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其实你可以活得不累
3368200000001

第1章 假如生活拖累了你(1)

请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空间

现代人每天忙得如同陀螺打转,又有多少人会放慢脚步,注意身旁美好的事物呢?请提醒自己:行走途中不要忘了驻足片刻,爬山时不要忘了欣赏山外的风景。生命不能太负重,要给自己一点空闲时间,甚至无所事事的时间,这样才能把自己从忙碌中解放出来,更轻松地面对未来。

生活不需要标准

人生本不应该有烦恼,可在这个世界上几乎很难找到一个完全没有烦恼的人。人之所以有烦恼,完全是因为自己离目标太远,而又喜欢相互攀比。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本来小两口生活得幸福自在,可某一天妻子对丈夫说:“你看,别人的老公多潇洒、多威风。三楼的阿强开个出租车,一个月挣三四千元是不成问题的。对面的老张坐在家中搞创作,每个月的稿费单就有几十张,少说也有两三千元。你看你,要钱没钱,要车没车,单位又不好,我怎么就这样没福气,当初怎么能看上你这种人呢?”

当然,也不是只有女人爱比较,其实男人也非常乐于比较。曾见过一位年轻人,不到30岁已经有了自己的豪华住房和车子,除稳定工作外还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女朋友不但漂亮而且对他真心实意,关爱有加,父母身体健康,老有所乐。这是好多人欣羡、向往的生活,也是很多人工作了大半辈子达不到的奋斗目标。可是,这位朋友还是不快乐,还总是抱怨车子不够好,房子不近山水,女朋友不够完美……

其实,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里,所有的结果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认为自己就应该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所以,当外面的环境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时,他便从心里和身边的人产生了距离。

俗话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一个不懂得知足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不知足,因为他本来就是个不容易满足的人。他会抱怨,会攀比,还会不快乐。要知道,就在一位妻子抱怨自己的丈夫不会挣钱,没有社会地位,不像个男人,没出息的时候,也许别人的妻子正在抱怨自己的丈夫不会体贴妻子,不会干家务。要不怎么会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呢?

幸福是快乐的源泉,然而无论多么幸福快乐,也总有挥之不去的缺憾。人生总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憾,关键看我们怎样去面对。就像网络上最热的一段话:“避免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就最脆弱,别急着说别无选择,别以为世上只有对与错,许多事情的答案都不只有一个。我们永远都有路可以走,有梦可以做……你能找个理由难过,为什么就不能找到快乐的理由?”

生活没有固定的规则,只要能过好自己眼前的生活,那就是最快乐的。所以,你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古人云:“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上虽不足下有余。”

生活中,只有知足者才能常乐。因为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合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不公正待遇,在这时候,便只有控制自己的心情。如果任其膨胀,越想越生气,对人对己都会产生危害。因为喜欢和人比高低的人,必然会心情抑郁。

幸福是不可比的,它没有止境、没有标准。如果硬要比较,你永远都是吃亏的一方。因为比较时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幸福,要想心理平衡的话,就干脆别去比。

生活不需要标准。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折腾自己,不强迫自己,这样你才会活得更快乐。

幸福就是现在

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对已经拥有的东西很难想起,而对得不到的东西却念念不忘。

有一个男人,总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未曾得到快乐。在他幼小的时候,父母喋喋不休的争吵让他害怕,尽管他深切地感受到爸爸、妈妈都很爱自己。因此,他常常想:“我快点长大就好了。”

近20年的学生生涯,不能说没有乐趣。可是,寒窗之苦让他一次次期盼着快点成为一名“职业人”。于是,他又常常想:“工作着才是美好的。”

参加工作了,但市场竞争激烈,职场艰辛,他只能全力打拼,每日都是身心疲惫。于是,他又想:“什么时候有了自己幸福的港湾和成就的事业,那才算是高枕无忧了。”

后来,他成了丈夫,成了父亲,但压力丝毫没有减轻的迹象。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又是职场的中坚,所以他也没有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快乐,有的全都是“责任”。于是,他再一次这样想:“孩子大了就好了。”

