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廉政箴言
3368300000008

第8章 尽职(4)

1928年初湘南暴动时,黄克诚任永兴红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因抵制乱烧滥杀的错误政策而被视为“右倾”,第一次受到党内批判,并被取消了参加党内会议的资格。其时敌重兵压境,黄克诚承受着无情的批判、指责和组织的冷漠等多方面的压力,奋不顾身地组织指挥仅有的少数武装守城拒敌,掩护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群众转移。最后终于率部突出重围,到了井冈山,参加了来毛红军会师。湘南“八月失败”之后,白色恐怖异常严重,黄克诚被敌人列为“暴徒首领”悬赏通缉。为躲避敌人搜捕,他藏身在山林中,经受了数月与世隔绝的煎熬,但他时时刻刻不忘寻找党组织,以重整旗鼓,投入新的战斗。在辗转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寻找党组织期间,既要隐姓埋名,应付随时可能遭遇的危险;又要求职打工,以维持生计。他常常身上不名一文而受冻饿之苦,有几次险些陷入敌人魔掌,与死神擦肩而过,死里逃生。所有这些,他都安之若素,泰然处之,惟有找不到党组织而百般焦虑,寝食难安。经数月、数千里奔波,1929年终于在上海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接上组织关系。

30年代初,黄克诚曾因反对攻打大城市的“左倾”冒险路线,一再受到批判和降职处理,但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坚持的观点是正确的,毫不妥协,据理力争。他曾向一位上级领导表示,就此问题准备争论20年。当时中央苏区肃反打“AB团”运动愈演愈烈,他为保护部队基层干部免遭无辜伤害,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加以抵制。见到许多同志被杀害之后,他痛心疾首,冒着杀头的危险径直闯入肃反委员会质问:何以滥杀无辜,使亲者痛仇者快!旋被肃反委员会抓捕,欲以“AB团”和“托派”罪名处置。幸得军团长彭德怀出面周旋,方幸免于难,但被撤销了师政治委员职务。中共中央纠正肃反扩大化错误后,他再度被起用,仍任师政治委员。在长征途中,他因实事求是地向上级反映情况,抵制某些不正常做法,又一再被批判、降职、撤职,有个别领导甚至认为他当个红军战士也不够格。面对无休止的批判、降职、撤职和草地、雪山、饥饿乃至死亡的威胁,他痴心不改,义无反顾。他拄着一根木棍,拖着病弱的身躯,靠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毅力,一步一步艰难地跋涉着,坚持走到了陕北。

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克诚头上“右倾”的帽子似乎始终未曾离身。虽然被批判斗争和降职、撤职的次数少了,但突如其来的打击却愈加严酷,他都默默地承受了。特别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当时为组织对彭德怀的批判斗争,把在中央军委主持工作的黄克诚当作“救兵”搬上庐山。一位中央领导人曾劝他对彭德怀“反戈一击”,必要时可以“落井下石”。就当时的情势,他深知,即使不对彭德怀反戈一击,仅仅保持缄默,也不至于到后来与彭德怀一起被打成“反党集团”。但出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他终于没有缄默。不仅支持了彭德怀,而且犯颜直谏,直言自己不是“救兵”,自己手中没有石头,何以“落井下石”,决不做借诬陷他人以解脱自己之类的事。在会议分组“讨论”彭德怀的“意见书”时,他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指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作法所造成的危害,并同坚持“左”的作法的与会者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同时也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党的作风现状不无忧虑的心情。他说:当前人民群众生活很困难,而我们在这里开会,又是看戏,又是跳舞,伙食标准那样高,实在不应该。饭我吃了,但吃下去很不舒服。”尽管情之殷殷,言之凿凿,但这许多“不中听”的逆耳之言,终究没有使他逃脱厄运,换来了一顶“反党”的帽子,被撤职罢官,蒙冤达20年,直至1980年7月中央才正式发文予以平反。庐山会议之后,黄克诚被审查,赋闲在家,其实他从来没有真正休闲过。此时他考虑的不是个人的荣辱进退,而是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和处在自然灾害之中的人民群众的疾苦饱暖。他经常跑到北京郊区去看庄稼的长势,找老农民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看到天旱缺雨,心里比农民还焦急。夜里睡下之后,一听到刮风的声音,就披衣而起,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仰望天空等盼下雨。只要下起雨来,不论白天黑夜,总是把脸盆端到院子里接雨水,目测降水量多少。看到脸盆里的雨水渐渐多起来,他的脸上会绽出孩子般的笑容。雨一停,就立即跑到郊区问老农:“雨下透了没有?旱象是否解除?”有时长时间不下雨,他就会寝食不安,口中不时念叨:“又早了,农民要遭殃了。”这期间他曾填过一些诗词,其中一首诗云:“蛰居矮舍看世界,漫步小园度白头……但愿天公勿作恶,五湖四海庆丰收。”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到了晚年,他忧国忧民的感情愈加炽烈。虽然已双目失明,但每天电视新闻和气象预报节目时间,他总是准时端坐在电视机旁,聚精会神侧耳细听。如果听到哪里发生了灾情,立即让打电话询问灾区损失情况,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否得到妥善安置。黄克诚常常说:“我是一个农家子,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解决人民温饱是个大问题。历代有识之士曾为此作过各种尝试和努力,都未能如愿。是共产党的领导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今天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国家现有的粮食按人均计算并不多,尤其是我们还不具备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条件。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农业和农民,更不能伤农、坑农。否则,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

黄克诚一生光明磊落,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自己曾经受过的不公正待遇,从未流露一点不满和怨言。当有人提出要替他鸣不平时,他却坦然地说:“一个共产党员在党内受点委屈,算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这比起我们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事业,实在微不足道。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多少无辜的好同志含冤死去,他们连全国胜利这一天都没能看到,比起那些同志,我是幸存者。彭德怀戎马一生,功高盖世,不也是没等到粉碎四人帮’就衔冤九泉了吗?比比彭老总,我也很知足,有什么委屈不平可言?”

