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想赢吗
3367300000019

第19章 赢在处世——做个众星捧月的英雄(2)

中年人怔怔地看着李亚丽和空空的菜摊,好像明白了什么,很感动地问她: “这几天你一直在等我?”

李亚丽诚恳地点了点头。

中年人略加思索,然后麻利地掏出纸笔,刷刷地在纸片上写了几笔,然后递给李亚丽说: “我是附近工厂的伙食长,每天都到城里买菜,往后你就照这个单子每天给工厂送菜吧!”

李亚丽惊喜地接过纸片。从此,李亚丽每天就按时给工厂送莱,摆脱了生活的困境,生活经济状况慢慢好起来。就是这样一个意外,让李亚丽走出了困境。这也成为借他人之力的最有力的佐证。

借力办事,虽说借的是别人之力,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自己,只有自己敢借、会借、善借他人之力,才能“借”来光明,“借”来成功,“借”来人生的一个新天地。当我们将自身的素质提高后,借用外力,来铺就我们的成功之路。

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

通常情况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脸色的人,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仍能镇静自若的人,往往是社交场中最受欢迎的人。不顺心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事,而对别人很可能无所谓,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既然没有人会关心我们的心情如何,那么有谁愿意看你拉得长长的脸呢?在际交往中,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是体现出色社交的一方面。

人毕竟是感情动物,真正能做到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往往是厚黑术极高之人,也是很可怕的人。当然,要真正做到深藏不露,喜怒不形于色,绝非易事,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更是极难做到。但只要我们想做,并不是不可能做到。每天起床后,或睡觉之前,对自己说一句“我绝不表现出不耐烦的脸色”,以此警惕自己。或者是在日记上,仔细地写出来,要每天持续不断地做。或许我们每天都会碰上令人生气或不愉快的事,但若每天都动怒,则会让精神受到伤害。因此,学会控制情绪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不是许多人患上了“疲劳综合征”吗?这种人除了工作压力大之外,很可能是在工作时常常变脸色的缘故。洛拉卡曾经说:“经营者是孤独的。”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岂止是经营者,本来人就是孤独的,但却离不开群体,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一定要深藏不露,好好地保护自己,喜怒不形于色,否则会更加痛苦,孤独地活着。

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靠不住,惟一能够依靠的人是我们自己。将自己的一切交到别人手上,别人摔跤时,我们必然也要跟着跌倒。因为,无论我们如何爱我们的父母、妻儿以及朋友等,他们顶多可以陪伴我们、帮助我们,却无法成为我们。要相信自己,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是无可替代的。千万不要妄想别人无限量地帮助我们,这种想法是天真且不切实际的。除非自己做自己的事,别无他法。所以,自己在心里一定要这样想:“今天一天,我都不露出不悦的脸色。”

凡是自己本身的事,别人帮不上忙时,我们要努力不让外界的事改变自己的心情,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冷静平和,而这种心态,对处理事情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令我们不悦的事很多,有时难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高兴时就露出笑脸,心情不佳时就摆上臭脸,谁又能与我们很好的相处呢?但是若有不愉快的事,即使自己受了委屈,仍不形于色,别人也许做不到这一点,但我们做到了,在调节人际关系的同时,更能让更多的人对你竖起大拇指。同时,这也是我们社交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

喜怒不形于色,是为了变成一个无缝的“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受苍蝇的叮咬。这样做人并不是卑躬屈膝,装出笑脸,也不是为了奉承上级,强露笑齿,而是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做到不受外物所影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知识和阅历,刚刚进入社会还不成熟的人是很难做到的。经过社会的历练,会让我们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我们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对我们的意义,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的地步。

西汉时的窦婴,是孝文帝皇后哥哥的儿子。汉武帝建元二年,他被封为魏其侯,他喜欢蓄养宾客,天下的游士都投奔他。但他有一个毛病,就是无法掩藏自己的喜怒哀乐。

当时,桃侯刘舍被免去宰相的职务,皇上准备任用窦婴,太后多次向皇上提出:“魏其侯喜欢沾沾自喜,行为不定,很难担当得起宰相的责任。”皇上最终没任他为相。这就是喜怒于形给他人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河南有个叫李好德的人有精神病,常乱说一些妖言,皇帝下令大理寺丞张蕴古去察访此事。他察访后上奏说李好德确实有病,而且有检验结果,应当抓起来。后来有人上书弹劾张蕴古,说他是相州人,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所以说是张蕴古讨好顺从,考察之情也不会是实事求是。皇帝很生气,下令把张蕴古杀了。后来得知张蕴古是冤枉的,皇帝为自己一怒之下杀人,暗地里很后悔。