终于,等到儿子进入青春期了,孩子却开始了自然的“反抗”——叛逆。伴随自身体力精力的减退,他居然平生第一次有了无奈的感觉。于是,他想:“大概等到孩子成家立业,我就可以开始平静地生活了。”

当他65岁还在贡献“余热”的时候,一日偶然听见孙子在念叨:“我快点长大就好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人总是在无尽的期盼之中生活。

其实,很多人常常陷入这样一种误区,以为真正的生活即将开始,但是,每次又被现实中种种的障碍击碎。世界上本不存在通往幸福快乐的大路,真正的幸福快乐正是在旅途之中。在每时每刻充满挑战的生活面前,我们只能正视它、承认它。

人们有一种心理,就是想逃离不满的现状,而去渺茫的未来生活中,寻得快乐与幸福。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了追求高档的物质享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忘了驻足看看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其实,只要你懂得满足,幸福就在你身边。只有把一个个满足串成快乐,才有一生一世的幸福。没有人可以保证明天一定比今天好,现在就是我们拥有的唯一时刻,也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唯一时光。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生命都会有欠缺,生活都会有不完美。然而,我们往往在山间海崖追寻青鸟,却不知青鸟就在眼前。其实,生活的情调要靠自己去创造,与其苦苦抱怨现实,不如细心体会眼前实在的快乐。

例如,读书的时候,认真地学习;交朋友的时候,珍惜眼前真挚的友谊;工作的时候,更加用心尽力;休息的时候,好好把握与家人相聚的每刻。因为当时光过去,我们便会明白,人生的际遇、缘分,大多是难以重来的。如果拥有的时候,我们不曾认真珍惜或好好把握,也就相当于把许多人生的珍宝平白无故地丢弃了。

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尽己所能地活出所渴望的人生,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如果一个人把生活提升到了欣赏和享受的层次,那么他的心境就永远是美好的。如果一个人有了美好的心境,生活就充满了欢乐。

曾看过这样一则幽默故事:

有一个商人,由于地区经济不景气,生意每况愈下,为此他整天闷闷不乐、垂头丧气,每天晚上忧愁与失眠成了他最好的伙伴。妻子见丈夫如此模样,也开始为他担心。

一天,妻子见他过于疲乏,精神状态不佳,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他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医生见他双眼布满血丝,便问他:“怎么了,是不是为失眠所困?”

商人说:“嗯,是的。”

心理医生确定病因后继续说:“这是一个小毛病,你回去后,如果再睡不着就数绵羊吧!这样你会很快进入梦乡。”商人接受了心理医生的建议,便道谢离去。

一个星期后,他再次来找心理医生。这一次的状况比上次更加严重了,他双眼又红又肿,精神委靡不振。心理医生给他复诊时吃惊地说:“难道我教给你的方法不管用吗?”

商人委屈地回答说:“是呀!有时数到三万多只还睡不着!”

心理医生又问:“难道你数了这么多,一丝睡意都没有吗?”

商人回答道:“本来已经困了,可一想到那么多的绵羊能够产多少毛呀,不剪岂不可惜,就睡不着了。”

心理医生说:“那你就将它剪完再睡不就可以了吗?”

商人叹了口气说:“可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又会继续出现,我又会想这么多的羊毛制成的毛衣,销往哪儿呀!一想到这儿,我就又睡意全无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却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亚健康状态。身心极度疲惫,已成为现代人最常有的体验。当我们奔波于人生的赛场时,烦恼、困惑、悲痛、失意总会不经意地袭来,使我们的心灵背上巨大的包袱,“累”也成为了很多人对生活的诠释。

