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3367100000005

第5章 竞争是生命的法则

所谓竞争,即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企业、政党、民族、国家等)之间的相互争胜。人生在世,结成群体,形成组织,构成民族与国家,关系越来越复杂,达到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可是,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社会中的关系、信息、产品等也是有限的,人们为获取更多资源,相互之间的竞争便不可避免了。早在19世纪中叶,民国思想先驱严复先生将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译为《天演论》,出版之后,有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口号就成为了中国几代人耳熟能详的教条,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法则,更演变为许多人生活中的法宝和人生中的至理。

时至今日,市场经济的规则渗透一切。人与人之间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甚至白热化了。如公司企业之间在产品及服务等方面你死我活的价格战,人们疲于奔命地陷入各级各类的考试、选拔的旋涡之中;还有那“你唱罢来我上场”的种种人生竞争的悲喜剧不停地上演,等等,都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在社会生活中,在人生道路上,“物竞天择”的自然界规律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人间的竞争虽然不像肉食动物那样鲜血淋淋;可却是将对手逼得走投无路,最终退出社会与人生的竞技场,其痛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毫不亚于竞争中失败的动物在对手那可怕的巨齿下瞬间的死亡。

激烈的人生的竞争,固然也给许多人带来成功的喜悦,但同时给另外的人也带来深深的痛苦。也许,竞争失败带给人的痛苦比之竞争成功给人的喜悦要大得多。因此,这种从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出发形成的那种你死我活式的“竞争的人生”,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有所转变,应转变成为一种双赢式的“竞争关系”。

这种关系具体说来就是要求人们既要有争强好胜、敢于担风险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与人为善的品德,特别是与自己竞争而非与他人竞争的新竞争观。也就是说,人们要想获得发展空间、得到理想的工作和报酬,所采取的竞争态势,不是向外,总是忧虑于别人的竞争优势,总想靠压住、挤垮、踏住别人来获取自我的成功;而是求之于内,确立自我的高标准,不断地超越自我原有的层次,从知识、素质、能力、境界等各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我。通过这种与自己竞争的过程达到更强、更有能力、更能把握机遇,从而实现心中的理想,获得自我发展空间,得到满意的生活水准。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竞争者,然而同样是竞争,人与人之间也是有一定差别的。高水平的人为了在社会中找到更高点而竞争,甘于平庸则心甘情愿地守着自己的“责任田”。因此,我们看到的社会是非常有趣的。这里既有许多努力奋斗的人,也有不少无所事事的人。努力的人有两种企图,一是保证现在的自己;二是创建最新的自己。无所事事的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表面上没有努力,而事实上在背地里面努力,这种人非常可怕;二是已经基本定位,所以想停止。而这两种人最终的人生的好和坏并没有太多可比性,因为,命运和追求存在着差异,本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同样地存在着差别。

竞争是无处不在的,无处不在就注定了只有坚持到最后的才是强者,也只有积极地参与到竞争过程中,直到取得胜利才叫做成功。其间无论失败多少次,没有人会因为你的难受和苦闷而感到同情和忧伤,这是人与人之间最残酷的东西。所以,只有微笑着参与到竞争中去,你才会收获自己的人生。曾有这样一句话:“你经常与什么样人在一起和每天所做的事情,将最终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解释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人所在环境对他是否拥有竞争意识也很重要。

因此,竞争就是持久的努力。为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理想而不断地努力奋斗,这一点很重要,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飞黄腾达的必要途径。