由于自己一时的怒气,不详细核实,不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就草菅人命,唐太宗也太过于轻率了。这是不忍怒气的后果。人一发怒,出于一时的激愤,做事就有可能过火,等到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为时已晚。就在同一年里,又有一次,唐太宗因为瀛洲刺史卢祖尚文武双全,廉直公正,征召他进朝廷,告诉他:“交趾久久没有得到适当的人去管理,现在需你去镇守。”卢祖尚行礼感谢后出来,不久就感到后悔,他托病推辞。皇上派杜如晦等人宣读诏书,卢祖尚坚决推辞,皇上非常生气地说:“我派人都派不出去,还怎么处理政务?”便下令把他杀了,但很快又感到后悔。魏徵对他说:“齐文宣帝要任青州长史姚恺为光州刺史,姚恺不肯去。文宣帝气愤地责备他,他回答说:‘我先任大州的官职,只有功绩并没有犯罪,现在却让我担任小州的官职,所以我不愿意去。’文宣帝就饶了他的死罪。”唐太宗说:“卢祖尚虽然有失臣子的礼仪,我杀了他也太过分,由此看来,我还不如文宣帝呢。”马上命令追复卢祖尚荫庇子孙任官的权力。

唐太宗认识到了自己因怒不忍,过于急躁,连杀两位臣子的过错,悔恨之意溢于言表。尽管他知错能改,但毕竟有些事情是无法补救的。怒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下工夫去研究制怒的办法。很多人发现制怒的惟一良方是忍。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应该抑制愤怒情绪的发作,以利自身健康,以利团结他人,以利相安和谐,以利国家社会安定,以利事业发展。纵观天下成大事者均是喜怒不形于色之人,若一时气怒,不仅伤身,还会为日后成大事设下重重“关卡”。

不管我们心里有多大波涛在起伏,都不要表现出来,要藏在心里。这样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我们心里的事是自己的,让别人来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我们都表现出来人家会觉得我们太浅薄,什么事都藏不住。婴孩是一张白纸,思想单纯,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人们只会觉得可爱,但如果成年人的思想也让人一眼看透,那便不是可爱而是可怜了。

在生活中,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能够成大事的。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亦喜亦忧的。当然,人有时候会高兴,有时候不免忧愁,但千万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有高兴的事,表现在脸上无妨,但悲哀的事就不要表现出来。因为将一切都表现在脸上,更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愤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成功立业之人,都会将喜怒藏在心里。

当我们有不愉快的事,突然被上司看到,并因我们的不形于色感到奇怪,这时候,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上司会觉得:这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仍脸色不变,究竟此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种人在别人眼里是敬畏的对象,做到将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则可在复杂的人际场中,占据有利的主导地位。学会控制情绪,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假痴不癫,以静制动

精神和身体是难以分开的,对于一个凡人来说,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身体的摆布。但作为一个非凡的人,精神却会凌驾于身体之上,假痴不癫这个词很好地诠释了精神的意义,很多有非凡成就的人,都能在关键时刻,用实际行动来发挥假痴不癫的力量。

明朝时,江西的宁王朱宸濠,阴谋造反夺权,招揽奇才异能之士为党羽。朱宸濠很喜欢唐伯虎,派人拿一百两金子到苏州聘他来宁做官。

唐伯虎被安置在别馆中,十分受优待。相处半年,伯虎见朱宸濠常做不合法的事,知道他以后一定会反叛,于是想辞职回乡,却又逃脱不得,不得已只好假装疯狂,每晚去妓院寻花问柳,痴痴癫癫如同色情狂,见丫环仆妇就追,在王府的妃嫔面前无端地哭,无端地笑,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朱宸濠知道此事后说:“谁说唐伯虎是个贤德之士,他只不过是个疯子罢了!”无奈只好放他回家。几年后,宁王造反,迅速被剿平,宁王死,那班被尊为上宾的名士都列为逆党,无一幸免,只有唐伯虎及时诈癫扮傻,不受株连。

“假痴不癫”,从轻的角度说,是诈呆扮懵装聋作哑;从重的方面说,就是苦肉计,要损抑自己意志,戕害自己身心,且不容易诈扮,非到最后关头,是不会轻易尝试的。一个充满理智的人变成失去理性的疯子,正常人想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有高明的演技做支撑,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能将“假痴不癫”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的人,必是能忍他人所不能忍之人,而这样的人往往会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脱颖而出。

唐伯虎除了诈癫扮傻外,还因为他与朱宸濠并无恩怨,才得以侥幸逃脱。如今再说一个强者一方必欲置另一方于死地的故事,这个故事将进一步说明当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时,诈癫扮傻几乎是惟一逃脱死路的计谋,如果不能装得完全像,彻底地扮作疯狂,对手怎么会放过他呢? 这种处世方法虽然无奈,但却能在关键时刻让人走出困境,人生也会随之柳暗花明。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子弟子,共学兵法,曾有八拜之交,结为生死兄弟。庞涓为人刻薄寡恩,孙膑则忠厚谦逊。

庞涓求官魏国,拜为军师,屡建奇功,名声大振,显赫一时,但他还忌着一个人,那就是曾发过誓 “若有进身机会,必举荐吾兄”的义兄孙膑。他认为孙膑有祖传《孙子》十三篇,才能超过自己,一旦有机会便会压倒自己,所以始终不予举荐。