如果真的感到累了,就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拿出一点时间休息一下,在这个时候你可以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去想不快乐的过去,那就会感觉到轻松许多。有时候,烦恼是自己给自己增加的负担。快乐是自己寻找的,我们理应学会放松心情,学会寻找快乐,学会爱自己!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每天清晨起来,当你看到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时,你就应当想到,所有的都已成为过去,崭新的生活又开始了。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去拥抱大自然,当美丽的风景向你的眼睛飞扑而来时,你会发现:你的身心完全融化在花香鸟语中,吸入的是喜悦的清香,吐出的是轻松的气息。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当你静静地漫步在旷野时,头顶是纯净的蓝天,身边傍着碧澄的海水,偶尔拂过空气的清香,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是那样纯真悠然。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悠闲踱步山川野林间,看随风起舞的枝叶,听小鸟唧唧喳喳地歌唱,欣赏头顶飘过的白云,聆听海风在耳边吟唱,这些美好将会带着你融入情感的天地,排解你心中的烦恼,烦忧的阴影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从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前进中寻找不足,静静地思考未来的路,勇敢地超越自己,不留恋自己眼前的辉煌,不让细微的胜利缠住自己勇于前进的步履,你便会时时感到快乐轻松。

细想人生短暂,生命如朝霞,莫忘惜之!生命是美丽的,是宝贵的,更是精彩的!无论何时,也不要让生命承受不必要的负重,学会生活,让生命绽放出迷人的色彩!

给心灵放个假,让生命放弃负重,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悠然与快乐!

想得开,活得才不累

心态决定命运,有好的心态就活得潇洒不累。想得开,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想得开,是生活技巧,是为人哲学。人生苦短,岁月匆匆,想不开的事天天有,想得开就心胸坦荡、海阔天空。想得开,坏事或许会变为好事,失败或许会转为成功,悲伤或许会化作喜悦。

著名学者季羡林生前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有一老友认为‘吃得进,拉得出,睡得着,想得开’很重要,而我则认为,最重要的是‘想得开’。我快到100岁了,我就是因为想得开。”

人生在世,要活得明白、活得痛快,就要想得开。受到冷落时要想得开,遭到嘲讽时要想得开,受了委屈时要想得开,遇到不平时要想得开,生了疾病时要想得开,丢了钱财时要想得开,碰到挫折时要想得开,有了灾祸时要想得开……想得开,是一种风采,是一种胸怀;想得开,是一种气派,是一种境界!

人在一生中,可能碰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包括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这种时候,我们就要让自己想开些。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不必太在意。用精力去和不可避免的事情抗争,非要追求不可能的结果,就不会再有能力重获新生。

快乐是什么?快乐来源于“简单生活”。文明只是外在的依托,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也就是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保持心灵的那份宁静,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你定会找到快乐!

有一对国企职工下岗后,在早市上摆了个小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他们没有了从前让人羡慕的工作,也没有了衣食无忧的工资、奖金,但他们依然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

夫妻俩过去爱跳舞,现在没钱进舞厅,就在自家的屋子里打开收音机转悠起来。男的喜欢钓鱼,女的喜欢养花。下岗后,依然能看到男的扛着鱼竿去钓鱼,他们家阳台上的花依旧鲜艳夺目。他俩下了岗,收入减少了许多,还乐个不停,邻居们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他俩。

一天,记者去采访,男的说:“我们虽然无法改变目前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虽然下岗了,但生活是否幸福还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女的说:“我们没有了工作,再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丢了,那还有什么活头?”

是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想幸福,你随时都可以幸福,没有谁能够阻拦你。生命如同一朵花,花开总有花落时。聪明人都懂得享受生命,选择快乐。快乐是一辈子,痛苦也是一辈子,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更潇洒一点呢?

人生苦短,岁月匆匆,想不开无济于事,不如想得开笑逐颜开。想不开是自讨没趣,自寻烦恼;想得开才能远离烦闷,遇见美好。

人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事情,有快乐的,有悲伤的,凡事想得开,才会过得好!

凡事放得下,生活才会更温暖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往往“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在谈及生活时介绍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不把悲伤的事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总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著名学者季羡林老人一直奉行“三不主义”,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计较”。这都体现了“放得下”的心理素质。

在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子女升学啦,家长放不下心;老公升官或者发财啦,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总之,有些人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

其实,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很累,无精打采,就是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

辩证论治疗,对症下药,处于上述各种状况时,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放得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放得下财富

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财富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

2放得下情感

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感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3放得下名利

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几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然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4放得下忧愁

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的确是一种幸福。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有如烟花般短暂炫目。而生活更是不完美的,但我们应努力发现那些令人欣慰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