希望不被人误会,让那些不清楚她的婚恋状况的异性尽早打消不适宜的念头——在男女关系上,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双方都会很难堪。

对那些有“心计”的推销人员来说,推销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让对方先说出‘不’字来”。也就是说,即使明知对方可能不会接受我们的推销,但我们也一定要以“他迟早会接受”为心理暗示,从不很相关的话题开始,多谈些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坚决不给对方机会拒绝自己,直到最后对方在心理上接受了自己和所推销的商品,再具体谈主干问题。

一旦人们说出了自己的考虑,他就会在潜意识中坚持这一立场,并对反驳其立场和主张的人抱有敌意,无论他是说“不”,还是说“是”。换句话说,如果对方已经向我们提出了要求,我们再拒绝就会很麻烦,弄不好还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令对方很不舒服。

这样我们就需要先发制人,把对方的要求堵在嘴里,不让他说出来。

如果对方不容分说,把自己的要求一股脑全说了出来,而我们又无法办到,就要马上表示自己毫无办法打住话头,不再继续讨论下去,向对方表示不是自己不愿意答应,只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可以连续不断地说“让人头疼”,“怎么办呢”?这含有很想答应你委托的事的意思,但又没有说出来,所以打出头疼或不知如何是好的理由来。时间在不断地流逝,结果仍然是“让人头疼”,最后对方不得不自行告退。

又比如:“这种事情我还从来没有办过呢!唉,真头疼,怎么办呢?”“您这样高看我,真使我感动,不过做起来真是让人头疼。”由于不讨论具体原因,所以,对方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服自己。

即使对方要追根究底地盘问你头疼的理由,我们也可以说:“你要问头疼的理由,我一言难尽呀,真是头疼。”如果在强调自己实在没有办法的基础上,对于提出要求的对方,反问他“你说应该怎么办才好呢?”则对方势必会降低要求的条件,或放弃要求。

由于将“球”踢了回去,把裁决权交给对方,对方自己做出否定的结论,则对被要求的人就没有怨言了。

拒绝回答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逆势状态,必然在对方心理上造成失望与不快,大者令人暴跳如雷,小者令人微微颦眉。掌握拒绝回答的方法,就是要把由于拒绝回答而造成的失望与不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之内,即使自己能从无法回答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又使对方能够接受拒绝而无可挑剔。

眼光远大,弗里德里克创造冷饮奇迹

高瞻远瞩,将目光放长远,才能把握趋势,统筹全局。有“心于善心吗?否,当然是事出有因。因为曹操在谋士司马懿的指点之下,看到了厚葬关羽对自己的有利之处,高瞻远瞩,让曹操避免了与刘备的一场争战。

弗里德里克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期便梦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由于没有什么太好的机遇,他常常闷闷不乐。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他发现,常常被人们废弃的冰块的用途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它的主要用途是食用,冰块加入水中,或者化为水,就可以成为冷饮,他立即敏锐地发现在气候炎热的地方,这种饮料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弗里德里克由此看到了一个潜在的商机。但是,他发现现在自己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人们的饮用习惯,用冷饮取代人们习以为常的热饮,创造一种冷饮流行的市场局面才可能使冰块销售业务有长足进展。

于是,弗里德里克开始不断地实验创造消费。他试着利用冰块做各种各样的冷饮,并将冰块加入各种酒中勾兑出各种口味的鸡尾酒。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试制出适合于多数人饮用的冷饮。

实验成功之后,他开始思索怎样才能让冷饮自动地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人们趋之若鹜的消费倾向,而不靠自己挨家挨户地去劝说顾客呢?