黄克诚晚年住在医院里,一面顽强地同疾病作抗争,一面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只要有人来探视,就迫切地谈论工作方面的事。人们见他身体很虚弱,就劝说他不要谈工作了,等治好病康复以后再说。他边轻声吟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边恳切地说:“我的时间不多了,还等待何时?”当得知自己身体状况已不适宜继续工作了,他主动向中央提出辞呈,要求免去一切领导职务,包括不挂任何虚职,以示不愿做尸位素餐之人。1985年9月举行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批准了黄克诚辞去领导职务的请求,并给他发了致敬电,赞誉他“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不盲从,不苟同,坚持真理,刚直不阿,不论身居高位还是身陷逆境,都一心为公,无私无畏。您的崇高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后来随着病情的加重,黄克诚即拒绝治疗和服药,坦然地说:“我己经80多岁了,不能为党和人民工作了,请你们不必为我浪费国家钱财,把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用吧。”他还以法国工人党和第二国际创始人拉法格晚年自己结束生命的事例,要求不必对自己进行抢救。一个一辈子为着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出生入死、呕心沥血而自己终身过着简朴生活的人,到晚年连吃药打针都感到是一种“浪费”,这似乎令人难以理解。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中始终装着党和人民,惟独没有自己。黄克诚是当之无愧的共产主义战士,真正做到了为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清正廉洁严以律己,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陈云、黄克诚为楷模。对党的事业无线忠心,对人民高度负责,赤胆忠心,死而后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释义】: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尽应有的良知,也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

2008年初那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还没有从我们的记忆中褪去,5月12日四川汶川的强烈地震又突然发生。12日晚,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赶到四川灾区一线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当我从电视、网络上看到温家宝总理在灾区一线现场指挥抗震救灾的身影,想起五年前,温总理面对人民他许下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誓言。几年来,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13亿人民群众的福利,奔波劳碌,南来北往,不辞辛苦。今年三月份,在全国人民的期盼下,温总理再次担负重任,连任国务院总理。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为国为民,在当前的抗震救灾中温总理先天下之忧而忧。两天多来,温总理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2日16时40分,温家宝总理乘专机赴川。飞机起飞后,他就在专机上主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19时10分许,温家宝一行抵达成都后随即乘车前往震中地区。晚上8时许温总理赶到都江堰,在就地搭建的帐篷里开展工作。晚上10时许,微微细雨中,他前往都江堰市灾情严重的中医院和聚源镇中学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在聚源中学门前的广场上,他十分沉重地说:“我给遗体三鞠躬。”晚11时45分,温总理回到指挥部,提出四项要求:第一,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救人。第二,不惜一切代价连夜打通道路。第三,从各地调医疗人员赶赴灾区。第四,要全力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

13日上午7时温家宝再次召开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强调务必在当天晚上12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随后立即乘车来到都江堰市区街道,看望正在雨中避震的群众。当从都江堰市一所学校的废墟中捡起学生的鞋子和书包,总理心情十分沉重。在新建小学察看灾情时,看见救援人员正在教学楼废墟里抢救一名被困的小学生。温家宝蹲坐在废墟上对着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13日中午,温家宝在德阳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临时会议。会后,温家宝即驱车赶往重灾区绵竹查看灾情,慰问群众,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晚8时30分温家宝在列车上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强调当前抗震救灾的核心任务仍然是救人……我们忘不了,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总理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我们忘不了,66岁的温总理在指挥抗震救灾中不慎摔倒,手臂受伤出血,但为了抢救遇险群众,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我们忘不了,总理的“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我们忘不了,5月14日,温家宝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察看灾情时,几名战士抬着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温家宝和随行人员赶紧让路。温家宝总理说,时间就是生命,要尽全力救人。

大智大勇,仁爱满怀,忧国忧民,朴实随和,无论走到哪里,人民都会爱戴着他,人民的总理。群众的工钱,你亲自追讨;非典肆虐,你多次深入北京的学校、工地、社区、超市、医院,考察防治疫病的情况,看见有群众要把口罩摘下,他总是叮嘱“戴上吧,多点自我防范挺好的”;暴风雪无情,火车站里,你给成千上万的滞留客带来热火般温暖;这次抗震救灾,你与我们并肩作战……细细品读你的每一个细节,我和众多网友一样,“未看完,已泪流满面”。

正如美国有线新闻网记者所说:我知道,您(总理)的任务是世界上最艰巨,也是最庞杂的。日理万机的温总理,我们的好总理,面对千丝万缕的人民国家生活问题,请您也要保重好自己。

对任何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都应该深深地牢记在心里,并且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尽职尽责,无愧于党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对得起组织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