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习惯是一束美丽的鲜花,恬淡的在人们的生活中悄然绽放。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在无声无息中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这些习惯无处不在,小到个人卫生,形象,大到健康,社会交往,习惯有着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形成,便很有可能成为追随一生的影子。
习惯形成时间长,是人们的一种潜意识,生命力比我们想像中要顽强,改掉坏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不但要对习惯有充分的认识,还要明白时间才是治愈坏习惯的最佳良药,只要有决心,一切困难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创新是成功的加油站
古希腊有句谚语:“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可见,好的习惯能够为我们的人生播撒希望的种子。勇于创新,是有进取心的表现,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对我们个人的成功是十分有利的。可以说,创新就是成功的加油站,它是我们远行的源动力。
所谓创新,通俗地说就是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发现的你发现了,别人没做成的你做成了,这就是创新。创新,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创新的高手都有一种不爱跟随在别人屁股后边走的习惯,而是善于探索,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
“我的成功秘诀很简单,那就是永远做一个不向现实妥协的叛逆者。”这是美国实业家罗宾·维勒的话。罗宾·维勒是这样说,同样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言行一致也成为业界的一个标杆,为他的成功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当全美短帮皮靴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的时候,每个从事皮靴业的商家几乎都趋之若鹜地抢着制造短皮靴供应各个百货商店,他们认为赶着大潮流走要省力得多。
罗宾当时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皮鞋工厂,只有十几个雇工。这种小作坊式的经营,让他在竞争中无法占据优势。那时的罗宾深知自己的工厂规模小,要挣到大笔的钱确非易事。自己薄弱的资本、微小的规模,根本不足以和强大的同行相抗衡。那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争取有利地位呢?成为他当时为了让自己的小工厂继续生存所必须面临的问题,经过思考后,罗宾认为有两条路:
一是在皮鞋的用料上着眼。就是尽量提高鞋料成本,使自己工厂的皮鞋在质量上胜人一筹。然而,这条道路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行走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自己的产品本来就比别人少得多,成本自然就比别人高了,如果再提高成本,那么获利有减无增。显然,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二是着手皮鞋款式改革,以新领先。罗宾认为这个方法不失妥当,只要自己能够翻出新花样、新款式,不断变换、不断创新,招招占人之先,就可以打开一条出路,如果自己创造设计的新款式为顾客所钟爱,那么利润就会接踵而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罗宾决定走第二条道路。他立即召开了一个皮鞋款式改革会议,要求工厂的十几个工人各尽其所能地设计新款式鞋样。为了激发工人的创新积极性,罗宾规定了一个奖励办法:凡是所设计的新款鞋样被工厂采用的设计者,可立即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所设计的鞋样通过改良可以被采用,设计者可获500美元奖金;即使设计的鞋样不能被采用,只要其设计别出心裁,均可获100美元奖金。
同时,他还设立了一个设计委员会,由五名熟练的造鞋工人任委员,每个委员每月额外支取100美元。
这样一来,这家袖珍皮鞋工厂里,马上掀起了一阵皮鞋款式设计热潮,不到一个月,设计委员会就收到40多种设计草样,采用了其中三种款式较别致的鞋样。罗宾立即召开全体大会,给这三名设计者颁发了奖金。罗宾的皮鞋工厂就根据这三个新款式来试行生产了。
第一次出品是每种新款式各制皮鞋1000双,立即将其送往各大城市推销。顾客见到这些款式新颖的皮鞋,立即掀起了一股购买热潮。两星期后,罗宾的皮鞋工场收到2700多份数量庞大的订单,这使得罗宾终日忙于出入各大百货公司经理室大门,跟他们签订合约。因为订货的公司多了,罗宾的皮鞋工厂逐渐扩大起来,3年之后,他已经拥有18间规模庞大的皮鞋工厂了。
不久危机又出现了。当皮鞋工厂一多起来,做皮鞋的技工便供不应求了。最令罗宾头疼的情形是别的皮鞋工厂尽可能地把工资提高,挽留自己的工人,即便罗宾出重资,也难以把其他工厂的工人拉出来。缺乏工人对罗宾来说是一道致命的难关。因为他接到了不少订单,如无法给买主及时供货,而这将意味着他得赔偿巨额的违约损失。
罗宾忧心忡忡。他又召集18家皮鞋工厂的工人开了一次会议。他始终相信,集思广益,可以解决一切棘手的问题。
罗宾把没有工人可雇用的难题诉诸大家,要求大家各尽其力地寻找解决途径,并且重新宣布了以前那个动脑筋有奖的办法。会场一片沉默,与会者都陷入思考之中,搜肠刮肚地想办法。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小工举起右手请求发言,罗宾嘉许之后,他站起来怯生生地说:“罗宾先生,我以为雇请不到工人无关紧要,我们可用机器来制造皮鞋。”
罗宾还来不及表示意见,就有人嘲笑那个小工: “孩子,用什么机器来造鞋呀?你是不是可以造一种这样的机器呢?”
