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儒家的处世之道
3369800000018

第18章 修身养性,打开处世智慧的钥匙(7)

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里赞叹“乾”的伟大,万物因为它而开始了生命,它是统治天的真正主宰,它可以布雨行云,滋润万物,大自然由此流布成形。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中午位于南天,夕昏则由西而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无穷无尽。纵观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无不遵循它的运动法则。大自然的运行过程,由潜藏、酝酿生机,萌芽生长,奋发茁壮,欣欣向荣,经过不断的考验,到达开花结果的极盛时期,然后又由盈而亏,返回原始,重新开始。宇宙间这一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完全出乎自然,祥和而纯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创造历史的精神写照。几千年来,《易经》阐扬的勤勉奋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英豪,他们把时代的忧患、民族的忧患集于一身,打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旗号,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总能挺身而出,从容赴难,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正像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孔子本人就以乾元为榜样,自强不息,勤奋进取,《论语》中他自己说:“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后世儒者无不以此自勉,成就一段段不朽的佳话,最终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成为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

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他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范仲淹,两岁时丧父,因随母改嫁倍受歧视,加之家境贫寒,范仲淹自幼形成自强不息的性格。范仲淹的读书生涯非常艰辛,他二十岁时,孤身一人到长白山上醴泉寺读书。范仲淹到长白山醴泉寺借读,刻苦自律,倍受磨难,他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沃面;没有食物,就烧一锅白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每日“画粥断齑”,却笃学不辍。后来范仲淹出任宰相,主持庆历新政,施展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他在《岳阳楼记》中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世儒者一种割舍不掉的爱国情怀!

张载,是范仲淹同时代人,“关学”(关中学派)创始人。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响亮口号。这也成为后世学者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这种自强不息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孟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再加上韩愈、王安石、文天祥、顾炎武、黄宗羲、孙中山等人物的事迹无不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用以赞扬大地的伟大,易辞中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所以能以最优的品行福德来造福万物而无所不包。“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与前一句紧密联系,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喻人的胸怀气魄。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这句话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告诫君子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神。在做人与处世时,心胸开阔,意志高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就是强调有才有德,德才兼备。由此可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展示了中华民族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厚德载物,要求君子有大地一样的胸怀,为人处世要有度量,这是儒家修身宏德的表现。下面这个例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宋朝的王旦,官居宰相,个性却很宽厚,为人随和,气量宏大,非常会为人着想,除了说话的语气、态度很和气以外,对于别人做错事,也能宽宏大量,不予计较。王旦与寇准两个人同朝为官,王旦在担任宰相掌管中书省时,寇准在枢密院主管军机要务。有一次中书省的一位官员,把要送到枢密院公文的印信盖颠倒了。寇准知道了,就派人到中书省指责他们的错误,并且上奏书给真宗皇帝。宋真宗为了这件事责备了王旦,王旦当场承认自己的错误,中书省的官吏们也因此受到皇帝的责罚。后来,有一次,枢密院公文也把印信盖颠倒了。中书省官员们发现以后,心中暗暗高兴,认为这是报复的好机会,就将此事呈报王旦,想趁机出口气。王旦听了他们的报告,便对那些起哄的人说:“当初大家被责罚时,心里一定很不舒服,你们说说看,当初枢密院的人这样做对不对?”当大家都回答王旦说:“不对”时,王旦接着说:“印信盖颠倒,不是什么大事,下次小心就好了,如果我们认为这样不对,就不要学他们。”这件原可责罚枢密院的事情,就是因为王旦的宽厚而平息下来。事情最后还是终于传到寇准耳中,寇准觉得很惭愧,第二天上朝时,特别到王旦的面前,为上次指责中书省印信盖颠倒的事道歉,并感谢王旦不追究枢密院的过错,还感慨地说:“我虽然跟您同年考上进士,您有这么大的肚量,我却万万比不上啊!”

宋朝的文彦博曾经因为造了一盏金灯笼而受到唐介的弹劾,被罢去了丞相一职,降任为许州知府;而唐介也因为言语直率激怒了皇上,被贬到秦州。后来文彦博再次出任丞相,首先就推荐了唐介,并将其召回知谏院。

上面的所描述的人物都是饱读圣人诗书的国之栋梁,他们德育万物的精神正是厚德载物的明证!

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乾”为天,“坤”为地,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近代中国,保守沧桑与欺凌,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以自强不息之精神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施夷长技以自强”到“施夷长技以制夷”,无不体现中国人自强精神!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人。举国沉睡时第一个摇旗呐喊变法维新,变法革命失败后第一个开始思考西学之用的流毒。一直是中国思想界的旗手引领着一股股新潮。周恩来青年时在日记中学习梁启超就曾说过:“观梁任公之:人生三十无奇功,誓把区区七尺还天公;十年之后当思我,举国如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辽阔立多时。”

周总理自青年便立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自强不息,在《答友询学问有何进境启》中言:“弟终朝嫁务纷纭,无片刻或息;于教程上可谓毫无心得(西学)。夫国之立于今而不败者,所恃非仅铁与血也,物质文明非足以卫国于永久,而延国脉于不堕者,唯精神之上国魂尔。今吾学者,只知为西学是求,视国学无所用而不重也,虽卑之。殊不知国魂国魂,唯斯是附,今吾弃之,国何以立。”同年《或多难以固邦国论》中言:“强弱相侵,杀戮频仍,国家有荆棘之感,宗社有禾粟之危。大厦将倾,扶危有待众木,国运既替,光复必依后人。是诚所谓非常之势矣,是有非常之势,然后又非常之英雄。”敬业乐群会之《成立宣言》:“青年为斯世将来之主,学者乃领异标新之人。况生值学道将绝之国,大厦将倾之邦,则吾辈后生责任,不更加重大耶?独修每嫌固陋,斯自治必先合群。”

在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这八个字并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校训,而且承载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

“自强不息”就是要在做事上不屈不挠,奋发向上,但现实之中,失败和挫折总是难免的事情;“厚德载物”就是要在做人上胸怀博大,宽以待人,但实际当中,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恰恰就是自己。一个人以及一个民族在“生生之谓易”(《易传·系辞上》)的道路上,才将永远地“自强不息”,真切地“厚德载物”,提倡并实践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并昭示厚德载物的情怀,谱写出奋进与美德水乳交融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