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想赢吗
3367300000017

第17章 赢在健康——替人生把住重要的关卡(3)

小王是一个十分敬业的主管,差不多每天都是马拉松式地工作着。不但他个人如此,甚至要求下属,和他一起共同拼搏。其中一个叫小张的下属,也是抱着“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这种态度。这样的工作方式让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让小张感到很累,他一直以为这就是生活,然而有一日,小张的儿子跌伤了脚,这皮外伤固然不碍事,问题就出在儿子对他的态度犹如陌生人,若即若离。这种陌生感让小张受到很大打击,他发现原来自己以前对生活的理解是错误的。这种错误,让自己感到很累的同时,也让家人感到疲惫。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和上司小王商议,寻求解决之道。双方协商后提出:“以工作素质来评价我的能力,而不是以我逗留在办公室的时间作为表现的准则。”在这个原则下,小张有了个人的空间,有时间来改善父子关系,同时,也可以趁机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工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一个人要会工作的同时,也要会休息。除了工作,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花时间和心思去处理的事情,学会休息,给身心放个假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压力极大的社会环境中,为了生活,为了生存,我们承担起繁重的责任,比如社会责任、事业的责任、家庭责任,我们拼命地工作,但在实际上,不管我们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工作几乎成了生活的惟一内容和支柱。一旦失去了工作,我们不仅会在物质上垮掉,同时也会在精神上垮掉。而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又会使我们时时感受难以解脱的束缚,经受无法避免的挫折,从而体验到深刻的无力感与无奈。

很多人既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又想过着自在惬意的生活。可是,结果总是两头不讨好,往往得到了这个,失去了那个。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很可能出在把工作与生活混为一谈。其实,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如果错把谋生的工具当成人生的目标,而且太把它当成一回事,就会把自己弄得一团乱。

我们要知道,工作和生活,两者应该尽可能地区分开来,工作与生活是两回事,应该用两种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工作上,你演的只是职务的角色;而回到真实生活里,你要演的才是你自己。

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生活沉重是我们更多的运用了加法,不妨运用一下减法来生活,你会更轻松。”

有这样一个人,他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觉得越来越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 步都要从这世界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哲人问:“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不语。

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

生活就是这样,你要想在篓子里多装东西,就得比别人更辛苦,就要付出更多的责任。人生,本来就是一次旅行。只不过这趟旅行,只有起点,没有回程。因此,只有放慢脚步,才能品尝人生。

走,是为了到达另一个境界;停,是为了欣赏人生。我们不必把每天都安排得紧紧的,总要留下一点空间,来欣赏一下四周的美景。

无休止的快节奏给执著的追梦人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心灵的焦灼,精神的疲惫,以及健康的每况愈下。这些和时间赛跑的疲于奔命的“快”已使自己迷失了生活方向,使自己离健康幸福的生活越来越远,我们不妨让自己慢下来,我们静下心来读一些书籍,喝一杯淡雅的茶,与朋友交谈一下;推掉一些可放弃的应酬早早回家;开始把周末留给家人、朋友间的团聚……开始慢运动,慢慢吃,慢慢读,慢慢思考……

所有的“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多大关系,只需要有平静与从容的心态。其实,真的不必等到实现了梦想,完成了责任才开始休息,如果你一定要执著地抱着这个想法,你永远等不到那一天,你恐怕要抱恨终身了。如果你真的珍惜生命,奉劝你从现在开始,坚决摒弃这种“快”的工作方式。学会爱惜自己,给身心放个假,找回健康充满活力的人生,是我们眼下最需要解决的事情。

不拿健康换金钱

金钱、名利都是身外之物,都是我们生命中的杂草,它时时侵蚀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动,搞乱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对这些杂物进行定时清理,这样做便可以回到内心深处,谛听自己的生命节奏,去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要一味地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为了金钱、为了名利,而用自己的身体去换,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愚蠢做法。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国王亚历山大,当时他征服了许多王国,在胜利返回的途中,突然病倒了。此刻,占领的土地、强大的军队、锋利的宝剑和所有的财富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他明白死神很快会降临,而他已无法回到家园。

于是,他对将士们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我有三个遗愿,你们要完全按我说的去执行。”将士们含着泪答应了。

亚历山大慢慢地说:“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他喘了口气,接着说道,“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亚历山大裹了裹毛毡,休息了片刻,继续说,“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聚集在他身边的人都很好奇,但没人敢问为什么。

这时,有一位亚历山大最宠信的将军吻了吻他的手说:“陛下,我们一定会按您的吩咐去做,但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最后,亚历山大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想让世人明白我刚学到的三个教训:我让医师运载我的棺材,是要人们意识到医生不可能真正地治疗人们的任何疾病,面对死亡,他们也无能为力,我希望人们能够懂得珍爱生命。第二个遗愿是告诉人们不要像我一样追求金钱,我花费了一生去追求财富,但很多时候却是在浪费时间。第三个遗愿是希望人们明白我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又是空着手离开这个世界的。”说完他闭上眼睛,停止了呼吸。

难道不是吗?我们在一生当中,我们都在不断地追求身外之物,追求着名、追求着利,有时我们想拥有的内容太多了,心思太复杂了,我们所担负的责任太重了,因而烦恼不断。

还记得吗?我们小的时候,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虽然没有钱,没有地位,也没有爱情,但是真的什么都不用想。做的都是喜欢做的事情。在我们开始慢慢长大后,我们在逐渐地给自己增加责任:学习责任、工作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渐惭地却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做那些我们真的想做的事情了。而我们得到的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的只是负担。压得我们无法追求别的东西,无法轻松地面对自己真正的梦想。有的时候甚至就是无事一身闲地去喝半天茶,或是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闲逛,似乎都是不可原谅的浪费。

其实,正是这种对名利的追求吞噬着我们的快乐,侵蚀着我们的健康,成功、名利、金钱、权贵,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真实的。大多数人似乎都不能真正选择是要钱还是要命。为钱拼命工作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微不足道的少许时间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有些商人、有些老板,为了事业,他们忙得没有时间与家人相处,忙得没有时间关爱自己,连身体发出警讯提醒时,也因为太忙而被不经意地忽略,直到倒下来后才终于发出感叹:“以前拼命去挣钱,现在拿钱来买命。牺牲自己的健康太不值得,身体一旦垮掉,没有了健康,什么成就,什么名声,什么财富,全部都是一场空!”这就是一部分商人的生命常态,终日忙于赚钱,虽然腰缠万贯,但却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机会,失去了健康,甚至失去了生命。

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当属利奥·罗斯顿,1936年,他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仍没挽回他的生命。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而生命仅需要的是一颗极小的心脏!”哈登院长深深地被触动了,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泪。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以提醒那些体重超常的人。

在19世纪80年代初,一位叫默尔的石油大亨也是因心肌衰竭住进了医院。生病原因是由于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10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之间,最后旧病复发,才入院。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在苏格兰乡下有一栋别墅,是他10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1998年,汤普森医院百年庆典,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说:“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因此,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应有一个度,要遵守一个基本的原则:“不拿健康换金钱!”身心健康不但是最宝贵的财富,而且,它也是能够带来大量财富的财富。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在担当事业与社会责任的道路上,奋斗是必要的,身体也是重要的。一定要保重身体,万不可熬到精疲力竭,那样你将会发现损失将无法弥补,拿健康换金钱的人是愚蠢的,懂得珍惜健康的人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