那小工窘得满面通红,惴惴不安地坐了下去。罗宾却走到他身边,请他站起来,然后挽着他的手走到主席台上,朗声说道:“诸位,这孩子没有说错,虽然他还没有造出一种造皮鞋的机器,但他这个办法却很重要,大有用处。只要我们围绕这个概念想办法,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思维不要局限于一定的桎梏中,这才是我们能够不断创新的动力。现在,我宣告这个孩子可获得500美元的奖金。”
经过四个多月的研究和实验,罗宾的皮鞋工厂的大量工作就已被机器取而代之了。
这个世界上,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就可以走出一条不寻常之路。原地踏步,就会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命运与习惯紧相连
“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习惯的超然地位,科学表明:人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你每天所做的每件事,都几乎是靠着习惯的指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惯性。比如,一个习惯每天吸烟的人,如果有一天不吸,就会感觉很难受,这就是一种习惯。一般情况下,好习惯与坏习惯是并存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对关系,一个好习惯是天使,它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处在一个良性循环状态,使人与成功亲密牵手。而一个坏习惯就是魔鬼,它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处在一种不自觉的恶性循环当中,使人与成功背道而驰。也许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但有过实际经验的人就会知道,习惯是与命运紧密相连的。好习惯可以引领我们去成功,坏习惯却足以毁掉我们的一生。
习惯像迷失方向时的灯塔,指引着我们行动的方向。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带领我们飞向天堂,而一个坏习惯,却可以推着我们走向地狱。
但有些遗憾的是,当我们被坏习惯绑架时,我们却从来不自知,因为不自知,所以无法改正。解决问题不难,难的是勇于发现问题。中国有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要我们跳出个人的视角,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坏习惯的存在,找到了根源,自然会有解决的方法。
习惯是由一个人行为的累积而形成的定式,它决定人的性格,进而成为决定人生的重要因素。习惯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平坦与坎坷、失败与成功、乐观与悲观、失意与得意的关键因素。习惯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行为,人们通过改变其习惯而改变其命运。
有些人过度相信命运,以至于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其实,即使一个人生活中总是充满挫折,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也能够排除困难,迎来成功和好运。习惯犹如一条条小河,日复一日的奔向大海,浩浩荡荡,连接彼岸。好的习惯,即使中途有荆棘和弯路,也会最终克服困难,驶向和平与幸福。坏习惯即使一路坦途,也会因各种原因,而最终导致失败。
雄鹰冲上云霄方知天空的辽阔,但这一刻的享受,却是努力练习飞翔的结果。它让翅膀习惯了挑战风雪,搏击闪电!它让自己的心灵,习惯了仰望天空,蔑视苦难,这种习惯最终让它翱翔的是广袤的蓝天,这是鹰的命运,从习惯中的一点一滴扑打出终生的自由自在。
因此,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不要只看着眼下的荆棘,要看向远方的美丽,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要看到上天对你的期望。就像田边的向日葵如果没有每天面对太阳的习惯,秋日里怎会收获一粒粒丰硕的果实?命运与习惯是相连的,让好习惯走入我们的生活,自然会引来命运的垂青。
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论述了习惯与命运的关系。“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即使是人们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人生的真谛,与其相信命运,不如从培养好习惯开始,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生活中的习惯会为我们的事业带来影响。比如有些人总是喜欢将东西乱放,这样的人在工作中必然也是没有计划,喜欢随心所欲的。不要小瞧生活中的点滴,那些不好的习惯会自然而然的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影响。下面这个故事可以更加深刻的表明好习惯的重要性。
1988年,巴黎迎来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聚集一堂。其中,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是在幼儿园。”
