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3374400000013

第13章 抵戏四: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1)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谋,皆由抵戏。抵戏之隙为道术用。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鼠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戏罅。圣人见萌牙戏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译文

万物都有规律存在,任何事情都有对立的两方面。有时彼此距离很近,却互相不了解;有时互相距离很远,却彼此熟悉。

距离近而互相不了解,是因为没有互相考察言辞;距离远却能彼此熟悉,是因为经常往来,互相体察。

所谓“戏”就是“瑕罅”,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会由小变大。在裂痕刚刚出现时,可以通过“抵”使其闭塞,可以通过“抵”,使其停止,可以通过“抵”使其变小,可以通过“抵”使其消失,可以通过“抵”而夺取器物。这就是“抵”的原理。

当事物出现危机之初,只有圣人才能知道,而且能单独知道它的功用,按着事物的变化来说明整理,了解各种计谋,以便观察对手的细微举动。

万事万物在开始时都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量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当圣人将行政向外推行时,奸佞小人的一切阴谋诡计,都会被排斥,可见抵原来是一种方法。

天下动乱不止,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官吏们没有社会道德。小人谗言妄为,贤良的人才不被信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一些贪图利禄,奸诈虚伪的人飞黄腾达,君主和大臣之间互相怀疑,君臣关系土崩瓦解,互相征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就叫做“萌芽的裂痕”。

当圣人看到萌芽的裂痕时,就设法治理。当世道可以治理时,就要采取弥补的“抵”法,使其“”得到弥合继续保持它的完整,继续让它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时,就用破坏的“抵”法,彻底把它打破“,占有它并重新塑造它。或者这样“抵”,或者那样“抵”;或者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将其打破。

对五帝的圣明政治只能采取弥补的“抵”法,继续保持它的完整;三王从事的大事就是因为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就用破坏的“抵”法,彻底打破并占有它。

诸候之间互相征伐,斗争频繁,不可胜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善于运用不同“抵”法斗争的诸候才是强者。

自从天地之间有了“合离”、“终始”以来,万事万物就必然存在着裂痕,审不可不研究的问题。

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捭阖”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

当世道不需要“抵"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抵”时,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查,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这样就成了天地的守护神。

应用事例

所谓“戏”就是“瑕罅”,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会由小变大。在裂痕刚刚出现时,可以通过“抵”使其闭塞,可以通过“抵”,使其停止,可以通过“抵”使其变小,可以通过“抵”使其消失,可以通过“抵”而夺取器物。这就是“抵”的原理。

满足贵人虚荣心赢得职位

翻开历史,古往今来的成功者,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风光耀眼,一呼百应。他们大多总是先隐蔽在某些贵人后面,借贵人的面子来笼络各路豪杰,借贵人的声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最为典型的是三国曹操。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东征西伐,很是威风。开口“吾今奉诏讨汝”!闭口“孤近承帝命,奉诏伐罪”。于群雄争霸中大大占了道义上的便宜。

可见,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替你加分,还能加大你成功的筹码。

除非你的运气特背,否则,在你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个贵人。所以,重要的不是你身边有没有贵人,而是怎么抓住你身边的贵人。那么,怎么才能抓住身边的贵人呢?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某官员想得到上面一个空缺的高级职务,等了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总统的任命,最后他决定采用间接的手段。

一天,他拜访了以喜爱烟斗著称的总统杰斐逊,杰斐逊像往常一样在吸着烟斗。“杰斐逊将军,”他说,“我正要请你帮个忙——帮这个忙,先生,不会花费你多少东西,也不会花费政府任何东西,但却会使我得到很大的满足。”

杰斐逊问:“要帮什么忙呢?”“嗯,将军,”议员说,“我家有个年迈的父亲,他对你的品格怀有极高的尊敬,我离家之前,他要我,如果可能的话,帮他要您的烟斗。”

“噢,当然可以!”杰斐逊笑着按响了门铃。一个仆人走进来,他叫他拿出两三个干净的烟斗来。

“请原谅,”议员说,“我能不能就要您一直吸着的这只烟斗呢?”