孙膑后得墨翟之荐,来到魏国。鬼谷子深通阴阳之术,算知孙膑之前途得失;但天机不可泄露,只把原名孙宾改为孙膑,并给予锦囊一个,吩咐不到万分危急不得拆开。

魏王见了孙膑,即问兵法,孙膑对答如流,魏王大悦,想拜为副军师,与庞涓同掌兵权。本来就不希望见到孙膑的庞涓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膑是臣的兄长,岂可以为副职?不如暂且拜为客卿,等有了功绩,臣当让位,甘居其下。”于是魏王拜孙膑为客卿。

从此,庞泪与孙膑频相往来。庞涓心怀鬼胎,欲除义兄而后快,只想等孙膑传授了兵法再下毒手。

不久,两人摆演阵法,庞涓不及孙膑,就迫不及待阴谋陷害孙膑,他一面在魏王跟前坏话,一面捏造证据,说孙膑里通卖国。魏王不由不信,听从庞涓之言,将孙膑一对膝盖削去,又用针刺成“私通卖国”四字,庞涓还猫哭老鼠,又是痛哭,又是敷药,又是安慰。

对此,孙膑万分感激庞涓。庞涓便让孙膑把兵法写出,孙膑慨然应允。直到一天孙膑的近侍诚儿偶然听说庞涓等孙膑写完兵法便立即绝其饮食之时,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无论写与不写,生命都将危在旦夕,便立即拆开锦囊,只见有黄绢一幅,上写“诈疯魔”三字,方长叹一声决定依计而行。

晚饭送来了,孙膑正举筷子,忽然扑到地上,作呕吐状,一会儿又大叫:“你为什么要毒害我?”接着把饭盒推倒落地,把写过的木简向火焚烧,口里喃喃谩骂,语无伦次。诚儿不知是诈,慌忙奔告庞涓。次日庞涓来看,见孙膑满脸都是痰涎,伏地又哭又笑。庞涓问:“兄长为什么又哭又笑呢?”孙膑答:“我笑魏王想害我性命,而不知我有十万天兵保护;我哭的是魏国除我孙膑之外,无人可当大将。”说完,瞪眼盯住庞涓,又不停地叩头,口叫:“鬼谷先生,你救我一命吧!”庞涓说:“我是庞涓,你认错人了。”孙膑拉住他的衣袍,乱叫:“先生救我!”

庞涓回府,心中疑惑是孙膑装疯卖傻,想试探其真假,就命人把孙膑拖入猪栏。栏内粪秽狼藉,臭不可闻。孙膑披头散发,在屎尿中翻滚,有人送来酒食,说是瞒过军师偷偷送来,孙膑心知其诈,便怒目大骂:“你又来毒我吗?”把酒食推翻在地,使者顺手拾起猪尿及臭泥块给他,他却抓住送到口里吃了。庞涓得知,说:“他已经真狂了,不足为虑了。”从此对孙膑不加防范,任其出入,只派人跟踪而已。

孙膑从此到处乱跑,行踪无定,早出晚归,仍以猪栏为室,有时整夜不归,睡在街边或荒屋中,捡食污物,时笑时哭,看来是真疯了。

后来,墨翟云游到了齐国,住在大臣田忌家里,得知孙膑被迫害之事,便将孙膑之才及庞涓妒忌之事转告田忌,两人商定计谋,借出使魏国的机会,令一侍从扮作孙膑,偷偷将孙膑接回。孙膑回到齐国,仍不出名不露面,后来齐魏交战,孙膑大败庞涓。齐魏之役,庞涓被孙膑军队射死于马陵道。

“假痴不癫”是说扮作疯狂呆傻,而且必须做到完全像,让人看不出一点破绽,否则,在狡猾的、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对手面前,是难于蒙混过去的。在这个时候,几乎没有朋友,不能信赖任何人,必须自己背负重荷,逃离苦难,挽救生命,再以静制动,彻底摧垮敌人。在为人处世中,这一计也是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妙计,这是懂得收敛锋芒的比较极端但却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它,在面对不利的境况时,我们便可以尽快脱身,从而走出于己不利的泥潭。

让人三分不为懦

处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高手游刃有余,弱者飞蛾扑火。在处世中,我们不必事事争强,事事都是相对的,强者的地位虽然无人敢冒犯,但也无人敢亲近。在很多人的心中,退让是一种懦弱的行为,是无能的表现。然而,从处世的角度来看,退让是一种君子的风度,俗话说:“若要好,大让小。”对一些小事或意气之争听而不闻,付之一笑,有这种气度的人便具备了成大事的心胸。

中国有句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夸张的比喻,但同时,也说明一个人的心胸气度对事业成功是有裨益的。张英就是这样一位有心胸的宰相,正是这份心胸成就了有名的“六尺巷”。

康熙年间的某一天,一骑快马跑进宰相府。并不是天下出了什么大事,宰相张英收到一封来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来,他们家与邻居叶家发生了地界纠纷。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宰相大人,官府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