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为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绝对孤立的,每个人都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如果我们能适时变通自己,掌控自己的心灵和思维规律,就会有助于我们走出自我封闭的生活圈子,大胆地表现自我,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使我们走向成功。
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方为动,圆为静,方是原则,圆是机变。外表要圆,内心要方;对己要方,对人要圆。做人能亦方亦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才能无往而不胜,事事圆满。
方圆性格,成就你的方圆人生
所谓方圆,即“做人要方,处世要圆”。“方”与“圆”是一种柔韧融合的智慧,是君子生活必遵的法则。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领悟并运用好这一处世良方,那么任何新环境都不难适应,任何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难处理。
如果说“方”即是“刚”,那么“圆”必是“柔”。如果一个人一味刚硬下去,恐怕注定会失败。相反,如果一个人一味柔下去,也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在“方”的基础上加入“柔”功,能方则方,遇圆则圆,就是“方圆人生,刚柔并济。”
方让人想到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说的是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要为他人左右。“圆”,就是圆通圆融,成熟老练,说的是做人做事要讲究技巧,能够认清形势,灵活多变,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圆为灵活性,随机应变,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方为原则性,坚守一定之规,以不变应万变。人的智慧虽然应圆融无碍,但在具体的作为上却不能模棱两可。也就是说,做人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规则,以便立足于社会。这就是“行欲方”的含义。
做人要圆。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绝不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古人讲求“中庸”,说的就是做人的方圆道理。
一位身着便服的侦察员走进列车上的厕所。冷不丁,一个妙龄艳装的女人一闪身也跟着挤进厕所,反手将门锁上:“先生,把您的手表和钱包给我。否则,我就喊你侮辱我!”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场面,侦察员清楚地知道,厕所里没有其他人,辩解是毫无意义的,稍有迟疑,女人就会反咬一口,立即使自己陷入困境。思维敏捷的侦察员急中生智,张着嘴巴不停地“啊,啊”,一个十足的聋哑人,表示不懂女人说的是什么。
女人赶紧打手势,侦察员仍然窘急地“啊啊”着。见此情景,女人失望了,真倒霉,怎么碰上这么个人!她转身正想离去,这时,侦察员一把抓住女人,拿出钢笔,打着手势请她将刚才说的话写在手上。女人欣然接受,接过钢笔就在侦察员的手上写道:“把你的手表和钱给我。不给,我就喊你侮辱我!”侦察员立即翻转手掌,抓住女人说:“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抢劫罪,这就是铁的证据!”
女人目瞪口呆,乖乖被擒。这位便衣警察就是靠勇敢和机智战胜了犯罪分子。
遇到紧急情况,应随机应变,千万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僵持下去,只会导致更为难堪的局面。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融方圆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为一体,事情就好办多了。
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圆都恰到好处。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方可圆。这样,你的人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不会吃大亏。
方圆结合,刚柔并济
天地之道,是要刚柔并济,不可偏废。太柔容易委靡,太刚则容易折断。刚不是暴虐的意思,只是要使弱变强;柔也不是卑弱的意思,只是在强的方面谦让一些。
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方某地一个集贸市场上,有一个泼皮无赖,仗着自己练过几天三角猫儿的功夫,就在小镇的农贸市场上为非作歹、胡作非为。最令人气愤的是,他不是拎了这个摊位的鸡,就是拿了那个案子上的肉,却总是不给钱。谁要向他讨,他就说先赊着以后一块儿给。可谁真的向他要钱时,他便会大打出手,弄得你无法在此地呆下去。大家对这样一个无赖小人真是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有一天,这个无赖却失算了。一大早无赖就来到市场上,只见他走到一个猪肉摊前,用右手点着一块肉要摊主割下来给他,那位摊主也是位青年,听他一说,二话不讲,操起刀就在案子边的条石上霍霍地磨了起来。这个无赖见此,也只好站在那等着。此时,摊边上的人开始聚拢过来,一半是看热闹,一半是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个无赖如何横行霸道。岂知,这位摊主磨了好几分钟还没有罢手。此时,无赖急了,张口就骂,要摊主快点儿。