“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段对话是耐人深思的。从幼儿园学到的最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也说明从小养成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发挥作用。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诚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养成一种好习惯。将会对我们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柏拉图曾告诫过一个游荡者说:“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诗人德莱敦也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不同的童年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这“不同”的基本点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良好的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逐渐形成的。要想自己的人生灿烂辉煌,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要有目标,坚持下来,就能成功。
有一家企业,在进行面试时,有四个人同时通过了面试,但公司职位只缺一人,没有办法,只有四选一。但这四个人从面试结果看,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在无法取舍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一天,四个人同时到企业进行最后的面试,在交谈过程中,负责面试的经理,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并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有急事,离开10分钟”在经理离开后,有一个老人,进来为这四个面试者倒水,这四人当中,只有一个站起来,说了声谢谢,其他三人像是认为理所当然,对于老人这种行为,视而不见。10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于是在这10分钟里,其他三人都拿着房间里的东西随意翻看,只有那个说了谢谢的面试者,仍在自己座位上安静的等待经理回来。10分钟后,经理回来了,并确定了留下的人选,就是那个懂礼貌并有耐性的面试者。经理说,一个面试者的个人习惯将会对他今后的工作产生影响,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年轻人的一时疏忽,或者说年轻人不拘小节,但这却映射出习惯养成方面的一个漏洞。一种好的习惯,会收获更好的人生,培养好的习惯,会得到命运更多的眷顾。生活就是一种习惯,习惯了便成了永恒。
读书使人终身受益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受益终生——这是成功的处方。现在,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没有知识,便无法在这个时代里立足,给自己营造一种永远渴求新知识的习惯,将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机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提高自身修养,不断突破思想的围墙,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人生。
王充,东汉时会稽上虞人,他出身于“细门孤族”,没有什么背景,一家过着清贫的日子。在《论衡·自纪篇》中,王充这样叙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童年时与其他儿童游戏,不随便打闹,他6岁开始识字,8岁进书馆学习。他请老师讲授《论语》、《尚书》,一天能背1000多字,约15岁时王充到京师洛阳进太学深造,开阔了眼界。但太学里的学习并不能使王充感到满足。《后汉书·王充传》说他“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即学习时不拘于经典词句,而是广读群书。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他经常到洛阳的书肆中去看书。在热闹的街市里,他也能全神贯注,甚至暗暗背诵下特别好的词句。王充学成之后,回到故乡,一面授徒讲学,一面开始自己的著述。曾希望自己能当官出仕的王充有过相当大的政治抱负,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但是当时,门阀豪族控制仕途,王充出身寒庶,其思想见解又不为当时的统治者赏识。所以他只做过几次幕僚一类的小官,还常常因意见不合而被迫辞职。
和大多数文人一样,当王充感到自己在仕途上不会顺利时就专心治学,著书立说。王充所处的时代,虽然表面上显得比较平静,但仍旧潜伏着社会危机,阶级矛盾也有所激化。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从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出发,把先秦儒家、阴阳五行思想糅合,改造为“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在这一基础上带有迷信色彩的谶纬之学在东汉时亦冒头。谶,就是伪造上天所谓的文书,其中有预言、启示之类,纬,就是用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去注解古籍。显然,这种谶纬学说是充满了各种迷信的荒诞之说,其影响所及,使“众书皆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王充对此“疾之无已”,因而奋笔著书。针对当时思想界的问题,他写下了《大儒》、《讥俗》、《节义》、《政务》、《论衡》等书。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
在王充卧室的书架上,到处放着笔砚、刀和竹木简,一有什么想法就随时记下来。直到临死时他才完成此书。王充解释《论衡》这一书名时这样说: “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就是衡量言论得失和真伪之作。在这部巨著中,在对已成为官方思想的汉字惟心主义哲学和神学迷信进行系统的批判中,展现了王充的大无畏精神。同时他还对先秦以来的主要思想流派进行了评论,对汉代思想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