“这个吗?”杰斐逊说,“完全可以,如果你愿意。”他开始把烟灰掏干净。

“不,将军,”他说,“别把烟掏空,我要这只保持原貌,就是刚离开您的嘴时的样子。”

杰斐逊亲切地把烟斗递给他,他把烟斗仔细地包在一张纸里,感谢杰斐逊给了他这份宝贵的礼貌,然后带着刚刚完成人生最高抱负的神情离开了房间。

过了两个星期,他就接到了此高级职务的任命。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如果你能巧妙合理地满足好贵人的虚荣心,那么,再伟大的贵人也会尽可能满足你的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巧妙地满足贵人虚荣心的一些技巧:

与尊贵者发展友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双方关系,给其以相应位置,充分表现出你对他的尊重。这是对双方关系的确认和定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渴望受尊重愿望的满足,必须严谨有致,不可苟且。

小许很得一教委领导的赏识,这位领导很平易近人。他与小许并未谋面,但他赞赏小许的才华,便约请小许与他聊聊。小许在领导面前并没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言谈举止,都严谨得宜,很有分寸,注重距离。领导虽性情开朗,多次表示要小许随意些,但还是对小许的举动发自内心的高兴,他觉得没有看错人。就这样,小许与那位领导逐步建立了友情。

尊重是有原则、见真情的。如果不顾原则,另有目的,人格沦丧,不知廉耻,对尊贵者就会表现出阿谀奉承来。这表面上似是尊重对方,其实它与尊重本质是不同的。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夸大其辞,别有用心,只能让人反感、嫌恶、痛恨。本来可以建立友情,但因双方失去真情而无法发展下去。我们也不能排除个别尊贵者好大喜功,乐于听奉承话、看媚态。但与这样的尊贵者有必要发展友情吗?

反叛之将焉知不会再叛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取得别人的信任,有所作为,就应该诚信待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你待人友善,别人也会友善待你;你对人诚信,别人也会对你诚信。否则,“针尖对芒刺”,到头来只会两败俱伤。

隋朝末年,天下纷乱,群雄并起。李世民与他的父亲李渊举兵反隋,他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被封为秦王。一天,秦王李世民利用征战空隙出外打猎,与隋朝旧将,当时已自立为帝的王世充相遇。王世充见秦王带兵不多,便带着将士冲杀上来。王世充的骁将单雄信,手持长槊,直奔李世民而来,李世民连忙拔剑相迎,可是短剑怎敌得过长槊,眼看就要抵挡不住了。这时,猛听得一声大吼,如同晴空霹雳,一员虎将跃马从斜刺里横插过来。一鞭就将单雄信打落马下,救了李世民一命。这员大将就是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原本是宋金刚部下。刘武周派宋金刚攻占太原、晋州、浍州等地时,李世民率军抗击,第二年大败宋金刚于介休。宋金刚逃到突厥,尉迟敬德收集残兵八千,仍然坚守介休。李世民派人劝降,尉迟敬德就与寻相等人领兵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部将屈突通等认为像尉迟敬德这样的人不可靠,说不定哪一天会反叛,三番五次在李世民面前陈说。李世民说:“我喜得良将,请你们不要再多言了。”不久,寻相叛变,屈突通、殷开山等人,将尉迟敬德囚禁起来,对李世民说:“尉迟敬德骁勇无比,留着他是个祸根,不如趁早杀了。否则,将来后悔莫及。”李世民却说:“敬德有心叛变的话,难道还会落到寻相之后吗?现在他并没有走,可见根本没有反叛之意。”李世民命令释放尉迟敬德,并把他带到自己的帐内,对他说:“请不要以此小嫌介意,我不会因猜疑而杀良士。”并取金相赠说:“你如果想离开我也没有关系,这些金子就权当路费吧。”尉迟敬德听了李世民的话,流着眼泪说:“秦王如此相待,我非常感动,今后我只有更加忠心地跟着秦王,以报知遇之恩!”正巧第二天,尉迟敬德便救了李世民的性命。

李世民在那天获救后,对尉迟敬德说:“昨天诸将都怀疑你会反叛,唯独我不相信,将你保了下来,没想到今天你就救了我的命。”

秦王李世民经年披甲作战,每战都招募了不少骁将。太子李建成心怀妒忌,又怕秦王夺自己的储位,想招诱秦王府的骁将,以扩充自己的势力。太子认为秦王府中的尉迟敬德最为骁勇,就写信给他并送去一车子金银器具,希望尉迟敬德能背离秦王,跟随自己。尉迟敬德看了太子的信,拜辞说:“我出身微贱,一直陷落在贼寇之地,后来幸遇秦王,得到他的信任和提携,我准备以自己的生命报答他的恩典。我向来没有为殿下效过力,岂敢无功受禄!如果我接受殿下的惠赐,不就是心怀二意了吗?这种徇利弃忠的行为,恐怕连殿下也是不以为然的。”尉迟敬德把这件事报告了秦王。李世民听后感叹地说:“你对我一片忠心,使我深为感动。可今后,你恐怕不会太平了,当处处小心才是。”果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合谋,派人暗害尉迟敬德,刺客畏其忠勇而不敢下手。后来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和秦王李世民的积怨越来越深,最后,终于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尉迟敬德等人的帮助下,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取得了胜利,接替了李渊登上皇位。