渐渐地,他观察到人们一般情况下只是在酒店或者热饮店里喝饮料或酒。到了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这些酒店生意都不太好,店主也为之烦恼不已。于是,他决定从酒店入手,宣传自己创造的时尚。

开始时,他免费给一些小酒店提供冰块,并且教会他们用冰块去做各种冰镇饮品及勾兑各种鸡尾酒,因为这些冷饮在炎热天气下有解暑降温的作用,经冰镇过的各种液体又会变得十分可口,这些饮品便立即在各个地方,尤其是那些气温高而又缺水的地区率先风行起来。

于是,许多店主开始纷纷仿效他的做法,大量购买冰块制作冷饮。

弗里德里克也不失时机地亲自经营起了一家冷饮店,专营冷饮。一时间,冷饮蔚然成风,人们渐渐改变了以往只喝热饮的饮食习惯,学会了在热天里饮用冷饮止渴。于是,喝冷饮开始在全美国广泛地流行起来,成为一种时尚。

冷饮的风行大大地带动了冰块的销售,一切都如弗里德里克所预料的那样,冰块的销售业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弗里德里克的一番努力终于使冰块的市场得到第一次的充分发掘,他的心态开始稳定下来,事业也逐渐从起步的低谷中转入快速发展期。

世界上有许多事业有成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上帝给了他更多机会,而是他自己懂得创造机遇,通过奋斗创造时尚,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弗里德里克便是这样的例子。

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在这无穷的变化中蕴藏着许多的机遇。熟视无睹或无力抓住机会者,将会遗恨一生;而接受挑战,勇于尝试者,则会有所作为。李光前高瞻远瞩,大显神通,最终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可见,成功者在机遇面前总是主人,而成功的主人也都是有谋略之人。

先发制人巧占先机

世事无常,如果不能先为自己找到保身之策,定会处于被动。所以要争取主动权。在日常管理中也是这样,不能老是被动地听上级的安排,要为成功主动创造机会!

汉文帝时,朝中出了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叫袁盎。上至皇帝,下至皇亲国戚,只要有触犯国家利益的,袁盎照谏不误,所以满朝忠直大臣都称赞佩服他,而奸邪小人都嫉恨排挤他。誉否毁否,袁盎依旧直谏不止。

汉文帝原为庶出,所以在皇亲国戚中没有靠山,只有依靠宦官。袁盎对此事十分不满,几次上疏劝谏,说阉竖只可供驱使,不可干预朝政。因此,宦官们都对袁盎怒目切齿。特别是宦官头目赵同,一有机会就在文帝面前说坏话,诋毁袁盎。

袁盎有个侄子叫袁种,是文帝的侍从,见到这种情况,就告诉了叔叔。袁盎说,“不怕,当今皇上还算个明君,不会听信小人谗言的。”袁种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一旦皇上听信了谗言,那将对您不利呀!”袁盎觉得此话也有道理,但自己又不能堵住别人的嘴,因而苦思不得良策。袁种说:“叔叔不能堵住赵同的嘴,却可以掩住皇上的耳。”袁盎忙问:“此话怎讲?”袁种说:“叔叔可选一皇上在场的公开场合让赵同下不来台,给皇上造成错觉,那么以后赵同再诋毁您,皇上就以为他在泄私愤,不就掩住皇上的耳朵了吗?”袁盎一听大喜。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文帝出游,让赵同陪车参乘。赵同得此炫耀机会,在皇舆上得意洋洋。众大臣见了,觉得太不像话,但谁也不愿得罪赵同这个阉竖小人,给自己招来麻烦。这时,袁盎却迈出队列,跪在皇舆前,拦马劝谏,说:“臣闻与天子同车者,皆天下豪杰之士。我朝虽乏俊杰之才,但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刑余阉竖与皇上同车。”文帝一听,也醒悟过来此事有损自己声名,但赵同参乘是自己批准的,怎么处理呢?文帝沉吟了一会儿,装出不在乎的玩笑样子对赵同说:“既然这样,那么你就下车步随吧!”赵同一听皇上不给自己撑腰,让自己在众臣面前输了脸面,觉得十分难堪,哭着下了车。众臣都佩服袁盎的胆量。

赵同当然对袁盎恨之入骨了。一回宫,就急不可待地说袁盎坏话,哪知文帝不再像以前那样注意倾听,而是淡淡一笑说:“袁大夫是个忠直人,今天的事您别放在心上。”赵同一听,明白文帝是在认为自己泄私愤了,从此再也不敢说袁盎的坏话了。

袁种此计,利用人受了打击必定报复的常识,制造圈套,不但给文帝“掩上了耳”,而且也给赵同封住了嘴。这样能够先发制人,保住了自己也牵制了对手,实属智者所为,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