只见这位摊主不慌不忙地应了一声,把磨得闪亮的刀往阳光下一摆,一道寒光直照到无赖的眼睛上。无赖心中一惊,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他又催摊主赶快割肉,但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摊主拿着刀,对着这个无赖想要的那块肉就砍下去,只听“刷”的一声,一大块齐整整的肉就被割了下来。更令人叫绝的是,也就这一刀,把肉中连着的骨头也齐齐地砍断了。见此情形,这个无赖心中又是一愣。然而,事情还没有完,摊主把肉砍好之后,并不是像往常那样,把刀搁在案子上就算了,而是出乎意料地朝身边几尺远的一块木板上扔去。随着“啪”的一声响,那把剁肉刀便插在木板上,与其他几把并排,排列得非常整齐。哦!原来这是他的刀板。同样令人奇怪的是,这回无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拿起肉扬长而去,而是叫摊主称了称,乖乖地如数把钱交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是:通过某种形式、某种物品、某个动作,给小人一种暗示,自己绝对不是好惹的,更不是好欺负的。
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只要能够显示出你是一个不容欺侮的人,你就能够做到不受气。当然你不必现还现报,立竿见影,只要花点心思,抓住一两件事,大做文章,让冒犯者领会到你的厉害,就能起到某种普遍性的威胁作用。
但做人也不能一味地刚,还要适时地柔。为什么呢?看过下面这个小故事,你就更加明白了。
曾国藩这个人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很多人都说他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他手段极高明,心性极坚柔。他的“刚柔之道”十分老练,要刚就刚个够,决不心慈手软,要柔就柔到家,让人摸不着脉。所以,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虚虚实实,让人捉摸不透。据说,当年皇帝曾召他进京面圣,而此时的皇帝对他是有了防范之心的。假如曾国藩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格,仍按照以前的性格办事的话,那么他也许就会像雍正时期的年羹尧一样被杀头了。
说起年羹尧,在当时可谓位极人臣,但是,由于他恃功骄傲、专权跋扈、苛待部下,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公愤。更严重的是,他任人唯亲,在军中及川陕用人自专,称为“年选”,使清廷之内形成了庞大的年羹尧集团。而且,他还藐视皇上,进而威胁皇权,甚至有自立为帝之野心,在西安总督府的辕门和鼓厅擅刻四爪龙,吹鼓手著蟒袍,与官廷相似。至此,引起了雍正帝的极度愤怒,所以其被杀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曾国藩却不同,他懂得含而不露。其性格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变化多端。面对这种大祸即将临头的险恶局面,他立即打了一套漂亮的“太极拳”。他先用“御”劲儿退出一部分军权,并裁减了四万湘军;又用“封”劲儿把南京的防务让给了旗兵,并由他来发全饷,而后他又花大量钱财建筑贡院,提拔江南士人,一下子就封住了朝野的铄金之口。此计一出,果然朝廷上下交口称誉。曾国藩不但没招致祸患,反而取得了清廷的信任,被赐一等侯爵,双眼花翎。
曾国藩能够荣宠一世,正是因为他懂得刚柔相济之道,从而躲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祸患,在诡谲险恶的仕途中官运亨通。他的成功之道就是:一要善于做人,二要会策划人生,三要会抓机遇。尤其是做人,最为重要。
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使人受益终生的话:“方圆的世界,方圆的人。”为人处世,无非三种情况:方、圆,或兼而有之。但是,方或圆都只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却绝不是为人处世的好方法。方有刚有棱,易伤害他人和自己;圆则有柔有韧,尚不可全盘否定。因此,在人事纷繁的社会里,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我们切不可至方,更不可至圆,只有刚柔并济,才可与他人更好地相处,在社会更好地立足。
让怨恨转个弯
与人交往中,若别人未能满足你的需求或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原谅别人的过错,理解体谅他人,真正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你的友谊之树才会常青,朋友才会遍天下。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竞争对手变为朋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杰斐逊与亚当斯二人都是开国元勋,在各州有各自的支持者,两人也都不愿为了拉拢选票附和投票者的想法。最后,亚当斯以三票领先的微弱优势战胜杰斐逊。按照当时的宪法,杰斐逊充任副总统,两人又开始了矛盾中的合作之路。
在亚当斯的第一个四年任期即将结束时,杰斐逊和亚当斯又一次面临总统竞选。当时,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亚当斯知道,只要两国开战,“亲法”的杰斐逊必将丢掉选举。但是亚当斯也知道,战争将可能给成立不久的联邦政府以毁灭性的打击。于是亚当斯竭尽全力避免了一场战争,但是他却放弃了选举。
杰斐逊在就任前夕,想到白宫告诉亚当斯,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但据说杰斐逊还来不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是你把我赶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