金钱买来的忠诚一定会被金钱所收买,而以真心换来的忠诚却是金钱所不能比拟的。诚信比一切智谋更为有利,只有学会了真诚地去对待别人,那么,你的人生之旅才会一帆风顺。许多成功人士正是明白了这其中蕴涵的心机才取得了今天非凡的成就。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个诚实的人的基本条件就是要遵守诺言。如果你要深受别人的欢迎,你绝对不可以食言。一个遵守诺言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可以毫无疑问地相信。承诺的力量是帮助你实现成功的一股很强大的推进力。遵守诺言的最佳方式,就是轻易不要许诺。但是只要你许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季布,秦汉之际楚国人,以不轻易许诺、严守信义为人称道。

季布早年事奉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多次率兵与汉王刘邦交战。项羽失败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声称有敢把季布藏匿在家的,罪及三族。季布不得已,逃到鲁国,在朱家当了佣人。朱家知道季布是贤人,就去见汝阴侯夏侯婴,希望他劝说高祖不要“以私怨求一人”。汝阴侯照办了,刘邦遂赦免了季布的罪过,任命他为郎中。

惠帝时,季布做中郎将。一次,单于写信侮谩吕后,吕后大怒,召集诸将商议对策。上将军樊哙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都曲意逢迎吕后的旨意,赞同樊哙的建议。季布却说:“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谀!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季布这一席话,说得殿上的文武大臣十分震恐。吕后怫然退朝,再也不提出击匈奴的事情了。

文帝时,季布做河东郡守。有人举荐季布,认为他很有才能,文帝就召见了他,想让他做御史大夫。这时,又有人说季布虽然勇敢,但喜欢酗酒,使人不容易接近。文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季布到了京城,留在行邸一个月,文帝召见完了就命令他还郡。季布上奏说:臣没有什么功劳,却得到恩宠,所以在河东等您治罪。现在陛下无缘无故把臣召来,一定有人拿臣欺骗陛下。如今我来了,并未接受任何事情,就让我原路打回,这一定是有人在陛下面前诋毁臣,陛下“以一人誉召臣,一人毁去臣”,臣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到这件事,会对陛下有看法。文帝听了,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他才惭愧地对季布说:“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季布为项羽部将时,多次冲锋陷阵,胜敌拔旗。仕汉后,他忠诚直言,为君臣敬畏。当时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是当时人们对季布遵节守信的最高评价。

世界上没有比诚信更困难的事情,也没有比迎奉更容易的事情。裴多菲曾说:“我宁愿以诚实获得一百个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那么,我们每个人也不妨来审视一下自己,看自己是否能读懂这其中的心机呢。

藤田田先见之明拯救麦当劳

鬼谷子阐述了如何通过发现事物变化的征兆,通过征兆引导事物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先见之明”的大智慧。

任何事物在发生宏观变化之前,其微观变化其实已经开始了,洞察微观变化,就是洞察宏观变化前的征兆。就好像一个大水坝,表面上看安然无恙,这就是宏观情况良好。如果我们发现了细小的缝隙,就说明微观开始发生变化了,我们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此时采取措施处理,既方便,又省钱,还可以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生。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细小的缝隙变化,这些缝隙就会逐渐增大,而发展成裂缝。如果裂缝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就会发展成为滔滔不绝的大缺口了,乃至于发展成溃坝的严重后果,此时我们再来治理,难度非常之大。

1971年5月,当日本外汇储备达到60亿美元的时候,日本麦当劳总裁藤田田先生就预感到,不久外汇储备将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届时,无论愿意与否,日元都必须升值。

藤田田立即进行公司的内部调整,将出口科的人员减少为经理,顾问经理和打字3个人,其他职员全部并入进口科。他之所以没有撤销出口科,而保留三个人,是因为他自有打算。

而这个时期,经济十分景气,只要你希望出口,再多都是可能的。然而,就是这个时期,藤田田强行搞内部调整,为此遭到职员的大肆责难。他指示,出口科仅留三个人,以后的业务除仅有的一小部分外,其它全部停止。

“经理,日元究竟升不升值,尚未形成定论,您怎么能抱侥幸心理呢?”

“经理,您是眼睁睁地让我们看到赚钱的机会流失吗?”

优秀的职员甚至哭着向藤田田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